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7861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一篇】

党课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党课就是要对每一个党员进行先进思想教育,了解共产党的精神内涵和先进性。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xx月xx日,县委xx届xx次会议在xx县召开,县委书记xx同志向全会做了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认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安身立命之根本。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把这么大的政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要理想信念过硬。全会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信仰教育的实用性、实效性,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动力。领导干部做到信念过硬,就要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要在自觉学懂弄通报告精神上带好头。作为基层乡镇的党委书记,我们更加渴望把党的好报告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更好地带领全镇人民过上好日子。在积极参加集体学的同时,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自主学,力求准确领会报告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用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用不变初心厚植精神之基、用真抓实干锤炼精神之魂,挺起奋进新时代的精神脊梁,创造无愧新时代的崭新业绩。二要创新形式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坚持党政干部齐上阵、创新宣讲方式,充分利用文艺宣传队、青年志愿者、巾帼宣传队、乡贤达人等组织,把全会精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并要求所有干部要在宣讲过程中认真解答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召开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深化学习实效。充分利用村广播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营造立体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声势,确保将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传达到基层一线,传达到广大群众身边。

政治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扛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统一战线、党管人民武装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理想信念、道德法纪、正反典型教育贯穿始终。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涵养规规矩矩、清清爽爽、健健康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保持抓落实的政治定力,从而推动全会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百舸争流,破浪者才能远航;。

千帆竞发,奋斗者才能开拓。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满怀深情回望奋斗,满怀激情致敬奋斗,满怀激情呼唤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当前,xx的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唯有奋斗方能扛起首位担当,唯有奋斗才能奉献强大力量。一要始终与发展共振,增加堡垒厚度。以全会提出的坚持党建引领,构筑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统揽,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的教育培训管理,切实筑牢对党忠诚、为民分忧的战斗堡垒。二要始终与大局同向,保持发展速度。以项目招商建设为抓手,推动我镇实现新跨越。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xx主导优势产业,规模、品牌、产品、市场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提升经济能级。持续做优重点项目。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夯实基础支撑,以项目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项目检验能力水平、检验工作实绩、检验作风担当,向项目要动力、要增长、要效益。持续强化产业招商、平台招商,加快一批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同时按照全会提出的要求,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深入开展进百企、解百难活动,深入开展诚信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利剑护企活动,以开展四个活动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为我镇的发展再聚活力。三要始终与人民同心,彰显民生温度。坚守三个底线,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工作为中心,从思想上紧绷这三根弦,着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深挖彻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保障人民群众在碧水清流、平安和谐的环境里安居乐业。四要始终与奔康同步,加快发展进度。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基点,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最终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扶贫、就业扶贫、住房保障、基础建设、环境治理、励志扶贫、防止返贫十大行动,全方位巩固扶贫脱贫工作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动农业强镇创建,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展特色种植,引导特色产业种植基地扩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要始终与创优同频,提升转变强度。以开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按照全会要求,大力发扬三不三一作风,大力开展五心服务窗口创建,大力开展群众公开问政,实现作风大提升、大转变,创优作风,集中精力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以坚强的作风纪律保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步、强势开局。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家人和亲属,切实做到重家教、守家规、正家风。

新时代波澜壮阔、九万里风鹏正举。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一种中流击水的劲头,一种以梦为马的激情,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作为,决不打推诿回避的太极,决不当坐而论道的看客,决不做击鼓传花的二传手,锐意进取、实干奋进、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xx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问题。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xxx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xxx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xxx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xxx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xxx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xxx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xxx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xxx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

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xxx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xxx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xxx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某某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对于某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也要多想一想。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第一,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xxx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当年,苏联解体、东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第一,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及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xxx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xxx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xxx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xxx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xxx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秉持“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xxx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xxx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

xxx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今天的交流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及重要性;第二,意识形态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第三,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难题;第四,新时期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意识形态,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存在在我们脑海中的反应。意识形态,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一旦意识形态发生改变,我们的所思所想和行为也会产生变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国际情况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制度危机和价值观危机延伸演变,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衰退已经彰显。同时,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外敌对势力把我国的崛起视为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从而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他们利用网络优势和话语霸权,以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等为掩护,寻找和培养代理人,唱衰中国经济、虚无党的历史、消解文化自信、放大社会负面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们抹黑中国,甩锅中国,指使国内敌对势力,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和平演变力度,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插手我国香港和台湾,企图搞乱香港,分离台湾或者利用台湾要挟中国。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步伐加快,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细化,不同阶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难免发出复杂的社会声音,发生系列社会事件。国际敌对势力于是趁火打劫,利用国内的社会事件,如劳资矛盾、刑事案件、医疗事故、民间纠纷等,或无中生有,或借题发挥,兴风作浪、炒作热点、造谣生事,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将矛头指向党和政府,制造党群干群对立,加剧我国意识形态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文字与音频、影像、图片、动画等结合运用,不仅使传播内容更加立体化,而且容易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乱真或者断章取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不少歪曲党和政府形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国家政策的信息。有的直接把一些社会事件的责任引向党和政府、军队和警察,进而鼓吹假如实行西式民主就不会出现类似事件,矛头直指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此类事件往往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信息流通的迅捷性、意见表达的全球性造成事件的负面效应成几何级数增长,因而使意识形态尤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

从意识形态的受众对象看,中小学生、大学生是最大群体,其次是广大农村群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了解、缺少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党史、国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等基本常识的了解,更缺乏对时势政策的了解和对信息真相的辨识能力,因而对敌对势力鼓吹传播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多借助青年人喜欢的网络娱乐形式如游戏、电影、文学、音乐等,潜移默化地向他们灌输西方价值标准,培养西方意识形态的信众。随着网络受众群体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思想处在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蛊惑和毒害,这进一步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处理了一些故意扰乱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人物和事件,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些观点和做法带有极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使意识形态斗争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但是,一些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不敢担当,面对错误思潮不敢旗帜鲜明站出来,有的态度暧昧甚至姑息纵容。一些同志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认识,把敢于亮剑的言行视为极“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混为一谈,把批驳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视为“惹事”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不少人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采取回避、躲避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被动局面,也对未来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国际上“唱衰论”“捧杀论”“威胁论”以及抹黑、甩锅、妖魔化中国等此起彼伏,国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后,亲眼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杂音相对减少,但仍有一些吃着中国饭长着外国心的人,明里暗里与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人一唱一和、彼此呼应,再加上传播手段网络化、传播受众低龄化或低学历化、思想观点隐蔽化、理论外衣新潮化,使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安全,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和百姓福祉。然而,当前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认识误区和错误论调,我们须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第一,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抓,全党都要抓。长期以来,有一种认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抓的。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宣传部门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但意识形态工作是全党要共同抓的。党管意识形态是党委主体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管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条战线,不是哪一级、哪一家的责任,而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全党的事,就必须全党动手、齐心来做,就必须坚持“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

第二,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分外事,而是分内事。不少人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不分管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是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是党务工作者若承担此项工作是否职责越界、工作越位?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应有之责、应负之责、应尽之责。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

第三,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功,而是实务。意识形态工作就怕任务空泛、内容空洞、工作空转、阵地空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宣传思想工作,它涉及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认知、理解,涉及对特定事物或事件的具体感知、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无法用具体的产品、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考量。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两个巩固”的大局,因此是最大的政绩与业绩。

第四,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满足于应急、应付,而要做到经常性、常态化。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相比其他建设,“地质”情况更复杂,变数更多,工作难度更大。意识形态工作平时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就会“一失万无”。必须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如果平常不闻不问,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抓舆论导向,不积极应对舆情,不抓班子队伍,等到出了问题,再去应急式地“灭火”,那就为时已晚。

第五,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绝非随意拉伸的“橡皮泥”,不能“有职无为”“有职不为”,也不能“有权无责”“权大责小”,而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位高权重”责任大。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软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这种意识形态工作“无用论”是错误的。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不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问题,那么发展建设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丧失,每个人的幸福也就无从谈起。

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人大已经自觉地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了工作领域,抓实阵地建设,用好用活、管紧管严人大意识形态阵地,传播民主法治正能量,从严规范人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网络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压实了工作责任,以常委会党组领导班子总负责,机关党支部直接抓,切实将意识形态落实到人大机关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依法行使人大各项职权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精神力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全面掌握学习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做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抓好人大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县人大常委会要一如既往地加强机关政治建设,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交流和学习心得交流等形式,组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筑牢意识形态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分管领域,发挥助手作用。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意识形态工作同样需要守住人大代表这块阵地。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我们要按照“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的要求,遵循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积极组织自己所联系的代表团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小组活动,引导广大代表在加强学习、新旧动能转换、联系群众等方而做表率、当先锋,不断增强代表履职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引导和帮助本组代表正确行使好民主权利,在鼓励人大代表建真言、献良策的同时,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规范个人言行,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守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方面,正确引导代表要正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化解债务负担的压力,要共同当责,共同增收节支,为缓解财政压力做出贡献。

四是注重宣传带动,讲好人大故事。自己作为人大县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子,要始终将人大宣传工作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民主法治建设新成就等,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人大“正能量”,为法治xx建设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讲好人大故事。

五是完善阵地建设,强化舆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建设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站稳政治立场。明确责任,制定网络平台管理维护工作方案,统筹“智慧人大”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各项工作;要严格信息发布程序,严把审核关,严禁涉密信息上网。以开展代表联络服务站建设作为抓好人大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对照“十有标准”,实现联络站、点的全覆盖,以硬件建设推动软件提升。健全人大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上舆情风险研判,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人大舆论监管,推进舆论焦点、热点、隐患点排查化解常态化,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效能。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开阔的工作思路、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人大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下简称党员、共产主义者或党员,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和中国共产党预备候补党员。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入党条件和程序,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特定概念,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而是指中国共产党外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危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中,党外人士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党外人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群体。党外人士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烈,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项对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调研中发现:有2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25%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交圈的言论影响”,有3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思想言论的影响”。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效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6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开展了民主党派思想状况调研,形成了《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且大多数党外人士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要求广大党外人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发挥党外人士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专业造诣深、参政意愿高、议政能力强、群体代表性好等特点,大多数党外人士是各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养深厚,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党外人士地位较为超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望,其言行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外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

2.突出政治素养,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能力。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其政治素养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对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培训、实地调研,鼓励党外人士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案,提出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3.培育责任观念,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意识。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党外人士的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可复制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源动力不足。部分党外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政治冷漠”心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与党外人士无关,未充分认识自身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面对社会上的噪音杂音、错误观点,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二是“无关紧要”心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将其视作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认识”的倾向,忽视、淡化意识形态工作。

2.方式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够。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比较枯燥,以座谈会、通报会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3.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当前,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处在探索完善中。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内容、程序、保障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有的只是局限于口头约定或零星规定。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性不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4.舆论引导声音弱,影响力不大。一是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不够。主流媒体上关于民主党派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并不多见,民主党派在宣传发声、争取社会更多关注上缺少有效措施。二是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各民主党派的网站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更新比较滞后,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活跃度和关注度不够。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网络大v,其中党外人士占多数,但是,对这些人的关注和互动不够,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增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的特殊性、艰巨性、系统性,仅仅靠中国共产党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党外人士全力配合。

1.加强对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最强大凝聚力,这种团结越广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要通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党外人士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使党外人士在国际国内社会多样化的声音中,特别是在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坚守政治底线,努力做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

2.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要加强对党外人士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政治花瓶”,政党协商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提高党外人士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

3.加强对党外人士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给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举措,时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二)提高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能力,对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1.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引导党外人士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特别是要认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增强对各种政治谣言、灰色信息、负面消息等噪音杂音的政治免疫力和辨别力。

2.提高理论创新力。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刻意淡化、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一些党外人士也容易受到蛊惑。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厘清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树立良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

4.提高舆论影响力。针对党外人士舆论声音弱、影响力不够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加强民主党派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把民主党派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集理论学习、信息发布、思想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颖鲜活、传播力强的网络话语,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鼓励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人士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理性正面发声,为增进思想共识、提升舆论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营造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环境。

要从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营造有利的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党外人士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在各领域、各行业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深的理论素养、专业的业务素质的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特别是注重从中青年党外人士中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引导他们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又可以通过官微、公众号、微博新兴媒体,引导其他人员坚定“四个自信”。

3.落实政治待遇。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外人士的各项政治权益,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引导他们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以开放进取的状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同志们: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之疫情过后国内潜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突出,意识形态工作尤显重要。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必须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所以今天我们就从“何为意识形态、谁来抓意识形态、怎么抓意识形态”三方面来谈谈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诸多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能动作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但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会超过当时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谁来抓”意识形态工作。

(一)要压实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党组织书记是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包村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排查和分析风险点,预判舆情动态,研究提出应对处置措施。特别是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和小孩较多的实际,邪教、宗教信仰、其它极端思想和国外腐朽落后生活方式在新媒介的不断渗透下,不断侵蚀农村群众思想主阵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守意识形态防线十分关键。

(二)要压实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有义务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这是政治要求,也是党性考验。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与和平环境下,我们的一些党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风险、苗头性问题缺乏判断。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讲政治,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省委、xx市委及xx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达到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三)要压实阵地管理的政治责任。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真实和理性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丛生。因此,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是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要求。要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宗教领域、文化市场、讲座讲坛、“两微一端”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管网治网,坚决管控有害信息,有力批驳错误思潮。持续开展反非法反违禁和“扫黄打非”系列行动、舆论环境专项整治等行为。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重点信息发布、突发舆情应对、舆论风险评估、舆论环境整治等舆论监测处置工作机制,做好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压缩噪音杂音,努力占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和有利地位。

三、“怎么抓”意识形态工作。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加强思想淬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开展常态化宣讲、全覆盖宣讲、专家宣讲、群众宣讲、网络宣讲、文艺宣讲,赋予创新理论可触可感的温度鲜度,推动干部群众在学深学透上有新体悟、在求实求新上有新成效。聚焦理论热点,深化研究阐释,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尤其是要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牢固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这一重要阵地,不仅要有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还必须培养和装备一支很强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阵地建设的关键。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和使用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上,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上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头脑清醒、组织能力强、熟悉业务工作的管理干部,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能担重任的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

(三)要弘扬文明新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和社会日常生活,注重潜移默化和实践养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各村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常态氛围营造等工作。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完善镇、村二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结合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各村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的良好风尚。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同志们,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呼唤新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沉心静气、真抓实干,不断谱写宣传思想工作新篇章,为把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xx大地上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有个学者很形象地说,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远的,如苏联解体;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比如20xx年x月,加多宝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名为“多谢行动”的营销炒作活动。加多宝恭喜“作业本(微博网名)”与“烧烤”齐名,并称“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为什么“作业本”开烧烤店加多宝送这么多凉茶?这源于20xx年时,“作业本”微博里一段话: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该微博在当时已经受到各方的谴责。而这一次加多宝通过大v抹黑邱少云的语言进行营销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买加多宝了”。邱少云是我们军史中的经典人物,而这种典型被一个公众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肆意抹黑,这本身就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公众乃至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幼稚。

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xx年xx月《xx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xx日报》听了好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十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xx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从这五个面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和分析。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什么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经过习总书记这么一提醒,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的为标尺,也不能以右的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xx%的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在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频频出现美国的“八大金刚”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恐怕我们就要多想一想,这些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联系一下我们开头提到的“棱镜门”,这些看似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事务里面,可能也隐藏着相当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xx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

对于一些所谓客观报道的新闻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将袭击者直接定义为恐怖分子,并大加声讨。但是我国“3·01”昆明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仅仅称恐怖分子为攻击者,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国人开枪、向恐怖分子开枪等内容来淡化恐怖袭击的性质。在这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具有偏见色彩的意识形态选择。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怎样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举个例子,有人宣扬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是绝对客观可行的,对于贸易双方都是“双赢”的。但是,自由贸易理论一旦运用在贫富强弱不同的两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行使权将极为不对称,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双赢”这么简单,实际上是强国对弱国、富国对贫国的一种掠夺乃至剥削。所以,简单的理论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识形态之眼去审视、思考,我们将犯下多么幼稚的错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国当时是一个弱国、一个后发国家,而亚当·斯密所在的英国正是一个先发的强大的发达的国家。这种历史上已经揭示出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尽快地让自己在理论上成熟起来,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披着“中性”面纱而代表强国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经济学中这种貌似“中性”的理论比比皆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对这些理论要多思考。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又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如何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反观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提出的标准就比较简单、直接、粗暴、机械。比如,是不是实现选举了,是不是实现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实现政党轮替了,用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家国情的程序主义的东西来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大家是能够看清楚的,是能够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认为西方民主有四重镜像。第一重是流传于西方理论家在著述中所阐释和论述的民主。我们称之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达对于民主这种状态的憧憬和理论的向往。

这种民主不是一个现实的民主,包括西方国家也不是把这种民主直接拿来用的。这个民主要变成现实,就要设计,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个镜像——设计中的民主。通过权力机关的分设,通过一套监督制衡体系来实现这个民主。但是这个设计的民主,就如同我们盖大楼的设计蓝图一样,依然不是现实的民主,还要经过一层转化,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这是第三重镜像。运行中的民主是设计中的民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运转出来的民主。比如,所有设计的民主都不会设计两党制的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结构和利益团体的区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而运行中的民主又被西方国家移植到很多非西方国家中,又发生了一次镜像上的转化,这就变成了移植中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四重镜像来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你会发现每经过一层镜像的转化,民主就会被打一次折扣,越到后面折扣就越厉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谩骂、嘲讽,而他们没有发现连西方用的是运行中的民主,并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如果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他们的民主也不达标。而他们却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和评判别人,并且把移植中的民主强加于人,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很多灾难。所以,西方的政治经验有用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就是毒药。中医老早就有这个思维,大黄用好了是良药,人参用坏了也是毒药。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政治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强势就丧失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带上精神枷锁,拄上精神拐杖,这样的话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自毁长城,这样的教训我们在很多国家都看到了。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有哪些关键呢?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进行理论思考,“普世价值”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事实上的分析。看一看西亚、北非地区被所谓的“普世价值”折腾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引发思想上的警觉。

同时,还要看一看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20xx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呢?这些问题想一想,我们意识形态思考力就会有所提升。

当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有人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工厂,很多人喜欢美国大片,好莱坞大片,但现在随着我们意识形态能力的提高,喜欢美国大片的人的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好莱坞是造美国梦的工厂,他们传达的都是美国厉害、美国伟大、美国拯救地球、美国拯救人类、生活在美国真好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思考。随着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对于所谓的美国大片,大家的判断力、思考力提高了,这些大片受到的追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精神的独立性、思考的独立性在增强。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三篇】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以不断加强两个巩固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导向,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为导向,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导、舆论引导、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灵魂。

目前,理论武装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民,切实加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加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深刻理解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其精神本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确立长期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传播主旋律,扩大正能量,继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发言权和领导力。

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有呼吁力的教育指导,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更高地传播主旋律,更强地扩大正能量。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语言体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中国故事,特别是讲中国共产党故事,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讲中国人民故事,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要丰富发展。

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三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使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决不能让意识形态领导权旁落。

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健全组织。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推动理论武装不断深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局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来,我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职工召开关于意识形态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传达贯彻会议,重点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全体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强化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一是狠抓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加强了局党组学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每周例会制度、考学、评学、督学、述学制度。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微党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交流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上一堂“微党课”,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在舆论引导与对外宣传中,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民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把握导向。搭建了信息互通的平台,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二是强化载体。在机关院内设立了宣传廊,宣传“两学一做”、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强化宣传载体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对外宣传。今年以来共向各类媒体投稿20余篇,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

四、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一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整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做到“资金有保障、机制更健全、活动有载体、建设有阵地”。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督促机制和投入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对其责任规定和标准要求等均作了详细规定,做到“活动前有动员、有布置,活动中有检查、有反馈,活动后有考核、有总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活动丰富,文明创建有成效。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绿化、美化、净化、序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局通过以上工作措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落实县委部署,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在推动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实化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领导,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抓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谋划好党员干部全年的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廉政党课、辅导讲座、道德讲堂、网络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队伍管理,增强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有个学者很形象地说,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远的,如苏联解体;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比如20xx年x月,加多宝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名为“多谢行动”的营销炒作活动。加多宝恭喜“作业本(微博网名)”与“烧烤”齐名,并称“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为什么“作业本”开烧烤店加多宝送这么多凉茶?这源于20xx年时,“作业本”微博里一段话: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该微博在当时已经受到各方的谴责。而这一次加多宝通过大v抹黑邱少云的语言进行营销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买加多宝了”。邱少云是我们军史中的经典人物,而这种典型被一个公众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肆意抹黑,这本身就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公众乃至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幼稚。

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xx年xx月《xx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xx日报》听了好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十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xx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从这五个面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和分析。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什么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经过习总书记这么一提醒,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的为标尺,也不能以右的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xx%的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在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频频出现美国的“八大金刚”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恐怕我们就要多想一想,这些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联系一下我们开头提到的“棱镜门”,这些看似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事务里面,可能也隐藏着相当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xx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

对于一些所谓客观报道的新闻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将袭击者直接定义为恐怖分子,并大加声讨。但是我国“3·01”昆明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仅仅称恐怖分子为攻击者,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国人开枪、向恐怖分子开枪等内容来淡化恐怖袭击的性质。在这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具有偏见色彩的意识形态选择。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怎样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举个例子,有人宣扬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是绝对客观可行的,对于贸易双方都是“双赢”的。但是,自由贸易理论一旦运用在贫富强弱不同的两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行使权将极为不对称,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双赢”这么简单,实际上是强国对弱国、富国对贫国的一种掠夺乃至剥削。所以,简单的理论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识形态之眼去审视、思考,我们将犯下多么幼稚的错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国当时是一个弱国、一个后发国家,而亚当·斯密所在的英国正是一个先发的强大的发达的国家。这种历史上已经揭示出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尽快地让自己在理论上成熟起来,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披着“中性”面纱而代表强国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经济学中这种貌似“中性”的理论比比皆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对这些理论要多思考。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又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如何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反观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提出的标准就比较简单、直接、粗暴、机械。比如,是不是实现选举了,是不是实现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实现政党轮替了,用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家国情的程序主义的东西来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大家是能够看清楚的,是能够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认为西方民主有四重镜像。第一重是流传于西方理论家在著述中所阐释和论述的民主。我们称之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达对于民主这种状态的憧憬和理论的向往。

这种民主不是一个现实的民主,包括西方国家也不是把这种民主直接拿来用的。这个民主要变成现实,就要设计,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个镜像——设计中的民主。通过权力机关的分设,通过一套监督制衡体系来实现这个民主。但是这个设计的民主,就如同我们盖大楼的设计蓝图一样,依然不是现实的民主,还要经过一层转化,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这是第三重镜像。运行中的民主是设计中的民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运转出来的民主。比如,所有设计的民主都不会设计两党制的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结构和利益团体的区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而运行中的民主又被西方国家移植到很多非西方国家中,又发生了一次镜像上的转化,这就变成了移植中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四重镜像来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你会发现每经过一层镜像的转化,民主就会被打一次折扣,越到后面折扣就越厉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谩骂、嘲讽,而他们没有发现连西方用的是运行中的民主,并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如果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他们的民主也不达标。而他们却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和评判别人,并且把移植中的民主强加于人,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很多灾难。所以,西方的政治经验有用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就是毒药。中医老早就有这个思维,大黄用好了是良药,人参用坏了也是毒药。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政治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强势就丧失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带上精神枷锁,拄上精神拐杖,这样的话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自毁长城,这样的教训我们在很多国家都看到了。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有哪些关键呢?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进行理论思考,“普世价值”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事实上的分析。看一看西亚、北非地区被所谓的“普世价值”折腾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引发思想上的警觉。

同时,还要看一看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20xx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呢?这些问题想一想,我们意识形态思考力就会有所提升。

当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有人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工厂,很多人喜欢美国大片,好莱坞大片,但现在随着我们意识形态能力的提高,喜欢美国大片的人的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好莱坞是造美国梦的工厂,他们传达的都是美国厉害、美国伟大、美国拯救地球、美国拯救人类、生活在美国真好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思考。随着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对于所谓的美国大片,大家的判断力、思考力提高了,这些大片受到的追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精神的独立性、思考的独立性在增强。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第一,要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上、在意识形态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总书记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要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要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比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也有一个战后70年谈话,你看我们用抗战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他用的词叫“战后70周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削弱,本身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与我们有偏差。那么,他对“二战”进行这样描述:“上次的大战有3百多万同胞失去了生命。胸怀祖国的未来,期待家庭幸福而阵亡的人们。战后忍受着酷寒或者灼热在遥远的异乡之地,忍受着饥饿和病痛死去的人们。广岛和长崎被投下了原子弹,以东京为首各个都市遭受轰炸,在冲绳地上战中,众多市民悲惨牺牲。”你看,他不提给其他各个国家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反而把日本遭受的灾祸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本身就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再看他是怎么来为日本的罪责开脱呢?他说:“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人们目前超过全体人口的xx%左右。不能让和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他这样一个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他这样的话语背后就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陷阱性质甚至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这些我们都要警惕,都要思考。

第一,要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要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要秉持“三不主义”。哪“三不”呢?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要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我觉得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难度更大,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要求我们具备的“刷子”就得更多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

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谢谢大家。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健全组织。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推动理论武装不断深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局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来,我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职工召开关于意识形态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传达贯彻会议,重点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全体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强化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一是狠抓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加强了局党组学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每周例会制度、考学、评学、督学、述学制度。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微党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交流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上一堂“微党课”,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在舆论引导与对外宣传中,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民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把握导向。搭建了信息互通的平台,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二是强化载体。在机关院内设立了宣传廊,宣传“两学一做”、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强化宣传载体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对外宣传。今年以来共向各类媒体投稿20余篇,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四篇】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问题。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xxx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xxx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xxx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xxx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xxx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

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xxx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xxx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xxx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某某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对于某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也要多想一想。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xxx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当年,苏联解体、东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第一,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及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xxx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xxx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xxx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xxx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xxx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秉持“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xxx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xxx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

xxx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全面深刻把握其内涵,并由知向行,促进其全面实践。

深刻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赢得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辉煌胜利。在开启与推进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如唯gdp主义、“见物不见人”等倾向,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指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把握一种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作为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治国理念与治党方略的有机统一。它作为历史观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命题;作为价值观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价值取向,它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方法论,强调了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当中去,不仅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让人民来检阅,让人民来评判,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全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根本价值的深刻探索。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限于经济发展领域,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整体要求。

在经济建设方面,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既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将发展作为契合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要务。通过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更多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筑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通过绿色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夯实基础。通过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要聚焦文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共创共享。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由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供给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在社会建设方面,必须以保障与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此,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通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正确处理几对关系。

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厘清几组重要的关系: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个政治论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想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科学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这样一种立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基础,当然就不会注意到人民这个维度、不会作出这样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然人民提出了多方面的需要,既然我们各方面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确把握好这几个“中心”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比较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必须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部实践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根本价值导向。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重点。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大关口,就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可见,三个“中心”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重大区别,需要科学对待。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辩证理解和处理好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就其相互关系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领导是一致的、统一的。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党要想领导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不断奋进,才能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五篇】

坚持把纪律放在首位,强化监督问责,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路线意识,着力落实思想工作责任,大力推进思想阵地和工作能力建设,切实把党支部主体责任与“三个代表”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名一是落实责任,确保学校思想安全。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这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知道这个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现实,新的形势下,随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意识形态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简单的来交流一下。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第二个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哪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三个就是说我们的一个路径问题,就是说,怎样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提升我们这个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课程前言:意识形态的含义。

第一个我们来简单的,来交流一下意识形态,它的一个含义是什么。大家都对意识形态这个词,很熟悉。但是它有哪些含义呢?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哲学家叫黑格尔,他有一句名言是什么,就是熟知并非真知。就是某个东西,某个现象可能我们天天听到,看到很熟悉,但是对他的本质,对他的概念,不一定真正知道,所以意识形态可能就是一个熟知而非真知的这么一个东西。

首先意识形态指什么,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这叫什么意思呢,意识形态,它是对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政治关系的一个反应。所以,意识形态他不是与脱离经济基础而政治上的建筑,它是对经济基础政治建筑上的一个反应。所以,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呢,就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跟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更与接近一点,而哲学、艺术、道德、宗教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更为远一点。但是他们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第三个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怎么讲?就意识形态它反映了一定政当政派党派以及一定阶级的,它的一个思想观念、利益主张。所以意识形态它是脱离不了一定的党派跟阶级的,它是对特定阶级的一种利益的主张的反应。所以这个是,我们今天来,这个把我意识形态的含义,需要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它是反应经济基础,政治,这种制度的实际上体系。第二个是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第三个是它的本质是它的阶级性。

我们看一下它的阶级性,马克思有一段名言,它是这样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就反映了任何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他都是阶级的一个利益的反应,所以意识形态,它有本质上它是有一定的阶级性的,阶级属性的。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你自然阶级在经济层面上,经济生产方面,在所有质方面你是统治阶级,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的这种思想体系当中,你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且你是反应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的一种体系,所以它反应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我们把握意识工作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说意识形态到底它的含义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意识形态工作它的一个具体的界定是什么。

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话,所谓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政党通过自己意识形态的构建、构建比如说内容上构建,是吧,一种理论创新,理论整合,这是构建。传播在现实当中传播,乡民众,向社会的一种推广,传播和在实践当中的表现,具体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的行为一种表现,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和宗旨的一切活动;意识形态工作,也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政党的意图,终止力主张现实化,将现实推进,贯彻。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保证代表和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观念、文化、道德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要占一个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共产党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将我们党的,这种政治主张,理想观点,价值观,要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来,通过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让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当中,要占一个主导地位,要引领其他社会思潮,这是意识形态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接下来我们讲三个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组织动员的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思想观念,你要组织动员一定的群众,一定的这种部门。首先是什么,首先是思想观念的一种传播,人们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去调动人们的行为,指导人们的行为。所以,思想观念的传播,首先是组织动员的首要环节,你没有了思想观念的传播,没有意识形态的传播,你无法动员大众,因为,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支配的,你要去影响一定的人们的意识形态的行为,首先是通过思想观念去影响大家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组织力量凝聚的基础。你这个思想观念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但是如果人们大家的对一个现象,对一个事物的看法,认识,是不同的。你这样子,人们的行为的统一心,一致性就无法达到,大家对于不同的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法让大家凝聚起来,所以,意识形态的这种一致性,思想观念的一致性,是组织力量一个凝聚的基础,所以,你没有了这种意思观念,认同的一致性的话,你这个组织力量就无法,这个凝聚起来。

第三个方面就是组织动员活动持久的一个条件。你这个没有思想观念的一种稳定性的思想观念,你这个组织动员活动的一种持久的,条件就不具备了。你需要通过一定的理想信念,一种价值观的去整合人们的行为,这样子组织动员的活动,他才有持续性,这是意识形态的组织动员功能,通过意识形态去组织动员。

第二是引导功能。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一种引导功能,毛主席曾经说过,他说主义譬如是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才能知所趋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主义是一面旗帜,你有了这个旗帜,才能引导大家走向何处,所以,这个就反应了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引导功能,引导这大家往哪个方向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我们所主张的一种旗帜,他将我们引向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他也有一种引导的功能,将大家整合起来,凝聚起来,将大家的行为,大家的事业,引向什么,引向中国梦的,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所以,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一种引导功能。

第三是政治认同功能。

现代社会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一个根本的一个来源是什么,就是民众的认同,老百姓认同你的,你这个政党执政才具有合法性,老百姓不认同你的,你这个政党就没有这个执政的合法性,所以民众认同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的基础,所以一旦丧失了民众认同,你的执政的合法性就没有了。而民众认同作为一种政治认同的话,它是内容是很多方面,但是他最重要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意识形态能不能认同你,能不能认同你的价值观,认同你的理想信念的问题,认同你的这种政党的政策问题,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所以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就是让老百姓民众认同执政党及其它的政策,价值观,所以意识形态具有一个政治认同的功能,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就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导致老百姓对你的认同弱化,老百姓对你的认同弱化,你的执政的根基就会动摇,所以意识形态他这种政治认同功能,它对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这种意义非常大。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我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意识形态的含义: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形式中。

在古代意识形态表现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工程主义为奋斗目标,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当前,影响我们党执政地位巩固的因素非常多,集中表现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个挑战,精神懈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个危险。无论是应对外部的挑战,还是解决内部的危险,都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需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把学好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必修课。思想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夺取政权往往是从确立指导思想、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始的;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也是以舆论阵地被攻破、意识形态主导权丧失为标志的。毛泽东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的政权,不能光靠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应对一切挑战风险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了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近年来,我们看到恶意造谣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史、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梦”、鼓吹台独、港独等舆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西方国家一些偏激、错误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在中国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潮和论调,造成了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力和破坏力。西方国家向我们宣传“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排除异己,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意识形态霸权”。目前,国内民众受西方价值观影响产生的最明显的负面社会现象就是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品牌,我们有些群众甚至党员却没有看清这些西方意识形态在我国渗透的“阴谋”。

2、有的共产党员信仰缺失、精神“缺钙”。

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在我们的党员中,信仰缺失、“缺钙”问题严重。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对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置若罔闻,根本不当一回事;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拨弄是非,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受到敌对势力追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到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所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夹杂多种声音,速度快,成本小,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并传播媒体内容,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对党委政府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意识形态的安全提出严峻挑战。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今年四月,虹桥镇东安村村民李某某在微信上写了一首关于东安村村委以及前村主任的打油诗,并将自己写下的打油诗在多个微信群上恶意转发散布,该打油诗带有攻击性和辱骂性言语数条,对东安村前村主任及东安村村委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5月,一条“平江县政府主要领导被查处,棚户区征拆相关工作停止”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大肆传开,恶意抹黑县主要领导,故意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了网络环境和秩序。这都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党员群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广大党员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意识形态作为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我们党员来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能力,即意识形态能力,包括意识形态鉴别力、意识形态处理力、意识形态领导力等。党员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理论创新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一)、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信仰者。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这一深刻见解充分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和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党员,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弄懂并正确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建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藩篱,增强人们抵御和辨别错误思潮的能力。不仅要敏锐识别和准确判定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还要批判和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既要深入学、持久学、系统学、刻苦学,也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也要坚定“四个自信”铸就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继续推进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二)坚持正确导向,增强阵地意识,做新时代的传播者。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员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敢于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亮剑发声,勇于同敌对势力和颠覆分子作斗争,不当“绅士”,当“战士”。既要在舆论导向、价值导向上始终坚定立场,也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向先模榜样学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既要管好各类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也要守好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要自觉肩负起监督网络、净化网络的责任,主动甄别虚假、错误信息,及时辟谣、公布真相,传播好正能量。既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也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和方式,树立“互联网+”的思维,使用好红星云等平台、v虹桥在线公众号、各大村级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同时利用好传统宣传方式,村组各类会议、入户走访、村级广播、宣传标语等;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与时俱进,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既聆听了群众诉求、精神需要,又能积极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政策方针,宣传到各家各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削弱、歪曲、否定党的言行,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大众化的手段,解决好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以党为中心在基层形成主旋律,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做新时代的守卫者。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为先锋者护航,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作为党员,既是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也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员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解决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亮剑、不敢亮剑、不会亮剑的现实难题。作为党员要提高甄别非主流思潮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结合工作实际,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行动自觉,率先垂范,增强党性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提高我们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

在这里,给各位入党积极分子提一个要求,对于各自的工作职责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争优;我们不仅需要“执行者”,更迫切需要“思想者”,你们要勇于攻坚克难,我希望大家要多比比发展水平、比比党员素质,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同志们,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合格党员,为实现更美更好的虹桥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六篇】

为了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有时会邀请申请入党的人来上课。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国家主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国家主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充分认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阵地,管好队伍。

宣传部门作为各级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好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

一要把坚守阵地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政治责任来抓。

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宣传部门的干部,必须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的理念,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掌控本领域的舆论导向,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各级党委(党组)分管领导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协助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各级党委(党组)其他班子成员必须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切实对分管部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起领导责任;宣传部门全体干部,必须主动靠前,积极参与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去;各级党组织必须思想统一,上下一致,积极稳妥防范和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强,各级党组织要牢固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这一重要阵地,必须首先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富有战斗力和奉献精神的宣传干部队伍。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积极组织分层次、多形式、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切实增强宣传队伍成员们的敏锐洞察力和操作功底,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年富力强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充实宣传队伍。

同时,赋予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相应的职权,提升宣传地位,真正使宣传工作成为各级党组织首要支持的前置工作。

三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

宣传思想工作常抓常新,绝非一时之功,必须着眼长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使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通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责任制,落实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党委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全力协助主要负责同志抓好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建立社会群体连通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主观能动性,使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来。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中、抓的更细、落的更实。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涉及每一个人,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找准中央决策与各地实际的切入点,不断推动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参与进来,把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一要在具体操作时真正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与每个岗位息息相关”这一局面,把宣传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

最优秀、最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那些跟老百姓天天打照面、为老百姓提升服务的信访部门、社保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等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和人民的评判,他们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先锋。宣传工作绝不是只在办公室、活动场所、大广场、会议室里做的,也不仅仅是新闻记者的一线采访,必须延伸到各类新闻和网络媒体、各类出版物和文艺作品、社团、协会、演艺场所以及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领域,延伸到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使具体工作人员由单位严格要求变为个人自觉主动,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感染老百姓。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xx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问题。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xxx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xxx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xxx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xxx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xxx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xxx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xxx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xxx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

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xxx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xxx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xxx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某某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对于某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也要多想一想。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xxx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当年,苏联解体、东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第一,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及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xxx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xxx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xxx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xxx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xxx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秉持“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xxx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xxx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

xxx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七篇】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经过充分的政治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间也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我们当代人有责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动摇、不能懈怠,更不能折腾。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八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比如20xx年x月,加多宝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名为“多谢行动”的营销炒作活动。加多宝恭喜“作业本(微博网名)”与“烧烤”齐名,并称“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为什么“作业本”开烧烤店加多宝送这么多凉茶?这源于20xx年时,“作业本”微博里一段话: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该微博在当时已经受到各方的谴责。而这一次加多宝通过大v抹黑邱少云的语言进行营销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买加多宝了”。邱少云是我们军史中的经典人物,而这种典型被一个公众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肆意抹黑,这本身就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公众乃至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幼稚。

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xx年xx月《xx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xx日报》听了好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十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xx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从这五个面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和分析。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经过习总书记这么一提醒,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

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

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的为标尺,也不能以右的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xx%的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在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频频出现美国的“八大金刚”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恐怕我们就要多想一想,这些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联系一下我们开头提到的“棱镜门”,这些看似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事务里面,可能也隐藏着相当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xx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

对于一些所谓客观报道的新闻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将袭击者直接定义为恐怖分子,并大加声讨。但是我国“3·01”昆明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仅仅称恐怖分子为攻击者,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国人开枪、向恐怖分子开枪等内容来淡化恐怖袭击的性质。在这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具有偏见色彩的意识形态选择。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怎样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举个例子,有人宣扬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是绝对客观可行的,对于贸易双方都是“双赢”的。但是,自由贸易理论一旦运用在贫富强弱不同的两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行使权将极为不对称,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双赢”这么简单,实际上是强国对弱国、富国对贫国的一种掠夺乃至剥削。所以,简单的理论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识形态之眼去审视、思考,我们将犯下多么幼稚的错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国当时是一个弱国、一个后发国家,而亚当·斯密所在的英国正是一个先发的强大的发达的国家。这种历史上已经揭示出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尽快地让自己在理论上成熟起来,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披着“中性”面纱而代表强国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经济学中这种貌似“中性”的理论比比皆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对这些理论要多思考。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又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如何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

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

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

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反观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提出的标准就比较简单、直接、粗暴、机械。比如,是不是实现选举了,是不是实现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实现政党轮替了,用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家国情的程序主义的东西来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大家是能够看清楚的,是能够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认为西方民主有四重镜像。第一重是流传于西方理论家在著述中所阐释和论述的民主。我们称之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达对于民主这种状态的憧憬和理论的向往。

这种民主不是一个现实的民主,包括西方国家也不是把这种民主直接拿来用的。这个民主要变成现实,就要设计,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个镜像——设计中的民主。通过权力机关的分设,通过一套监督制衡体系来实现这个民主。但是这个设计的民主,就如同我们盖大楼的设计蓝图一样,依然不是现实的民主,还要经过一层转化,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这是第三重镜像。运行中的民主是设计中的民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运转出来的民主。比如,所有设计的民主都不会设计两党制的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结构和利益团体的区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而运行中的民主又被西方国家移植到很多非西方国家中,又发生了一次镜像上的转化,这就变成了移植中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四重镜像来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你会发现每经过一层镜像的转化,民主就会被打一次折扣,越到后面折扣就越厉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谩骂、嘲讽,而他们没有发现连西方用的是运行中的民主,并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如果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他们的民主也不达标。而他们却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和评判别人,并且把移植中的民主强加于人,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很多灾难。所以,西方的政治经验有用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就是毒药。中医老早就有这个思维,大黄用好了是良药,人参用坏了也是毒药。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政治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强势就丧失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带上精神枷锁,拄上精神拐杖,这样的话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自毁长城,这样的教训我们在很多国家都看到了。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有哪些关键呢?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进行理论思考,“普世价值”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事实上的分析。看一看西亚、北非地区被所谓的“普世价值”折腾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引发思想上的警觉。

同时,还要看一看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20xx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呢?这些问题想一想,我们意识形态思考力就会有所提升。

当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有人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工厂,很多人喜欢美国大片,好莱坞大片,但现在随着我们意识形态能力的提高,喜欢美国大片的人的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好莱坞是造美国梦的工厂,他们传达的都是美国厉害、美国伟大、美国拯救地球、美国拯救人类、生活在美国真好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思考。随着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对于所谓的美国大片,大家的判断力、思考力提高了,这些大片受到的追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精神的独立性、思考的独立性在增强。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第一,要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上、在意识形态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总书记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要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要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比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也有一个战后70年谈话,你看我们用抗战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他用的词叫“战后70周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削弱,本身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与我们有偏差。那么,他对“二战”进行这样描述:“上次的大战有3百多万同胞失去了生命。胸怀祖国的未来,期待家庭幸福而阵亡的人们。战后忍受着酷寒或者灼热在遥远的异乡之地,忍受着饥饿和病痛死去的人们。广岛和长崎被投下了原子弹,以东京为首各个都市遭受轰炸,在冲绳地上战中,众多市民悲惨牺牲。”你看,他不提给其他各个国家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反而把日本遭受的灾祸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本身就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再看他是怎么来为日本的罪责开脱呢?他说:“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人们目前超过全体人口的xx%左右。不能让和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他这样一个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他这样的话语背后就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陷阱性质甚至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这些我们都要警惕,都要思考。

三、提高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原则。

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要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要秉持“三不主义”。哪“三不”呢?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我觉得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难度更大,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要求我们具备的“刷子”就得更多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

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谢谢大家。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九篇】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思想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对事物的感官思考。它是思想、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和其他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类大脑固有的,而是来自社会存在。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x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同志们:

根据领导的指示要求和这次学习班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这一主题与大家作个交流。应该说,我们机关对理论学习是重视的,一直抓得比较紧,各项制度落实也比较好,各级在这方面也都下了不少功夫、投入了不少精力。但是为什么对有些人就没有起到作用,我们理论学习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同志进行了一些探讨,总的感到,无论是组织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在抓理论学习上都还存在不小差距。从个人层面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现:一是装点门面。有的把理论学习当成一般性工作、一般性任务,图图形式、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抄一抄、背一背,其实内心并不想学,把学习当作“镀金”,重“包装”轻武装,学用“两张皮”。二是被动应付。有的对政治学习、理论武装不感兴趣,认为理论学习是空的、虚的,感觉离自己工作比较远,学不学一个样、学不学无所谓,把学习当成累赘和负担,甚至有抵触情绪。但迫于形势和组织压力,又不得不学,于是消极被动、应付差事,实际上并没有入脑入心。三是浅尝辄止。有的心浮气躁、静不下来,学不进去、钻不进去,只满足于了解基本概念,没有掌握精髓要义,没有转化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干部考核个人述职的时候,讲问题第一条往往都是理论学习方面有差距,总感觉讲其他问题太尖锐,讲理论学习不损面子、无伤大雅,仿佛成了光荣的“缺点”。存在以上问题,从根子上讲,还是我们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摆上位、摆到位。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单位主要领导、党委支部书记,都是抓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今天借这个机会,从“为什么学、怎么学好”二个方面,谈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讲一讲“为什么学”的问题。

一是明辨是非的现实需要。《之江新语》中有1篇文章《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讲的就是明辨是非与理论学习的关系。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一些“杂音噪音”甚嚣尘上,一些错误和消极的思想观念也渗入了。在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理论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容易发生偏差,导致信仰缺失、思想滑坡,背离党的宗旨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歧途。周永康、令计划之流,没能随着职务的提升而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栽了跟头。这些都应验了一句话:“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在大风大浪之中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关键时刻不迷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兴趣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二是修身做人的现实需要。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主阵地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就会蒙上灰尘、产生霉菌、长满杂草。反思我们发生的系列腐败问题,有组织管教缺位、执纪不严、监督不力等方面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总开关”跳了闸,正确的“三观”没有立起来,以至于防线失守、道德沦丧、肆意妄为。实践证明,思想腐败问题不解决,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会屡禁不止,在所难免。我们看了很多贪官的《忏悔录》,发现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这些人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最后落得个悲惨的晚年,实在令人叹息。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周总理说过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确实意味深长。做人是一生一世的事,学习也是一生一世的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涵养人品官德、纯净心灵家园,把人生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正确定位的理性基础上,冲破迷茫、抵御诱惑,拒绝腐蚀,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坚守做人底线,永葆政治本色。

第二,讲一讲“怎么学好”的问题。

一是勤于思考。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我们一些同志,学了不少,但想的不多,悟得更少,在学习上患了“消化不良症”,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道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是基础,思是关键。思考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思考是把书本上有益的养分转化为自己能力素质的过程,只有常思考、常总结,学习才能有收获,思想才能进步,工作才能创新。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的接受、简单的背记,没有思考,再好的理论也难以吸收和消化。党员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强,必须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成系统的、感性的东西变成理性的,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立、科学的判断。

二是注重交流。过去常讲,读书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对的,因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静,需要沉下心来潜心学习。但还有一句讲学习的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理解,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分别讲的是学习的两个环节。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第一个环节就是学的时候要静,但是光静还不行,还要转化到动,第二个环节也就是要善于交流。在当今时代,对党员干部来讲,理论学习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就像我们打球有球友、登山有驴友、看戏有票友,理论学习也要有书友。古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面讲的就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意思。有位哲学家也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要在潜心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自己身边的领导、同事、专家的交流,共同钻研,共同提高,达到“1+1﹥2”的学习效果。

今天就与大家交流这些。理论学习是篇“大文章”,讲得不一定正确,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同志们: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在开展,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学习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

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尤其需要恪守“为民”的根本宗旨。

这是因为,我们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

与此同时,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而且有知识的新党员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中来,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和平年代,怎么样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

事实上,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一些人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等现象,给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今天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般地谈论加强或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做法,而首先是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使全党更好地树立“为民”意识,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重要任务。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阐述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务实本质。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及其务实本质,就要从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做起,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若干问题。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近平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近平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近平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近平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如苏联解体、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国家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曾经《辽宁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辽宁日报》听了许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辽宁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这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

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

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在针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为标尺,也不能以“右”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某某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对于某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也要多想一想。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习近平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当年,苏联解体、东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

第一,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及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近平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

第一,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秉持“三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

习近平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是说服人,根本在于争取人心。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重要的是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站在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有个学者很形象地说,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远的,如苏联解体;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稿【第十篇】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为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而组织的一门课。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讲课稿汇聚优质10篇”,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思考。

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想从一个事例来导入。这个事例就是20xx年揭露出来的“棱镜门”事件。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xx年小布什时期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据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xx年x月x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xx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x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用一位黑客人士的话说,“你们就像图书馆,美国政府是每本书都读的读者”。这里的“你们”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大家了。且不说这个“棱镜计划”里面包含的对于个人隐私、各国主权尊严的无视和侵犯,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它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以及思想的交流,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透明。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能力?为什么要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呢?这里面有非常深厚的重大的政治考虑。

我想原因无外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意识形态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

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人心到底是聚合还是离散、政权到底是安稳还是危险这样的大问题。

在20xx年x月xx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就讲了一个关系。什么关系呢?一个是中心工作,一个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心工作是我们各方面工作的中心,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弱化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习总书记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要加“极端”二字呢?我想,这就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人心聚散、政权安危有直接的关系。

习总书记为什么要作出这样一个判断?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他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就直接而明白地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说,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习总书记又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分析。一个是从理论上说,一个是从现实上说。

从理论上思考,习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基础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习总书记点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纠正了过去我们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比如,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物质基础搞好了,只要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自然就加强了、巩固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一点简单。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会出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有个学者很形象地说,当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物质条件没有改善的时候,人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吃饱饭,所以那个时候思想反倒简单,思想反倒好聚拢;一旦真正吃饱了饭,吃好了,穿暖了,过上物质有保障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想法,这个时候思想反倒不容易统一,不容易凝聚起来了。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方位中,党的群众基础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总书记这个判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时空方位。物质上出问题,肯定是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精神上出问题,最后也要影响到执政安全。

从现实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教训,远的,如苏联解体;近的,从20xx年开始蔓延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我们能看到很多例子。很多看似很坚固、很牢靠的政权,由于思想上的防线失守,导致了其他防线全盘失守,从而导致政权更迭。从实践中来讲,思想防线、意识形态工作确实非常重要。思想防线是一个前沿阵地,前沿阵地失守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如果我们守住了思想防线这个前沿阵地,那么其他防线相对来说出问题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深思、多加考虑。

回顾过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同时他也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宣传大师。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讲,“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不光靠了“枪杆子”,实际上还靠了“笔杆子”。

共产党在推翻旧政权的时候,首先是在思想上、舆论上形成了对于旧政权的摧枯拉朽之势,使它在道义上、理论上、发展方向上丧失了合法性,丧失了真理性,丧失了道义制高点的位置,从而为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政权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毛泽东同志又讲,他说“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掌握思想领导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原因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

长久以来特别是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是多方面的。

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定局。西方国家之所以忌惮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而且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还代表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崛起,这种崛起直接影响着它们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会影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也对旧的世界格局特别是思想文化格局产生了一种在他们看来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的崛起可以从两方面看。作为道路来说,中国道路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但同样也相对比较成功的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西方道路之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选择上的可替代性,从而对西方所主导的道路产生了质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张力。正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在西方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套新的能够论证自己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发展的正当性的话语和理念思路。这套话语和理念思路不同于西方原有的话语和理念思路,但它同样也是有效的。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渗透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格局变迁的考虑,他们试图阻碍,甚至不愿意这种变迁发生。

其次,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比如20xx年x月,加多宝公司在微博上发起了一次名为“多谢行动”的营销炒作活动。加多宝恭喜“作业本(微博网名)”与“烧烤”齐名,并称“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为什么“作业本”开烧烤店加多宝送这么多凉茶?这源于20xx年时,“作业本”微博里一段话:

“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该微博在当时已经受到各方的谴责。而这一次加多宝通过大v抹黑邱少云的语言进行营销炒作,更是惹火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再也不会买加多宝了”。邱少云是我们军史中的经典人物,而这种典型被一个公众公司出于商业目的肆意抹黑,这本身就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以及许多公众乃至机构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幼稚。

近年来,我们看到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阶级、私有制、中国特色、“普世价值”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网上的各种谣传,比如“刘胡兰是小三”、“董存瑞炸碉堡是凭空捏造”、“雷锋典型系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拔老百姓的萝卜”……各种抹黑英雄、虚无历史的现象此起彼伏,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也充分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公众意识形态素养还不够高、警惕性还不够强的问题。

再次,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思想意识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比如,20xx年xx月《xx日报》发表了1篇编辑部文章,题目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xx日报》听了好多高校的课,发现“‘呲必中国’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正是这封公开信引发了十分不同的评价。尽管支持《xx日报》的占大多数,但也相当一部分质疑的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其中有很多还来自高校的教师甚至是所谓的知名教授。这个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复杂性。

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已经是我们党员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必须着力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方面下一些工夫、多一些思考。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应当包括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从这五个面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和分析。

(一)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

鉴别力是意识形态能力的首要方面。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什么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而意识形态问题恰恰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问题。凡是涉及政治层面的问题都一定意义上与意识形态问题发生着直接而有机的关联。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看,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在认识新常态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首先,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次,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经过习总书记这么一提醒,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际上有政治的考虑,那么这里面就有意识形态在内了。同样,如果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我们也会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善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与邓小平对待毛泽东。赫鲁晓夫是怎么对待斯大林?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三个问题:第一,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破坏了苏联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最高原则;第二,揭露和抨击斯大林搞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危害;第三,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及其严重后果完全归罪于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归罪于斯大林一人。那么,邓小平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呢?邓小平首先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说,“这不只是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政治问题。”所以,邓小平首先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小平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孰优孰劣,孰高孰低,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了。二者之所以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键就在于善于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赫鲁晓夫简单、粗暴地对待斯大林,导致了思想的混乱,甚至为苏联解体一定意义上埋下了思想上的祸根。而邓小平则成功解决了如何评价毛泽东的问题,成功扭转了中国的方向,为改革开放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有意识形态智慧的人。对西方媒体来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他曾经这样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的意识形态智慧在哪里呢?就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明确的底线和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种智慧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识形态智慧。

第二个要点,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

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地带”的理论,他说:“当前,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这就是把我们的地盘搞得大大的,把敌人的地盘搞得少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第三个要点,心里面要装几把尺子。哪几把尺子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一把尺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一把尺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把尺子,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也是一把尺子。凡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就要用这几把尺子量一量,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有害的我们就要去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是不一样的。检验的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以“左”的为标尺,也不能以右的为标尺。“左”和右的标尺一定意义上都有形而上的成分在,有了这几把尺子,我们就做到心里有数。

我们要牢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底线思维,一个是战略定力,一个是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就是一定要守住我们的原则和底线。刚才那几把尺子,我认为就可以作为原则和底线。战略定力,就是要明白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能因为别人批评、指责、谩骂我们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别人鼓掌、喝彩、叫好我们就去做,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工作,这叫战略定力。同时,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一些理论、一些口径、一些标尺,一旦松动,就有可能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第四个要点,有些问题不妨想得多一些。对那些看似与意识形态工作不相干的事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xx%的服务器、%的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库都是国外产品。在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频频出现美国的“八大金刚”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恐怕我们就要多想一想,这些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联系一下我们开头提到的“棱镜门”,这些看似与意识形态不相干的事务里面,可能也隐藏着相当大的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一些流传甚广的网络帖子包括一些“正能量”的谣言也要多想一想。比如,所谓的哈佛大学校训,所谓的西点军校军规,所谓的德国幼教专家解读,所谓的美国xx学会的推荐……在裹挟着商业利益目的之外,有可能也会对很多人造成一种思想上的、价值观上的误导。

对于一些所谓客观报道的新闻要多想一想。比如,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将袭击者直接定义为恐怖分子,并大加声讨。但是我国“3·01”昆明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仅仅称恐怖分子为攻击者,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的向外国人开枪、向恐怖分子开枪等内容来淡化恐怖袭击的性质。在这些所谓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背后,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具有偏见色彩的意识形态选择。

对于某些所谓的客观现象要多想一想。比如,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西方的大学没有这方面的课程,所以他们就没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说西方的高等教育中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这个话当然牵强,但是如果说它不受意识形态影响,那肯定是不对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文学名著和西方思想制度是两大门类,而这两类核心课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具有倾向性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的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是要“将共同的价值观念传输给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你能说这里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更巧妙、更隐蔽。

(二)怎样提高意识形态学习力?

第一,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看家本领,但首先它是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犀利的武器在手,那是根本做不好的、看不透的、弄不明白的。

第二,要适当了解思想意识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证的基本方法,我们都要了解一下。比如,政治学领域的民主话题,法学领域的宪政问题,新闻学领域的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学领域的公民社会,都附着了大量的意识形态因素。对此,我们不可不察。

举个例子,有人宣扬西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表面上看起来是绝对客观可行的,对于贸易双方都是“双赢”的。但是,自由贸易理论一旦运用在贫富强弱不同的两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行使权将极为不对称,根本就不是表面上的“双赢”这么简单,实际上是强国对弱国、富国对贫国的一种掠夺乃至剥削。所以,简单的理论推演背后,如果不用意识形态之眼去审视、思考,我们将犯下多么幼稚的错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揭露。李斯特所在的德国当时是一个弱国、一个后发国家,而亚当·斯密所在的英国正是一个先发的强大的发达的国家。这种历史上已经揭示出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思考,尽快地让自己在理论上成熟起来,不要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披着“中性”面纱而代表强国利益的“意识形态”理论。西方经济学中这种貌似“中性”的理论比比皆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中性”的外表所迷惑,而是面对这些理论要多思考。理论本身是一回事,理论的应用又是一回事,理论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应用恐怕比理论本身的推演更重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

(三)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如何提高意识形态思考力?

第一,善于观察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在善于观察问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他说,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反观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提出的标准就比较简单、直接、粗暴、机械。比如,是不是实现选举了,是不是实现一人一票了,是不是实现政党轮替了,用这些表面的形而上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家国情的程序主义的东西来衡量民主,那么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大家是能够看清楚的,是能够想明白的。

怎么看待西方民主呢?我认为西方民主有四重镜像。第一重是流传于西方理论家在著述中所阐释和论述的民主。我们称之为理想中的民主,只是表达对于民主这种状态的憧憬和理论的向往。

这种民主不是一个现实的民主,包括西方国家也不是把这种民主直接拿来用的。这个民主要变成现实,就要设计,所以就落入了民主的第二个镜像——设计中的民主。通过权力机关的分设,通过一套监督制衡体系来实现这个民主。但是这个设计的民主,就如同我们盖大楼的设计蓝图一样,依然不是现实的民主,还要经过一层转化,转化成什么呢?那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这是第三重镜像。运行中的民主是设计中的民主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运转出来的民主。比如,所有设计的民主都不会设计两党制的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结构和利益团体的区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这就是运行中的民主。而运行中的民主又被西方国家移植到很多非西方国家中,又发生了一次镜像上的转化,这就变成了移植中的民主。如果从民主的四重镜像来分析和看待西方民主,你会发现每经过一层镜像的转化,民主就会被打一次折扣,越到后面折扣就越厉害。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人用理想中的民主来关照中国的现实,进行批评、指责、谩骂、嘲讽,而他们没有发现连西方用的是运行中的民主,并不是理想中的民主,如果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他们的民主也不达标。而他们却用理想的民主来衡量和评判别人,并且把移植中的民主强加于人,导致了很多国家出现很多灾难。所以,西方的政治经验有用没有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就是毒药。中医老早就有这个思维,大黄用好了是良药,人参用坏了也是毒药。我们不能够因为西方政治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强势就丧失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带上精神枷锁,拄上精神拐杖,这样的话就是舍本逐末,甚至是自毁长城,这样的教训我们在很多国家都看到了。

第二,善于抓住关键。有哪些关键呢?习总书记提出了“13个如何”,我认为这“13个如何”就是当前和今后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把这“13个如何”想清楚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比较好做,如果想不清楚,那么意识形态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哪“13个如何”呢?第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第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第四,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五,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第六,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第七,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八,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第九,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十一,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十三,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我们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第三,善于进行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理论上的分析。比如,对于“普世价值”进行理论思考,“普世价值”为什么不能用?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要进行事实上的分析。看一看西亚、北非地区被所谓的“普世价值”折腾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就要引发思想上的警觉。

同时,还要看一看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比如,20xx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国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什么样的深刻启示呢?这些问题想一想,我们意识形态思考力就会有所提升。

当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悲观、失望,甚至质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就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说了这样的话,他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邓小平同志的判断是准确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消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一步一步在崛起。这就是分析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有人说好莱坞是一个造梦工厂,很多人喜欢美国大片,好莱坞大片,但现在随着我们意识形态能力的提高,喜欢美国大片的人的立场和角度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我觉得可以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好莱坞是造美国梦的工厂,他们传达的都是美国厉害、美国伟大、美国拯救地球、美国拯救人类、生活在美国真好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思考。随着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升,对于所谓的美国大片,大家的判断力、思考力提高了,这些大片受到的追捧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这是好事,这表明我们精神的独立性、思考的独立性在增强。

(四)提高意识形态创新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新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攻和守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保持思想上最大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要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不断地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一,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邓小平是一个理论创新大师,提出了“完整理解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四个现代化”理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解除了思想上的一个大障碍。同时,为了摆脱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命力、新的动能。这就是理论创造。中国也有很多其他的理论创新,比如协商民主,我们对“协商民主”这个外来词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把它从一个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理论背景的词改造成为一个合乎中国国情的词,所以我们讲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政治协商,这就已经完全的归化为中国的一个词。对于“治理”这样一个具有新自由主义背景的词我们也进行了改造,所以我们有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我们还提出了网络主权这样一个中国创造的词汇,而正是借助于网络主权、信息主权,我们在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霸权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正当性、道义的制高点、理论的制高点。

第二,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从个体受益角度所作的思考》一文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的,从个体受益角度来思考,大致有三大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过去,我们都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这个文章却发掘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体、对于我们心灵、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指导和抚慰作用,这就是一种创新。

第三,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五)提高意识形态表达力。

第一,要善于拿捏词句。比如,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后来一度我们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个词,但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和平崛起”这个词在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上、在意识形态传播力上,不如“和平发展”这个词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拿捏词句的一个经典文本。习近平总书记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者有机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这就打破了过去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不可通约性,把两者的统一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实际上就是一项非常伟大而重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比如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提出共同价值。他讲他的“普世价值”,我们讲我们的共同价值,中国并没有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是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有着自己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并不同于在西方语境下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还有“狮子论”,习总书记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里面对词句拿捏达到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高度。

第二,要善于创新话语。比如毛泽东通过创造性地化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赋予“实事求是”这个词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从而使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的灵魂。邓小平通过“一国两制”一词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共容的理论解释问题,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改革开放方法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这样一个词带动和激发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梦在意识形态方面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让世界认同中国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视角。所以,有人说,中国梦不但有仙气,还很接地气,从而打通了各种语言的阻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而新的话语空间开辟的背后实际上是新的社会共识的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形成。“中国梦”的提出,出现了一系列与此相伴而生的话语,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个人梦、民族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甚至产生了“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类比,为我们党开辟新的话语空间,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思想上的一个公约数。

第三,要避免掉入话语陷阱。比如,西方政治理论,西方的传播理论,在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若干话语陷阱,我们稍加不慎就可能掉入话语陷阱,比如合法性、“宪政”、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等。一方面,它们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简单地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我们可能就会被他们套上话语的牢笼、话语的紧身衣,从而挣扎不得,动弹不得,处处被动。再比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话语有一定的陷阱性质。比如探讨“党大还是法大”、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政分开,等等。甚至一些国外领导人发表的谈话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意识形态陷阱、话语陷阱的认识。比如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也有一个战后70年谈话,你看我们用抗战胜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他用的词叫“战后70周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削弱,本身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与我们有偏差。那么,他对“二战”进行这样描述:“上次的大战有3百多万同胞失去了生命。胸怀祖国的未来,期待家庭幸福而阵亡的人们。战后忍受着酷寒或者灼热在遥远的异乡之地,忍受着饥饿和病痛死去的人们。广岛和长崎被投下了原子弹,以东京为首各个都市遭受轰炸,在冲绳地上战中,众多市民悲惨牺牲。”你看,他不提给其他各个国家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反而把日本遭受的灾祸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本身就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再看他是怎么来为日本的罪责开脱呢?他说:“在日本,战后出生的人们目前超过全体人口的xx%左右。不能让和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背负不断谢罪的宿命。”他这样一个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他这样的话语背后就一定意义上体现了陷阱性质甚至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质。这些我们都要警惕,都要思考。

第一,要把握一个核心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敌我攻守的工作。争取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既要有敌情意识、攻防意识,同时还要把握、了解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是什么?就是怎样让人家了解、理解、认同我的想法、说法,或者说怎样用我的想法、说法打动、感召、说服人家。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一个争夺人心的工作。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经过我们工作,人心凝聚力提高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认同度提高了,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成功的;如果老百姓的认同度下降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在哪里可能出现了偏差。

第二,要坚持“双百方针”。我们党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主要指的是文艺,偏重于文艺,百家争鸣偏重于思想。那么我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恐怕也要讲一讲“双百方针”。中国历史上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邓小平同志也讲“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毛泽东也讲,“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所以,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双百方针”。

第三,要秉持“三不主义”。哪“三不”呢?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争取最大公约数,那就要善用“三不主义”。我们要秉持一种就事论事的智慧,是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要坚持破立并举、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既要有破,又要有立。既然意识形态工作有一定意义上的敌我攻防性质和功能,那么破还是要有的。我们要善于破,善于用“笔杆子”来对付“笔杆子”,善于用“枪杆子”来对付“枪杆子”。重在建设就是立,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孙子兵法》讲,“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了。

第五,我觉得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维度。一是,重点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讲:“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挨打、挨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挨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甚至一定意义上成为我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解决好挨骂的问题。二是,在态度上要明确,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我们要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力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手上要有“几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说,担任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工作的,除政治上可靠之外,总是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做到“坐下来能写字,站起来能说句,走起来能办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面对的是思想僵化的问题,思想僵化就要解放思想,但是现在我们一定意义上面对的是思想分化问题,思想分化就要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要比解放思想工作难度还要高。前者需要智慧和勇气,后者需要方法和艺术。所以难度更高,难度更大,要求我们刷子就得更多,要求我们具备的“刷子”就得更多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甚至包括我们的每一公民,必须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力。

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强了,我们才能不负这个时代。只有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我们才能更加昂首挺胸,阔步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谢谢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特定概念,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而是指中国共产党外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危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其中,党外人士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党外人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群体。党外人士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烈,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项对民主党派骨干成员的调研中发现:有2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25%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交圈的言论影响”,有3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思想言论的影响”。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效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6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开展了民主党派思想状况调研,形成了《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且大多数党外人士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要求广大党外人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发挥党外人士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专业造诣深、参政意愿高、议政能力强、群体代表性好等特点,大多数党外人士是各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养深厚,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党外人士地位较为超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望,其言行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外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

2.突出政治素养,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能力。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其政治素养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对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培训、实地调研,鼓励党外人士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案,提出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3.培育责任观念,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意识。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党外人士的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可复制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源动力不足。部分党外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政治冷漠”心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与党外人士无关,未充分认识自身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面对社会上的噪音杂音、错误观点,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二是“无关紧要”心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将其视作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认识”的倾向,忽视、淡化意识形态工作。

2.方式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够。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比较枯燥,以座谈会、通报会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3.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当前,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处在探索完善中。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内容、程序、保障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有的只是局限于口头约定或零星规定。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性不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4.舆论引导声音弱,影响力不大。一是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不够。主流媒体上关于民主党派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并不多见,民主党派在宣传发声、争取社会更多关注上缺少有效措施。二是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各民主党派的网站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更新比较滞后,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活跃度和关注度不够。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一批网络大v,其中党外人士占多数,但是,对这些人的关注和互动不够,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增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的特殊性、艰巨性、系统性,仅仅靠中国共产党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党外人士全力配合。

1.加强对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最强大凝聚力,这种团结越广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要通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党外人士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使党外人士在国际国内社会多样化的声音中,特别是在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坚守政治底线,努力做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

2.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要加强对党外人士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政治花瓶”,政党协商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提高党外人士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

3.加强对党外人士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给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举措,时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二)提高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能力,对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1.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引导党外人士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特别是要认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增强对各种政治谣言、灰色信息、负面消息等噪音杂音的政治免疫力和辨别力。

2.提高理论创新力。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刻意淡化、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一些党外人士也容易受到蛊惑。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厘清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树立良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

4.提高舆论影响力。针对党外人士舆论声音弱、影响力不够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加强民主党派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把民主党派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集理论学习、信息发布、思想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颖鲜活、传播力强的网络话语,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鼓励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人士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理性正面发声,为增进思想共识、提升舆论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营造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环境。

要从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营造有利的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党外人士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在各领域、各行业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深的理论素养、专业的业务素质的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特别是注重从中青年党外人士中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引导他们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又可以通过官微、公众号、微博新兴媒体,引导其他人员坚定“四个自信”。

3.落实政治待遇。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外人士的各项政治权益,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引导他们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以开放进取的状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局中心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健全组织。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推动理论武装不断深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局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来,我局党组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职工召开关于意识形态及有关会议精神学习传达贯彻会议,重点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全体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强化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一是狠抓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加强了局党组学习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每周例会制度、考学、评学、督学、述学制度。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微党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学讲话用讲话”心得交流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上一堂“微党课”,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在舆论引导与对外宣传中,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民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把握导向。搭建了信息互通的平台,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二是强化载体。在机关院内设立了宣传廊,宣传“两学一做”、基层党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强化宣传载体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对外宣传。今年以来共向各类媒体投稿20余篇,对我局各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

四、弘扬社会文明,践行核心价值观。一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整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做到“资金有保障、机制更健全、活动有载体、建设有阵地”。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督促机制和投入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对其责任规定和标准要求等均作了详细规定,做到“活动前有动员、有布置,活动中有检查、有反馈,活动后有考核、有总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活动丰富,文明创建有成效。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绿化、美化、净化、序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局通过以上工作措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落实县委部署,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在推动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实化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领导,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一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党建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抓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谋划好党员干部全年的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廉政党课、辅导讲座、道德讲堂、网络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队伍管理,增强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47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