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培训总结(实用3篇)
【导言】此例“托管培训总结(实用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托管培训总结1
2012年12月11日,中国报关协会成立10周年暨表彰“全国优秀报关企业、优秀报关员”大会在京召开,90家全国优秀报关企业的代表、52名全国优秀报关员代表,共庆盛会。
中国报关协会的十年发展,结束了中国报关行业长期的无组织状态,标志着中国报关行业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强基础
中国报关协会成立后,着力建立行规行约,构建起协会自律管理基本格局。协会制定了以行业自律准则、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和质量要求、培训工作协调管理办法、信息宣传协调联系机制、常设机构内务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为建立海关主管、社会协管、企业自管的报关市场多元化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报关协会充分发挥信息宣传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牵头建立了全国信息宣传工作长效协调机制,成立了全国报关协会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国报关协会信息宣传联系办法”,创办会刊、建立网站,促进行业舆论导向良好发展,增强了行业凝聚力。
树品牌
协会运用典型引路,打造自律服务的行业品牌。中国报关协会将“全国优秀报关企业、优秀报关员”评比活动作为行业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分别于2006年5月、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全国报关行业开展了“双优”评比活动,打造报关诚信服务“国优”品牌。2007年国务院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对全国评比达标活动进行清理,中国报关协会的“双优”评比被列入3%的保留项目内。
10年来,中国报关协会从五个方面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彰显企业政治文化;恪守规范自律,展示企业诚信文化;善于探索思考,诠释企业管理文化;坚持执着追求,打造企业专业文化;实践以人为本,构建企业人本文化。2012年8月,中国报关协会组织举办“全国报关行业文化建设论坛”,将报关行业精神总结为“诚信守法、崇尚专业、规范自律、务实创新”。2012年5-10月,组织开展中国报关协会建会10年征文活动,对中国报关人努力奋斗的文化成果进行了总结记录。
促创新
推广报关复核员制度,适应快速通关的客观要求。2004年中国报关协会调研总结天津报关协会报关复核员做法经验,于翌年依托海关总署监管司在全国推广报关复核员制度,提高了企业报关质量,为实行报关员职业等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创建报关行业职业标准,推进报关行业规范化建设。2004-2006年,中国报关协会就报关员职业申报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调研和协调,并以建议人身份将《报关员职业建议》提交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9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文认可“报关员”职业,并将其纳入《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之后,在中国报关协会推动下,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联合向全国发出《关于印发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知》,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制订工作圆满完成。
加强报关员职业技能建设,推进报关员职业等级评定工作。2008年协会全面启动《报关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编写工作,编写出版《基础知识》、《助理报关师》和《报关师》三本培训教材,并且举办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班,对助理报关师鉴定培训工作进行部署,稳步推进报关员等级评定工作。
规范报关行为,推行“报关委托书”。2003年展开相关调研策划,2004年在福州、厦门海关试点,之后在全国海关实行纸质格式的“报关委托书”。随着海关通关无纸化改革的要求,中国报关协会又于2012年参与研发报关委托书和委托报关协议管理系统,现该系统已在全国12个关区试点运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3篇托管培训总结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报关协会的指导单位是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托管培训总结2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不辞辛劳在百忙中深入砚山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砚山县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为确保砚山县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反贪局、县公安局、县编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局农经站。同时,组织召开了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各乡(镇)也及时成立了以乡(镇)长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乡(镇)会计委托服务领导小组,并在全县11个乡(镇)组建了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同时,及时制定下发了《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砚山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砚政办发〔2009〕24号)文件,要求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好本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组织,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
(三)落实经费,落实办公地点,及时购进办公设备
为扎实推进基层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谐稳步发展,确保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我县要求各乡(镇)及时成立乡(镇)村级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委托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地点。目前,全县11个乡(镇)均已落实了办公地点及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者腊乡、阿猛镇、江那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其他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设在乡(镇)财政所。全县共抽调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人员43人负责做好全县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同时,为确保村级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从十分有限的财政经费中及时划拨30万元到各乡(镇)和各部门,用于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燃修以及培训等经费支出。
(四)抓好培训,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好清产核资工作
为认真组织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我县在组织召开全县村级委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各乡(镇)领导小组也积极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召开了乡(镇)村级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全县共召开大会407次,共出墙报137期,简报12期,张贴标语1020条。通过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开展好清产核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组建工作队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县清产核资的总收入共计万元(其中:村委会万元,村小组万元)。总支出万元(其中:村委会万元,村小组万元)。总余额万元万元(其中:村委会万元,村小组万元)。现金:万元(其中:村委会万元,村小组万元)银行存款:万元(其中:村委会及社区万元,村小组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其中:村委会20万元,村小组万元)。流动资产万元(其中:村委会万元,村小组万元)。债务总额万元(属于村委会)。目前,全县财务清理工作已结束的村小组有80个,已办理财务移交代管的村委会(社区)有9个,村小组58个,占全县村小组总数的%。
(五)、精心组织,认真谋划,认真开展好典型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为确保全县典型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将江那镇作为典型示范乡(镇)进行建设。目前,江那镇的工作各项制度都已健全,业务流程都已经规范上墙,记账程序已进行了规范。并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村(社)9个,村小组58个,占全镇村小组的92%。
近三个月来,我县通过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在工作中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是领导重视是开展好村级服务工作的组织保证。我县在召开动员会后,涉及的部门及乡(镇)及部门领导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及时开展组织建设、宣传动员、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等各项工作,为全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宣传培训是开展好村级服务工作的基础。我县通过大量的动员及有目的的培训,通过抽调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广播、电视、群众会等多种方式的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督促检查工作是做好全县工作的手段。我县通过对落后的乡(镇)进行重点督查,并组织工作组深入乡(镇)进行检查,确保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为全县的村级委托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各乡(镇)均没有专职的业务人员,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是兼职,工作开展中不能很好的衔接,原单位工作任务又重,不能完全投入到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给开展正常的业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由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加之正处于农忙季节,乡(镇)工作队的清理工作进展速度较慢。三是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群众不了解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个别村存在抵触情绪。四是由于大部份乡(镇)农经人员年龄偏大,没有会计从业资格,业务工作不精通,难以适应目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五是由于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制约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有效开展。
直、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推进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继续抓好财务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移交手续。通过财务清理,做到帐帐、帐实、帐款、帐表、帐据“五相符”,在此基础上,及时对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由村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签字盖章后,移交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三是继续抓好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定期培训,组织记帐人员和村会计学习财会理论和财经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依法理财,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专业队伍。四是继续抓好民主理财制度的落实。认真把关审核每一笔财务收支,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发现违规违纪报销开支情节严重的,应当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求得到及时处理。五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争取在各乡(镇)村账委托服务中心配备电脑一台,为下一步在全区全面推行财会电算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是继续抓好财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通过实行会计委托工作,村级财务收支接受乡(镇)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接受群众及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以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的发挥。七是继续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务求会计委托管理取得实效。抓紧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以及会计岗位责任制度的考核落实,不断提高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管理水平。
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由于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由于我县会计人员都属于兼职人员,建议上级政府积极争取把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的会计人员专职化。
二是根据村级会计委托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岗位培训工作,使所有会计人员有条件有能力胜任会计本职工作。
托管培训总结3
[关键词]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委托经营
doi:/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党校系统后勤保障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中央党校多次在全国党校系统行政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有条件的党校应努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体制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公顷,总建筑面积60 220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余人的报告厅1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各类教室20个、客房床位620个,餐厅可容纳1 000人就餐。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党校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两年多时间里,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党校的后勤服务模式,既不同于一般党政机关,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又基本无成例可循,一切工作都是在监管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委托经营机制有待理顺
依据委托经营合同规定,受托方在保障党校干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对外进行商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对内的党校服务保障与对外的商业经营实际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商业接待量过大导致党校学员的食宿服务质量下降,承接商务会议与党校教学工作安排在时间、场地上产生冲突,等等。
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Y市委党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后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校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不适应,出现了党校对委托经营方的监督管理断层和真空。
2 党校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以我为主,维护党校核心利益
党校后勤保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中心,即通过受托经营方的专业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将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上来,最终为学员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的校园环境。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校与委托经营方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党校作为委托经营方,必须把更高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委托经营的首要标准,把更高的学员、教职工满意度作为考核委托经营的重要标志。因此,党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体作用,明确后勤改革中的核心定位。
创新共建思路,践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
推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党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场经济模式,而要以服务党校工作大局为主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对于党校后勤服务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项目,应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加强合作与监管,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理顺党校与外包服务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行使日常管理权、经营权;党校负责监督管理,拥有资产产权、收益权”的共建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委托经营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后勤服务优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受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党校公益性的宗旨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党校可以授权受托经营方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培训计划外的闲置资源开展对外经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但根本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选择有资质、懂经营、会管理、有实力的委托经营方,党校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特别要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第二,受托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在双方协商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第三,党校必须切实维护自身权利,严格履行涉及质量监管、成本监管和节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责任。
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
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效能。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优化党校后勤资源配置,精简监管层级机构,打造高效有力的后勤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住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控制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现后勤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关键在于理顺运行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能要逐渐实现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即从服务为主到服务、监管并重再到监管为主的三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后勤核心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受托方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工作重心向国有资产监管、服务项目招标、服务质量评估等宏观层面的转移,为党校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强化人才战略,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软实力
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靠人,队伍建设始终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对党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党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软实力。
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姓党”这一政治优势,培育党校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意识,进一步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新的理论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党建推动后勤工作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