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报告(汇总4篇)
【导言】此例“毕业设计报告(汇总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毕业设计的设计要求【第一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原则;选题审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89-02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题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高低。针对“大土木”的毕业生来说,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故笔者在此对材料分院和土木工程分院的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内容和管理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讨论。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活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必不可少的严格训练,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其他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为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在毕业设计选题时,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的锻炼效果,要明确毕业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选题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题。我们材料分院、土木工程分院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培养应用性的工程技术人才。所以要结合本学院学科特点,以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学生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提高为出发点,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选题。使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师都具有符合本专业实际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使学生得到一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针对我们土木工程分院来说,毕业生大多数将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工作,为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和胜任未来的工作任务,在校学习期间应注重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毕业设计阶段,更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时,首先要考虑到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制定试验方案、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以及进行各方案比选的能力。
3.选题应考虑到毕业设计的时间问题。我学院的毕业设计时间均为14周,我们老师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时间的因素。题目决定内容,题目过大或过难,一是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二来也起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题目太小或太简单,学生在几周内就可以做完,如同一个课程作业,形成了走过场,这也很难实现毕业设计的主旨。所以老师在选择题目时,一定要很好地控制毕业设计的节奏,使学生在努力学习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难题解决,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管理
毕业设计选题的恰当与否,是毕业设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对整个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影响是第一位的。所以,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管理也就至关重要了。一个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必须经过一定的管理程序来审查,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我们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建立一套系统的审核机制,具体可有以下几个工作:
1.学院应组织各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编制一套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标准。此标准要明确各专业的选题原则、要求,并将其进一步细化、量化,以使各指导老师选题时有据可依。此外还要注意选题的难度,工作量是不是适当,是不是能起到预定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2.各系(分院)应建立一套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核系统。有了专业的选题标准还需要有一套审查制度,进一步确保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严格的选题程序应该是这样的:指导教师上报的毕业设计题目首先要经过初审,主要由教研室主任和全体老师完成,目的是通过讨论对构思不完善、选题不恰当或制定计划不符实等选题进行补充、修改或取消。初审通过的选题要上报到系部,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进一步审查,不合格的限时修改或取消,符合要求的由系部统一上报教务处。
3.教务处进行最后的把关。由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组进行审查,对选题、任务书、教师指导计划、学生工作量和实现目标、说明书等进行全面审查,通过的发还系部。系部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先由学生自愿选择题目,系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遵守学生的选择。
三、如何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当我们的教育目标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阶段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拟出切合实际的毕业设计选题并指导学生很好地完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选题会对毕业生离校后自身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选题的正确性。选题的正确性是指题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题目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此题目能保证学生可系统地运用其过去几年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提出的供学生选择的题目时,还是在审定由学生提出的自选题目时,都应确保选题的正确与合理性,即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正确,否则将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2.选题的先进性。选题的先进性是指应该重视选题的先进性,即选题要跟工程实践发展的步伐一致,密切联系实际应用。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也被应用到了实践中。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摒弃那些过时的、陈旧的、无用的设计,学习目前最先进常用或者是有巨大前景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并应用到选题中,使学生的选题不落伍,使学生学有所用,设计有所用,体现选题的实践价值。例如,我们岩土工程方向选题大体分为地基处理设计、边坡工程、基坑工程、路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几个方面,就路基工程方面的设计内容来说,我们抛弃以往传统的普通路基和支挡结构物的设计内容,选择了目前常用的新型路基结构,如加筋土路基和稳定土路基的设计内容以及加筋土挡墙的设计,较为紧密地结合了工程单位、设计单位和教学科研单位的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的实际。在校的学习和系统训练,是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良好基础。
3.选题的适应性。为了使选题得以实现,必须要充分考虑选题的适应性,即师生双方对选题的适应情况。首先,每位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特长和研究方向;其次,每位学生也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这就表明师生双方都对选题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对选题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教师在选题时,要从自己的特长出发,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提出选题,教师要对其进行评估,确保其正确性和适应性。这样才能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做到事半功倍,保证毕业设计完美完工。
我们在2004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基坑支护设计小组共3名同学(两男一女),一名男生从工程局返校,对施工过程较为熟悉,另一名男生考上了研究生,而那名女生的成绩稍差。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给他们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就稍有差异,了解工程实际的学生设计计算难度中等,但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要完善;考上研究生的同学,理论基础较好,因此,在理论计算难度上提高要求,注重计算机编程的应用;对于女生在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毕业设计的计算量和难度,要求其对方案比选要深入,以扩展她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范围。从而,他们三人都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
4.选题的可行性。选题的可行性主要是指题目在软硬件环境和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这是比较关键的。在毕业设计实施前,指导教师就应提前确认,事先做好研究,要对选题要求进行分析,提出选题的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技术方法的合理性、难易程度和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对软硬件的要求与所需经费和时间等。如果一个选题的合理性、先进性等各方面都很完美,但是没有可行性,那这个选题就是失败的。所以,一定要充分论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不仅要确保毕业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还要保证其在现有的环境下和条件下可行。
5.选题的独特性。选题的独特性强调的是选题的特色和风格,这是高质量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保证选题的独特性也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相应的训练。避免重复的选题,这就要求选题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具有广泛、多样性。尤其是对学生的自选题目,往往都是现场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亲自遇到的题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题要求。由于我院毕业的学生很多,对于同组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多个毕业设计题目,或同一题目多种设计方法。以往采用的同一题目、相同方法、不同设计参数的毕业设计,现在看来,容易导致学生相互抄袭,甚至雷同设计的现象。就算出现选题与前几届或者本届毕业设计重复的选题,也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比如具有强烈的个人特点,这样才能使选题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毕业答辩时,也要求学生讲清本人的设计特点,这样锻炼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的能力,可避免互相抄袭,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水平。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而其质量高低是由选题决定的。教师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如市场需求、大纲要求,保证学生选题的正确性、可行性、先进性及独特性,使学生的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得到进步一步提升,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管理,建立一套实用完备的标准,同时也要完善毕业设计选题的审查制度,这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对老师是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也是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得到一次真正的“实战演习”。
毕业设计【第二篇】
本公司由于工作需要,邀请贵院学生—(xxx(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xxxxxxxxxx))在公司完成毕业设计。该生实习时间从xx月xx号到。该生的毕设题目是:(xxxxxxxxxxxxx),校外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所属部门为:测试部。
单位名称:(此处写单位名称,并在单位名称上盖章)
毕业设计【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沿用自本科院校,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老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对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对毕业设计模式有些想法和建议,特提出三种方案,仅供大家参考。
一、现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三种改革方案
1、改良型:维持现状,适当改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体系中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考核方式,毕业设计和学生毕业实践综合在一起,仍沿用以往本科毕业设计模式要求。
2、突破型:强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概念,将毕业实践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接轨,坚持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真实性。
承德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典型的突破型改革,该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毕业设计课程模式进行了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指导中也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我们这里谈的学习领域,就是指把毕业设计课程分为几段一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现,每个阶段都有目的、内容。
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法,首先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群,然后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接着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逐步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再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具准备、教学场所等多方面进行描述,最后设计出学习领域所属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需按职业需求,制定科学步骤,即: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由工作任务分析导出典型工作过程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
(2)“教、学、做”侧重的转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用任务驱动法去完成教学目标,以“做”为主,重点突出“做”这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实践的途径多元性,实践方法以“做”为主,实践内容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的辅导为主导。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的作品为考核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基于工作任务,因此,要尽可能地真题真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设计任务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进行完整的“做”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于设计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梳理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使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行业工作方式和设计规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体会社会与学校间的差距,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及早转型为社会人夯实基础。
3、革新型:以人为本,各取所需。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由刚性的规定变更为柔性的选择。通过自由选择,学生得以扬长避短,使个性与特长得到发挥,广大学生都能体面地毕业。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自2004年开始对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个核心教学内容实施“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
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是指针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所采取的一种综合实践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服务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环节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就业。
(1)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教学内容在同一企业完成
学校充分发挥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的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一家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外界业务设计。设计作品首先在市场定向的要求下确立,然后在校内、校外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本着社会服务性与市场开拓性并重的原则深入加工,最终形成毕业设计作品。即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真实市场,而非虚拟创作。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实习企业的认可、接纳,最终与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实现学生就业工作与岗前培训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实现毕业即就业。
(2)“双师”指导,谋求双赢
确定一名企业内有经验的设计师,即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为“师傅”,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项工作,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内的“师傅”密切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环节各项工作。“双师”指导的功效是:学校得“质”――教学质量,企业得“才”――人才。
(3)毕业设计成绩以学校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评定
因毕业设计课题源于学生实习中的实际项目,所以客户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与接受度、实习企业对设计过程和作品质量的评价以及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作品的评价都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纯美术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十分突出。这不仅体现为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要穿插大量的实践活动或实际操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是与社会活动、生产加工相对应的职业实践,是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也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对实践性的要求。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环节教学方法,一方面适应了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4)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的管理实施
毕业设计的设计要求【第四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55-03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最后阶段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还能考核指导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所以,它是审核评估方案中规定的三项文卷审阅(支撑材料、毕业设计和试卷、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之一[1]。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构建了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与实践[2-6]。在CNKI中国知网中输入关键词“毕业设计”,可以查到近4000篇研究毕业设计的论文,并且再输入“质量监控”,也可以查到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论文近250篇。黑龙江科技大学自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11年的毕业设计评估,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乃至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年的毕业设计评估及研究,发现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评估的视角探索并实践了监控与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办法,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毕业设计质量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静不下心来做毕业设计,根本不去深入调查开展设计研究,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是应付了事。
2.学生急于到单位报到实习或上岗工作。特别是有些私企,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招聘到学生后就要求学生到单位报到参加工作,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限制,学生又怕失去这份工作,不得已只能牺牲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的学生主观上就不愿意做毕业设计,找到工作后寻找各种理由到工作单位实习或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出于攀比心理,自己主动要求到就业单位实习,导致留给毕业设计的实际时间明显不足,只能从网上找些资料,东拼西凑,抄袭应付。
3.前松后紧。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精力没有用在毕业设计上,毕业设计前期进展缓慢,后期突击应付,不能给指导和审阅教师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审阅,致使很多设计质量问题难以避免。
4.通过网络购买毕业设计。在“百度”中输入“购买毕业设计”可以查到318万条相关的结果,所以一些学生图省事,直接到网上购买毕业设计。
5.一些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有些毕业设计选题过大过深,还有的选题偏离了专业的培养方向,由于学生的能力不足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二)教师方面
1.指导学生人数偏多。有的专业由于编制紧张,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生师比远大于8∶1的比例,致使指导教师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单独指导时间不足,特别是一些同学前松后紧,到了答辩前便急匆匆地集中找教师审查毕业设计,致使教师无法仔细检查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难以指导,一些资历深的教师甚至不愿意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使得参与指导的教师的实际指导人数更多,难以保证指导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认识不够。有的指导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走形式而已,设计的质量无关紧要,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把关不严。
3.精力不足。现在各高校的教师都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精力不能全部用在教学上。
4.指导经验不足。个别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也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答辩把关不严。一些教师对答辩的认识不高,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所以就疏于审阅、疏于提问,答辩时把关不严,对发现的问题又不要求学生修改,致使毕业设计质量低下。
(三)教学管理方面
1.为了评估时获得较高的分值,一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切实际地罗列一些劳民伤财的实证,有的甚至在实证方面弄虚作假,忽视了对毕业设计内容本身质量管理的重视。
2.尽管学校从宏观上制定了一套毕业设计上的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学校专业类别多,专业分布面广,规章制度无法细化,学校也无法制定各专业(或专业类别)具体的毕业设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在过程管理方面,从选题、实习调研、资料搜集、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撰写,到毕业设计文件修改定稿、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3.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专业在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安排上()貌似要求严格,但缺乏对各个环节认真检查的相关机制,致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4.指导效果“大锅饭”,奖罚不分明。对个别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不足的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约束惩罚机制,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投入精力大的指导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四)评估方面
1.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繁杂,过于注重过程管理。黑龙江科技大学原来的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中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对应不同的分值和评价等级,很多观测点很难数量化,致使一些学院或专业为了获取较高的评估分值,罗列很多不切实际的实证材料,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准备实证材料上了,而这些实证对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作用不大,导致教师怨声载道。
2.聘请的一些专业评审专家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审
核出来的问题不具体,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有的评审专家对毕业设计评估的初衷不了解、有的评审专家碍于情面、有的评审专家由于精力所限等种种因素,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多数都是轻描淡写,审核出来的问题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提出的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
3.每年评估专业太多,重点不突出。评估中心必须对这些专家评审意见重新进行再加工,才能整理形成反馈意见,有的还要重新评审才能形成有意义的反馈意见,又由于评估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致使形成的反馈意见提不出来有针对性的问题,当然给出的整改建议就更缺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了。
4.由于受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了各学院、各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特点上的发挥,调动不了各学院、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毕业设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审阅时过分重视对过程管理的审核,忽略了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审核。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评估模式
1.学校专业多,分布学科门类广,改革前每年全部进行评估,致使重点不突出,抓不住主要矛盾,查问题轻描淡写,浅尝辄止,问题笼统而不具体,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一问题,从2013年起,改革了面面俱到的做法,每年对每个学院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业,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进行重点评估,待学校评估结束后,要求各学院仿照学校的评估模式对没有进行评估的其他各专业,自己选聘评审专家进行自评估,学校再对各学院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以点带面”。
2.取消了各学院的自评报告,改为按照专业进行自我总结,要求总结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年度的整改措施。
3.评估指标体系中所有容易造假的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实证均不作为评估的内容,避免了“先上车,后补票”问题,评估主要审核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查找具体问题,用事实来证明,让查出来的问题摸得见看得着,利于整改,实行“以果看管”。
4.学校深入各学院评估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召开指导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或进行深入访谈,直接听取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5.改革前的毕业设计在评估反馈意见时,都是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加反馈会,再由学院将反馈意见传达到指导教师。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反馈意见会,要求全体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参加,让指导教师听到原汁原味的反馈意见,避免了由于“二传手”对反馈意见的理解问题而造成反馈意见的偏差。
6.答辩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设计状态和答辩教师的工作状态,所以,严把答辩关,对全校所有的专业的答辩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答辩情况,并把答辩过程作为毕业设计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
改革前进行毕业设计评估时,在肯定成绩的条件下,轻描淡写地查找一些问题,以肯定成绩为主,查找问题为辅。这几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毕业设计评估时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当然要求评估专家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评估专家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三)将毕业设计评估与整改相结合
通过毕业设计质量评估,找到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一是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靠改进毕业设计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所以,把在毕业设计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不但在反馈会上进行初步反馈,还以评估文件形式将反馈意见下发到各学院,并且要求各学院、各专业在下一年的毕业设计总结中要充分地说明针对上年度的反馈意见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和办法,整改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整改困难等,需要学校层面解决哪些问题,并把对上一年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下一年评估的一项指标进行考核,实现了毕业设计评估与持续改进闭环运行,解决了毕业设计最后一千米的问题。
(四)加强督导工作
对于毕业生不超过三届的专业以及指导不超过三个轮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同时,从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和指导,并且重点放在指导上,充分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
(五)约束与激励机制并用
将毕业设计评估结果纳入到各学院的年度考核结果中,同时每年评出前30%左右的毕业设计工作效果好的专业进行奖励,做到约束和激励机制并用,调动了各学院各专业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对评估方法的改革是正确的,改进措施是得力的,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效果是明显的。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规范毕业设计质量标准
加强学风建设,解决好毕业设计与就业找工作这一对矛盾,这也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之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合理选题,在管理上按着毕业设计质量标准要求学生,适当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就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评审与答辩标准,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或者设计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当年不允许补答辩,与下一年级一起再次进行答辩,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对于文科类、经济类等以文字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实行制,并制定过关标准,对于不通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工科类专业,相近类的题目放在一个组进行比对答辩,坚决遏制毕业设计抄袭之风的蔓延,对于发现抄袭行为的,一律按照考试舞弊处理。探索试行分期答辩制,对于毕业设计进度快、质量好的学生,实行“快马加鞭,快车先到”,以激励有能力的学生先行答辩,先行毕业。
(二)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激励机制
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每年评选毕业设计指导先进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优秀教师,并给予单位和教师个人表彰奖励。同时将毕业设计先进单位作为年末评优的依据之一,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评优评奖、晋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于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并将其荣誉纳入个人档案。各学院可以仿照学校的做法,评选院级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形成系统完备的毕业设计激励机制。
(三)强化选题的作用
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严格实行双向选择,既可以学生选导师,也可以导师选学生,既可以导师出题学生来选,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等毕业设计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更是倡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或者学习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大力提倡“真刀真枪”、真题真做、实物制作,增加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感,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实行节点管理
针对毕业设计“前松后紧”问题,优化毕业设计工作流程,针对每个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与导师一起,共同制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将毕业设计划分为若干阶段,诸如调研阶段、开题阶段、毕业设计初稿阶段、毕业设计修改阶段、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再将每个阶段划分为若干个节点,严格实行节点管理,保证实现段段清。
(五)倡导团队指导法
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问题就是优秀指导教师少,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可以采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指导效率的办法,即团队指导法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7]。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外,也需要指导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齐抓共管。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管理工作者,都必须遵守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使毕业设计质量再上新台阶,从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2.
[2]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赵丽新,杜溟,陈明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 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
[4]赵红梅。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 建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关连成,陈素玲,周亚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 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6]刘忠海,马恒升。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 [J].交通高教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