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9194

【导言】此例“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推荐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第一篇】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事项种类繁多,无法全部显示在财务会计报告当中,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加剧,所披露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加之受到财务会计报告相关落后制度的严重影响,使得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更新信息披露需求。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准则未能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作出明确详细的解释,现有的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大多数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自愿披露出来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有关的重要信息大多采取保密形式,更不能将这些重要信息披露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投资者所需要的且能够反映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状况的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问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主要是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提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加强其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以来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报告是建筑施工企业反映收入与费用关系,报告经营管理成果的主要依据。在期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账务进行大量的调整和处理,财务数据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以发生交易为基础进行计量与财务会计确认,然而在处理财务的处理当中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再加之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给建筑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使用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将本企业良好的业绩反映出来,因而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带有粉饰的色彩,从而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财务报告目标相对滞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但两者都只侧重于财务会计报告对信息的披露,对财务报告目标情况强调较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仅仅面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且所披露建筑企业的经济信息已无法适应相关利益者对信息的要求,此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逐一将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善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损益表、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单层报告形式。该种报告体系以资产报告为主体,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对帐报表为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已得收益情况及资金运筹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是要求财务报告目标着眼于各个用户,为其充分提供企业发展状况、企业竞争能力及投资风险等相关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将一些重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如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和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对于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加强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通过运用可靠性的方法来披露会计信息,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成本的计量属性等。

2.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信息披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在假设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的前提下,预测建筑施工企业一年度或未来的财务变动状况及经营状况的信息。它有利于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加信息使用都做出评价与决策的相关生及可靠性。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能使财务会计报告的职能发生转变,即由事后信息的揭示转变为前瞻性信息与事后信息并重的披露。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可以说是一张记录历史数据的总汇表,是一种揭露事后信息的会计报表。在披露财务报告形式上,可以适当地借鉴西方企业的“预测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便于进行差异分析。此外,提供的预测性信息应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以往的财务会计报告大多建立在对财务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条件,以定期提供为主,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年度财务分配的需求及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目的。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扩大化,年度信息的披露根本无法适应投资决策者对信息更新的需求,从而使得财力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受到较大地影响。加之,受到财务会计信息约束条件中成本效益分配原则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数量除了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财务会计信息效用价值与财务会计信息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产生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又由于当前计算机具有了随时寄存功能,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日常提示变成可能。现今,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又称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量普及,这种新型的财务报告系统,即将成为现实。

三、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中心,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资金流量、及盈利预测等财务信息的一种易懂的实时的报告。具体来说,

第一,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的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实时报告,如每成功进行一笔交易便报告一次,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实时,如十天报告一次,或半个月报告一次,抑或一个月报告一次。但是,这种实时报告系统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5C要素,信用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产品的直接制造者,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和信用水平对工程项目所涉及各方的合作要求影响项目是否顺利完成,而项目能否按质按时地完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一次性、临时性的特征,因此,在招投标市场上,建设方对于施工企业的履约行为、诚信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甚至是盲目的。建设工程交易属于期货交易,建筑产品的交易过程在生产之前开始,这种生产和交易的分离,决定了建筑市场中的交易一开始就是一种信用交易方式[1]。而选择有实力有信用的建筑施工企业是项目安全、质量的有效保障。如何在招投标市场中选择值得信赖的具有诚信的施工企业成为投资方或业主的难题。故在建设工程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对承包商的诚信进行评价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企业性用评价体系为招标评标提供选择基础,培育建设行业的诚信的氛围。

二、美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1、企业信用评级的含义

所谓信用评级,就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或部门,根据客观公正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类经济组织和金融工具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特定的符号揭示其信用度的一种评价活动。

2、美国信用管理体系

美国信用管理体系非常发达,美国是个信用强国。首先,美国通过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等10多项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对各类企业失信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其次,健全有效的不良信用惩罚机制。从而在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制度,同时也间接确定了其信用交易的成熟程度。信用经营、信用评价等信用服务机构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责任人和处罚意见,通过信用信息、信用评价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并载入相应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此外,美国还注重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些大学设置了信用管理专业课;一些大型信用管理公司和专业协会还提供信用管理的函授课程。

3、美国的企业信用评价

著名的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是美国从事商业市场信用评估的公司。其作出的信用报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

(1)公司概览:包括地址、电话号码、业务范围、成立时间、领导人有关资料、公司架构等基本资料;

(2)付款记录和分析:包括公司12—24个月的拖欠账款记录,同行业企业付款情况的比较分析,对公司的付款能力和风险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财务状况分析:依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告的相关财务指标,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对公司的财务表现、财务压力和风险的评估和预测;

(4)经营表现分析:包括诉讼记录、公众记录、新闻机构对公司的评价;

(5)营运状况:包括产品品种、生产能力、产量、交易方式、销售地区、原料来源、顾客类别等资料。

此外,我国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可以从美国的骆驼评级体系中获得有益的借鉴。骆驼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因其五项评价指标,即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其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为“CAMEL”,正好与骆驼的英文名字相同而得名[3]。由于骆驼评级方法的有效性,它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骆驼评级体系采用单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评级风险管理能力为导向,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层次,是分析银行运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础分析模型。

三、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现状

我国的信用评估机构是在1980年代末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先在银行内部形成的,侧重于金融行业的评价。目前,对建筑施工企业评估的研究和实践都还在探索的阶段,很多学者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方法、体系和指标做出了初步的研究。很多地方也在探索施工企业信用的评级评价工作,如黑龙江省实施年度的信用评价;天津市执行《天津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信息归集标准》;广东江门市执行《江门市建筑业企业市场信用评价手册》等等,并将建筑企业的信用评价和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相结合起来,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着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不科学,评价机构不够专业且受行政因素摆布导致评估的可信度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引导、不中立等诸多问题。

四、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时所采用的标准、方法、权重和等级等评估项目的总称。要建立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首先任务是明确有哪些主要因素决定其信用状况。参照国际上著名的5C要素,即Character(品德),Capacity(偿付能力), Capital(资本),Collateral(抵押),Condition(经济形势), 考虑建筑企业特点,选择如下影响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的要素:管理要素、经营要素、财务要素、保险(抵押)要素、。这些要素反映了企业正常经营运作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五、结语

本文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立了较为简单和科学的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该体系的进一步细化可以建立施工企业的信用评价计分模型,进而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可以使业主和社会各界准确、方便地获取施工企业的信用等级,从而为选择合适、守信的承包商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金项目:2010年江门市科技计划第三批支助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孟钧。 建筑市场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9(8):508-511

[2][EB/OL] /2008-07-15 /2012-10-28

作者简介: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集团 管理会计 内部报告

一、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起源

管理会计是运用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预测前景、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规划企业未来、控制并评价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做出贡献。

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现代管理学大师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分析每一个微观的生产活动,对生产活动进行计量,简化生产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从活动标准化、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的微观角度来提高生产效率,泰罗制的局限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周期。随着生产、销售活动的全面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出现了用于衡量企业绩效和部门效率的“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该体系注重投资净利润指标,管理会计形成了预算体系和成本体系为基础的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体系。1952年管理会计体系初步形成,国际会计师协会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体系,现代会计从此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会计的方法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方法,如线性规划、控制论、投入产出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使用,管理会计的发展愈加复杂,管理会计出现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宏观性的,将客户的所有信息进行云计算,判断客户的信用、倾向、需求、供给和放贷可能性;另一个是内部管理上越来越精细,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各个方面划分的很细,利用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分析企业行为。

(二)管理会计的主要工具

在目前众多的管理会计工具中,常用的工具主要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 ( EVA)、作业成本法等。

1.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西方标准的管理程序,是企业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包括目标设定、执行控制、差异分析、反馈与考核等内容。

2.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的是提高管理决策的内容。平衡计分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因果关系链,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整合策略,关注结果和驱动指数,使它成为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第二,通过财务指标的三个维度,准确反映本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质,使绩效管理更具战略意义。

3.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是指从企业所得税后净利润中扣除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后的净额,其本质是所有的资本投入都是有资金成本的,企业的利润只有高于资本成本时股东才有收益。经济增加值是用来评价管理者利用各种有成本的资金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能力,主要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设定、业务流程管理改进、企业人员的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设计等领域,是企业用来考核经营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

4.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最初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好的测量和分配产品成本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预算管理、生产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等方面。

二、我国管理会计报告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绩效评价,也就是责任报告,跟踪关键KPI指标,反映各责任部门业绩实现情况;业务预测,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现状,对于未来目标能否实现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预警,反映运营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监控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决策,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比如投资决策、定价决策等。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在企业管理者眼中,会计工作应该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展开,很少会有人将会计工作拓展到管理会计的领域,甚至有的企业会认为会计工作就是事后的算账和记账的过程。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了解,再加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会计工作非常依赖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只是把管理会计报告当作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会计报告缺乏独立性,从而使管理的效果大大降低。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严重脱节

由于我国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研究经验较少,很少有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这样就造成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现象严重。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更缺乏系统性。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报告的应用还是很浅薄的,当前可以独立并且科学地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企业很少,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浅薄的原因是理论界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研究和关注少。

三、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应对财务风险的需要

随着当前建筑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剧,为避免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最终转变成财务风险,企业集团日常管理用的各种数据必须囊括所有生产经营数据以及客户环境的分析,而目前对外的财务报告和现有的内部管理报告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提倡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只有加强内部管理会计的建设,构建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才能提高各种信息数据的质量,让管理者时刻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察觉运营中的各种风险,提前预防和规避各种风险,预测未来,这样管理层才能基于精准的数据资料支持,做出有利于建筑企I集团长久发展的决策。

(二)集团管控的需要

建筑企业集团的子分公司、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各地,集团公司管控子分公司还较容易,管理子分公司下属的项目部难度就大了,要想全方位管理好子分公司及下属项目部,必须及时掌握下属各单位的现场生产经营、安全质量、财务状况、客户满意度等信息,从中查看各单位遵守国家法律和集团内控制度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这样才能运筹帷幄。而目前集团管控的方式较为粗放,集团各部门都有定期需要下属各单位填报的数据报表,下属各单位也忙的不亦乐乎,最后各部门汇总数据时,同样的指标各部门统计的数据出现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集团管控的效率,因此急需构建一套综合性内部管理会计报表。

(三)大数据下财务共享职能的支持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创造出大数据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在这种经营管理需求和创新经济技术的双重引领下,以云软件行业为代表的财务管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会计管理,大数据为企业管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决策和当前及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大数据是在一定程度上履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职能的基础。

四、构建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会计报告

(一)需要考]的因素

1.立足于建筑业当前的形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对建筑业准入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建筑承包商加入到祖国的建设大潮中来,施工企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加上今年“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施工企业必须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型,而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财务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据指标是各项管理的最好的反映,财务人员如何及时有效地提供出真实的数据,是精细化管理中的关键。

2.财务共享、大数据推动下的背景。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集团为提高管理水平,均已上线财务共享中心,将专业性强的和标准化较高的事务性工作放在财务共享中心,这样财务人员就能从琐碎的日常业务、手工录入凭证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的审核、监督、管理方面,使得子分公司及项目部的财务人员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由此实现了“账表一体化”“一套账一套表”,解决了汇总级次多、编报口径不一致、数据质量不高、工作负荷重等问题,大数据下的财务共享职能为构建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建筑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1.站在公司的战略层面上,树立管理会计理念。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它不仅挑战了管理者的价值观,而且考验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都缺少管理意识,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根本不清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推广和应用。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业务,还要了解管理。未来财务人员的定位――财务部门70%人员、70%时间在做管理分析。

管理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与经营成果状况的报告资料,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决策和控制的文件,为公司治理与管理提供所需信息。通过科学的管理报告体系,可以帮助不同层级的领导人员获取有用信息,同时也帮助他们快速、及时、准确地为上一级领导提供信息。管理报告体系的搭建要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基于公司目前管理架构、数据基础和发展阶段,结合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形成面向基层、中层和高层的管理报告框架和内容。

2.信息化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灵活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向“重管理决策”的转变。共享服务中心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基础,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应该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核算共享,二是资金集中管理,三是费用报销共享。共享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设,是为管理会计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在考虑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口径、数据的力度、数据未来对管理会计的支撑等。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一个财务数据平台,既考虑到共享本身的建设需求,又考虑到管理会计信息化未来扩展的要求。

3.建立管理人才队伍。第一个层次是知识体系的变革。管理会计人才首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基于管理会计工作跨专业、跨部门、全员化的特点,管理会计既要掌握管理会计知识,还应该具备经济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第二个层次是核算技能的变革。管理会计的本质是量化管理,而核算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则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必须通晓财务核算方法和模式,方能在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加工上游刃有余。第三个层次是管理技能的变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类学科,熟练掌握和应用各项管理工具和方法是管理会计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构建内部管理会计报告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及时而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播,满足企业管理者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需要。

4.建立符合建筑企业特色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结合建筑企业特点和管理会计职能,将管理会计报表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即全面预算报告、责任成本管理报告、业绩评价报告、经营战略分析报告。(1)全面预算报告体系。全面预算报告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司整体在报告期内财务预算, 第二层次是工程项目部的责任成本预算。构建的公司整体的预算报告体系又分为三大部分: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三部分数据相互关联,紧密结合,为公司预算管理提供决策信息。①业务预算。施工企业的业务预算主要是公司机关各部门的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部对应的施工现场所实际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等。②财务预算。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报告分为资产负债预算表、利润预算表、现金流量预算表,以及基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修改补充等。③资本预算。施工企业的资本预算主要包括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两部分。投资预算包括投资于各种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筹资预算包括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两类。(2)责任成本管理报告体系。责任成本管理是指将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责任中心,根据各责任中心可控的范围,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结算价格编制责任预算,并逐级向下分配任务。责任成本管理报告分为责任成本预算报告和责任成本考核报告。(3)业绩评价报告体系。施工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可以分为对公司整体、项目部的业绩评价,施工企业应当利用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的管理工具构建一套综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报告,以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经营业绩,对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业绩评价应当反映公司整体的战略执行情况,应当根据事先制定的绩效目标,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四大业绩评价指标,分别为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客户关系评价指标、内部流程评价指标、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4)经营战略分析报告体系。经营战略分析报告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经营状况分析报告、行业状况分析报告、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客户关系分析报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等部分。

5.建立管理会计报告反馈机制。定期对管理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最关键是要根据分析做出改变,如果只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这样的分析毫无意义。没有反馈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和分析就是自娱自乐,财务通过反馈控制和引导业务,建立反馈机制,彻底解决财务与业务断裂的顽疾,建立以盈利为导向的经营模式,树立财务控制业务的良好运营模式。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改变,实现创新和突破,是未来财务工作需要做到的,也是财务信息化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财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财务基础工作的智能化,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势在必行,构建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建筑市场的管理要求,降低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服务,提高集团管控水平,提升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谈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12,(16).

[2]朱乃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

[3]王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研究[D].厦门大学,2014.

建筑业行业分析报告【第四篇】

关键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结合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提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发展对策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公安部令第30号《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第8条和第15条的规定,有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必须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根据公安部令第6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28条的规定,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包括建筑工程竣工后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检测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定期检测。

三.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的组织形式

根据公安部令第30号第25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人员必须无偿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严禁开办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保养等服务企业、机构。”的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必须与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分离独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并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必须与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企业分离独立经营,检测单位不能承接消防设施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的工程,以保证工程竣工和定期检测的检测结果公正性。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单位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查许可方可开展消防设施的检测工作,其管理人员及检测人员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行业现状分析

五.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检测市场混乱 ,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由于检测机构的不断增加,各检测机构所占的检测份额不断减少,导致了检测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检测价格上,互相压价,而且存在着回扣现象,必然会影响到检测质量。有的检测机构为了得到项目,故意降低检测标准,减少抽检数量,对一些错误视而不见,出具虚假报告,有的检测机构因为检测费低,就不去现场,向施工单位要来数据,坐在家里直接出报告。

2.专业人才缺乏,队伍素质不高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由于国家没有相对应的学科专业,使得专业的检测人才极度缺乏。消防检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检测工作主要在现场完成,要求检测人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既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知道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能解决问题。这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的经验积累。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的人员构成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消防工程公司的施工人员和消防部队的转业、复原人员,另一部分是社会招聘的。由于大部分检测人员仅仅接受了简单的培训,不能保证检测的质量,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就出具了检测报告,使被检工程的设施带病运行,人为造成了安全隐患。

3.检测报告格式不统一,原始记录内容不详细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对设施的运行情况给出的合格与否的结论。虽然各个检测机构所依据的检测标准都是相同的,但是检测报告却什么样的都有。有的只罗列出设备的数量,不标注设备的相关参数,有的不管现场有没有设备,全都是合格;有的引用的标准不正确,新标准已经实施,还使用老标准,不注意标准的查新;还有的打错名称、时间等。原始记录是在检测现场进行检测时,对检测数据和结果所做的最初的数字和文字记载,是检测报告生成的依据。大部分检测机构的原始记录上的数据都不够翔实,有的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也有的只记录一部分。

六.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对策

1.实行专业消防工程监理制度和规范消防检测机构

(1)对一些重大消防工程实行消防工程单独的消防专业监理制度,由专职的消防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理。

(2)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介公司在我国尚无统一的行业管理法规,对消防中介准入原则、资质许可、执业制度、奖惩办法等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直接关系到公共消防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该领域内的假“李逵”。对于那些不具备检测资格及检测条件的、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检测“资质”的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在法律上将不予承认,也不能作为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验收的依据。同时要采取措施对这些检测公司予以坚决取缔。要加快立法进程。要加强消防中介资质许可及诚信评价的监督管理,建立法律责任制度,对消防中介机构违规、违法行为采取制裁措施,明确应承担的相应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

2.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提高机构的自律意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消防部门要积极配合起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一是把住审批关,提高准入的门槛,使检测机构在人员素质、设备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避免皮包公司的出现;二是做好跟踪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技术专家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查看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开展检测活动,并对一些工程进行技术性复核,查看是否存在出具虚假报告的情况,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杜绝出具虚假报告的现象;三是成立检测机构协会,组织相应的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协调物价部门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价格浮动空间,并向社会公开,使机构之间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

3.建立人才储备,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人才缺乏,检测队伍素质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统一考试,持证上岗。

4.统一报告格式和记录内容

标准的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原始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根据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制定统一的报告格式,使检测报告能够结论明确,内容严谨。制定合理的

原始记录格式,使记录能够翔实地反映检测现场情况,具有可追溯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解决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盛涛; 房林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安徽建筑2008-12-10期刊

[2]杨淑敏 试析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0-09-25期刊

[3]牛少军; 解学洲 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9-15期刊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8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