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实践教学报告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0470

【导言】此例“实践教学报告范例(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实践教学报告1

关键词 任务驱动;英语教学;值日报告;应用;反思

一、引言

基础英语课前的值日报告一直受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和学生青睐,因为它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因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在实施值日报告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动能和自我效能没能极大的发挥,有的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有抗拒心理,没有发挥值日报告的应有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通过运用目标语执行任务,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语言资源,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标语言,在“做”中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值日报告中的实践

笔者利用“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针对所教授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值日报告的进行了改革,具体实施如下。

1、布置任务

首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组内抽签决定组内顺序并编好号;布置任务,给出学生值日报告的要求,教师根据本册所要学习的几个单元对学生的值日报告设置范围与话题,任务设计类别包括:一是探究性,根据新教授材料的标题或背景等设计相关的任务,使学生利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途径,广泛搜集相关的材料;比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标题是“Into the Future”,教师根据这个标题及课文中的内容设定的任务是谈科技进步,谈机器人;二是联系实际型设计,将课文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例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标题是“Family and Friends”,根据这一标题设计的话题内容是朋友,友情或亲情;三是综合分析型任务设计,例如《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课文后有题目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教授外国学生的教师,如何让外国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将课后习题变为课前预习作业,使学生在无外界引导和干扰情况下独立思考,独立把握处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实施任务

由于任务的驱动,学生根据每个单元老师创设的值日报告标题范围开始寻找资料,设计报告内容,例如一个学生在教师给定的“人类的将来”大题目下,选择了自己的报告内容为“Food and Human Life”,Poison cucumber(毒黄瓜)、Plasticizer(塑化剂)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单词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也容易为学生所记忆。然而,高职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也要注意增强任务的开放性、自主性、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习性,也可以提高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例如在《新时代交互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Gossip and News”中,一组学生以团队为主,合作表演了一个话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起讨论,做成文字并集结成讲稿和PPT,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任务评价与反馈

任务评价可以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效果检验。任务评价可以将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为了尽量避免进行值日报告的同学唱“独角戏”,在各个班级分出的小组中,每个小组按顺序每节课出一个同学做评委,根据老师给出的评分要求对实施值日报告的同学进行评分,并就其主题内容进行提问。同时,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学生做值日报告的优缺点,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启发他们凭借同伴的榜样示范的教育功能提高自己。

教师评价部分可以将任务评价设定为评价、测评与布置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完成值日报告后的及时评估,积极反馈,并给学生评分,可以作为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教师可在每次值日报告结束时,根据主题或细节做讲解或点评的同时对听者进行提问或讨论,让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更增添一种任务与压力,使听者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掌握”,使一个人的学习转化为全班同学的收获和进步。此外可根据每位同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复述,或观点阐述等,还可以将每次的值日报告生词纳入到单词检查的范围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和表达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多赞美学生好的地方,把握好尺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也要有策略地指出不足,要坚持多赏识,少轻视;多表扬,少批评。

三、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笔者对所教授班级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多数同学反映欢迎多种形式的值日报告,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收获颇多,但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因为自身语音问题以及紧张,导致准备好的东西不能完全的发挥,致使学生听了之后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有一部分同学口语有限,不能顺利担任临时“教师”更无法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的模式给值日报告这种辅助教学的模式带来了实效,但也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5)12-15.

[2] 冷枝楠。在任务驱动的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135-136.

[3] 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28-30.

[4] 杨敏 王庆。值日报告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行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中旬)89-90.

作者简介

侯晓莹(1981-)女,湖南长沙人,汉族,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教师,中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接第64页)

参考文献

[1] 孔晓勇。化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炼油与化工,2010(05).

[2] 吴方民。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9(11).

作者简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实践教学报告范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报告2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 教学; 研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21-001

1.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显著特点是集理论性、操作性、系统性和灵活性于一身的课程,但是事实上,该课程的内容十分繁琐,相对于一些课程而言内容枯燥,而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较易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较难达到课程教学预期目标。

2.《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务报表分析》轻视操作,过于注重理论;该课程顾名思义,就是要进行分析,教学的目的也应当旨在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进行操作的能力。事实上,当下的许多目前高校在讲授该课程时仍然以理论为主,忽视操作的重要作用,采取“填鸭式教学法”,以至于其操作能力十分薄弱。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做出的反馈都是虽然进行了系统学习,但是仍然无法作财务分析。

第二,课程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一般而言,统一命题考试是考核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情况的主要方式,《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自然也不例外,课程考核的大多是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而这样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这门分析课程的操作性。还有一些院校的考核形式稍新颖,即要求学生上交一份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而较为完整的报告少则几十页,多则百余页。实际上,上交报告对于学生而言工作量过大,学生在面临诸多考试的同时再去阅读并分析这样的财务报告,实在是压力太大,工作量过于繁重。

第三,财务报表涉及大量数据,数据处理较为枯燥。处理大量数据是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庞大的数据量会给人工计算带来无比的压力,且很容易产生疲劳效果,导致计算结果精度欠缺。而正是因为计算量的巨大,让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计算过程往往马马虎虎,亦或是直接放弃选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创新浅议

在总结和分析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实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的方法改革和创新《财务报表分析》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

首先,要在明确本课程教学目的基础上全面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繁杂,但是却在会计工作岗位乃至于未来会计职业发展上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大意义。在课堂上,讲授者更要将课本理论紧密联系当下热点进行探讨分析,将枯燥繁杂变为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将案例分析带入课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二,创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立足《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标要求,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设计;除了课堂讲授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辅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教师可建立课程QQ群,并将课堂上课件以PPT的形式上传至QQ群进行群共享,也可实现网上答疑以及相关的问题讨论等等,通过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开展网络协作教学,学生以及教师都可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问题随时提问随时解决。不同于平时的课堂,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以及掌握新内容,其地位是平等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这个平台中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学生发问或讨论问题,通过独立或互助完成财报分析,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还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第三,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案例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解决财务问题,全面分析财务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经由分析各种案例这个途径,开展相关的分组讨论,这样的形式相对新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案例本身,发现并揭示案例内部所隐含的本质问题,学生也可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置身于案例的情境当中,有效地实现理论和实践二者的紧密结合,用课堂上所学到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更促进了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

实践已经表明,案例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财务问题并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此外,也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结语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创新措施,不仅仅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畏难情绪,全面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实际,在阅读和获取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资料及信息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分析,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薛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浅析“三分”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2]唐顺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林萍。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1)

[4]李正伟,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改革[J]《商业会计》,2014

实践教学报告3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义乌四中高一(1)班、高一(2)建立平板实验班,人手一台平板和耳机,全校覆盖无线网络。平板实验班建立后,经2个星期的磨合,学生就能熟练利用平板智能交互功能进行学习,将课堂练习的过程录制或者拍摄下来,立即提交上传给老师。

面对新的教学工具,也迎来化学教学的变化。如果仍按平常教学模式上课,平板仅能作为课件展示平台,与现在的电子白板功能无异。怎样改进化学教学方式,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教材的设计、教学评价、教学测验、作业练习;以及怎样运用平板,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查找搜集信息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这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平板将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入化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为例,提出基于平板新型化学教学模式。

一、 课前准备

基于平板,依托“翻转课堂”理论,笔者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制作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对应的微课,制作或收集相关视频,同时设计相应的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学生通过平板观看学习知识点,完成自学报告单,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疑问。观看微课时,已经看懂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快进,如果看了一遍还不是很理解,可以多看几遍,学生自己把握学习的节奏。从而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构建知识,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

1.微课制作与收集

微课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传递知识的效果。微课内容应包括教师对重点、难点、例题的讲解。每个微课在15分钟以内为宜。以《元素周期律》为例,笔者制作了两个微课。第一个微课主要讲授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第二个微课主要讲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以及强弱判断方法。第二个微课中的钠、镁、铝与冷水反应的实验是事先录制剪辑好的。

2.自学报告单设计

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但这些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中仍需要教师做一些指导。自学报告单孕育而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微课,同时将还未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以《元素周期律》为例,将自学报告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明确要求。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3个问题。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哪些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这些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何变化规律。简单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第二部分自主检测。在@一部分,选择3个典型的例题,通过自主练习,发现疑问。第三部分,上传疑问。第三部分是自学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提出一些在自学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平板上传给教师。教师在平板上收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电子层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较大吗?稀有气体原子的半径为什么不进行比较呢?盐酸比碳酸强,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比碳强吗?硫酸和硝酸都是强酸,那怎么比较氮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呢?最强的酸和最强的碱是什么呢?等等。

二、 课堂设计

课前,学生已通过平板,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报告单。这不同于普通的自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课堂不再是教师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是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课堂的主要任务,变成帮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课前疑惑,总结解题技巧,在线完成练习巩固知识。以《元素周期律》为例,笔者将课堂设置为4个环节。

1.知识整理

学生分组汇报自学报告单上“知识梳理”内容,形成板书主体。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课前学生疑问解答

笔者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学生问题,如钠离子和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那半径怎么比较呢?最强的酸是什么?最强的碱是什么?盐酸比碳酸强,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比碳强吗?最高价和最低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是什么关系呢?等等。通过平板推送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完后,在班级内分享小组的成果。鼓励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发生碰撞,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脉络越来越清晰。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等学生不再提出新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出场了。笔者在本节课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电子层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呢?为什么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增加,半径增加呢?能不能总结微粒比较半径的方法?

(2)能不能总结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3)为什么电子层相同时,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增强。能不能从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

三个问题是对之前学习知识的深化,同样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各抒己见,质疑,反驳,最终得到统一意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真正把舞台让位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在线练习,巩固提高

一项完整的教学活动,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评价环节。传统课堂内,通常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题目,不能准确获得知识掌握情况。利用平板向学生推送题目,学生现场独立完成题目进行提交可以攻破这一难题。选择题使用最为方便,平板具有正确率实时统计功能,教师可以根据错误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对于简单题,学生将自己的答案拍照上传,老师看到典型的错误情况可以马上推送给班级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纠正,突破知识弱点。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无法让人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互动。基于平板教学方法,这里的平板教学不光是教学工具的变化,也是教学方法的变革,如何使其更好更自然地融入化学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实践教学报告4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8—0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植物界的积极性,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视野,并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在现有实习方式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 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地域范围较小。实习地点只能局限在校园和校园附近的公园,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自然环境类型单一。

2)实习方式相对简单。实习方式只包含简单的植物种类识别、腊叶标本制作,缺少真正的野外实习项目。

3)实习内容包含学科范围狭窄。目前植物学实习只是单纯的植物学课程实习,并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学习,也没有加入相关的科研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平台,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

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实习地点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以前期建立的海南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

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3)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充实;

4)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已与海南大学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应用植物学知识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过去对植物野外实习目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实习前缺乏系统的活动计划,加之时间短、任务重,工具书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野外实习内容简单,整个实习过程都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但仍是通过教师得到的间接知识。

要改变野外实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实习仪器和工具书的使用。在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所有的植物标本,充分利用海拔测高仪、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和检索表、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植物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利用工具书对植物准确地作出科、属、种的鉴定,列出实习点的植物名录及拉丁文学名,让学生写出当地植物资源特点调研与分析的初步报告。

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基本方法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并学会了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012年7月至8月,通过学生的野外实习和教师的补充调研,基本查清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区更好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探索科研内容,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学生辨认植物物种方面,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野外实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辨识物种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组成科研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在野外实习中结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带队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组成科研小组,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分析实习基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分布、植被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例如,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里存在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和孑遗植物,激发学生研究其生态分布及系统发育的科学价值。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

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较复杂。实习中将植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植物界的了解,增加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采集标本时选取有特色的植物进行采集,确保其代表性和完整性,突出该物种的鉴别特征,尽量减少标本制作的数量,注意对采集植物的保护。此外,还应教育学生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将个人产生的垃圾收集整理,不随意丢弃;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不要破坏实习地动物的栖息。

建立多元考核方式,做好实结报告

实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情况,写出综合性的实习报告。报告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既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态度。

为了全面考核实习效果,避免往年局限在标本制作和物种辨识这两方面的考核,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参与意识、实习纪律情况、团队合作态度、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习报告水平等,以全方位考察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打好基础。

3 总结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方法、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面的目的。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他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忠,常缨,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0—32.

[2]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9—31.

[3]程霞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36—37.

[4]孙伟华,包雪英,邢陆军,等。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9—20.

[5]黎桂芳。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萍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3):52—5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66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