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5299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优推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第一篇】

城子河煤矿属高沼气矿井、ch4绝对涌出量为/分,ch4相对涌出量为/t,煤尘爆炸指数为%—%。该矿已投用kj4型瓦斯监控系统,井下已有3个采煤面17个掘进工作面安设瓦斯传感器22处,安设瓦斯断电仪探头19处。井下无瓦斯抽放系统。事故发生在西二采区,主要开采3b层和24号、25号层煤。3b层有145综采工作面和801全煤掘进与原802全煤回风下山停工巷道(240米)。

瓦斯爆炸发生在3b层全煤下山风道(原802停工巷)距拉门点146米处。此巷道沿3b层全煤下山掘进、采用钻爆法施工,锚杆支护、巷道断面平方米。年初掘进时,双局扇双风筒同时供风,供风量360m3/分,巷道回风流ch4浓度为%,瓦斯绝对涌出量达/分。元月2号因一台局扇停风、工人误送电、电缆放炮曾发生一次瓦斯燃烧。一月末此巷封闭,5月24日排瓦斯后巷道启封,准备回撤设备。6月16日矿决定将此巷道改为新投产的145综采工作面的临时水仓。至6月20日发生事故时,巷道积水斜长80米,水面以上全煤巷长160米。事故前此全煤停工巷采用一台28kw局扇供风160m3/分,一台11kw局扇做备用。距煤巷拉门点往下15米设一处监测探头,监测信号可反映到通风区监测室。事故后国务院技术调查组经灾区现场勘察,对35名知情者调查取证与对井下供电系统和四台供电开头开箱解剖取证证实:现场主用和备用局扇自动转换联线断开,风电闭锁短接,瓦斯电闭锁没接。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充分调查和技术鉴定,认定这起事故主要原因为:

1、局扇停风造成停工煤巷瓦斯积聚。外包队工人误送电导致潜水泵开关(插销开关虚插失爆)产生电弧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在爆炸火焰传播过程中,运输巷道和145采煤工作面部分煤尘和被摧毁的盲巷密闭内瓦斯参予了爆炸。增加了爆炸破坏威力。

2、外包队安全管理混乱,严重以包代管。灾区现场外包队人员遇难32人。外包队入井即无正式的用工合同,也没有经过正规安全培训,又无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井下作业各自为政、无统一的安全监督管理。

3、井下事故区域接送电管理混乱。外包队作业停电、送电无报告,无审批,外包队无专职电工,不懂供电知识的临时工经常随意接电,随意停送电,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随意短接或甩掉。

4、重点瓦斯掘进面(全煤巷道)密闭启封复用后,没有重新制定并落实可靠的通风安全措施。此煤巷事故前定为重点瓦斯工作面,回风流ch4浓度%,瓦斯绝对量达到/分,应继续按重点瓦斯面管理,落实“三双两闭锁”等专门通风安全措施。

5、隔爆和安全防护器材投入不齐全。灾区现场勘察发现3b层生产系统原有4处临时通风设施,质量不合格,3b层和24号、25号层煤之间石门没安设隔爆设施;灾区内二个采煤,三掘进及外包作业人员均没佩带自救器,班组长没带便携式瓦斯报警器,造成灾害波及范围扩大,人员伤亡增加。

6、电钳监测工素质低,无证上岗。承包队三名机电检修工不懂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怎么联接,没经过岗前培训。瓦斯监测室无专职执机员,不知超限报告。监测系统显示瓦斯超限40分钟无人观察,无人报告。检修工兼微机员一小时内观察一次瓦斯监测记录,问他瓦斯超限为什么不报告,说岗位责任制没规定。

收藏 分享 回复

举报

三、事故的教训与反思

1、城子河煤矿“6?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充分暴露出井下生产采区安全管理的严重漏洞,特别是在用工管理、供电和瓦斯监测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薄弱环节。事故隐患加“三违”多层面的严重性确实令人触目惊心!通过深入调查,也暴露出导致这起事故的隐患险情难以彻底消除的深层次根源:安全有死角,措施不落实。反思这起事故,应该吸取的主要教训有:

3、何以煤尘飞扬参与了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地点的3b层煤属于有煤尘爆炸性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事故后救护队和专家组现场勘查发现:在145采煤工作面上巷口,超前单体支柱,工作面上部综采支架、下巷腰巷入口等多处有典型的堆角状高温过火煤尘结焦。实验室对煤尘焦滓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尘样灰分由事故前%上升到%,挥发分由事故前%降低到%,并且测得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为3500ppm,下隅角co浓度为3000ppm,证明煤尘不但参予了爆炸,而且增加爆炸破坏威力。爆炸时有煤尘飞扬参与爆炸,说明此前综合防尘必然存在死角和积尘隐患。反映出日常井下防尘薄弱,综采支柱上、皮带运输巷道有煤尘沉积,防尘监管不严,对煤尘浓度超标没有检测制度,对防尘措施效果没有评价手段。

5、通风安全防护设施何以不齐不全?发生事故的3b层和事故波及的24号层煤之间180米,煤层间石门内没安设隔爆设施;145综采附近存在4道临时通风设施,特别是入井人员全部没有佩带自救器,班组长和电钳工没有配带便携式瓦斯报警器,导致抗灾能力减弱和灾情伤亡扩大。事故暴露出的安全欠账是最近煤矿经济困难造成的结果。但这些监测仪器方面的小欠帐只要矿领导重视,是完全可以能及早的彻底解决。1、160米全煤停工巷何以停风42分钟?事故发生的西二区3b层全煤上山240米停工巷(下部80米积水)于2001年10月开始施工。2002年2月封闭,5月24日启封,通风排瓦斯并回撤设备,事故前在停工状态实供风量160m3/分,回风瓦斯浓度%,绝对瓦斯涌出量/分。这仍然是一处不容忽视的重点面和高瓦斯源?根据矿井瓦斯监测系统主机存储资料证实,该停工巷距拉门口往里15米处设有监测探头,探头监测数据显示:从9点3分开始,停工巷局扇停止运转,巷道内瓦斯浓度迅速上升,从9点3分开始到9点11分;9点24分;9点42分,瓦斯浓度分别达到%、%和%,到9点45分,探头位置瓦斯浓度已达到%,此时停工巷内炸源位置瓦斯浓度达到%左右。据专家测算停风42分巷道可积存瓦斯,加原始积聚瓦斯量。160米长停风煤巷内累新积存瓦斯量可达到。如能及早发现并及时报警采取有效补救治理措施,这起事故或许还是可以避免的?但经事故现场勘查,井下瓦斯监控系统没起作用?断电报警仪器没起作用?安全、瓦检“岗、网、哨”均没起作用!监测执机员和井下瓦检员没向矿调度和矿领导报告,错过了补救时机。

6、604遇险工人何以安全逃生?瓦斯爆炸发生后,由于西二采区整个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均已破坏,604掘进队5名工人和1名瓦检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大量飞灰和黑烟滚滚涌来。面对突发的灾难,惊慌失措的工人都想冒险逃生!但瓦检员张某制止了他们,并引导他们向工作面里部撤退,关闭矿灯、采取自救待援措施。等待30分钟后,全风压系统逐渐恢复,604掘进巷道内,爆炸黑烟逐渐稀少,瓦检员带领工人用湿毛巾捂嘴快速撤出灾区。创造了险中逃生的成功范例。假如当时没有瓦检员引导外包工人撤回工作面自救,暂避一氧化碳高峰,而是顶着黑烟往外瞎跑,那么面对co浓度高达3500-4000ppm的灾区环境,大家都会中途中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1、突出防治重点,落实“十二字”方针。要把高瓦斯煤层、重点瓦斯工作面的瓦斯防治列为安全工作重中之重。要抓住“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这三大治本环节、并以此为三大重点,逐项对照落实,实现综合治理瓦斯措施配套。城子河煤矿3b层煤必须“先抽后采”。

2、依靠科技进步,完善防治装备。高突矿井必须上齐瓦斯监控系统,采掘工作面瓦斯和局扇、风门开关的监测探头覆盖面要达到100%;低沼气矿井采掘工作面断电仪投用率要达到100%;井下监测断电仪器和探头完好率要达到100%;井下测风、测尘、瓦检、安监仪器和自救防护器具投入率也要达到100%,各采区各煤层都要摸索出瓦斯涌出规律,制定并落实完善的针对性措施。

3、确保主、局扇经常运转,实现采掘风量充足。井下在用局扇要实现专用电源供电,并备有转换电源,井下采煤必须全风压通风;掘进局扇供风必须实行风电和瓦斯电闭锁,并推广风电自动延时闭锁装置和局扇停风远距离监视技术,凡主扇随意停风造成瓦斯积聚要按事故追查处理。

4、严细独头盲巷管理,消灭瓦斯超限积聚。采掘施工不允许留下不封闭独头盲巷。掘进巷道停工封闭和启封复用都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独头盲巷启封复用必须先探查瓦斯、后排放瓦斯、恢复通风系统,原为重点瓦斯工作面,必须仍按重点工作面严加监管。

5、严格通风安全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要对工人进行正规系统的“采掘机运通”专业安全知识培训,侧重进行安全法规,安全实用技术,重大和各类事故灾变时工人自救,互救和安全逃生演示教育;组织瓦斯煤尘摸拟爆炸演示教育,增强井下职工处理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素质,实现人自为战,从根本上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6、没经安全培训的矿外承包队不允许入井施工作业。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供电事故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第二篇】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和新修改的《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水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健全水害应急预案,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制定防治水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编写防治水规划、专门防治水设计、措施等。定期组织开展水患排查活动,研究制定治理措施。煤矿企业(矿井)分管领导要按照职责分工,作好相应的防治水工作。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受过正规院校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煤矿企业、矿井要建立健全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和有关防治水技术制度。特别要建立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水害应急救援援制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还要建立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等。制定的各项制度都要组织宣传学习。

煤矿企业、矿井有责任和义务对煤矿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井下透水征兆的有关知识,组织井下职工开展水害应急救援演练,提高职工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特别是要让职工牢记:当发现井下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调度室,采取切实有效安全措施,组织专家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是做好防治水工作的前提,为此,要全力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

建立健全防治水基础地质资料。煤矿企业应当组织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并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有关图件,图件内容要真实可靠并实现数字化。建立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气象资料等有关基础台账,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对古井老窑和周边矿井的调查研究。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水、排水的资料及老窑停采原因等情况。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为防治老空水害提供详实的`资料。

废弃关闭矿井要编写闭坑报告。大量关闭的废弃矿井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废弃积水矿井,已构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发生了多起重特大水害事故。防治水规定要求所有矿井在关闭前必须编写闭坑报告,对闭坑前的矿井采掘空间分布情况,可能存在的充水水源、通道、积水量和水位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及闭坑对邻近生产矿井安全的影响和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开展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当矿区(矿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时,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矿区(矿井)未进行过水文地质调查或者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应当进行补充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勘探方法可采用物探、钻探、化探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物探成果必须经钻探方法验证后,方可作为矿井设计、施工的依据。

加强基建矿井防治水工作。新建井筒开凿到底后,必须优先施工永久排水系统,在进入采区施工前应当建好永久排水系统。基本建设矿井的施工队伍也要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专用探放水钻机,加强井下探放水工作。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地质报告复杂的,必须针对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水害隐患,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严禁超层越界或超深开采。

矿井应当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确保矿井能够正常排水。不得将矿井水在井下向老空区排放。每年全矿井要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检修设备,清挖水仓,确保雨季有充足的排水能力。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安装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电泵排水系统。

井下需要构筑水闸墙的,要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报废巷道封闭时,在报废的暗井和倾斜巷道下口的密闭水闸墙应当留泄水孔,每月定期进行观测,雨季加密观测。

煤层(组)顶板导水裂缝带范围内分布有富水性强的含水层,应当进行疏干开采。当开采煤层底板高承压含水层时(如华北地区奥灰水),应当进行疏水降压、注浆加固等措施,以防突水淹井。

有突水历史或带压开采的矿井,应当分水平或分采区实行隔离开采。在分区之前,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建立防水闸门,以便在发生突水时,能够控制水势、减少灾情、保障矿井安全。

开展水害预测预报。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每年初,要根据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防范措施,消除水患。

矿井掘进、回采前要查明水害并进行治理。采用钻探方法为主,配合物探、化探等方法,查清掘进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和含水层(体)富水性等情况,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范措施。发现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充水的,应当采取注浆加固或者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等安全措施。否则,不得掘进、回采。基建矿井掘进巷道、首采工作面回采前,必须先物探后钻探验证再进行掘进、回采。

确定探水警戒线。矿井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要进行探放水。探水前,应当确定探水线并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编制探放水设计。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当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其超前距不得小于30米。

做好探放水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探水钻孔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监测水情。如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组织所有受水害威胁区域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全部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采用井下钻探方法,按照有掘必探的原则开展探放水工作,并确保探放水的效果。

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在水体下采煤,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开采高度和顶板控制方法等,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有关水体下开采的规定,由具有乙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炭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方案和开采设计,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采煤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控制开采范围、开采高度和防隔水煤(岩)柱尺寸。

临近水体下的采掘工作时,要采用有效控制采高和开采范围的采煤方法,防止急倾斜煤层抽冒。在工作面范围内存在高角度断层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断层导水或者沿断层带抽冒破坏。

在水体下开采缓倾斜及倾斜煤层时,宜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开采方法,并尽量减少第一、第二分层的采厚;上下分层同一位置的采煤间歇时间不小于4-6个月,岩性坚硬顶板间歇时间应适当延长。

煤矿要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主动采取措施。并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煤矿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h不间断巡查。

煤矿要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及撤人程序等;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所有煤矿在雨季前要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是: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部位等附近矿井的防洪设施和防范措施是否到位;与矿井连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防范措施;违法违规开采防水保护煤柱的矿井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已关闭的废弃煤矿是否充满填实;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不能完成的,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发生水害事故时人员安全撤离的具体措施;每年都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并组织1次救灾演练。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煤矿企业应当装备必要的矿井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主要设备要包括适合矿井救灾的排水泵、排水管路、配套的电缆以及定向钻机等。大中型企业要储备足够的抢险排水设备和材料。

水害事故发生后,矿井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报告政府有关部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力争在救援黄金时间内,救出井下被困人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水害事故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第三篇】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痛定思痛,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我的工作特点,查找自我工作的不足之处,加强自身及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本事。煤矿安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能够说都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其实更是我们对规律、人力缺憾的总结、浓缩。

经过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彻底解决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等问题。明白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做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认识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人进取性。仅有境界提高了安全工作才会被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文档为doc格式。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第四篇】

通过这次几起事故案例的观看和学习,应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执行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使安全工作在整个农电工作中置于首位。

通过这次几起事故案例的学习,应建立健全符合本所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规程、制度,大力开展安全分析会、安全日活动、班前班后会、安全检查活动等安全生产例行工作,规范供电所安全管理,切实把安全措施和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提高供电所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这次几起事故案例的学习,在安全生产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造成事故的重要途径。要提高我所安全水平,就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各种安全知识的培训、考试和考核,职业道德和安全责任心教育,安全活动日学习等方法,帮助供我所职工正确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使职工熟悉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岗位所需的安全操作技能,把安全生产的理念融入职工的思想,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将安全潜移默化为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使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守企业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安全。

通过这次几起事故案例的学习,如:安全生产奖惩力度不够,没有严格的考核;安全工作制度落实机制薄弱,安全监督、安全保证和安全激励机制不到位,以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的良好机制没有很好地形成等。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要提高我所安全生产水平就必须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制定全面、完善、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运用相应的考核制度来保证责任制的严格执行,使每个专责、每个专职电工都能明确知道本职责、本岗位应负的安全责任并且认真地履行。

通过这次几起事故案例的观看和学习,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生产场所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和危险点,要杜绝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就要在控制安全隐患、消灭危险点上下功夫。安全隐患和危险点无处不在,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水平,关口前移,突出重点,控制安全隐患和危险点。首先要了解安全隐患和危险点的存在位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是发现安全隐患和危险点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工作的同时,可选择其他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供电所交流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工作,全面提高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我所的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大家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树立忧患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从提高认识抓起,从领导抓起,从反违章抓起,从教育培训抓起,从规范化管理抓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电力服务。

事故已然发生,伤者正在接受着痛苦的治疗,这次事故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从事故对当事人所造成严重深切感受到它的无情和残酷,他的人生因此而改变,他今后的路不知该如何的走下去。

通过事故的学习,我在为他感到惋惜和同情的同时不仅在想,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吸取什么教训,从而避免重蹈他的覆辙呢?从本次及历次事故来看,事故现象虽有不同,但导致事故都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有着较大联系,说白了,就是“三大敌人”在做怪。纵观人们的实际工作中,“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现象确实存在,当上级来检查或是要求严格些,下边就收敛些,否则,风头一过就又放松了警惕。些次事故主观上即当事人安全意识淡泊,麻痹大意所致;客观的原因诸如:工作负责人不负责、许可人许可随意,监护不到位,危险点分析不足等等。

保证安全,首先就是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这是保证安全的首要前提,如果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的话,事故发生几率必然会大大减小,如在一项具体工作中,工作前,认真进行危险点的分析,办理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开好班前会,将各项制度履行到位,也就是把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可能性隆到最低。

其次要提高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安全的根本。此事故中当事人的工作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技术水平不可谓不高(听说是位高级技师),但还是出了问题,就是因为他思想上有了松懈,才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阴沟翻船。提高思想意识,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三不伤害”确实贯彻到工作当中,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安全深入人心,平时工作提高警惕,多注意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发现不利因素及时调整。

另外,加强对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这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安规》、《两票三制》这些都是保障我们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法宝,对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我们员工自身都应自觉的认真学习,掌握。业务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它,我们工作就好比初生的孩子不会走路,难免碰壁、摔倒。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得心应手,不致于盲人摸象,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以适应变化更快的知识需求。

还有就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人人为工作着想,为安全把关。

总之,我们应该把各自好的想法落实下去,不应只流于形式,停留在口头上。

安全无小事”这句警醒我们的话在12月4日这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管是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还是基层管理工作者,工作中都必须从全局出发,从细处入手,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放松警惕,“小事”同样要求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处理。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安全。针对12月4日的事故,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省公司入主明星电力以来,给明星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但我们部分职工未及时跟进,没有做到清空思想,转变观念,做事仍然存在想当然,不负责任,随意操作。无视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根源。制度犹如法律,制定出来后就要求我们共同遵守,流程是我们工作的过程,应等同于制度,同样要求我们严格遵守。不按制度执行,不按流程办事,就会出现差错,最终酿成事故。

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首先应加强自身对安全规程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不越雷池半步。如典型的“两票三制”、“六要十二步”。规程及规章制度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马观花;要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在学习的同时,组织相互讨论,明确自身工作中容易犯的各项规程规范条款,以便以后的工作加强注意,规范自身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其次,我们要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事故体现出我们自身技能水平差,操作能力弱。我们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培训学习的力度。培训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身综合素质的培训,二是义务技能的培训。自身综合素质的培训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的自觉学习,多读书,了解各类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涵养;业务技能的培训既需要理论知识的丰富,更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这两方面都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多看、多问、多练是提高我们操作技能的必要手段和方式(但练习必须是在有人监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既要熟悉分公司的接线方式,也必须对系统线路进行必要的了解。只有业务技能提高了,我们才能在处理事故时统筹安排,对故障设备进行关键点检查,及时发现故障根源,对症下药,避免事故扩大化。

的隐患排查。经常和各科室领导组织对各岗位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进行抽查,并及时向领导报告安全生产形式,采取措施组织整改,检查整改效果,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对隐患的排查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理的原则,对未及时整改的,要求说明原因,做好备案,限期整改。从根本上保障人员、设备和财产安全。

一是要加强班组对典型事故的学习讨论和演练。演练必须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实际操作。二是对事故及异常现象信息的分享。各个班组长应加强沟通学习,共享各类资源和信息。事故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每个班组遇见的事故和设备故障都有不同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事故的现象及处理过程进行沟通讨论,以达到信息共享特、共同提高的目的。

企业要生产必须保证安全,安全才能促进生产。正如车间的几个大字:效益是立厂之本,安全是效益之源。事故的发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重新进行了审视:安全检查不是“简查”,安全检查不能“点到为止”。这既是对运行和检修人员的要求,也是对安全人员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职责对分管设备管理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不能流于表面,应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看、闻、听、摸”。安全监察人员同样得对人员违章、设备设施隐患和问题不能“点到为止”和“淡化”。“简查”和“点到为止”会使不少问题被漏掉,埋下隐患,留下一个个定时炸弹,导致事故的发生。

俗话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子。各班组、各岗位在平时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存在角色不清的现象,班长应该做什么,值班员应该做什么,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中,更应该加以明确。事故出现后,作为分公司的安全监察人员,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前自己常常参加各项实际工作,这导致未尽到监察及监护人员的职责,同样是对自己工作职责的漠视,也是对其他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不负责任。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尽职尽责的做好安全员的各项工作;学习黑脸包公,以“三铁”反“三违”,发现一起教育处理一起,另外加强与班组安全员的沟通,确保日常行为的管理约束,让大家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告别违章、确保安全”,使安全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事故对三星团队的教训是深刻的,难以忘记的,但三星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是一个和谐、有冲劲、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团队,我们不会因此而沮丧,我们将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走向新的起点,迎接新的辉煌!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与总结大全【第五篇】

矿灯房倒塌后将下井人员名单压埋,给确定下井人数带来很大困难。而截止现在统计,已有19人遇难。二十多人被困井下。

矿声震震,矿难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疾”。在以前帮括我个人的许多人都认为只有民营的小煤窑才会出现事故,可是后来才发现一些国有大矿也是事故频频。像这回的王家岭煤矿,就是一个国有控股的煤矿。“安全第一”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理念。可是这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却忽略了这个最最基本的道理,只知道一味追求所谓的进度,将煤矿工人的生死抛掷在一旁,那么,我们要反思并呼吁,要“不带血的gdp”。可现实是残酷的,但在不改变以gdp考核官员的情况下,要gdp不带血谈何容易。

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中青报多年前曾报道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的一项研究,刘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数据进比较分析后,得出了一个“死亡弹性系数”:当我国gdp增长率大于5%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死亡人数指数随之增加%,当gdp增长率超过7%,这种同步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

这一“死亡弹性系数”说明,工伤事故状况与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水平、速度和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的反映。某种意义上,事故与伤亡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说,是“自然的惩罚”。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可证明这一点。比如,日本的六十年代,在工业就业人口仅仅5000万左右的情况下,每年因工伤事故死亡6000多人,直到70年代后才逐渐好转,现在每年工伤死亡仅1800多人。美国的煤炭生产在二战前,每年事故死亡人数2000人以上,也是七十年代开始好转。我们引用刘的研究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并非要为监管部门在矿难中的失职行为———假如有的话———进行开脱,而只是陈明一种客观事实。对煤矿乃至一切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监管,都不应该脱离现实。“不脱离”的'意思是,该规范的要规范,该严格的要严格;但像目前这种动辄拿官员免职的做法却是值得商榷的。

美国处理矿难的做法告诉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的工作场所进行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强制执法对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预防事故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过,美国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因为美国的做法是建立在全社会都遵守法律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情况是,有关法规不可谓不多,但大都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也就是说,我们不患于无法,而患于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原因,除了社会普遍弥漫的对法律的不信仰之外,还在于目前政府垄断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权力。政府虽然是监督主体,但当政府垄断监管权力时,其出台的任何防范和应对事故的行政措施,都有可能成为官员以权谋私的寻租工具;并在发生事故后,互相卸责。

所以,真要遏制矿难,一方面是严肃法制,强化执行力;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必须破除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权力垄断,将其权力部分还给社会,即赋权于社会组织和个人,能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提请调查,使他们在安全生产的监督方面,扮演着政府的伙伴角色。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总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85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