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精编5篇)
【导言】此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18-03
随着路桥施工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资源不断整合,路桥施工企业不但要求效益,而且要求经营规模,以满足资质等级评定和业主投标要求。路桥施工企业集团在中国日益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对于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业务量大,数量多,工程内容包罗万象,施工地点分布广泛,远近不同,工期纵横交错,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给施工管理增大了难度。只有控制经营成本,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概况
M 路桥公司始建于1954年,2001年获建设部首批授予“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2003年通过国际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三项认证,2004年获商务部授予的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A级证书、外经贸企业信用等级三A证书、公司银行信用等级为“三A”。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总资产为亿元,净资产亿元。M路桥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公路桥梁、房建、市政、隧道、房地产开发、矿产开发、BOT(BT)项目投资经营、物业管理、设备租赁等建筑业上中下游等多个领域。
二、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现阶段,M路桥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没有详细地进行预算编制。路桥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其每一项施工工程都必须有严格的预算控制,但目前一些路桥施工企业项目在施工之前没有进行详细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也只是简单地包括了一些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缺乏控制,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每个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的经费预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不能随意增加经费支出,但目前一些项目对可能超支的财务活动不加控制,视制度于不存在,随意更改,提高费用标准,使预算成为摆设,致使各项费用的超支时有发生,导致预算制度与执行严重脱节,从而无法使预算发挥指导作用。
2.资金分散,流动性差,管理手段跟不上,资金不能合理调控。M路桥施工企业除了营运机构注册地固定外,其施工项目单位皆处于不断的流动当中,这便使M路桥施工企业资金的管理分散到各工程项目的状况长期存在,对施工企业产生如下不利影响:第一,由于各个工程项目的工期、进度不同,各工程项目的资金忙闲不均,致使施工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益下降。第二,将资金化整为零,资金管理十分分散,难以统一集中调度,无法产生资金使用上的规模效益。第三,施工企业参与招投标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投标项目越多,需要办理的银行保函越多,大量的银行保函押金使施工企业总部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第四,尽管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资金数目大,但由于分散在众多的工程项目之中,工程项目部在不同的银行开户,从而使企业在信用评级时难以得到银行的公正待遇。
3.资金管理缺少内部控制制度,缺欠有效财务监管。大多数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功能主要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缺乏对资金的管理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流转过程的全面控制。对资金循环的各个环节监督不力,甚至存在着内部人为的控制现象,私吞企业资产、转移挪用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
4.工程款到位不及时。路桥施工企业有好多项目没有工程预付款,但为了按期完成项目施工任务,往往需要先垫支一部分资金。施工企业项目的工程价款是施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施工企业项目所有的资金开支也都依赖工程价款,所以定期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对施工企业有重要的意义。但个别施工企业平时只顾埋头苦干,不按时结算,在资金发生困难时不积极找业主想办法而总是让单位垫支,没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另外有的业主对于施工企业项目的正常结算不及时签字确认,工程又不能停下来,所以施工企业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垫支,甚至不惜向银行借款,这样又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财务费用,加大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资金预算制度不健全。在M路桥施工企业中,由于预算执行缺乏控制,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没有建立起一个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而就很难对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资金管理。在M路桥施工企业中有些个别领导或者管理者往往只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地看成对资金或者各项经费的管理,没有系统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各项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财务控制管理系统,把财务管理控制贯穿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形成对整个企业全过程的财务控制与管理。只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财务信息传递不畅,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资金分散,影响调控。施工项目正常经营需要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建立在对会计资料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项目部内部各施工处及时报账收集各类会计资料后,才能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财务信息。同时项目部经营运行中对外界市场的反应与资金的回收速度要求较高,财务信息传达的断层现象和不畅现象,很难使项目部领导层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以适应经济活动的需求。由于体制和拨款渠道不一的原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形式多样,账务处理不同,由于建设项目资金严格、来源复杂、手续繁多,即“一少三多”问题:数量少,渠道多,管理部门多,手续多,资金到位速度十分缓慢,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增加了工程成本,增加了施工难度。另外,由于集团下属分公司及项目部数量多、跨地域的发展,集团对资金无法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集团资金违规操作,私自使用。
3.分散施工,导致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由于一些项目是分散施工,项目部线路长、高度分散,涉及重大经营管理问题时,如果没有坚持执行财务各项规章制度,缺乏约束机制,只是个人说了算的话,资金的流向与控制就会脱节,不能及时掌握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出大于收,资金责任与财务风险就会增大,严重时会引起相关经济责任。同时,项目部领导人如果对自身财务状况不清楚,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就会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的局面,就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和作用。
4.路桥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工程垫资与工程拖欠款较大。随着路桥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路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僧多粥少的形式加剧,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势力的重要条件,有的工程项目垫资资金甚至超过 50%。路桥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往往会承诺建设单位的垫资条件。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项目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及承担垫资损失,或不得不继续垫资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拖欠款。拖欠款是以垫资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垫资,就不会有大面积的拖欠和长时间的存在垫资。因为摆不脱垫资的困惑,也就难以解除拖欠的压力。
四、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增强其造血功能,加快血液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量;要坚持实行项目资金预算制度,编制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资金预算;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支出,达到资金合理调控;对资金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加强路桥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要保证路桥施工企业生产对资金的需要,为路桥施工企业构建区域化管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
(一)坚持实行项目资金预算制度
项目资金管理应以资金预算为起点,编制一个相对完整、合理的资金预算是项目资金管理取得最终成功的基础。项目资金管理有了资金预算目标,才能据以制定具体的资金运作办法。
1.项目部资金预算编制内容。(1)项目部年底资金预算: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合同(不含暂定金额)及施工计划编制项目年底资金预算。项目年度资金预算应合理预计年度收入(计量产值),同时合理预计项目年度内所有开支,包括分解量化年度内劳务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职工工资薪酬、五保一金、税金、集团管理费、分子公司管理费、其他费用等支出。(2)项目部月度资金预算:项目部应根据每期申报计量,合理预计应收工程款和动员预付款、借款等收款预算项目。根据上期申报计量及预计的收款金额,为保证项目部正常运转,合理安排资金,劳务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职工工资薪酬、五保一金、税金、集团管理费、分子公司管理费、其他费用等。
2.项目部资金预算审批流程。项目部会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审核项目经理审批经理审批。
3.项目部资金预算调整。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预算调整和预算审批的流程一样。
4.项目部资金预算分析。项目部按同一预算模板进行汇总后,生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对本单位的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预算差异分析报告。找出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做出分析,提出预算今后应改进的地方。通过对预算的执行和监控、分析与调整、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经营问题或利润目标的实现问题。
(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支出,达到资金合理调控
对项目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实行现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现金预算控制体系,改“用后算”为“算后用”。 M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压缩费用开支,实行计划管理。企业必须做到支出有计划,开支有标准,成本有控制,坚持“一支笔”审批签字制度,促使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M路桥施工企业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支出,采取了如下措施(如图1所示)。
(三)对资金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加强路桥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
一方面,路桥施工企业由于工程拖欠款以及履约保证金等因素,资金占用量大,加上项目较为分散,账户较多,所以对资金的管理应该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设立资金账户,对分支机构的现金收入进行吸纳和轨迹,保证资金的安全和规范,对资金的余缺进行统一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项目部的财务部门通过集中统一报账来实现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与有效监控。采取机构、人员、制度、资金、核算五个统一。“机构统一”指各施工处设立的财务经办人由项目部财务部门统一设立、统一培训;“人员统一”指各施工处财务经办人服从项目部财务部门业务管理;“制度统一”指由项目部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各施工处必须遵守落实;“资金统一”指所有资金由项目部财务部门一个银行账户统一管理;“核算统一”指统一监督、统一报账、统一收支,并且拨付一定数额的现金备其各施工处临时使用。施工处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必须持有关原始凭证到项目部财务部门统一报销以补足备用金,以此来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有效监督。
(四)搭建集团资金监控中心
以集团总部为监控中心,全面了解各分公司及项目部存款情况,融资和或有负债台账变化情况。
1.存流量监控。通过及时了解各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准确掌握银行存款余额和开户情况,掌握各项目部资金汇总情况、货币资金分布、理念资金变化趋势等情况。
2.融资监控。通过对银行融资产品的台账过程监控,了解预计本息归还情况,为及时安排资金的偿还做准备。
3.或有负债监控。通过对银行保函和担保的业务明细的了解,使总公司可以了解目前整体的或有负债情况,为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
另外,应该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快回笼保证金等资金,对垫资问题也要十分谨慎,在垫资之前应该做好对资金风险的评估工作。同时,要对资金管理的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对资金管理职权、审批流程以及记录核对等流程的建设。在加强资金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方式上,可以采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监控,实时对分支机构的资金循环状况进行监控,避免资金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五)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
路桥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集中于中标环节,因此,能否中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一要广泛收集每一项招投标项目信息,认真分析研究项目所在的环境及项目的真实性、资金落实的可靠性、中标的可能性等。二要认真分析每一合同条款的可执行性,包括合同数量与质量、价款与酬金、履约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以免给日后合同的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带来麻烦。三要严格签订履约保函、工程预付款保函,不得随意变更合同执行,人为地提高额度,挤占企业流动资金。四要搞好工程索赔工作,增加工程价款结算收入,杜绝低价中标导致亏损的资金困难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清欠力度,及时清收拖欠款和防止“三角债”的发生;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资金安全。
五、结束语
路桥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以坚持实行项目资金预算制度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支出来达到资金合理调控,同时加强路桥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以及搭建集团资金监控中心,最大限度地消除差错,保护资产安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路桥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从而确保路桥施工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 雷蕾。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10:8.
[2] 闫华红,陶丽颖。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9.
[3] 张家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 张晓明。中国企业规模现状分析——企业规模衡量指标的说明[J].财会月刊,2003,(12).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范文2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地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经费的投入,但是,这样的投入还是满足不了农业科研项目发展的强烈需求。首先是投入的资金总量的缺乏,其次是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不足,因此,要想使得农业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一方面要使得资金的投入更加充足,更重要的是要对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不足,相关科研单位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的闲置率较高
首先,农业科研项目一般不需要到企业开展调研,但是,它需要实验场地以及先进精密的设备仪器开展实验研究,如果没有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就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花大量的资金专门地进行设备的采购来支持科研项目,一般这样的设备使用是一对一的,无法在单位的其他科研项目中发挥作用,这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降低了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利用率;其次,若是其他农业科研单位需要相同的设备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相关的租借信息,这也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22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
首先,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单位中的财会人员很难对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实施全方面的跟踪,由科研人员直接进行预算资金的申报,会使得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专业。其次,许多项目的负责人预算意识比较薄弱,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夸大了科研的经费需求,使得资金出现了浪费,降低了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预算划分比较笼统,使得不能准确有效地进行预算的相关审核,出现了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23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不够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
首先,科研项目的管理是依据职能划分,缺少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预算编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判断,缺乏专业的指导以及合理的经费使用计划,这就会使得资金无法用到刀刃上;其次,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除了科研材料与设备的支出外,还有很多会议差旅费用的支出,经费的开支过多,对于资金的开支合理性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管理。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31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32规范预算编制过程,提高员工的预算意识
预算编制的科学有效是能够为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预算编制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预算编制的要求更高,员工的预算意识也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优化预算编制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制度,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要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细化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提升项目管理资金的预算效率;其次,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降低预算的误差,提升预算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严格地执行有关的预算制度,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以单位近几年的项目预算数据为依据,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对于那些缺乏可行性的项目要坚决摒弃,对于那些预算较大的要开展更加细致的论证,预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要及时进行纠正调整,对于仪器设备的购置资金以及会议差旅费用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和人员参与项目的工作时间及过程编制劳务预算,最重要的是,预算要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充分考虑农业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为专项资金的管理打下基础;最后,要强化员工的预算意识,加强内部员工的预算培训,对于项目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杜绝重复进行项目预算申报现象的出现,建立健全有关的防止项目重复申报的系统,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坚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项目的预算。
33增强成本核算能力,提高资金开支的合理性
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没有全面地开展成本核算,只是在某几个环节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具有很多局限性。在当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单位必须增强自身成本核算的能力,提高科研项目资金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得科研项目资金的开支更加合理。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结合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运作特点,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科研单位的相关方法,要体现自身的特别之处,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要明确权利和责任,在每个项目上,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束都要把所有成本进行有效的划分,像劳务报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都要算到整体成本中,保障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后,农业科研项目中的资金开支要保证合理性,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于那些超越范围的科研项目资金坚决不能计入成本,特别是一些差旅费和会议费,一定要保证在合理范围内,各项费用都要谨慎支出。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能力,使得资金的支出更具合理性。
34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强化流程监督
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依赖于严格的资金流程监督。首先,农业科研资金的管理一定要是“专款专用”,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资金的管理,集中地进行核算,严格地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实施,积极地进行项目资金开支控制,对于农业科研管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实施细则,要进一步地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实施优化,使得科研项目的资金收支更加合理;其次,要?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科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内控体系,完善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对项目申报到项目落实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督,保障农业科研项目能够健康有序地开展;最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积极地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仅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还要完善互动沟通渠道,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管理,与此同时,要严格地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假借科研之名把经费转到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单位。总之,过程的控制、绩效的考评等方式都是规范资金管理,强化监督的有效手段。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范文3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有的投向不准、乱用滥用、损失浪费严重,有的滞留缓拨、结存沉淀、长期在账上“趴窝”,特别是挪用、截留、套取、贪污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本文旨涉农资金管理政策建议在通过梳理天津市涉农资金管理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涉农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助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
关键词:
涉农资金;管理;建议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从总体上看,涉农资金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为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涉农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本市涉农资金管理同全国各省市类似,存在一些管理需要与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问题之一: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工作协调机制和权责分担机制。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土地手续不齐全影响施工、工程实施进度缓慢等情况,由于尚未建立解决此类问题制度化协调机制,容易出现推诿扯皮,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形成滞留、延压项目资金等问题。同时,涉农项目管理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权责不清晰,也容易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等问题。问题之二:部分涉农项目评审论证欠科学,推动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部分涉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细致,如土地占用不符合政策规定、确定项目施工队缺乏公开透明等等,往往容易引发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影响涉农项目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加之涉农项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导致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和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等问题。问题之三: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资金管理制度仍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涉农项目类型多、资金量大,客观上容易出现监管盲点和形成监管漏洞,特别是在缺乏完整、系统、科学、规范的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的条件下,加之“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涉农资金监管合力,导致涉农项目财务管理不符合规定问题时有发生。问题之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目前,本市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重点是将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整合,侧重于增量资金统筹整合,而目前,尚未形成涉农存量资金整合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难以将涉农领域存量结余资金高效整合使用。问题之五:涉农项目资金配套有关规定亟需清理整合。目前,涉农项目申报立项时往往要求区财政或项目单位配套资金,中央和市级涉农项目均需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承担单位,过多过繁的配套资金要求,造成项目单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导致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轻则难以完成项目建设内容,重则存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风险,形成涉农项目资金监管隐患。问题之六:乡镇基层组织对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建档等台账工作不重视,导致个别区出现农户缴费保险单据发票不齐以及中标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二、政策建议
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制度研究机制、资金整合机制以及数据管理机制,并注重工作机制之间的协同性和联动性,最大限度发挥各项机制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
科学论证关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科学论证有助于促进涉农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提高涉农项目预算执行均衡性。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可以从组织管理、论证标准、论证程序、论证方式、专家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总结涉农项目论证实践成果,逐步归纳、整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涉农项目科学论证机制,提高涉农资金投入使用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工作协调机制
从实践来看,涉农项目涉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多部门,既包括项目立项、计划批复、组织实施、项目验收等项目管理环节,又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审计、竣工结算等资金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可以更深入、细致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及时解决涉农项目组织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纠纷、施工冲突等矛盾,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涉农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涉农项目制度研究机制
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涉农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扎好涉农资金管理的“制度笼子”,应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项原则。对尚未制定资金管理制度的有关项目,应按照程序及时研究制定,确保涉农资金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对已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应定期评估整合,针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提高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时效性。
(四)建立健全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
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目的是统筹涉农资金用于重点项目、急需领域,有助于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协调、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农业资金整合平台。≮≯一方面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构建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发挥顶层设计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总结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和经验,挖掘现代都市型农业实践内涵,拓展涉农资金支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路径,发挥实践探索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健全涉农项目数据管理机制
通过收集、整理涉农项目基础数据信息,做好分类、建档工作,确保涉农项目基础信息完整、真实、准确,以满足涉农项目基础信息筛选、查询、分析、等工作需要。同时,要做好涉农项目资料及财务会计资料的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入户访问、发放问卷、开展统计、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涉农资金投入公平性和精准性。
参考文献:
[1]桂咏梅。当前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5(25):44-47.
[2]余瑾霞。县级财政涉农资金监管探析[J].财政监督,2015(24):39-41.
[3]李萍。加强基层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财政监督,2013(13):42-46.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管理 对策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其使用效果明显,影响范围较广。
一、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环节
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以来,对资金使用单位来说,规范的专项资金的管理环节应该包括:一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环节。包括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预算,获得财政拨款;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申请的方式争取财政专项。二是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三是专项资金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结余资金的管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四是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措施对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全过程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的专项拨款时明确不能完全自由支配该款项的使用,而是必须按照财政的要求来支配使用资金。
二、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虽然通过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建立起一部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预算难做、支出随意、决算和绩效评价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成了我们讨论的重点。
1、专项资金申报不规范,预算不符合要求
专项资金前期工作主要是专项资金申请和预算。预算工作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些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申请立项、专项论证、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制定时不够认真,内容也不够细化,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开支范围不明确,使用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经常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项目资金拨付滞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不一致,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开展项目进程不一致,有些项目属年度性项目,但财政资金每年需人大审批后才能到位,而项目的实施需要全年不间断进行,年初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实施项目,造成项目实施单位不得不挤占其他项目资金,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其二,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一些事业单位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用到其他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他收入。其三,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其四,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材料等有形或无形资产未按规定纳入单位资产管理,等等。这些预算与执行的脱节现象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困难,也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此外,事业单位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单位挪用专项资金作为行政经费和消费性支出。有些单位不重视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一些项目多、资金量大的单位,各项目资金之间存在相互调剂、混合使用的现象,导致一些项目未按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另有些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没有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了制度也落实不到实处,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项中列支,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凭财务人员的理解去审核监督未必能做到位因而导致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也无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
3、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不多,也即财务人员对各项资金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发现问题,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4、缺少专项资金跟踪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许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缺少跟踪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认为把专项资金花完就算完成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不合理列支现象十分严重。对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审计,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过场,从而使许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对策
1、完善项目管理体制,科学编制项目预算
各资金使用单位在申报专项时应制定尽量详尽的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验收、结报工作,并进行专门项目决算。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细化预算编制,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个项目的具体开支上,一要在专项资金方面建立项目库,强化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审核工作,这就要求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筛选,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该项目库管理,然后根据各专项的使用内容,划分轻重缓急,提供给预算部门作为参考。同时,要有效控制或尽量减少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比重,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要在项目库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个项目支出的内容和标准,编制项目明细表,按具体项目填列支出总额及各种资金来源,如有跨年度的项目还要列示年初年末额,从而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和合理性。三要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评价,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
2、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坚持专款专用
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从流程上规范,使专项资金从预算到绩效评价都有制度可循。这就要求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使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二要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三要完善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用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办理决算验收,进行产权、财产物质移交,办理登记入账手续,按规定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涉及政府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的,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这与我们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的目的是一致的。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未经批准,不得变更项目内容或者调整预算。确需变更项目内容或者调整预算的,应当按照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原审批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变更并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监督;加强单位内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审查和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3、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职能作用。资金流的运作实质上就是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展开轨迹,业务工作是否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在资金的支出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是当前强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部门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尤其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
此外,事业单位也应注重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对于专项财务资金的使用检查专题化、财务汇报制度化。总之,事业单位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切实管理好单位的各项资金。
4、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促进专项资金规范核算
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评价办法应当包括绩效目标、对象和内容,评价标准和方法、组织管理、工作程序等主要内容。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赖于专项资金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实施绩效评价又能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核算。实施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果,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监督要走出事后集中性检查、审计的工作方式,把重心转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
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范文5
第一条:考核对象为各招商小组、综合组
第二条:考核内容为项目统计、项目调度、项目核查
第三条: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项目统计
第四条加强领导,推进全区利用内资项目统计规范化建设。
(一)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分管项目统计工作;招商局局长负责项目统计总调度工作;负责具体统计调度工作,负责项目统计具体工作
(二)综合组作为利用内资项目统计业务的科室负责与省商务厅、市外经贸委的对接工作,统计员由王婧担任。各招商小组应配备专兼职统计员。统计员需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变动,应按照先补员熟悉岗位后再调离的原则进行,并及时上报备案。
第五条利用内资项目统计业务开展。
(一)各招商小组按照有关要求采集项目统计原始数据,严格项目统计数据审核评估。
(二)各招商小组每月18日前,通过图文系统报送当月的项目统计图文资料、5000万元以上项目预报表,按省商务厅要求及时报送最终项目统计数据。
(三)各招商小组严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认定初审关,无不应纳入统计的项目进入统计,亿元以上项目的投资方、投资总额等与省商务厅认定的材料一致。不能出现出现弄虚作假和认定错误。
第六条利用省外资金项目统计管理。
(一)建立健全项目统计资料档案和台帐,并进行计算机存贮。严格管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动项目统计认定资料,篡改有关数据。
(二)严格项目统计资料档案管理,确保利用省外资金项目(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资数据等相关档案须立档可查。
项目调度
第七条: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分管项目调度工作;
第八条:区招商局综合组负责调度项目,王婧担任专职调度员;
第九条:各招商小组负责分正在洽谈、签约待进资、履约已进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采集项目原始数据,综合组负责建立项目调度原始记录和电子台帐;
第十条:各招商小组每月在报送亿元以上项目调度数据报表时,通过图文系统同时传输签约待进资项目的合同复印件,履约已进资项目的合同、工商执照复印件,开工建设项目的材料同已纳入统计项目,竣工投产项目的照片、录像资料。项目调度资料、数据报表报送的截止时间为每月18日;
第十一条:各招商小组要加强项目调度资料管理,不得随意修改项目调度材料;
项目核查
第十二条:各招商小组采取集中和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统计、调度项目的实地核查,各招商小组组长、调度员对项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上报的统计、调度项目严格把关,做到真实无误;
第十三条:省商务厅每年适时组织核查组对当年进入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统计系统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地核查,并抽查各设区市1-2个县(市、区)5000万元-1亿元(不含)项目;
(一)核查组实地核查的亿元以上项目、抽查的5000万元-1亿元的台帐、合同文本、批准书、工商营业执照等材料复印件齐全;
(二)各招商小组要认真填报《省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核查登记表》、《项目投资概况登记表》。
相关事项
第十四条:报表时间;
(一)5000万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电子版材料在每月18日前报综合组;
(二)超亿元以上项目的洽谈——签约待进资——履约已进资——投产竣工扫描材料在每月的13日前报综合组。
第十五条:5000万元以上项目包子材料内容(所有材料自备一份);
(一)工商提供的企业信息表或所属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证明(包括工商注册号);
(二)新增5000万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的合同文本、工商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土地证、进资凭证(土地款发票、相对应的付款发票、设备发票)等材料复印件要齐全、按月整理归档;
(三)非本年度的项目进资需提供进资凭证(相对应的付款发票、设备发票);
(四)每月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含5000万)要填写《项目投资概况登记表》,内容要完整、准确。
以上材料在每月报送时一并报综合组。
第十六条:新增亿元项目(开工项目)包子材料内容(所以扫描件。纸质材料自备一份):
1、发改委批文;
2、土地证;
3、合同书;
4、工商营业执照
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6、相对应的付款发票
7、项目形象影像
8、项目的照片
9、填报《省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核查登记表》
以上材料扫描件在每月18日报送时一并报综合组。
第十七条:重大项目认定核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