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推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5253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推荐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篇】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

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

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美元,而人力?Y本的占据了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美元,美元,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

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而后下降至%,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x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二篇】

摘 要: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成本制度,适应现代市场生存规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当前,由于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很多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疏漏,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等概念的阐述,分析当今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影响成本管理的各项因素,最后,针对相关问题从提高员工素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问题;策略

成本作为企业整体生产运营价值链中的直接价值来源,是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强大的驱动力,与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直接联系,成本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整改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是帮助建立企业内部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成本管理制度的成熟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升级的必经阶段,是帮助企业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融合剂。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

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建立起来的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架,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包括四点,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所谓产权清晰,《公司法》通过股东代表制度、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将公司产权做了明确规定,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同时,建立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便是权责明确,企对于相关的责任和制度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政府只有赋予企业足够的权利和空间,企业才能积极主动地以市场导向的原则经营发展下去;科学的管理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保证,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将企业产供销和日常事务纳入良好发展的轨道,在资产稳定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利用企业规模和利润的扩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市场竞争力。

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将相关的成本管理法律作为范本,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科学与否。在利润这一直接驱动力面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各个企业都在认真探索如何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模式,如何通过成本管理调节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如何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企业经营机制和方针的优化将推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何尝不是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盈利状况的方式之一。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竞争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理念

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价值理论我们知道成本在价格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缺乏成本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历史事实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计划经济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忽略了企业价值链中潜在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即没有重视对成本的控制,这种缺乏成本竞争意识的做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企业规模无意义的扩大和产品销量的增加都无法弥补成本管理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当今一些企业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弊病,仍然没有将加强成本竞争意识摆在重要战略地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陷入尴尬境地。

2.企业成本管理结构存在问题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事后诸葛亮”,因为企业成本管理没有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目标没有被企业各部门深刻领会,只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事后数据分析,而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完全不能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系统管理,不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淡薄也严重影响成本管理的反馈,这种停滞的成本管理结构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环节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即成本的前期预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期的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审核,并在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丰富成本管理手段,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远远落后于此,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是其唯一成本管理重心,无法拓展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些缺乏生产信誉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偷工少料的现象,效益没达到,反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4.成本管理信息不真实,成本核算浮于形式

近年来,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个人过失和企业对成本核算的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对成本划分的界限不明确致使成本支出与实际不符;企业领导的现象导致成本信息与实际不符;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过硬,导致成本核算出现乱挤乱摊、不计少计等现象。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衍生物,理论与实际不相符,一方面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失去参考价值,一方面失真的成本信息影响了各单位的业绩考核。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历史更为久远,研究成果较为显著。我国企业在建立自身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案例,借鉴吸收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不忘结合本国实际社会经济状况,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国外相关资料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Management)这种概念最先出现在欧洲,当时英国较为知名的学者西蒙兹提出了战略成本的概念,随后得到了其他相关学者的普遍支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得到印证,日本以及欧美的相关学者都在讨论战略成本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战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企业管理的走向和成果。企业必须对价值链进行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之后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2.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Targetcosting)最早萌芽于六十年代的日本,因此又被称为日式成本管理模式,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和精华。从一开始就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均衡和优化成本在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配置。

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1.提高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

培养企业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对于部门来说,企业可以制定严格的成本监督和监察体系,并定期对各部门的成本节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者排名,而重要标准就是按照部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成本管理效果,对成本管理良好或进步较大的部门应给予表扬,而屡次落后的部门则要进行批评监督,灵活奖惩制度,给各部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为加强成本节约和成本竞争意识,可将成本管理作业效果与员工奖金挂钩,给予成本管理效果显著者一定期限的假期或者物质奖励。

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是对努力成果的肯定,从实际工作中培养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使整个企业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这种激励作用的长期实践必将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深刻影响每一位员工。

2.有效控制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对企业成本管理因素的分析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影响成本的驱动因素分别出现在前期成本预测、中期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评估中。结合企业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成本管控做出基本的判断和分析。上面提到的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作业成本管理利用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3.利用标杆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管理学中的标杆管理是指以企业所处行业中的“佼佼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和借鉴领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适应自身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大可“照搬”,当然,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灵活吸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先进企业的研究学习,可以找到与之的发展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可以提前了解优秀企业所要遵循的标准,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总之,正确的标杆管理将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经谈过,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领导者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对企业实行成本管理。企业资源可以包括资金、生产设备、员工,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该首先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价。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润,因此,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5.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熟的成本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必须不断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来进行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成熟的管理体质,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权利体系,在体系中形成权利、执行、监督三者制衡,只有建立了这种科学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成熟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建立,能够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也要对相关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形成定时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达到明显效果。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竞争意识方面还有些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成本管理信息的掌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些都是影响着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大发展的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针对问题、各项击破,从国外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企划三方面找寻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向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春香。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

[2]王岩,隋丽华。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技术新产品,2015(3).

[3]王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4(5).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第三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政队伍;建设;途径

一、国有企业党政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政思想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企业全面建设和改革的基础。脱离经济工作抓党建,就失去了党政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而削弱党组织作用抓生产,就失去经济工作的动力和保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虽然当前国内企业党政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的等特点,部分员工价值观、思想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保证各个层次力量的协调性,统一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思想认识,从而保证各方面工作能够正常运转,使企业生产和发展保持效率,无疑给未来党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国有企业党政工作问题分析

1、不重视党政工作在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是无法离开优质的管理,这种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政党思想管理,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其竞争力必然不强,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企业的党政建设忽略了企业的效益,党组织没能为企业生产提供经营生产的服务,因而也就失去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价值。

2、党政工作相互监督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党政监督工作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两方面都存在着监督意识不强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心逐渐转移至生产经营方面,从而认为做党政工作是浪费时间。作为监督者,普遍在存在监督会出乱子,伤和气,得罪人,影响团结,甚至影响自身的工作和前途等想法,从而不敢监督;而作为被监督者,因意识不到党政思想在工作凝聚力方面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被动抵制,最终党政工作变成了走形式的空架子,既没有实际的效用,又削弱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3、党政工作目标不清晰、缺乏针对性。老的国有企业因其体制单一、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文化水平、思维方式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给企业党政思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党政工作主要是服务于企业职工,宣传引导全体职工对工作尽忠职守为企业共同的经营目标奋斗。但随着现在国有企业发展的深入,企业职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有所改变,外部市场环境也敏感异动,而此时,国有企业党政工作目标界定的不清晰,难以很好把握所有员工的特点,尤其是心理素质上的区别,对员工的分析不够全面和仔细,因此国有企业的党政思想工作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最终因缺乏针对性而收效甚微。这就需要党政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来重新构建目标体系,而不是像过去仅局限于企业职工。

三、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科学建设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政队伍建设。要建设好的党政队伍,就要求党政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彻底消除权利和官僚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全局意识。对内建立良好的党政队伍公平和合理的工作氛围、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建设模式和制度,对外促进饿哦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国有企业的党政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点,将凸显出的问题和矛盾点为切口,找到国有企业党政建设的发展途径,以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党政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党政队伍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起到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2、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国有企业的党政队伍素质,尤其是党政队伍中的领导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长期的工作过程,这既需要改进国有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方案,制定出适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国有企业选聘、配置、管理和监督的全方位制度模式,利用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制定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干部选用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建设机制。因此需要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论,结合我国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进程,需要建立一批能够承担并履行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党政干部管理的制度。结合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发展的需求,改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模式,培育具有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积极掌握国家发展政策的动态的学习型人才,注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发展理论等相关内容的培养和学习,提升国有企业党政队伍中管理干部的综合素养。

3、建立双向公开制度,使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加强导班子的运转合力,使党政主要领导之间在工作中做到互相公开协调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做要做到,安排党政工作做到勤沟通、勤研究、勤通气!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改革中,不断的结合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结合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解决。通过建立双向公开制度的模式,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发展。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重视党政工作在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党政工作相互监督意识淡薄和党政工作目标不清晰、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无论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都要求体现出现代性和竞争性来。因此需要在改进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政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建立双向公开制度,使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实用的国有企业党政队伍的管理体制,能够实现建设能够支撑我国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和履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代化的党政队伍。

参考文献

[l]李俊伟。党政工作现代化与科学化[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2]高建国。国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重要性浅析[J].黑龙江:科技创新与应用,

[3]孙艳华。浅谈国有企业干部管理的制度建设[J].河北企业,2015(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职能提升

财务管理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在上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在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的同时,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得到了更系统的完善和深入的发展,逐渐从单一地负责筹集资金,发展到资本投资与资金筹集并行,保证了维持恰当的营运资金和合理分配利润成果等管理目标的实现,更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财务管理,其重要性也不断凸显。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财务管理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呢?接下来就从财务管理的现状说起,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提升方法。

一、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面对的数据不断扩大,增加了管理难度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已经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的同时,涉猎的经营模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尤其近些年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多变的经济环境,集团公司应运而生,这样的企业涉及到的数据愈发呈现多样化,甚至是跨行跨界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理念去管理企业,比如仅仅反映财务状况、计算投资收益,不用统一的核算方式与口径进行分析,那么管理工作将无法解决集团的各项问题,最差的结果将是由于无法管控企业资本,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和企业的破产。尤其是新兴企业财务管理要面对的数据,与传统企业相比,会以几何倍数增长。面对数据量增大化、涉猎范围扩大化、内容复杂化的现状,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捉襟见肘”,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二)财务管理一直被“误解”,无法发挥其真正职能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一直将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核算工作同等对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强调核算的准确性和监督的完善性,从而保证数据可以准确地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为其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信息。但是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侧重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对资金流的筹集、投资、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个统一确定的目标下,对企业资本的筹集、资产的投资、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的管理工作。从其产生到现在,其基本理论十分丰富,例如: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等,从这些内容就能看出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的本质区别。但是很多人对于其两者的本质区别却视而不见,总是将财务管理等同于财务会计,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甚至出现被人误解的情况。很多企业领导甚至也将财务人员当作财务管理人员使用。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有认识错误,也给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增加了工作的开展难度。

二、财务管理工作如何完成升级

(一)完善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准确度。信息网络的这种优势对于需要大量数据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正是其现阶段所需要的外界工具。前文已述,很多企业已经呈现集团化、跨国化、经营范围多样化、系统化等特征,为了更好地管理、控制企业,就需要完成大量数据的产生、传递、分析等后续工作,而完善的基础信息系统就是解决这些数据整合工作的必要工具。我们应该摒除传统的、旧有的、落后的管理思想,寻找适合本公司的管理软件,建立属于自己公司的信息系统,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准确度,从而增加企业对经营管理风险的应对时间,提高反应速度,这也是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基础信息系统的完善,虽较为繁琐,但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有效数据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完整度。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第五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0278(2013)07-025-0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企的组织形式、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企党组织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同过去有所不同。在学习贯彻十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目标和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目标有两个:从政治意义上讲,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经济基础是国有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保证监督、支持、参与和领导功能:首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的保证监督作用。其次,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再次,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这是与上述保证监督作用和支持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最后,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这种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对企业与职工关系、不同类型职工之间关系的协调作用。

二、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时展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势的需要

国企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在工作中必须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成为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核心,成为运用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依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二)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保持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我们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论企业的资产如何重组,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体制如何变化,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动摇,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不能丧失,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不能改变。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领导和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保持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基本框架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对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的要求开展工作,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

(四)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运作法制化,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党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给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也为新形势下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因此,国企党建工作必须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三、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国企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相统一,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国企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

“围绕中心做工作”,就是国企党组织的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来开展,“进入管理起作用”,就是把企业党组织的大部分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国企党组织工作是从政治角度进入企业管理,也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做好企业管理中的政治工作,使党组织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必须坚持党组织在政治上的独立性,明确党组织的具体工作职能,真正做到党要管党,切实负起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领导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

落实党组织参与企业“三重一大”(企业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的制度,通过党组织内部健全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建立民意反映机制,畅通广大党员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探索建立决策前的意见征询、调查研究、民主协商等方式,实现决策论证的民主化;建立健全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规范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实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健全决策信息系统,实现决策方法的现代化;在决策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和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实现决策落实的高效化;建立决策责任制和决策责任监督制度,明确责任监督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将监督贯穿决策全过程,实现决策监督的规范化。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

在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无论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变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不能变,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变,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不能变。要从职责上推动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管理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要在体制机制上推动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管理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要在工作内容上明确“党管干部管什么”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党管干部的内涵、职责和外延;要把握好工作部门与职能的合并,改进选人用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理顺两者的关系。

(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上,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因此,要把党组织的活力渗透到生产经营中去,把解决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点,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和在企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发挥、保护好职工参与改革和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协调好行政领导与职工、群众组织的关系,增强办好企业的合力。

(五)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健全凝聚职工群众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机制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树立企业形象相结合,引导职工爱党、爱国、爱企业,把职工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做好本职工作上;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职工管理企业的参与机制,坚持企业重大决策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要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工作报告,及时讨论研究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好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支持、帮助他们按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共同前进。

(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支撑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必须着力加强与改进。

首先,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这是国企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健全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选配好主要负责人等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工作本领;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重视在生产、工作一线和知识分子、青年中发展党员;坚持从严治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定并认真实行党务工作者管理制度,以彻底解决党务工作者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

其次,按照“全覆盖、正常化、有实效”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到组织的全覆盖和正常地开展党组织活动,选配党性强、作风好、素质高的同志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形式多样党员活动,做到有党员的地方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有党的活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工作制度,使企业党建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29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