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管理制度(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篇】
一、药品进货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购进。
二、药品必须从有合法资质的商业公司购进,不得自行从其它非法渠道采购药品。
三、药店应当按照具体品种存储数量,及时报送要货计划,要货计划应做到优存储结构、保证经营需要、避免积压滞销。
四、购进药品要依据配送票据建立购进记录,票据和购进记录应记载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厂商、有效期等内容。票据或购进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少于二年。
五、药店应当收集、分析、汇总所经营药品的适销情况和质量情况,收集消费者对药品质量及疗效的。反映,及时向驻店经理反馈,为优化购进药品结构提供依据。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第二篇】
(一)医疗质童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医院、科室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考核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3.考核医院建立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是否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2.考核医院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和指南,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3.考核医院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
4.考核医院管理层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适宜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
5.考核医院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6.考核医院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
(三)医疗技术管理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是否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
2.考核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人、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
3.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4.考核医院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5.考核医院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是否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2.考核医院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价人、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人病历。
3.考核医院应用诊疗指南、常规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使诊疗流程标准化;实施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和监控临床诊疗质量。
4.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规范的院内会诊管理制度,明确会诊责任,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5.考核医院能否为出院病人提供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五)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施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2.考核医院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3.考核医院患者手术的知情同意内容,包括手术目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选择的治疗方案等。
4.考核医院完成患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前各项准备后,方可不达择期手术与介人医嘱(急诊抢救手术除外)
5.考核医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是否符合规范。
6.考核医院手术的全过程,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7.考核医院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与护理计划工作,并记录在病历中。
8.考核医院加强“二次手术”管理,是否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和控制体系。
9.考核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
(六)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实行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2.考核医院实行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仿案,风险评估红果记录在病历中。
3.考核医院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4.考核医院实施麻醉与镇痛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嘛醉单中。
5.考核医院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监测、记录麻醉后病人的恢复状态。
6.考核医院是否建立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
7.考核医院麻醉管理团队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术操作规程、质量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
8.考核医院针对术中输血适应症,开展自体血回输、提高成分输血比例、节约用血;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输血量与输血种类科学合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服务环境和就诊的程序,以及保障患者能够获得门诊范围内连贯的可及的服务。
2.考核医院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诊治能力。
3.考核医院是否制定门诊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定期对门诊诊疗质量进行评估。
4.考核医院对每一位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应写好诊疗记录,书写规范,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5.考核医院是否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6.考核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的落实。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2.考核医院对重症监护病人人住、出科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3.考核医院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人管理。
4.考核重症医学科各项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5.考核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对重点项目(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气管插管彻开置管操作后肺炎、血液灌流随析相关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有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得到切实执行。
(九)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急诊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章制度的要求。
2.考核医院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训练,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负责。
3.考核医院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4.考核医院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建立急诊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科室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性医疗服务。
5.考核医院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48小时。
6.考核医院对每一位就诊的急诊患者均有完整的急诊治疗舱救记录,书写规范,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十)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严格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
2.考核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3.考核医院是否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考核医院是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根据医嘱进行康复治疗的适应症评估。
2.考核医院选择适宜的康复疗法。
3.考核医院正确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十二)药事和药物使用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所有药事管理工作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建立医院药物治疗(临床药学)组织。
2.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特殊药品的管理。
3.考核经合理遴选的本机构基本药物目录药品的贮备,能保障临床诊疗需要,制定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制度和措施。
4.考核药剂科正确、安全的贮备药品;药品的调剂和制剂都要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
5.考核医院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签字。
6.考核医院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考核临床医师、药师、护士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治疗指南,合理使用药品。做到使用正确的药品和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有可行的监督机制。
8.考核医院是否建立安全输液操作规范及预防输液反应预案,提倡输液药品集中配制。
9.考核医院是否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程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10.考核医院临床药师能否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相关技术服务。
(十三)临床检脸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临床检验服务,且所有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考核医院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3.考核医院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考核医院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制定严格审核制度。
5.考核医院临床检验医师能解释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息的服务。
6.考核医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控;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十四)病理质童管理与持续改进
考核与评价要点
1.考核医院病理科设置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病理诊断服务,且所有服务项目均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考核医院制定并遵守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符合规定。
3.考核医院由具备病理专业资质的人员制作冰冻、石蜡切片,其质量与时限符合相关规定。
4.考核医院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并按照规定开展活动。
5.考核医院病理医师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供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6.考核医院临床病理医师能够解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第三篇】
一、外部监管缺陷
(一)监管不力。目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总体上实行的是“一体、两级”并带有多部门性质的体制。“一体”,就是药品监管行政执法主体为国家到地方的各级药品监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监督管理、检验机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验机构),“统一履行药政、药检和药品生产流通(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职能”。“两级”,是指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和省级政府药品监管部门主管、负责和领导全国及省以下地方药品监管工作,履行法定的监督管理职能,总体上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即部级和省级二级体系和制度。“多部门性质”是指宏观经济部门、工商、卫生、物价等其他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与药品有关的监管工作,是辅的监管主体。
这种体制,不仅要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身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协调与各级部门的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身水平有限,与部门之间关系协调难度大,这就导致监管不力、不到位成为一种“常态”。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法律缺失或冲突。①存在法律缺失:一方面,我国现行的药事法规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都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但对于药品的'使用环节的规范却一直不到位。另一方面,对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中一些具体事项的定性问题缺少规定,比如“两员”的工作性质界定。②存在法律冲突。如卫生部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监部门有《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导致监管主体混乱、监管方式、标准不清晰,医疗机构无所适从,最终监管成为一纸空文。
(2)法律执行不到位。现行的药事法规对药品使用环节的很多内容只作了义务性规定,而没有制定相应的罚则和法律责任,从而造成了有法难依。如《药品管理法》要求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但是对未进行健康检查的处罚方式,却未做出明确规定,使此规定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二、药品生产经营市场混乱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医疗机构药品的供应商,其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质量。但是,由于药品的生产、经营本身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导致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这样,医疗机构就很有可能从经营商处获得一些质量不高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产品,至少存在这种风险。虽然,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型医疗机构具备相当的药品质量检验能力,却由于检验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检验主动性不高;加之监督管理不到位,惩罚力度不大,在市场经济的利益要求下,医疗机构往往放弃检验转而依靠品牌、信誉等进行选择。因此,只有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才有可能保障医疗机构药品质量。
但是,当前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市场混乱,监管不力,集中体现为:生产准入门槛较低,生产厂家设备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程不规范,假药、劣药猖獗;流通中假、劣药严重,“过票”等不正当销售方式多样,商业贿赂现象盛行,药价虚高;监管部门协作不力,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用药安全存在诸多漏洞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药品市场上假药、劣药盛行,增加了医疗机构获取高质量药品的难度。
三、医疗机构内部问题
医疗机构是基本药物使用的主体,其人员、设备设施与制度建设对基本药物质量都有一定影响。
(一)人员意识与素质欠缺。一是药学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重视了乡村医生素质的提高,要求他们必须达到中专以上水平,且必须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但对要求其提高药学水平则重视不够,以致他们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质量意识及鉴别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药械管理知识,很难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二是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管理的意识淡漠。多数医疗机构负责人“重医轻药”思想严重,业务培训、进修学习等都是科室医生,甚至药剂人员自己掏钱外出学习都会被单位以各种借口加以限制。这就导致医疗机构药剂人员素质得不到提升,而且人员不固定、业务不熟练,只是简单地照方抓药,无法真正考虑药品质量,也不能深究配伍禁忌,更谈不上合理用药。
(二)设备设施不足。基层医改开始后,各地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不断增多,加之规范药房等建设的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储存、养护等设备设施条件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部分存在不合格现象,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三)制度不健全与执行不到位。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乡村个体诊所没有建立有关制度,或者有制度也不按制度执行,形同虚设,药品管理比较混乱。药品入库及养护验收记录不全,即使做了药品购进验收记录,也只是根据购进票据填写购进验收记录,清点数量后直接入库,未对药品实物进行外观、质量验收。总的来说,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仓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温湿度记录和调控措施,无库存药品养护记录,未划分仓储区域(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验区等),没有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记录,给监督检查造成很大困难,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很难追溯。但是,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上罚则的支持,药监部门对此也仅能给予警告或责令整改,起不到震慑作用。
四、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
当前,由于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只要不出现质量事故,往往是医疗机构减少质量保证的投入,却不能得到惩罚。毋庸置疑,这种逃避的主动性会被强化。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理应为用药安全负责。但是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如果存在监管成效低的情况或者监管部门认为成效低,也有可能存在监管懈怠。
当然,如果消费者能够判断药品的质量,或者说至少具备具有一定的识别力,他就可以通过接受或不接受服务的方式,甚至是传递信息给其他人,使群体形成对医疗机构的评价与印象。由于信誉对医疗机构具有影响,所以这种判断会反过来影响医疗机构的质量保证行为。但是,一方,由于药品是经验品,一般意义上需要使用过之后才知道质量的好坏。而药品是否起效,又受到医疗服务本身、患者依从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即使使用后也难以判断药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药品的专业性,决定了医患之间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无法直接判断药品的质量,只能依靠医务人员。因此,医务人员就成了质量好坏的判断者。加上经济利益的刺激,医疗机构忽视质量就成为了可能。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第四篇】
门店冷藏药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门店冷藏药品进行合理陈列与养护,及时发现药品质量问题,保证所售药品的质量,特制订本程序。
2.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等法律、法规。
3.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门店冷藏药品的验收、陈列、养护、销售、退回的管理操作。
4.内容
验收管理
门店到货时应先验收冷藏药品。
门店验收员应检查冷藏药品到货时的温度,并在随货凭证或系统收货模块中记录到货时温度。
符合要求的,应立即交接后存放在冷藏柜。
当外部环境温度超过7℃以上时,配送中心未采取冷藏设备与措施运输或冷藏运输温度不符合2-8℃要求的,门店拒收将药品暂存在冷藏柜待处理区,并在12小时之内通过OA办公系统将情况描述上报质管部,根据质管部核查处理意见进行相应处理,如确定情况后进行药品报损处理的将由配送中心承担责任。
陈列管理
门店应配备便于冷藏药品陈列展示的冷藏柜。陈列冷藏药品的。质量和包装应符合规定。
陈列冷藏柜应保持清洁卫生,冷藏柜内应无积水、结冰结霜、发霉情况,禁止存放生活物品,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门店冷藏柜应配备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施设备。
陈列药品应按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整齐摆放,类别标签应放臵准确,字迹清晰。凡质量有疑问的冷藏药品,一律不准陈列、销售。冷藏柜内需合理划分为合格药品区、待处理药品存放区、包装预冷区。养护检查管理
门店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药品养护人员,对冷藏药品进行养护检查,以保证药品质量。
门店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冷藏柜正常运行情况,发现积水、结冰等采取擦干、除冰除湿措施处理,发生冷藏柜不制冷等异常情况时应上报行政人员维修,并对药品采取应急冷藏箱或转移其他门店暂存处理。
应检查冷藏药品陈列环境和存放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每日上午9﹕00-10﹕、下午15﹕00-16﹕00两次在规定时间对冷藏柜温湿度进行记录,发现不符合2-8℃、35%-75%正常陈列要求时应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每月对店内陈列的药品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并作好记录,对检查中发现有质量疑问的药品,应暂停销售,并及时报质管人员进行复查处理;直接判断为不合格的药品应立即停售并上报质管部。
待处理、不合格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应隔离存放,建立相关台帐,防止错发或重复报损等事故发生。
养护与检查记录应保存五年。
门店在冷藏设备发生故障或停止运行时,门店责任人应12小时之内紧急联系维修或臵换好新的设备,如致使冷藏药品贮存环境温度不符合2-8℃的,所有冷藏药品必须报损,报损金额按公司责任事故处理办法处理。销售服务
门店经营冷藏品的,应告知顾客按贮藏要求保管,门店可配备适当的保温袋或保温桶,以便于顾客购买后有需求时提供携带。门店经营冷藏品,药品一经售出不得退换。冷藏药品门店退回管理
配送中心配送至连锁门店的冷藏品,不允许门店擅自退回仓库或门店间协调(含新开业门店)。
当冬季外部环境温度低于10℃以下时,门店如确属特殊申请需要退回的,先报质管部和订货部,经协调同意后门店须先报配送中心提供冷藏箱及冰排,门店采取冷藏箱措施运输退回,并预先告知配送中心冷藏药品退回时间及时限,配送中心收到退回药品时应在10分钟内收货存放在冷库待验。门店退回须同时随货提供门店储存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和退回期间温度控制的在途数据,对于不能提供文件、数据或储存、退回过程中温度不符合2-8℃规定的,配送中心收货后报质管部核实处理,如确认报损的将由退回门店承担责任。
当冷藏品到库收货时温度不符合2-8℃规定的,配送中心收货后报质管部核实处理,如质管部确认药品报损处理的,属门店未事先告知配送中心冷藏品退回时间延误收货的由退回门店承担报损责任,属配送中心超过收货时间的由配送中心承担报损责任门店发现冷藏品有质量问题的,须先报质管部门核实,根据质管部处理意见再进行退回处理。
冷藏品管理应急预案门店停电应急措施
门店配备了发电机,发电机型号:龙王5kw;功率:5kw。
门店须在停电后立即发动发电机供电,发电供电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发电机发生故障时或没有发电机的门店,询问电业停电时间,停电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不允许频繁打开冷藏柜门;停电时间若超过30分钟以上的可即刻在同城区门店借发电机发电,发电供电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以防发电不及时,门店可多配备保温袋在冷藏柜保温,或采用保温措施转移至相近的公司门店寄存。冷藏柜发生故障应急措施
门店配备保温袋,采用保温措施转移冷藏品,并立即上报公司进行维修;冷藏柜维修时间超过1天的,须将冷藏品转移至最近的公司门店进行寄存。冷藏柜在行政部门确认需要更换的,门店立即申请冷藏柜配臵并跟进1天之内及时到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