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原材料管理制度(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3114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原材料管理制度(3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采购;验收;入库;保存;发料;使用;制度

abstract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enter, is the profit center, is a source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part of .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project material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all-round, focused introduction to the materials management projects.

key wordsprocurement;acceptance;storage;save;fat feed;use;system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中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材料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施工企业经验数据显示,材料成本(包括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等费用)约占整个项目成本的70?。因此,项目的材料管理就成为施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把材料管理好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话题。要把施工企业项目的材料管理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管理。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编制采购计划,要考虑一定期间合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并结合项目生产的需要,对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场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加强与公司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从公司《合格材料供应商名册》中合理选择供应商。如甲方指定材料供应商则由项目将所选材料供应商及时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 施工中的材料组织管理工作

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是现场材料管理好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材料的采购环节。对钢材、水泥、木材、砂、石、沥青等主要材料和其他一些批量大、价值高的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采购,全部实现阳光操作。通过供应商的竞争,从而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并使材料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对授权项目采购的材料,项目应通过市场调研、公司主管部门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及入库环节。要建立材料验收及入库控制的严格程序和手续。每次验收都应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项目的所有材料必须经过核对发票、品种、规格、数量、合格证,才能够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严格按计划验收,无计划不验收;大宗材料、成批量材料按合同验收,无合同不验收。严格通过过磅、检斤、检尺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数量检验;通过目测、委托试验等方式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大宗材料、成批量材料应按样品验收。严格材料入库手续,实行岗位分离,互相牵制。材料在点收入库时,保管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材质证、合格证。对数量、质量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汇报,并按规定办理补货及退货手续。其中,特别要控制的环节是进场材料的数量和时间。如果材料进场数量多了、进场太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占用大量资金,还可能增加二次搬运费,有些易受潮的材料还可能因为堆放太久导致不能使用,需重新订货,增加工程成本;提供数量不足、进场太晚,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延期罚款或增加赶工费,不仅影响生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材料存放管理,首先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满足现场施工的同时,在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储存量,实行“零”库存管理;缩短储存时间,合理堆放材料,杜绝材料二次搬运的现象,防止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增加资金成本,以加速资金周转。

其次,要加强现场管理,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必须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严禁混放混用;储存材料的场地要符合要求,排水、防水设施应该齐备,保证储存材料的场所对材料本身不会造成浪费、损坏、丢失;对于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保管场所,合理堆放,避免材料腐蚀,失效等。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现场上存放的待加工钢筋很多,钢筋必须按照不同的钢号、牌号、等级、规格、厂家分别堆放,并立牌予以识别;钢筋的储存应有防潮措施,不能露天堆放,以避免锈蚀、污染和变形;水泥应先到先用,按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和生产日期分别储存于室内,地面应有防潮湿措施,堆放层数不应超过12层。总之,应该根据各种原材料的不同性能,按要求做好现场材料储存防护工作,消除因储存不当造成材料的损失浪费。保管员应做到帐、卡、物相符,材料帐要日清月结。从而做到材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工程材料成本。

材料发放管理(加强材料精细化管理,控制材料支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一项工程竣工后,一个螺栓也不能剩下。这个比喻就是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恰当的利用,不能浪费一丝一毫。工程施工中,材料支出历来是项目较难控制的环节,现场人员随意领取材料、浪费材料的现象常常被大家习以为常,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严格控制材料使用量。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按施工图,施工进度计算出每月各种材料消耗定额,施工班组根据施工需要领用,按照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对施工材料实行限额领料。材料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班组自行承担,从施工班组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班组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了浪费损失。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用,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认并注明超用原因,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项目经理部必须准确地把握工程进展的情况,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预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进度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 同时,在做好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做好用料交底。由于工程建设的性质、用途不同,对于施工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材料的使用也有所区别。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思想并按规程规范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下料时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材料员应该随时检查工地的材料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使用材料的情况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罚。对于施工完成后留下的边、角、余料应及时收回和有效利用,这样既杜绝了浪费,又节约了资金,降低了成本。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的、独具特色的材料品种,可以多次参与施工生产而不改变实物形态,用量较大、使用期短、收发频繁、易于损耗,应加大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力度,对使用后的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进行修理维护,减少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有丢失或损坏的应由使用者赔偿。要彻底改变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一次性出帐,之后便不管不问的情况,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设立明细分类台帐,真正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3. 施工全过程中对材料管理的控制

制度控制。 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风尚,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包括“金点子”和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扶梯、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

材料限量控制。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这里举例主材使用量的控制:(1)加强商品砼的数量控制。目前商品砼的数量不足有两种情况:一是商品砼厂家提供数量不足;二是由于施工班组混凝土厚度控制不好造成浪费。针对第一种情况,建议商品砼合同签订时结算数量按图纸结算,避免数量失控;针对第二种情况,建议加强对作业班组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2)加强钢材用量的控制。目前钢筋存在超量问题,为了应付验收钢筋,钢筋工不懂规范只知道多放钢筋,造成超规范放置,这是因为班组结算时按吨位结算,多放钢筋对班组有利。针对钢筋用量严重超标现象,项目部应加强管理,要求钢筋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按规范及图纸进行检查,多放要罚,同时合理利用钢筋的各类技术性能。加强加工管理,合理配料。进料的长度,可根据配料单确定,减少钢筋损耗。施工员审核翻样单或施工员翻样,严格按翻样单制作钢筋。(3)模板的控制。现场要加强模板的进货数量、规格尺寸控制,不能依靠班组,班组要多少就进多少。应根据进度安排、房屋类型来配置模板,模板规格根据结构模数定,要进行模板翻样的审核工作。考虑周转利用,旧模板可以制作成定型模板,进行重复利用。拆模后的模板及时清理并深脱模油,处理好模板安装与拆模的技巧,控制模板拆模的损耗。小而结构复杂的模板难拆处,尽可能用旧模板替代。

4. 施工企业项目材料管理中索赔问题

关于材料常见的索赔内容有:(1)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业主和工程师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2)供应商方面的原因,供货不及时、产品不合格、数量不够等影响施工进度的索赔。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检验制度,检验标准,原材料层

中图分类号:T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76-01

一、引言

任何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原材料的好坏,也就是说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各大产品生产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时就应当把好入厂检验关,以保证所购原材料符合标准。所谓原材料的进厂检验主要指对于购入的原材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外购件、零部件、半成品等等)的一种或者是多种特性进行的相关检验(包括测量、试验、检查等操作),将检验结果与原材料标准进行比较以确保入厂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活动。

二、层控检验管理模式的提出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离不开控制,例如在炼铁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对于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的控制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对其的控制好坏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声誉有着直接的影响。原材料的进厂检验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控制中都处于核心地位。

三、层控检验的内涵

将管理学中控制理念的引入是为了确保检验目标的完成,将检验的各种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各环节内以及环节之间诸多要素间都能够匹配合理,对于其中的偏差过程予以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修正。

指导原则

层控检验的指导原则主要包含四条:一是精细化管理原则。即进行相关措施的积极采取,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严密健全、工作流程要清晰以及检验秩序要恰当有序;二是追踪溯源原则。即该原则的掌握有利于进行事件深层次关系的挖掘,能够更好的指导后面的工作;三是监督和被监督原则;四是定性与定量原则[1]。

实施方案

进行层控检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就是对于原有的检验制度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于其中不适于当前生产的规定予以剔除并进行相应措施的补救;第二是以工艺分析为着手点,倒过来分析进厂检验是否全面、合理,是否存在漏洞;第三是监督检验的强化,严格对比生产工艺,加强抽查、督查的频率[2]。

四、层控检验的实施

现有检验制度的整理、完善

基于现有的原料检验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原料进厂标准以及相关舞弊行为的查处制度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标准的完善。

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从而使得产品得到提高,生产高效、稳定。在精细化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对于诸多品种的原材料进行一年一至两次的质量改进要求。

严格加强分析与进厂分析的对比,确保进厂分析的准确度,同时也为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按照相关原材料的监督管理办法,对于产生分析偏差做严格的考核规定。

加强进厂原材料的监督检验力度,依据企业现有的相关检验与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舞弊行为的查处办法和制度,严格进行监督检验。采取对于各个环节原材料的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同步以及事后抽查,采取多种检验抽查方式加大对于原材料的监督检验力度。

基础管理的夯实

(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将管理规范化,对于原材料的接收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对于对应的岗位人员必须制度相应的任职标准。例如对于燃料的进厂尤其是外粉外矿此类物料,应当进行来源、品种、预报分析等数据的记录,并且将预报分析与进厂分析进行对比,如果偏差超出规定,那么就应当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让工作更加规范化[3]。

(2)按照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和规范相应的管理测量体系,将检验制度更加规范、标准。

(3)在检验部门尤其是基层检验部门实行换岗、轮岗制度,将检验过程中的人为影响降至最低。

(4)加强职业道德以及廉洁教育,由于检验岗位具有其的独特性,因此该岗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重要的岗位上进行共产党员的轮岗、换岗制度[4],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样的举措形成相互的监督、制约,能够避免有些违纪行为的产生。

检验流程的优化

(1)进行汽运进厂的ERP管理,这是一个为了进一步优化检验管理流程的举措,将原材料的进厂检验与ERP管理管理联系在一起,高效的实现了原材料货运车辆的信息记录,通过车辆进厂刷卡的方式进行卡号、货名、日期、进货单位以及车号的录入系统,随后过磅后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录入,这大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只有通过ERP自动编密以及解密才可以进行,这样也使得数据安全有了大大的保障。

(2)以汽运精粉进厂检验为例,建立一个标准的检验模式,并且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呈现一个更为标准的检验模式,模式包含进厂准备、进厂、取样过重、卸料、回皮以及办票这六个标准流程。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3

材料费占总成本的比重

原煤成本从核算性质方面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材料费、电费、修理费直接影响着变动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材料费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以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公司为例,2013年原煤生产实际单位完全成本为元/t,材料费吨煤成本为元/t,材料费吨煤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14年原煤生产实际单位完全成本为110元/t,较2013年下降了12元/t。按照2014年全年原煤产量计算,较2013年成本值直接节约万元。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材料成本是重要环节。

材料消耗贯穿生产环节全过程

材料的使用会在原煤生产过程中持续性的发生,涉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会根据地质构造、采面布局、生产条件等因素产生变化。在流程上会涉及到材料的计划、领取、中间转场、现场使用、回收复用等多个环节,环节的增多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和压缩的空间比较大,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控制材料管理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预计效益和效果会比较明显。

2煤炭企业材料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材料费用指标下达存在不科学性

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并不像标准产品制造等行业,材料会占到产品成本的固定比例,可以确定标准材料成本。煤炭材料成本是投入到开采的各个环节,并会随着工作性质、工作量的变化而变化,全部为间接投入,且不是产品构成的一部分,其材料消耗无法确定做到定额定量。煤炭企业在目标材料成本分解环节,往往由管理部门横向分解,再由管理部门向各区队及班组进行纵向分解。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但在分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人为主观因素对各项指标的最终确定影响较大,不能有效分解计划指标,没有科学的成本分解模型作指导。

材料管理节约意识不足

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是以“安全”和“产量”为核心开展工作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于材料控制节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及对安全和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认识,不能切实提高材料节约意识。同时每年的目标材料成本指标,是根据年度任务及地址条件调整变化的,即考核标准是每年变动的,造成材料考核指标的不连续和不稳定,使得各部门和区队对降低材料成本的积极性不高,材料控制成效不足。

实际控制环节管理粗放

在材料费用的实际控制环节,各基层区队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材料,需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和物资供应单位的审批。在审批过程中,管理部门重点关注控制材料消耗的总金额,而忽视了单项材料的消耗量和价值量,再加上各基层区队对降低材料成本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只要总材料成本没超支就多领材料的现象。

材料回收复用率低

原煤生产的过程中,除过锚杆、锚索、油脂等材料属于一次性投入外,大部分的材料是具有回收、修旧、再利用的性质。但在实际中相关材料的投入、使用、回收环节,因作业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复杂等作业环境的差别,易出现材料因水浸、压埋、丢失、损毁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材料的回收与复用。材料成本管理考核不完善月度材料费用计划下达后,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当月计划产量、各项工程量、年度材料成本等因素,对各区队指标进行审批,月末根据材料消耗的实际用量与计划进行对比,实际消耗额超出当月计划额的部分从结算工资总额中扣除,对实际消耗额小于应耗额的部分按比例对区队进行奖励。考核虽然控制了区队总额材料费,但往往不能将材料费的考核明晰到班组和个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区队内部吃“大锅饭”的现象。

3煤炭企业材料成本管理的对策

材料管理是日常成本管控的重要环节,如何能使材料成本更加科学化,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定额、指标分解的影响,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紧密联系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材料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的推进材料成本管理科学化、实用化和技术化,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改进。

科学测算提高目标成本分解的准确性

在材料成本分解时,考虑分解材料成本的作业动因。如,生产部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在分解某个工作面的某条顺槽的掘进支护材料费用预算时,需要考虑其断面多少、长度多少、锚杆多少、锚索多少、工字钢多少,其他材料多少,假若材料主管部门在分解材料时,全面考虑其作业的性质及使用量,材料目标成本在分解时将会更加科学,也为后期的考核提供准确的依据。

明晰材料成本的责任主体及控制内容

煤炭企业材料纷繁复杂,首先需要明确材料成本各环节控制的责任单位,可依据不同材料的可控程度按专项材料、大型材料、单控材料、常用材料4大类型进行考核控制。其中:专项材料可控程度较小,不易量化考核,可按费用项目实行公司层面的专项总额控制;大型材料是可多次中转重复使用且价值较高的材料,由各职能部室负责;单控材料多事直接消耗性常用材料,可由具体的施工作业区队负责;常用材料是除大型材料、专项材料和单控材料之外的其他各类材料,可由区队承包后,再由班组进行分包。只有明确了材料耗费的责任单位,才能将材料成本的控制和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基层单位降低材料成本的积极性。其次,需要树立材料费结合数量考核的意识,材料费用的控制只是对材料耗费的总金额进行控制,材料费用的超支与节约,管理人员并不一定很清楚。而明晰材料成本控制内容,重点要按各种材料进行消耗量控制,在按照材料大类做好责任区分后,明晰各大类材料的明细构成及使用流向,待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后,全面加强对于领用环节数量的控制把握。最后,积极建立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材料定额是材料控制与考核的直接依据,材料定额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材料成本控制的效果。要做到材料定额的准确和适用,就要明确材料成本的定额必须是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定额,而不是一个笼统的价值量定额,即完成各项既定工作量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及数量,而不是金额。同时,在明确各项定额过程中,还需考虑作业条件对定额的影响。

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各环节实时控制

材料从填写领料单到修复再利用的流程:填写领料单—区队审批—主管部室审批—供应站领用—材料消耗—使用回收—修复再利用,整个过程应进行实时跟踪。监管人员要对计划领取单项材料多少、实际领取多少、实际入井多少,库存多少,消耗多少,损毁多少,回收多少,可修复多少,复用后再入井多少等环节的准确把控,避免出现已领未用所出现的“账外物资”和“小仓库”。在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要求材料使用部门进行退库处理,达到即时控制的目的。

全面强化材料的修旧利废工作

1)加大材料的回收复用力度。在回收复用上,坚持只要旧材料通过加工能够复用的,原则上不发放新材料,最大限度地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重点从两方面入手。①联合鉴定,分类管理。鼓励使用复用产品,对回收材料实行分类存放管理,并由职能部门、专业人员、专业修理人员联合进行现场鉴定,确定直接复用、待修复用、报废处理。再根据其性质,合理安排复用修理、回交库房等工作。②加强对回收复用物资的登记管理。所有回收、复用、报废的物资,都要按正常手续办理二次出入库手续,相关人员及时登记。同时,每月定期对账、物、卡对口检查,做到库房管理动态达标,常规管理标准化。

2)确保回收质量,加强相关人员管理。为有效地保证材料彻底回收,对材料的领用实行交旧领新制度,即对需更换材料领用新的之前先交上旧的,特殊情况需各区队材料员写欠条,并注明最迟上交日期,逾期不上交者给予材料原值的处罚。交旧领新将有效提高材料回收质量,促进修旧利废工作的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尤其是材料管理员、仓库管理员要把好物资的发放关。区队领料时,批料人员要根据所在区队的工作进展情况开好领料单,把好审核关。

3)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设备检修质量,完善机电设备检修制度,要注重检修队伍的培养,成立检修班组,加大日常检修维护力度。这样不但节省了修理设备反复装卸、运输消耗的工时,而且能时常深入井下生产一线去现场跟踪检修,保证了设备开机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维修费用。

4)科学合理下达考核指标,做到量化考核。修旧利废指标由公司机电部对基层各区队每年进行单独核定。依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结合年度核定的材料消耗,使用单位对能重复使用的设备、配件,如开关、综保、水泵、接线盒、小型电器、管路及吊挂件、电缆钩等的回收率必须达到100%。科学合理的下达考核指标,建立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管理台账,按月统计实际完成情况,公司机电部每半年对修旧利废和废旧物资上缴指标及各单位修旧利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当年度的经营考核,与工资挂勾。

5)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要想做好修旧利废工作,首先要加强职工的培训,尤其是结合井下现场实际进行培训,增强职工的专业素质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鼓励职工自学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现代科学化管理的需要。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修旧利废各项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和作业流程,做到人人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同时,加大对修旧利废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奖励考核制度,调动职工投身修旧利废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复用效果。另外,还要强化回收复用的日常督查工作,对修复再投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跟踪监督,保证修复质量,努力减少新材料投入,确保材料费明显下降,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完善材料成本指标考核控制体系

材料实际消耗最终在班组单元体现,班组材料控制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区队及整体的材料消耗。在工作中各区队必须有专人对各班组的材料进行把控,月度对各班组按工作量分配材料计划指标。同时,每日根据使用情况计算各班组材料成本支出额,各班组指定相关人员对材料进行管理,建立各班组的现场交接班制度,对各班组材料的领取、使用、退回数量,进行清点考核,使班组及时掌握当天的管理成果,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班组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建立材料管理信息化体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72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