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病历书写制度范例【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03195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病历书写制度范例【推荐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病历书写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技术应用

在现阶段,虽然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旧有一部分医院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病案信息管理对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也没有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病案信息不仅是患者的病情记录或医疗数据库,统计信息库,而且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挽救人民生命的宝库。它可以真实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医院后续的研究提高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在医疗改革中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1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病案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它不仅影响着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1]。由于医院内部的部门设置数量较多,且交错复杂,再加上部分医院内部的协调结构不够完善,因此就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与单一性,严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医院内部无法形成完整的协调机制。

缺乏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既往在认识上的偏差,病案信息管理学科在较长时间都是一门边缘学科,在医院整体发展中落后于其他学科。病案管理人员来源复杂,结构混乱,长期得不到专业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不多,使病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较慢,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产生轻视,病案管理的队伍不稳定。同时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的人员缺乏现象比较普遍,欠缺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来领导学科、学术的发展和建设,难以配合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的工作。

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医院管理体制的改变,管理理念的转变,我国医院员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仍旧有部分医院的福利待遇不高,这就会导致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降低医院病案管理质量[2]。同时由于部分医院的病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且在病案信息录入方面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录入形式,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枯燥的情绪,影响到病案管理的水平。

计算机操作水平不足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医院病案管理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病案录入与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遗漏与错录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病案管理人员的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此来有效预防与解决病案信息数据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3]。同时若病案管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水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

2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措施

病案信息管理及技术的标准化

在我国现阶段,不管是对病案信息实施手工管理,还是采用计算机以及网络进行管理,其都存在管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导致部分医院的病案信息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标准的病案信息管理及技术,从而出现手工与计算机混合管理病案信息的现象[4]。因此这就要求,在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对病案进行收集、整理、装订、借阅、归档以及设计病案首页、应用病案信息管理软件等环节中的各个要点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对其标准进行统一。《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就对病案信息管理的标准进行了明确,因此各医院在开展病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

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病案信息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最基础的管理工作之一。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做好医院内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医院的病案信息利用效果[5]。同时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应用,传统的病案信息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医院就要不断增强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6],并根据新的医疗环境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条件来制定个性化的病案管理制度,以此来促进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社会整体的医疗水平。另一方面,要想进一步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就要在当前和今后持续的医改中,实现病案信息数据准确、全面和完整的质量管理,以此来为医疗决策提供了信息。而随着精细化、精益化管理,大数据的概念、DRGs-PPS的引入,ICD-10标准数据库的建立,更让病案信息技术部门有能力提供医、教、研、防、管、养老、康复的精细化数据,成为提供医疗机构大数据的医疗情报部门,因此,健全病案管理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增强病案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合理化,首先就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病案信息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医院要对病案信息的相关管理标准进行有效的完善,并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准则,将其深入贯彻与落实到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同时要加大对病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不断挖掘能够更好适应医疗新环境的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以此来对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掌握[8]。同时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将重点放在信息资源的保管方面,而是要将其重点拓展到信息的整理、处理、总结以及归纳等方面[9]。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化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强力促动了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进步。

提高病案质量,提升病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随着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要不断提高病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这就要求病案信息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信息收集形式以及途径来对患者的病案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10],以此来提高患者病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通过对病案信息资料的分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后续医学研究的有效率,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率。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避免由于人员收录病案信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11],以此来有效提高医院整体的病案信息管理水平。另外,提升病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医疗云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提倡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ICD-10、ICD-9-CM-3的应用,是试行DRGs-PPS,临床路径以及与WHO信息交互、共享的需要[12]。

提升病历书写技术与病历书写质量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范畴包含病历书写技术、病历书写质量以及质量保证体系[11]。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病案书写情况来看,传统落后的病历书写技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病历书写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提高病案信息管理的水平。如: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其自然项目中共享的六项不用重复书写,且要明确住院病历患者的初步诊断结果以及确诊结果的书写规则进行规范,同时也要对手术项目以及出院记录进行书写格式的规范,并尽可能避免重复书写[12]。除此之外,也要对患者的护理记录过程进行规范。通过对传统病历书写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内容的生成,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提升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水平,帮助医院病历书写的质量在医院评审的期间尽早达到A级标准[13]。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奖惩制度

病历书写制度【第二篇】

动手实践能力差

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实践课只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模拟训练,其动手实践的对象为标本、模型人及病案。实习生进入医院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检查,其操作的技巧、手法的轻重等,都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就会表现出动作僵硬,动手能力差。

组织纪律松懈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缺少了学校老师学生的管理,加之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则出现纪律松懈、懒散,学习不求上进。

2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岗前培训不足

医学生实习前学校一般都组织实习动员和培训,教学医院也有岗前实习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为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注意事项等。缺乏患者首诊的接诊、沟通交流、诊治宜忌等系统性培训,更缺少转入不同科室前该科室独特诊疗常规及注意事项培训。使实习生进入每个不同科室都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高校扩招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对稳定的实习医院承担的临床实习任务越来越重,医院教学资源则难以满足不断增多的实习生学习需求,临床老师带教也难以对成群结队实习生逐一指导。这样,通过临床实习也难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学人才。

医患关系影响

由于不断增多地医疗纠纷报道,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带教老师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调查显示,1/3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1/2的学生只是偶尔操作。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有些患者拒绝实习生对其检查,甚至个别患者对医生带着成群的实习生查房也产生反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升学、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25%的本科生放弃实习,全力准备考研;30%的专科生积极准备升本考试。他们平时加紧学习英语及医学理论知识,参加考研或升本辅导班。75%的实习生在春节前后就忙于查阅招聘信息、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因实习期间没找到拟聘单位而焦虑。如此种种,学生根本无法专心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

为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利通过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保证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下面就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加以探讨。

加强岗前培训

医学院校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培训,实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实习兴趣,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培训为实训教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指导,带教老师重点就临床实习中的病史了解、病历书写、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实训教师重点对临床实习中的常用诊疗技能进行规范化指导、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到医院的临床动手能力。带教医院培训应分阶段进行,进入实习前医院医教科对实习生进行医院管理、整个实习流程、转岗程序、规章制度等大体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和流程,避免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而茫然无措。转岗实习前相应科室应对实习生进行本科室的特色诊疗、注意事项进行培训,避免因特别沟通或特殊诊疗欠佳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学生实习。

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建立实习双重分级管理制,一是“学校-教务处实习科和系部辅导员-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教务处实习科定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医院医教科选择患者进行现场诊疗、病历书写等考核或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系部辅导员密切联系实,对学生的出勤、心理、生活等进行管理和帮助。二是“医院-医教科-带教医生和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医教科结合带教医生对实习中的病历书写、动手操作进行指导,组织医生、学生共同开展病案讨论;结合实和带教医生对学生的出勤等劳动纪律加以管理。由此可见,实在实习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医院与实习生之间的桥梁。应选用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实,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实习管理。

严格毕业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应着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对临床实习效果的检验。我校毕业考核是模拟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程序进行,即“笔试测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机试(心肺听诊、心电图、X线、B超、CT等)三站进行。考试不通过不予毕业。实践证明,严格毕业考核,是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加强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4总结

病历书写制度【第三篇】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应用随机法抽取2018年1~6月我院终末病案200份作为PDCA实验组,同时选取2017年7~12月终末病案200份作为对照组。两组在病例数量及病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制定计划

依据PDCA循环环节管理程序,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提高病案质量分为如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根据我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细则》建立规范的奖罚实施制度;第二步,每月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每个科室病案的缺漏情况;第三步,追踪检查,有效降低病案缺陷的比例。

付诸实施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病案质量的监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文件规定病历甲级率≥90%,无丙级病历[2]。这对临床科室的病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建立起规范的奖惩制度,将分数与绩效薪酬结合,检查结果与科室和个人奖金挂钩。然后每月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反馈,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3],计算出科室每份病案的缺漏情况,分别进行公示、考核,并将缺漏最多的内容每月在各科医疗质量组长参加的质量分析会上通告。最后将分析汇总的结果在院内网公示3天,对达标的科室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出现差错的个人和科室进行相应的批评和处罚。

追踪检查

根据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在主管医疗质量的院领导的指导下,成立由医务处、护理部、院感办、药剂科等组成的病案质量控制管理检查组。医疗质量安全组专人每月下科室反馈病历考核情况,并追踪检查上月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的病案质量改进情况。病案的质量管理不仅要取得医疗质量安全检查组的支持,还应充分发挥各临床科室主任、质量组长、护士长的监督管理职能,让他们对病案质量反复出现缺陷的个人单独进行督促、指导。病案质量检查组在各科室执行检查监督时注意反复检查问题较多的病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医务人员不断改正。

2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经过半年的管理、改进,我院出院病案缺陷的情况明显改善,杜绝了丙级病历的出现。对抽查的实验组200份病历进行评分评级,并与对照组归档病历评分对比。

3讨论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由于病案资料形成的特殊性,其经过的环节较多,涉及各科室和医护人员,这就需要制定符合我院各科室实际的长远目标,以得到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分步推进和实施[4]。PDCA实施使病案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另外,病案首页填写完整性的提高也同时促进了病案首页质量的提升,从而保证了各项数据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医院病案的质量是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条件,我们运用PDCA管理工具,使病案质量在持续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达到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要求。病案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医院病案进行检查,按科室依次列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修改,然后由科室质量组长、科室主任签字确认,每月月底将各科室病案质量情况汇总,通过医院内网公示及科室质控员反馈到各临床科室。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科主任及各科室质控检查人员分批抽检归档病案,每个医生3份,进行全面检查,每月将抽检的情况汇总、分析,并提交医务处、质控部,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奖惩。监管部门做到持续改进病案管理,才能真正做到PDCA循环的螺旋式上升,提升病案质量。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医务处、病案科及临床各科对病案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到每一次的整改都遵循闭环式管理,直到病案质量达到质量监管要求。职能部门要对病案质量整改措施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提升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病案管理。PDCA循环管理的关键在于“A”,行即处理环节,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手段,结合到医院发展战略过程中,将不断汇总分析、评价控制、调整管理,使医院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以更好地达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PDCA管理是一个阶梯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任何质量管理均无顶点,不能停留在一个标准,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步提升质量水平的过程[5]。推行PDCA循环管理,首先要全员明确优质管理的理念,知晓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绝对重要性,全体医务人员要不断循环改进工作及管理流程。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对于成绩优异者做好宣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有效推进质量管理。PDCA的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调整计划有序进行,不能机械、单纯地执行。本研究的病案管理实践充分证明,在病案质量管理中,有效使用PDCA循环是科学有效的,能显著提升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病案管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我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病案质量的管理,使医院的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在其他管理层面进一步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福兰。PDCA循环法在病案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11(8):12-13

2易学明,杨宝林。对医疗质量管理本质的再认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2(17):171

3李新钢,王维,编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

4许剑峰,金玉,孙明。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高病案内涵质量[J].中国病案,2015,16(4):28-30

病历书写制度【第四篇】

关键词日间手术;管理机制;质量安全;规范化发展

国家了一系列政策在不断推动日间手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我国日间手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整合第一批、第二批日间手术术式,推荐了日间手术术式708个,较2016年增加了倍。在快速发展初期,需要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不断完善日间手术管理的制度建设。本文通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状况的实证调研,探讨日间手术服务模式规范化发展的管理要点。

1对象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选取了49所三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开展情况。在问卷收集中,因各医疗机构存在数据收集的客观困难,每题完成率有所差别,各项收集问题以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构成比、率的计算。

2结果

基本情况

49所医疗机构分布于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为公立、非营利性政府办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综合医院44所(90%),专科医院5所(10%)。

日间手术相关制度总体制定

情况49所医疗机构中有43所填写了日间手术相关制度的制定情况,包括医师准入制度、病种/术式准入制度、术前评估制度、麻醉评估制度、就诊服务流程制度、患者宣教制度、患者随访制度、日间手术科室管理制度、日间手术绩效考核制度、日间手术质量考核制度等10项主要相关制度,各项制度设置率详见图1。在以上10项日间手术相关制度中,各医疗机构制度的建设情况不一,其中10项制度均制定了的医疗机构有22所,占%;制定了9项制度的有8所,占%;制定了8项制度的有4所,占%;制定了7项制度的有1所,占%;制定了6项制度的有2所,占%;制定了5项制度的有4所,占%;制定了4项制度均的有1所,占%;制定了2项制度的有1所,占%。

日间手术医师准入制度

在48所医疗机构填写医师的准入调查中,均设置了日间手术主刀医师准入制度,其中对主刀医师职称准入设置率100%,同时也在主刀医师工作年限、技术能力等方面设置准入,详见图2。

日间手术病种和术式准入

49所医疗机构中23所填写了病种和术式准入情况,病种和术式准入依据以国家推荐+地方推荐+医疗机构推荐三结合的方式最多,占%;其余选用依据分别为国家推荐+医疗机构推荐占%、医疗机构推荐占%、地方推荐+国家推荐占%、国家推荐占%、地方推荐占%。麻醉评估管理41所医疗机构填写了麻醉评估管理情况。麻醉评估包括预约诊疗时第一次麻醉评估和术前第二次麻醉评估。开展预约诊疗时第一次麻醉评估的医疗机构有35所(占%),其中包括麻醉门诊医师进行评估的医疗机构30所,住院麻醉医师进行评估的医疗机构5所,未开展第一次麻醉评估的医疗机构6所(占%)。开展术前第二次麻醉的医疗机构41所(100%),其中在麻醉门诊进行评估的医疗机构10所,在住院时麻醉医师进行评估的医疗机构31所。日间手术病历书写管理46所医疗机构填写了病历管理情况,包括多种日间手术病历书写格式。病历书写格式分别为:采用专用日间手术病历的15所(占%),采用常规住院病历的13所(占%),采用24小时出入院记录的医疗机构9所(占%),采用表格式日间手术病历的9所(占%)。在日间手术病历归档设置方面,归档医疗机构病案科的占%,未归档病案科的占%。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管理24所医疗机构填写了临床路径管理。24所医疗机构中符合临床路径人次数在43~37632人次,均数为5725人次,中位数为3770人次;实际进入临床路径的比例为53%~100%,平均比例为%;比例均值为%,比例中位数为%。另外,17所医疗机构提供了临床路径变异情况。临床变异人次数在2~785人次数,均值为258人次,中位数为246人次。临床路径变异比例为%~%,变异比例均值为%,中位数为%。详见图3。出院后随访管理出院后随访内容包括一般随访、专科随访、满意度调查等3项内容。其中,39所医疗机构填写随访管理情况。在随访的内容方面,3项随访均开展的有25所,占%;开展2项随访的11所,占%;仅开展一般随访的2所,占%;仅开展专科随访的1所,占%。承担随访的部门、随访的工具在各医疗机构中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详见图4。制约日间手术开展的相关因素医疗机构按调查设置的12个制约日间手术开展因素打分,每项因素分值为1~5分,取各医疗机构打分平均分进行排序。被认为是制约本院开展日间手术前5位因素:信息系统的支撑、绩效考核分配、术前门诊检查检验应纳入医保、医保费用支付比例、医师工作量。详见图5。

3讨论

日间手术相关制度总体设置较好,但部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被调查医疗机构在医师准入制度、就诊流程、病种准入制度、患者宣教制度、术前评估制度、临床评估等制度上设置较全,设置率均在90%以上;日间手术科室管理制度、患者随访制度设置率为83%~89%,需要完善;30%~35%的医疗机构未制定日间手术绩效考核、质量考核制度。说明各医疗机构在开展日间手术的初期对开展日间手术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运行机制、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还处在摸索阶段。

日间手术医师准入标准有待科学化和同质化

从调查情况看,各医疗机构对日间手术主刀医师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均设置了准入条件,设置标准多样化,总体呈现出手术级别越高、对医师职称要求越高,但制定标准缺乏科学化、同质化,准入标准不一致会影响到日间手术的质量安全和医疗资源的再利用。各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本机构的医师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

提高术前麻醉评估率

术前麻醉评估是影响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降低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率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大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两次麻醉评估,但在预约诊疗时第一次麻醉评估率未达到百分之百,这可能会导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根据此次调查统计,被调查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平均比例为%,比例均值为%,比例中位数为%。但有%的医疗机构这一比例在%~%,提示可能与术前麻醉评估不足有关。各医疗机构应重视预约诊疗时的第一次麻醉评估,提高麻醉评估率是提高日间手术质量的重要保障。日间手术病历书写格式多样化,日间手术病历书写需规范各医疗机构采用的日间手术病历书写格式呈现多样化,包括采用常规住院病历、24小时入出院记录、专用日间手术病历、日间手术表格式病历。日间病历的多样性容易导致患者的就医过程不能追溯,造成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因此,日间手术病历书写规范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此外,日间手术病历应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归档管理,有利于日间病历的完整性。

临床路径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将临床路径用于日间手术,被证实能更加具有效益。席辉等[1]认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日间手术的医疗成本。Fortier等[2]认为实施处理疼痛、恶心和呕吐等问题的临床路径,能减少日间手术后意外再入院的发生。护理临床路径亦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日间患者术后康复[3-4]。调查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变异比例总体上较低,变异比例均值为%,低于一些传统住院病种的临床路径变异比例[5-6],可反映出被调查医疗机构对日间病种的选择相对适宜,但有4所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变异比例超过15%。此外,有多所医疗机构尚未制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或未对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指标进行统计。因此,应当建立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方面对各住院手术病种的临床路径变异比例进行监测,对变异比例较小的手术病种考虑纳入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对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进行有效监控,助力日间手术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出院后随访内容和时间标准

不统一,需加强规范化 专科随访是观测术后并发症、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7]、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途径。本次随访开展情况显示,专科随访的开展率较低(%),医疗机构应重视专科随访的内容,探讨建立专科随访标准化模板。Brattwall等[8]、朱宏等[9]研究认为,术后最终随访时间应根据不同手术而有所区别。如腹股沟疝修补术、美容隆胸手术,完成最终随访时间可在一个月内,关节镜手术则至少3个月。筛选出了包括疼痛、活动、情绪、自理、活动、睡眠、性别、对止痛药的需求8个项目的患者评估指标,作为判断不同日间手术术后最终随访的工具。Berg等[10]认为,骨科患者是日间手术的弱势群体,出院后需要更密切的随访。而调查结果显示,各医疗机构随访内容和频次不等,术后30天内随访频次在1~4次,随访内容和标准应进一步探索研究。

借助信息化平台助力日间手术服务规范开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70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