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例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如何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范例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完善制度建设【第一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制度完善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流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 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 是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最基本要素和稀缺资源,只有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遵循效益原则进行流动,才能实现要素间的优化组合,实现土地的高效益利用。另外由于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或改为从事非农产业,出现土地闲置荒芜等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问题。
因此,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产权不明,法制缺陷
我国2002年8月29日 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6条规定,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从法律的规定来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产权结构的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三个重要权能。但是在现实的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对于完整的产权而言,承包者只拥有土地的部分产权,即承包经营权,但这部分产权是否可以构成农民的财产权,目前尚无法律依据,这就导致土地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流动。
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
当前, 尚未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户的土地转让在具体的期限和合同方面非常不规范。农地流转双方大多是用君子协议的方式确立流转关系,书面协议只是少数,即使是书面协议,条款不规范、不齐全、不具体的情况也很普遍。这种状况极易引发纠纷,而且一旦发生纠纷后往往难于处理,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加上流转期限较短,且不稳定,大多数转包都可随时终止。土地流转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履行职能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属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用地,理应有农业部门的农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但现实是,作为集体经济组织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在进行流转时,既不向农经管理部门申报审批,也不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其结果是土地流转的资金收入管理不规范,流转后土地用途有失控之势,流转土地面积无法统计,尤其是农户自行流转的那部分。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多方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操作。
农业比较利益底,农民负担重
农业风险大和比较利益底阻碍了土地流转。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如阳光、土壤、雨量等直接进入农业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成为影响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决定因素,这就使得农业生产的风险高于其他产业。小规模经营的农民对农业风险往往无能为力。同时,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相对大,从而陷入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波动的农产品价格使农业的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农业的市场风险。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
土地具有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使部分农民把它视为命根子,即使已经有其他就业门路,也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致使土地流转发展速度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村地区又因缺乏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和农外就业的最后保障, 宁肯种 “粗放田”、“应付田”,甚至不惜暂时抛荒,也不愿放弃土地的承包权。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 转贴于
3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范土地产权,完善法律法规
完整的产权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重点是明确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 使农村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权都逐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进一步明确征地目的, 完善征地补偿办法, 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缩小征地范围,严格区分公共目的征用和其他目的征用,并根据不同目的执行不同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继续完善土地使用权权能结构,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与遏止承包土地频繁调整的法制建设。建立并强化对土地闲置的惩罚力度。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组织机构和监管机制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下,结合《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提出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组织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各行政职能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担负起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土地流转的依法、规范、有序、高效。国家一方面对农村土地进行宏观管理与监督,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征用和地籍;另一方面,协调解决用地矛盾,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稳定土地经济秩序。进一步各行政职能部门在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备案、纠纷中的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除了对土地实施具体管理外,还通过对集体内部农户进行土地发包、监督土地农业用途、收取集体提留、协调农户之间的承包用地及土地流转纠纷等方面发挥管理职能。另外,农村集体经济组还要加强对承包合同和各类流转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的监督管理,要求合同内容规范、完备。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加农民收益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农业风险源进行有效管理,以减少农业生产波动,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组织体等多元化复合结构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应提供统一的农业风险防范管理的法律框架,形成统一制度,颁布农业风险法等相关法规;实行价格保护制度,保障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益;提供信息服务,减少信息匮乏引起的农业风险。实行农业组织化经营,使得农户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借贷风险等转嫁给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和农业企业在契约组织关系中互动,获得双赢。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转嫁农产品流通中现货交易带来的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无法排解等缺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稳定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大局
建立最底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在其出让土地经营收益权的同时,辅之以强制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将经营收益权转让所带来的收益部分用作基本生活保障费, 使被转移的农户在出让土地经营收益权的过程中,实现由土地保障形式向社会保障形式的过渡。只有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 才能真正让农民放心,为土地集中彻底扫除制度障碍。
参考文献
完善制度建设范文【第二篇】
1.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薄弱
档案资料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制定档案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然而,目前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部门投入的资金、精力、人力、物力等都相对较少,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不能保证企业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终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很好地实施。
企业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很多企业档案管理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管理方式,没有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进去,导致了管理方式落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很多档案在査找过程中非常不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说,还很难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思想认知上的误区以及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很多企业都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甚至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档案整理不及时、不规范,档案信息不完整、档案遗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要想切实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必须要对相关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依据。
档案管理设施建设滞后
挡案管理设施建设关系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管理设施的建设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尤其是档案存储环节,有的企业档案室破旧,存储环境恶劣,造成档案资料破坏严重,无法再利用。同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将档案资料与一些危险物品放置在一起,加上缺乏完善的保护设施,对档案资料产生极大的威胁。甚至部分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观念
充分重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企业档案具备潜在生产力,一旦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能为企业以及社会带来效益,为管理者提供强大的助力,所以,要创新管理观念,尽力开发企业档案的丰富资源,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完善档案管理方式
要想真正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系统。我们使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系统进行操作,在这个系统平台上我们可以进行信息的录入、分类、归档、整理、保存、搜索等,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另外,我们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库,在这里我们可以查找所有想要查找的信息,并且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我们知道无论是计算机系统,还是计算机软件都需要定期的升级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使用功能越来越方便、快捷、高效。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可靠的技术支持。
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企业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体系,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制定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其积极配合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然后,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规范,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与借阅等各个流程均给予明晰的规定,确保制度的严格落实,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和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从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增加硬件投入,加快企业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
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下纸质档案的新发展,数字档案是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再现过程,但由于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数字档案建设很多还都不完善,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效果的发挥。如果硬件投资到位,将会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既解放了劳动资源,保护了纸质档案的完整性,又方便了档案查询、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
档案资料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并且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比如企业过去的科研活动、文化体育活动都可以为当前的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有利于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企业档案是在企业日常科研、外事以及行政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献资料,对企业的评价、考核、研究以及总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如今,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对促进企业人事管理、科研等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进行档案管理创新,利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深度开发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是时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产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始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重要的地位。档案是知识资产的一部分,真实记录着企业不同时期的各项活动,在新时期档案变得更加多元化,固有的档案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档案资源利用的需求,比如电子档案的出现,就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适应时展需求的内在要求。
4.结语
完善制度建设【第三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 制度缺陷 完善机制 举措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15-0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大规模的建设要求改变陈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机构,协助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从1988年试点以来,经过五年的试行和推广,对建筑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辅助作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国家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正式得到推行,对承包单位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管理,对规范建设工程领域的操作,规划工程建设、控制工程质量、协调工程运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
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建设工程预定功能的实现并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逐步加大,建设领域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安全事故频发,个别地区形式十分严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危及生命。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有既懂技术又懂法律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的专业监理人员的参与,可以及时发现并改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违规行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并使之达到标准,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实行安全监理制,有利于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介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改变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共同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合力,提高我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立法层次不够、立法不完备等,在实行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限制,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首先,监理制度内容不够全面,法律规定过于简单。其次,我国工程合同文本和条款不完备,使得一部分合同流于形式化。还存在部分监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过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场实践经验不足,协调沟通能力不够,素质亟待提高现象。最后,没有明确监理工程师的地位和权利:监理工程师只有建议权,没有出图权和修改权,使监理工作不能充分、全面地展开。另外,在设计阶段没有配套的监理规范,在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无章可循,工程监理形同虚设。
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监理作用,推进社会建设进程。
我们要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机制。目前,有关建设工程监理的法规,大多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要提升工程建设监理法律地位。我们应总结经验,借鉴国际做法,建立和建全建设工程监理法律体系,使建设工程监理有法可依,使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制度法,规范化。
我们还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从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筑业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对建设工程材料、规格、程序相关标准和规范也不断更新,这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与时俱进,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规范职业道德,发挥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是工程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我们要在前进中不断探索,在挫折中不断总结,使制度进一步法制化,使思想进一步人性化,使程序进一步科学化,使质量进一步提升化。提升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总体水平,推动建设工程监理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2012年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协作组。建设工程监理知识与相关法规掌中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完善制度建设【第四篇】
关键词:惩防体系、内控体系、内部审计、PDCA循环理论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石油企业惩防体系和内部控制融合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 石油企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 财务管理机制与经营管理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贺国强书记到部分中央企业调研时提出“把惩防体系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明确了探索和完善的方向。内控机制建设,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完善岗责体系、合理配置权力、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将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由被动监督向主动防控转变,由事后监督向超前预防转变,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主动参与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
二、惩防体系与内控体系相结合过程中的问题
1. 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不足。当前, 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领导者过于重视工作业绩、经济效益,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十分薄弱, 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防范意识, 认为建立内部控制纯粹是防止和纠正错误, 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便有也仅是停留于文字表面, 离制度的真正落实存有一定距离。
2.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石油企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 但是内部控制的实施, 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必须努力塑造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3. 对于石油企业内控制度监督不力。单位(部门)内部出现弊端和腐败问题,很多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和管理上有漏洞造成的,其中在内部控制上也存在问题。企业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往往是一个盲点。尽管各单位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的,但“一把手”的意见往往是“说一不二”的,而纪委书记一般是由党委副职或行政副职担任,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显得苍白乏力。
三、加强石油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惩治与内控是有机统一的,惩治有力,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内控有效,能够逐步规范流程,产生内部牵制,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通过监督发现案件线索,查处腐败分子,这是惩治作用;在问题没有暴发或没有恶化之前,及早发现并进行纠正,堵塞管理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内控作用。两个体系要素中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法规制度约束机制、监督管理等多项机制。
.建立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
石油企业应充分认识惩防体系建设和内控体系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将全员思想统一到维护企业利益,保障生产经营科学健康发展上来。对既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整合,避免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重叠”。既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又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发挥整体效能。制度建设要增强刚性、增强可操作性,将一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规定,明确执行的主体、操作的程序和内涵、处罚和追究的依据等,使之形成一整套的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同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对法规制度进行修改、补充。
.加强石油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多个目标组成,内审对本单位(部门)的情况最了解,知道哪些地方是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最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同时还能够直接听到群众的声音、群众的反映,掌握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内部审计[1]既可以在例行审计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又可以围绕一些问题开展专项调查或进行专项审计,以弄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果发现腐败问题,可以向有关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并积极配合查处。如果发现一般性问题,可以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对有关干部早打招呼,提醒注意,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还可以对那些群众反映的热点经济问题作出解释和负责任的回答,对那些诬陷干部经济问题的不实之词作出澄清。
.坚持分类施策,加强对人、权和案等的监督
石油企业应在不断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制度规范中,突出对人、权、案等关键重要环节的控制,科学设定职责[2]。
加强对“人”的教育
众所周知,“儿女情长”已成官员堕落导火索。如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通过妻儿非法收受款物、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同妻儿等受贿、浙江省原交通厅长赵詹奇伙同其子受贿等。很多时候,我们背后的“家人”,往往是加速我们腐败堕落的催化剂。家庭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也是社会的基石。但家庭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人走向毁灭的坟墓。“基石”不稳,“大厦”不牢。
加强对“权”的监督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贤泸,面对诱惑,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公开索贿,其家中的奢靡程度甚至令见多识广的检察官都“傻眼”。由此可见,领导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应该“防微杜渐”,有良好的心态,思想上一定要把持住自己。不同岗位尤其是权力风险较高的岗位、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对照。
加强对“案”的关注
很多官员的落马都是由于网友曝光的,比如抽1500元一条“周至尊”烟、庄河千人下跪上访事件等,都是通过网络的力量解决的。一方面我们庆幸网络给了我们一个举报的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禁要反思:为什么大家不通过相关部门解决这件事,而是通过网络曝光?我们在举报方面,一定要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在依纪依法办案方面,强调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运用PDCA循环理论,推进监督实践和管理流程再造的良性互动。在重大决策、资金运作、产权交易、财务管理、选人用人、营销采购、工程建设等关键部位和环节,注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效能监察、监事会监管稽察、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把发现和揭露问题后如何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同步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配套的管理制度群、推进管理完善升级、深化内部机构改革和规范权力规范运作,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并着力解决。
定期全方位廉政风险报告,通过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评估反馈等方法对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规则、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评估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倡廉举措的实际效果,分析廉政风险指数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4.结论
惩防腐败体系与内控体系相结合,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参考文献:
完善制度建设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存在问题 整个措施 必要性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事业单位作为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来呀激烈,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内控制度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通过多年的发展,发现内控制度对市场经济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还能对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政策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但是有我国内控制度的起步比较晚,很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通过在事业单位多年的额工作经验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深入分析,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希望对事业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和使用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一、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新经济时展的需求
(二)是促进事业单位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经过多次的体制改革,从原来国家政府拨款到现在凭借自身的经济利益维持事业单位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对企业控制权利逐渐增大,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不但拥有以前的各项职能,同时还增加了投资、租赁、证券等经济活动。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对企业资金的使用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以及不只局限在日常项目的费用和企业的开资,同时向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整合资源的方向反向。随着事业单位经营项目的增多,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重视,通过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很多事业单位中,由于相关的会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内在制度不完善,从此很多违法乱纪等腐败行为。通过不完全统计,事业单位每年因为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所以,事业单位要想顺利发展,就必须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三)是保护财政资产的主要手段
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保护财政资产的主要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拨款。怎么把这些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很多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工作,也是事业单位实现依法理财的主要条件。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规范化,会计部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把贪污、受贿、控制在萌芽当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的制度在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产的同时为企业实现依法理财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政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依法理财的关键所在
通过加强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出“各个单位应当适当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会计法》的深化改革,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维护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保证内控制度建设的更加顺畅。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所有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基础,在企业内部必须为内控制度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执行管理的政策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迎来快速发展,很多经济指标每年都在增长。通过在事业单位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查找,总结出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中存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对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不够重视,人为干预的因素比较多,特别是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成本管理制度以及其他其他管理部门共同协助,才能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国企资源运营的质量,促进国企健康快速发展。
三、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内控制度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长远的发展计划,事业单位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通过在上海长航医院财务单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国目前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意识比较薄弱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运行只是按照国家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运行,虽然从原理和理念上来讲,符合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发展的需要,但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企业,对事业单位的作用比较小。通过实际的调查走访,反向很多事业单位根本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哪怕极各别的事业制定了内控制度,也是在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进行内控制度管理。甚至是在分析相关财务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凭借原有的工作经验来完善内控制度管理,内控制度的控制范围仅仅局限在各项经济活动的开支上,很少关注产品生产成本和业务操作流程,内控制度建设层次较低。如果在遇到相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参考指标进行处理和修改。除此之外,由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意识比较浅薄,对内控制度建设不重视,导致事业单位内外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更加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理念,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三)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那内控制度和内部监督进行混淆,认为内控制度就是内部监督,这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更有甚者把内控制度当作是事业单位中的普通的规章制度,对内控制度缺乏真确的认识和了解,使得很多内控制度的政策落实不到实处,从而造成内控制度不完善。通过不完全统计,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普遍不高,对内控制度的内容理解不全面。虽然很多事业单位都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有对内控制度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原有的作用。在事业到位中要想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就必须保证内控制度的可行性,以及落实到方法,而不去仅仅制定出相关的控制制度。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总存在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对会计凭证的管理比较随意,大多数都是等事件发生后在进行反思和研究,而没有做到事先控制,对事业单位制定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影响,没有对财务投资风险进行预先控制;然后,对投资付款的项目没有提供有效的付快凭据,财务付款的支票和印章统一管理,不能真正实现内控管理;其次,财务管理对会计凭证只是按照单纯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装订和管理,而没有重视财务业务类型,把很多不同的业务全部混乱订装在一起,而没有分类放置,对以后的财务管理造成很大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记录的会计账簿来看,发现材料管理在记录账簿的的过程中,只重视分类账的管理,而忽视了备查账的管理,在账簿中只记录交易的金额,没有记录交易金额的原因。从财务报表的质量来看,往往只重视会计报表,而没有对财务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编制。很多情况下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达到财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任务和要求,而没有根据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资料去分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措施。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走出财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很多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就不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发展。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但是相对其他企业工资比较少,再加上事业单位晋升比较困难,人为干预的因素比较多,很难吸引到财政经济高校必要的优秀高才生,目前很多的会计师都临时学习的会计,而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会计培训,具有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比较匮乏。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很多员工由于能力有限,对内控制度没有全面的认识,把会计监督工作认为是企业正常的规章制度,严重制约着内控制度建设的效率。还有一些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为了尽快的完成上级安排的财务任务,就采用错误的计算方式,来完成财务核算任务。总体来说,事业单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但影响内控制度的建设,而且对企业财务核算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六)财务制度把关不严
由于最高领导“一支笔”,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企业资金使用没有节制,资金花销没有明确的记录,很多管理者私自挪用资金,会计管理者在统计核算过程中,使得企业收入和支出对不上。使得财政资金不能实现最大化的利用,而且还会出现超支状况。由于在财务管理中没有确定一个确定的范围和标准,使得大量资金被私自挪用。在投资项目上没有进行仔细的调查,使得很多资金花费到很多不合理的项目上。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上极其不合理,利用事业单位独有不需要核算成本这一特点,就放松了对企业具体资产的管理,在领用实物资产中没有办理有效的手续,再加上管理物资制度不健全,使得很多资金的去向无法核对,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营有很大限制性。
四、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管理者内控制度意识
2000年7月出台的《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企业单位的负责人必须要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承担主要的责任。所以要在企业内部重视相关了领导的培训,保证每个领导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领导者的内控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负责人员要共同交流和协商,共同努力保证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中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为企业领导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应当符合以下几种原则:首先相互制衡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在企业内部相同的岗位要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从而实现共同进步,领导和下属之间要相互牵制,领导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要保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安排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下属可以之间提出,对于授权、记录保管等方面要相互控制,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事业单位中真正实现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然后是责权统一原则。各个岗位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对内控制度做的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做的不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内控制度落实到每个员工上身;重要岗位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包括领导在内);其次是不例外原则,在事业单位中要在保证每个员工都参加到内控制度的建设中,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把内控制度的公平性和整体性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监督控制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内控制度发挥不出原有的作用,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想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内控制度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不但要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还要提高服务意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服务业。一个好的服务态度不但能提高企业的信誉,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培训工作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以便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制度。加大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四)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对日常项目消费的财政资金做好记录。以此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保证内控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包括对基建等重大项目的专项审计。
(五)切实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事业单位要想提高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员工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为是事业单位中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物资管理,都需要人来参与。内控制度的建设也需要人来完成,领导要对下属进行关心爱护,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内控制度建立的更加完善。
(六)内控人员要加深对内控制度的理解
在事业单位中张贴内控制度的意义和好处,定期召开内控制度知识大会,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要做好带头作用,真正把内控制度意义和好处落实到每个内控人员的身上,不能对内控制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要是事业单位内部为内控制度的顺利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内控的文化,保证内控制度能发挥最大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非常重要,通过内控制度不但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而且还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保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3
[2]金晶。财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
[3]朱晶淼。浅析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J].商,2014
[4]张大宝。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5
[5]闫秋颖。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解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