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隐患排查治理方案1
各分公司、部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23号)精神,根据县安监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方案》(黎安监发20xx88号)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开展好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特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
一、时间安排
此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工作从20xx年10月20日开始,至10月24日结束,25日进行总结汇总上报县安监局。
二、检查范围及分工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为:公司所有生产单位,重点是矿山、尾矿库等作业场所。具体分工如下:
1、矿山井下及地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由生产部、安全部负责组织各分公司排查。
2、尾矿库及选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由技术部、安全部负责组织各分公司排查。
3、矿山、选场机械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由资产部、安全部负责组织各分公司排查。
三、检查内容
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重点是:矿山井下机械通风系统、作业面通风情况,井下采空区监测、处理、封闭情况,民爆物品储存、使用情况,重点设备检查检测、维护保养使用情况;尾矿库监控措施(水位、浸润线、位移观察)、安全设施(排洪渠、溢洪塔)及坝上照明、通讯等。
四、检查方式
公司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室组织,分公司参与,进行全面排查。
五、方式步骤
本次排查时间紧、任务重,为认真开展好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共分三个组。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矿山排查组:
组长:
成员:
二组尾矿库排查组:
组长:
成员:
三组机电设备排查组:
组长:
成员:
三个组分别制定隐患排查表,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三定”落实,消除安全隐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做好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特成立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严格分工落实责任
各部室、分公司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组织落实,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明确时间安排、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各生产单位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工作。
(三)突出重点全面排查
此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重点,即以矿山井下通风、采掘、民爆、提升、机电设备等重点作业场所,尾矿库排放、监控措施、通讯及安全设施运行等为重点。要坚决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四)严格排查确保效果
要进一步规范排查方法,强化现场排查,对排查中发现工作进展缓慢、敷衍了事、自查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单位,要在全公司通报批评并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事前责任追究。要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值班和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及时掌握本单位安全生产动态,确保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
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按危害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时难以全部整改到位,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过必须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具体判定依据《甘肃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界定。
二、工作机制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实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自改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三、工作职责
(一)政府职责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生产考核资料,协调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事故隐患治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辖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的监督检查,并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职责。
村(居)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并对当事人进行劝导和制止。
(二)部门职责
各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监督管理。
各县区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职责主体,应当落实下列职责:
1、建立全员负责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明确单位负责人、各业务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班组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2、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专项资金;
4、对从业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教育和培训,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5、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6、定期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并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四)生产经营单位职责主要负责人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职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2、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的有效投入;
3、定期组织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4、督促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标准清单等并督促执行;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景;
3、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业务部门(车间)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
4、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实时监控、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
5、查处未按照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有关业务部门(车间)及其职责人员。
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一)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下列事项进行排查:
1、依法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职责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景;
2、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情景;
3、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情景,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景;
4、存在危险或者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和区域的装置、设备、设施、工具的安全运行状况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情景;
5、爆破作业、大型设备(构件)吊装作业、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作业、危险场所动火及维修作业、有毒有害及有限空间作业、交叉作业、电气维修作业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情景;
6、作业场所安全生产风险、职业病危害告知情景;
7、已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与落实情景;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景;
8、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佩戴使用情景;
9、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及建立监护档案情景;
10、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及维护情景。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在每班上岗操作前进行本岗位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岗位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
1、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良好,安全防护、职业病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2、规定的安全措施是否落实;
3、所用的设备、工具是否贴合安全操作规定;
4、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是否贴合安全规范;
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
当班生产活动结束后,从业人员应当对本岗位负责的设备、设施、电器、电路、作业场地、物品存放等进行安全检查。
(三)出现下列情景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发布或者修改;
(2)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改变;
(3)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险情;
(4)汛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
(5)其他应当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的情景。
(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当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对无法自行消除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能够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报告。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景,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或者相关违法行为的,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报告或者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及时组织核实处理;属于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核实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举报者的有关信息予以保密,经查证举报属实的,应当给予奖励。
五、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根据需要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局部或者全部停产停业;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委托技术管理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事故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和整改难易程度;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人员、所需经费和物资条件、整改期限、监控保障和应急措施;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县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级别和监控保障措施,并及时报送风险评估结果、治理方案和复查验收报告。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隐患,以及从业人员岗前检查发现上报的隐患,要和被检查部门职责人进行现场签字确认、登记。
(三)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要立即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对不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整改职责区划、职责范围向职责人送达《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消除事故隐患。
(四)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整改职责单位或职责人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应立即组织落实治理方案,消除事故隐患。隐患整改完成后,要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上报整改完成报告。
(五)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在整改限期时间内,对整改情景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可能随时会酿成事故的隐患,要立即责令停止作业或停止使用。紧急情景下,必须采取撤人、避险措施。
(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到整改完成报告后,应进行整改情景检查验收,构成检查验收报告。对重大隐患整改情景应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复查验收,编制复查验收报告。经治理贴合安全生产条件,到达治理目标的,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或者使用。
检查验收和复查验收报告应分别由单位主管安全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七)生产经营单位对已完成整改,经治理贴合安全生产条件、到达治理目标的隐患,应进行销号登记;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仍未贴合安全生产条件、到达治理目标的隐患,再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落实整改要求,直至完成整改、销号。
(八)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或者职业病危害现场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并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事故隐患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者社会公众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相邻地区、单位,并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相邻地区、单位应当支持配合。
(九)对外部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及时协调处理。
(十)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接到自然灾害预报后,应当及时向所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可能危及单位和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时,应当及时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措施。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数量、性质和治理情景。
(十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当建立信息档案,每项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档案,并至少保存3年。
具体包括下列资料:
1、载明事故隐患排查时间、具体部位或者场所、排查人员及签名,以及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数量、具体状况、级别、报送情景和监控措施;
2、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构成的各种记录,包括风险评估结果、治理方案、效果评价报告、复查验收报告及报送情景等;
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景报告以及相关会议纪要等其他正式文件。
(十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经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所在地县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送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景。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工会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景。除有保密规定的外,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景能够公开查阅,并在生产经营单位公开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不少于30日。
(十五)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奖惩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十六)各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拟定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综合性政策和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定期统计、分析和上报排查治理情景;
2、协调和指导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工作;
3、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4、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职责人员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追究行政职责的提议;
5、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奖励。
(十七)各县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编制本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
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依法查处未按照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违法行为;
3、定期分析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并承担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工作;
4、按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本行业、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景。
(十八)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开展经常性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工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作好记录,并按照下列规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
1、能够立即消除的,应当责令立即消除;
2、对立即不能整改到位的,下发执法文书,责令限期整改到位;
3、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4、对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整改的隐患,整改时限到期后,要及时组织进行复查验收,对按要求完成整改的隐患要及时销号,对限期未完成整改或拒不整改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或强制措施决定。
5、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依法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或者职业病危害现场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6、生产经营单位拒不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的,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
6、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能够依法封存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7、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局部或者全部停产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恢复生产的,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织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恢复生产经营;经停产停业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掉。
(十九)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生产经营单位采用先进技术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二十)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景进行重点和定期的检查或者抽查。
(二十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记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实行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
(二十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属于其他部门负责监管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登记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移送。
(二十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直接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挂牌督办时,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自收到挂牌督办通知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交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时,应当提交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二十四)对事故隐患治理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生产经营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其录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和金融机构。
(二十五)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本行业领域已排查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的职责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等资料在政务网站上公开,有保密规定的除外。
(二十六)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制度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甘肃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罚。
隐患排查治理方案3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xxx二期工程
建设地点:
xxxxxxxxx
建设单位:
xxxxxxxxxx生态置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xxxxxxxxxx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xxxxxxxxxxx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工作目标
遵循“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要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和盲区;突出问题导向,深刻吸取“家事外事”事故教训,全面采取防范措施;突出现场管控,紧盯安全关键环节,把握安全主动权;突出安全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管理机制运作,杜绝安全管理漏洞。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平安工地”和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我项目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四、行动安排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攻坚行动从20xx年6月起至20xx年12月止,分三个阶段。
(一)部署启动阶段(20xx年6月28日前)。项目部编制行动方案,成立攻坚领导小组,启动攻坚行动,同时,各班组要按照攻坚行动的主要任务,细化目标责任分工,明确推进措施、完成时限和考核要求,广泛动员,迅速行动。
(二)集中排查治理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一是全面排查覆盖所有施工现场、办公场所、人员住地、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租赁机械及规章制度等。二是隐患和辨识风险、风险源清单、风险预防控制制度,拟定隐患治理措施和风险防控方案,形成风险有效防控在事前,
隐患排查根治在一线,防治风险变隐患的机制。
(三)巩固提升阶段性(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对攻坚行动进行全面总结,通报反面典型,固化好的经验法,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流程以及工作指导手册,基本建成项目部负责、公司监管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体系。
五、主要任务
(一)重点检查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2.劳务分包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重点是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同、安全协议、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情况;
3.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防范机制。与公司主管、气象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做到信息及时共享;在汛期开展针对性的自查自纠。加强安全检查,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按规定立即停止室外高空作业,落实塔吊等大型起重机械抗风防滑措施。
4.加强对脚手架、临边围档和大型模板安装拆卸安全等;
5.检查施工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现场安全和人员住地安全等;
6.应急预案管理。检查抢险物资储备、危险源查找、预案演练等;
7.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重点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在岗情况等;
8.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现场危险部位、危险区域、高危项目的警告、警示、警灯及安全标识、标志等。
(二)专项检查
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重点是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劳务人员上岗前的安全记名教育;
二是施工用电、易燃易爆安全。重点施工现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制度,配电室、电闸箱、焊割现场、存放易燃物品场所及消防工具器材配备更新情况;
三是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安全。重点是塔吊日常检查、保养、使用和跟班检查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
四是事故责任追究。重点是开展安全事故、险性事件举一反三分析活动及责任追究和处理(文件、罚款)等。
六、落实安全大检查责任制
1.加强领导,落实检查责任
按照“同岗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项目部班子成员要制定具体的安全检查方案,定人、定责任,增强安全大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大检查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2.落实措施,限期整改隐患
安全检查要做到检查--整治--再检查--再整治,坚持反复查、查反复,形成安全大检查良性循环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小组在检查过程中要按安全大检查表,逐项填写检查结果,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查作业班组,安全隐患严重的,要开具整改通知书,项目负责人要签名确认。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能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防范措施,指定专人盯守,跟踪落实;对安全隐患严重有可能不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工停产进行整改,直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经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恢复生产。安全检查小组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制订安全防范措施上下功夫,多指导、多帮助,确保安全检查的效果。
3.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要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重大隐患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实现“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4.加强值班,健全报告机制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遇到突发和异常情况,特别是影响人身安全的事必须立即逐项“速报事态”,在基本查清事发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情况后要书面报告公司安全科。
5.严格考核与奖惩
项目部应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工作作为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对有功人员应给予奖励,对不按规定落实工作责任的人员应给予处罚。
七、有关要求
强化信息报送。项目部由专人负责攻坚行动开展情况上报工作,按月度(每月末)将攻坚行动开展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总监办及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