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汇总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一篇】
首先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等概念进行简单的复习,承上启下,为本节课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紧接着演示钟摆的摆动,一方面提供了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情景,另一方面提出了机械能总和如何变化这个紧扣本课主题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先是从直线运动出发,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详细、深入的推导,接着扩展到曲线运动,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从而较为严密又完整地得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的认识,则从物体只受1个重力到除了重力以外还受多个力的情况,展开一层又一层的'分析,还从实验上作了反证。如:为了说明有了空气阻力后机械能不再守恒,就用泡沫塑料球做成一个摆进行演示,效果明显。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这一重点,应用新授—应用—小结的程序。
从后面让学生对几道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基本性题目中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如写势能表达式时,未先提示零势能面在何处;“守恒”这一关键的名词作为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出现,解释得不够透彻;在一道例题的讲解中,对系统还是单个物体未作说明。这实际上也反映出,对一些很平常但又是很关键的问题学生经常要疏忽。师生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通病”。这再一次提醒我,教学要研究“教”,但也要研究“学”,甚至于应该更偏重于研究“学”。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二篇】
一. 教学目的:
1 从机械能守恒的理论推导过程中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内容;
2 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 教学重点:
1. 在理论推导、分析、比较实际问题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用具:
单摆小球两个(一个小刚球、一个泡沫球)、针、投影片若干。
六.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本章中我们学习了那些形式的能?
(学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m、v有关;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m、h有关;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与形变程度有关;
总结:(1)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变化多少等于什么呢?
(学生)动能定理:w合=ek2—ek1;
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重力所做的功:wg=ep1—ep2;
2 新课教学:
(1) 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相互转化:
分析下列问题中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举例:自由下落的粉笔。
举例: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
(学生):上升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请学生举一些物体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运动过程;
(学生):定义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 。
(1/2)m v12+mgh1。
物体在b点的机械能:。
(1/2)m v22+mgh2 。
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在下落过程中任意两个位置a、b的机械能的关系;
(学生)关于动能变化:
w合=wg=(1/2)m v22—(1/2)m v12 。
关于重力势能的变化:
wg= mgh1— mgh2。
上述两式相等,故:
(1/2)m v22—(1/2)m v12= mgh1— mgh2 。
a、b两点处的机械能的关系是什么?
(1/2)m v22 + mgh2=(1/2)m v12+ mgh1。
即: ek2 + ep2 = ek1 + ep1。
是否只有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才会机械能守恒?
实验:
(2)不仅是直线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以守恒,曲线运动机械能也可以守恒。
现在我们改用泡沫小球重复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能否通过比较此次实验与刚才的实验找出不守恒的原因?何时机械能能守恒?
(学生):由于此次实验中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
(学生):以此提出一个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当不受阻力时机械能会守恒。
进行比较三种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判断机械能守恒是否与受力有关。
(1) 自由落体,只受重力;
(2) 刚球摆动,受重力与拉力;
(3) 泡沫球摆动,受重力、拉力与不可忽略的阻力。
反问:此时和刚球的摆动中受力一样,为何机械能却不守恒?两种情况有何不同?
判断方法:(1)物体在运动中受哪些力;
(2)除重力外其他力是否做功。
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5) 课堂练习:(练习如何判断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i. 跳伞运动员带着张开的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落;
ii. 抛出的手榴弹或标枪在空中运动;
iii.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下滑;物体在粗糙的斜面下滑;
iv. 用细绳栓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棉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v. 用细线栓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vi. 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碰到一个弹簧,把弹簧压缩后,又被弹回来。
(6)小结:
七. 教学后记:
1、在分析练习时要把相关的图象作出,再进行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三篇】
1.精编例题.
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复习课,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精编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实例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两道错例,是课本例题的引伸和拓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防止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大有裨益.这种对问题的改造过程,也就是从再现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过程.它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比做一道题本身要深刻得多.
2.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指导、评价、发展有效结合.
(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错误例题中发现两种结果不同.
(2)针对不同结果,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指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方案.
(3)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问题,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从思维方法上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提高认识,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四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本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强调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五篇】
从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订立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定律是否成立的判定条件。
4、教学难点。
学生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功、能等物理量理解不够深刻,要从功能转化关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方法。
1、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程序。
分为引入、新课、联系巩固、作业四个步骤。
以生活中常见情境为例,让学生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提出机械能如何变化的问题,顺势引入新课。
创设三个不同情境(同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以三个情境为例,让学生自由讨论定律成立的条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最后共同得到适用条件。
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五、研究性课题的提出。
通过以下实例让学生课后去进行探讨。
让a球拉到相同高度,分析a到达右侧所能到达的高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六篇】
从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订立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定律是否成立的判定条件。
4、教学难点。
学生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功、能等物理量理解不够深刻,要从功能转化关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一定难度。
本节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1、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创设“自由落体、平抛、沿斜面下滑”三个物理情境作为铺垫,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在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分为引入、新课、联系巩固、作业四个步骤。
创设三个不同情境(同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以三个情境为例,让学生自由讨论定律成立的条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最后共同得到适用条件。
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通过以下实例让学生课后去进行探讨。
让a球拉到相同高度,分析a到达右侧所能到达的高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七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首先采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生: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师: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是不是守恒?
生: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
生1: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推导。
生2:可以根据动能定理进行推导。
(投影展示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题目,从题目中知道有关的物理量,让学生分别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再一次熟悉这个定律,并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
在图1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生:最容易想到的器材是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八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会利用守恒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归纳的方法提出守恒条件;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事物发生的条件,学习和体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理解自然规律,应用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并且判断是否守恒。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归纳,实例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
功和能关系如何?
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能。
1、概念:物体的动能、势能的总和。e=ek+ep。
2、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需要设定势能参考平面)。
3、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1、实例分析:(提前布置的作业,课上检查,讲评)。
学生发现: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如果有阻力做功,则总量有变化。
(1)。
2、理论推导过程。
思考题一: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
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h2为的b点时速度为v2,。
试写出物体在a点时的机械能和在b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
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2)。
思考题二: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
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写出。
物体在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初状态:a点的机械能等于。
末状态:b点的机械能等于。
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据动能定理得:(1)。
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wg=mgh1-mgh2(2)。
由(1)(2)两式可得。
移项得:
学生讨论:上述表达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等号左边是物体在初位置时的机械能,等号右边是物体在末位置时的机械能,该式表示: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提问:如果有阻力做功呢?上面的两边还会相等吗?
学生回答:不相等。
结论:只有重力做功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1、内容:在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理解:
(1)条件:(由学生分析、讨论)。
a:只受重力作用。
b:不只受得力作用,但其它力不做功(学生举例)。
(2)表达式。
(机械能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特殊情况。守恒是指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时时、处处”总量不变,而不仅仅是初状态和末状态总量相等。
(4)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间相互转化,但物体和弹簧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理论推导中的重力做功改成弹簧弹力做功,重力势能改为弹性势能)。
(四)巩固练习。
1、关于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下落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c、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0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物体若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a、起重机吊起物体匀速上升;
b、物体做平抛运动;
c、圆锥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3、从离地高为h的阳台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升h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一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a、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mg(h+h);
b、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h)+1/2mv2;。
c、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h+1/2mv2;。
d、物体在落回过程中,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mgh+1/2mv2。
////4。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九篇】
一个物体是否有动能,就要看它是否运动,动能是否变化,就要看它的速度是否变化。
如下图,猎豹与蹬羚的动能都在变化。
重力势能。
一个物体是否有重力势能,就要看它是否被举高,重力势能是否变化,就要看它的高度是否变化。
例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无论它的质量大小,它的重力势能不变;火箭发射时,它的高度在变重力势能也在变。
弹性势能。
一个物体是否有弹性势能,就要看它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势能是否变化,就要看它的弹性形变有没有变化。
例如:跳蹦床,床面不断形变,弹性势能也不断发生变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第十篇】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echanicalenergy)是动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即任何物体系统如无外力做功,系统内又只有保守力(见势能)做功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外力做功为零,表明没有从外界输入机械功;只有保守力做功,即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而无机械能转化为其他能,符合这两条件的机械能守恒对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成立。
这个定律的简化说法为:质点(或质点系)在势场中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和保持不变;或称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这一说法隐含可以忽略不计产生势力场的物体(如地球)的动能的变化。这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如地球参考系中才成立。如图所示,若不考虑一切阻力与能量损失,滚摆只受重力作用,在此理想情况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机械能不变,滚摆将不断上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