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2956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稿件“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一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固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带着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的追寻我的记者梦。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因为这份理想,我一直干劲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为这份理想,使我决定踏上记者这个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19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

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二篇】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泪流满面。

我想起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数个感人瞬间,想起举办中的艰难曲折与欣喜快乐,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国新闻单位和高校的巡讲,恰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点燃学子的新闻理想,恰如春天里的一股暖流,重新激发出记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从哪里出发,本来为何出发,现在如何再次出发。

对记者来说,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讲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听好记者讲好故事,从演讲比赛到全国巡讲,有些故事,我都听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泪。有些故事,听了多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泪,因为讲故事的人水平不断提高,把内心的真情尽情绽放、深情释放。做成一件事,收获一份感动,同时培育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他讲故事的潜能发挥出来,这于我,也是一种欣喜。

有人说,好的讲述应该有“三声”,掌声、笑声、哭声,是效果也是标准。听着他们的故事,回味这些掌声、笑声、哭声,我想到了许多。我是一个服务者,参与者,但首先是一个倾听者。

掌声来自哪里?在广西师范大学,解放军报驻西藏记者站的郭丰宽讲了不到七分钟,掌声响起十三次,老郭没想到,我们没想到,大学生来之前也没想到。

四个人,四个故事,真实再现了西藏的苦、战士的爱、生活的难、人民的情。讲到一些细节,讲到起承转合,掌声从千人现场的各个角落响起,汇成一条人心激荡的河流。这掌声,让老郭都有点懵了。其实,他刚下高原不久,来到平原还有些醉氧,上台前还头疼得要命。你献出这份真情,人家就回报这份真情,你奉献这份赤诚,人家就回报这份真诚。老郭说:“讲完这场,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驻守边关的战士中间,迎接新年。”掌声再次响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人生的高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但情感的高峰只要真心付出,每个人都能真实体验。

笑声来自哪里?对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简然来说,各个时代的大学生有各个时代的笑声。

她讲的题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学生一听就笑了,而且是哄堂大笑。她读到的是:虽然有一种难以跨越的沟叫“代沟”,虽然有一种差别叫“阶层”,但也有一种沟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这就是今天的年轻人,她也轻松地笑了。她讲二十一年前寂寞还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还只是一种花,她说坚持了二十一年做这个响彻湖北夜空的栏目,讲其中遇到的人,讲做过的事,讲到残疾姑娘找到爱情、农家孩子走入大学。听她讲着学生曾经拥有的故事,大学生们的表情由轻笑到庄重到会心一笑。当听完夜幕下的故事,简然爱心基金启航,大学生的笑声和掌声交融一起,经久不息。

简然说:“是的,我们必须懂得俯下身去,怀着恭敬的心情仔细倾听比你更微弱的声音,我们的故事不在于多华丽,而在于多少人能听得明白,能说进多少人的心里。”敬畏高尚就从尊重他人开始,讲述故事首先从学会倾听开始。

讲故事必须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听众的心理首先必须关注听众的表情。年轻的记者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做特别报道的吴喆华讲的故事题目是“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真相”。看到演讲题目播放出来时现场有笑声,他上场郑重强调“本次演讲不是来征婚的”,立刻又有笑声。他讲如何去暗访,借工牌混进工厂、把U盘含到嘴里、见到有人来追赶躺在平板车上溜出来……这些生动的细节,引来阵阵笑声。笑声背后是会心,是共鸣,是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共享。笑声背后雷鸣般的掌声,何尝不是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对坚守职业精神的赞许,对新闻使命的敬礼。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说,应该让好记者进课堂,让好故事进课堂,几个好故事胜过半学期课。是的,讲故事里面的笑声,讲故事之前之后互动激发互相启发的会心笑声,表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可以讲得更生动活泼一些,可以更丰富多彩一些。讲故事不是端着的,听故事不是坐着的,那是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传递。在浙江大学巡讲,数百人无一退场,听说不少人听着听着就推迟或放弃了晚上的周末约会。

哭声来自哪里?因为讲的都是记者亲历、亲见,故事都是记者自采、自写,好记者讲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声音是平和的,但越是这种平和,越是映衬出故事的真切真实。

哈尔滨日报陈楠讲到在采访与救人之间抉择时,认为记者应该先救人,而准备救人前考虑到可能有去无回,把父亲多年前赠送自己的笔交给别人,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眼蒙眬。父亲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记者社会责任要求必须暂时放下可能永远失去的父子亲情,这支笔的故事让人泪流满面。

光明日报郑晋鸣讲述小岛夫妻故事,讲到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姿势并不标准,却美得让人掉泪,让听者也情不自禁掉泪。没人要求、也没人看她们升旗却坚持守岛二十八年,一万又二百二十天,用坏了一百七十多面国旗,听坏了十九台收音机。“为什么坚持不悔?因为岛就是家就是国,守岛就是守国家,如果当年日本鬼子侵略连云港时,我们有人在,敌人就上不来。”听着这话,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讲到大女儿结婚化了五次妆,父母迟迟没有来,因为遇上台风天,讲到 “我走得慢点,或许爸妈就能赶上了”,听着姑娘的心声让人泪流满面。亲情永远是拨动人最柔软心弦的拨片,真情永远是打湿人最温暖脸庞的泉眼。郑晋鸣讲别人也是讲自己,讲写了半辈子好人,还是有没写完的故事,每次讲到最后“我在岗位工作的时间还剩五年,做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做人的时间越来越长”,场场都是掌声经久不息。

掌声源自感动着你的感动,激发一种喷薄而出的冲动和激动。笑声源自快乐着你的快乐,涌起一种自然而然的触动和会心。哭声源自情不自禁的伤感,流淌着一种无法隐瞒的情意和情怀。倾听台上故事,倾听台下“三声”,鼓舞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次巡讲,走进新闻单位和高校,再次感动新闻记者,感动新闻学子。新闻记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需要选择崇高,也需要脚踏实地。在坚持与放弃之间犹豫,需要坚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对这些关切与思考,好记者的好故事应该说给了部分答案。新闻学子激情梦想,展望来时的路,热情满怀。新闻记者行进中国,抒写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写得越实,文风更加清新,故事激荡人心。

我们倾听这些故事,听着那人那事,听着掌声笑声哭声,三生有幸也。身处这个伟大时代,倍感幸运。有触摸温度的手,有体会真情的心,对人民有深情,对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发现美的眼睛、倾听故事的心情、传递故事的冲动,这种处处留心,这种时空移位,这种角色换位,我想,不但应该是记者的职业历练,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体味别人、体会历史、体察时代的情感磨炼。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三篇】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四篇】

我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记者刘,干了二十多年新闻,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我也有一个小小的职务,可我更认同“记者”这一跟随了我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身份。二十几年磨一剑,完全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热情和光芒,而直到现在,每每面对鲜活的新闻事实和生动的新闻现场,我依然兴奋和激动,总想“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将最生动、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呈现给观众,这是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激情和力量,这种激情和力量使我永远和新闻职业一样,充满了青春和梦想,还有就是责任和坚守。

小时候,母亲帮姐姐带孩子,发现我值得信赖,就将两岁的孩子交给十二岁的我,虽然有同伴勾着去玩,但是因为得到母亲信任就必须看好孩子,这是我最初理解的责任。稍大一点,有一个机会去县城读书,母亲从我和妹妹中选择了我,既然母亲把读书的机会交给了我,我就得读好书,这是责任。1993年5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有线电视台,从教师转行成为梦寐以求的电视记者,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选择了我,我认为这是信任,就像当初母亲信任我一样,信任就是责任。

曾经在围墙之外,总羡慕记者职业表面的光环,等进了围墙,“记者”就不再是风景,而是时而需要而风风火火、时而需要凝神静气、时而面对的是小桥流水、时而又惊涛拍岸的有些特殊的工作,是早上按时上班,晚上未必能按时下班;是上午还在市长办公室,下午却在农民秧田弄得两腿泥也未可知;是上了采访车吃了早饭午饭晚饭不知何时吃的缺少规律的工作;是经常要面临上海下田、涉水翻山的体力考验,又要时刻应对是非曲直、矫罔纠偏、惩恶扬善的心智考验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这对于体弱、慢性、寡言的我的确形成了考验。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天,我被安排跟随部主任去新立乡采访,由于从小就严重晕车,坐上采访车不久就开始恶心呕吐,一路上停车四五次,急得主任不停地说:这样还能当记者么?

这些年来,全市几十个场乡全都不只一次去过,只要有采访基本都要坐车,采访中什么汽车、摩托车、甚至农用三轮车、大马车都坐过,异地采访也坐过飞机、轮船,却再没有过晕车的经历,我老父亲总是不明白,除了自行车曾经坐大马车都晕的我用什么治好了病……老父亲哪里知道,身为记者,坐车哪里算上什么考验。1995年8月,我市遭遇罕见洪水袭击。21日黄昏时分,已经在抗洪一线日夜奋战了十几天的我又接到新的任务:与新闻部龙主任马上到双台子河闸集结,跟随时任市书记的王连夜巡堤,因为直接关系此次抗洪抢险成败的辽河第二次洪峰当晚将通过我市。由于多日连雨再加上人车踩压,大堤泥泞不堪,一些被刮倒和折断的树木及高棵植物横倒竖卧在大坝上,我坐在龙主任驾驶的面的上,紧紧跟随市书记的车队,小小面的就在泥水坑洼里摇摆着象跳舞,亏得之前我练就了一身坐车的好“本领”,不然我还不得把胆汁吐出来!遇到路面情况不好,龙主任惯用急刹车,我不仅经常心提到嗓子眼,头上也磕出大大小小的包。当行至沙岭堤防附近,漆黑的夜色中市书记王向民又下了车,这一次不是看堤防和水位,却走向了我们的面的,并亲切地要求和我“换位”,邀请已是满身泥水的我去坐他的车,他却坐上了龙主任的面的。不知王书记坐上面的在作何感想,反正,坐上王书记的轿车,没有了紧张和碰撞,思谋起我的稿子来,我却是“胜似闲庭信步了”。不知是不是对记者职业精神的鼓励,午夜时分,没有水和食品,王书记还从车里拿出一盒饼干分给饥肠漉漉的我们。22日凌晨4点30分,带着紧张和疲惫,彻夜巡堤的一行人返回河闸,辽河第二次洪峰顺利通过我市。22日早8点上班前,1篇新闻特写《今夜 与辽河共渡》已完成,我独自跑到赵家村的一家小吃部里,花五元钱要了一盘最爱吃的葱花炒鸡蛋,那是那些天里我最奢侈的一顿饭。前几天的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曾在妇联工作的老大姐清晰地说出《今夜 与辽河共渡》这篇报道,我很感慨和感动,就是这样1篇在我的新闻从业经历中的普通报道被一位普通的观众记住十九年,除了新闻,还有哪项职业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光荣与梦想?人们可能还都记得就在那一年,XX市书记张与电视台记者刘在视察险情时被洪水卷走而殉职的事迹,其实,当年在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们哪一个没有过趟着没腰深的洪水、踩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堤坝采访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记者都是英雄,是职业给了我们勇敢的习惯。

新闻职业也让我学会雷厉风行和一丝不苟。新闻工作的时新性决定了记者的个性应该是快性子。吃饭快、走路快,反应快,多年的工作磨砺让我得益于这些个性的改变。2019年我市遭遇严重内涝,我与民生新闻记者第一时间策划的灾情报道及时为百姓争取了省里的救灾专款,当摄象机镜头里乡亲的苦脸变成笑脸的时候,我深深感谢我的职业和我以职业之利取得的快慰。可是,快乐和慰籍并不总属于这个职业,碰钉子的时候多的是。2019年5 月,一位中年妇女向我讲述了她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虐待病重的老父亲的事,希望我们能帮帮租房子住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及她危在旦夕的老父亲走出困境。我与另外两名记者到她家跟老人了解情况,老人证实属实,又按照她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分别采访了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有的遭拒)以及相关人员。按理说,这样的采访也算作充分,可报道播出后,被报虐待老人的五位兄妹(有的还包括他们的爱人)抬着他们卧床的老父亲一齐气势汹汹找上门来,这时老人竟改口说没有虐待那回事,几兄妹一口咬定记者授受了他们小妹的贿赂。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有口难言,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自我检讨,在未来的采访调研中一定要认真再认真。

2019年3月,在我迎来新闻工作第16个年头的时候,生命却遭遇重创,被确诊为乳腺癌。2019年来第一次停下奔波的脚步,用足足半年时间来修补创伤。歇脚的时候,细细回味,2019年的职业生涯不仅使我在面对生命里的灾难时选择坚强,更重要的是,职业之便让我走近多彩的社会和人生,领略不同生命的风采和价值。我难以割舍对职业的这份挚爱,在经历手术和六次化疗结束十天后,我又重返了采编一线,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足有一年时间,我带着假发去乡间采访,总是担心假发被吹落。与癌症病魔斗争的六年时间里,我没有因病请过假,没有因为健康原因推脱过任何一次新闻战役。著名记者钱钢说: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 ,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别人活了一辈子,我们却活了两辈子。我想对职业的热爱缘于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热爱是一地春雨一剂良药,热爱歌唱者生命之树常青。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46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