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新闻稿的写法及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52227

【导言】此例“新闻稿的写法及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闻稿的写法【第一篇】

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和传统的倒金字塔写作方式不同,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注重让读者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不断给读者带来知识和趣味,也符合读者的思维方式。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媒体在运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来进行特稿写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吸引了大批读者。

关键词:新新闻主义;南方周末;特稿

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和传统的倒金字塔写作方式不同,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注重让读者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不断给读者带来知识和趣味,也符合读者的思维方式。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媒体在运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来进行特稿写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吸引了大批读者。但仍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高度的文学性冲击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趣味性如何统一,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起源和发展

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又称为新新闻体。简单的说,所谓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是指用文学创作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即一种融合了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的新闻报道写作方式。

这种新闻报道写作方式一反新闻界强调的写作的客观风格及品质,明确反对价值中立,向客观性原则发起挑战,并从报道题材的选择和主客体关系重建上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与实践。对传统新闻学进行了颠覆,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的色彩。这就是新新闻注意写作手法对传统新闻写作方法的发展。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其主要特点有:小说化特征,主观性色彩,细节化描写,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等。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新闻理论的发展和新闻实践的进步,调查性报道被广泛运用于调查性报道中。由于电视新闻及网络新闻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读者抛弃报纸这一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加之国内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经常选择具有文学色彩的报告文学题材,选择时效性较差、风险较小的杂志书刊为载体。形式上的软化和其它媒体的激烈竞争使报纸等平面媒体不得不在特稿中采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一方面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信息量;另一方面借此吸引读者。就这样,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被新闻实践者们引入了中国。

二、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在特稿中的体现和运用

特稿作为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在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上,常常通过一个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气氛,感知到新闻背后的事实和力量。通过非虚构写作来呈现客观事实,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可以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这也就是新新闻写作手法和特稿的契合点。

《南方周末》作为一份有良知的、说真话的报纸,在特稿中运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操作方式,进行舆论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广大读者心中形成了较高期望值和知名度。《南方周末》的“特别报道“新闻性较强,但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消息性新闻报道,因为在“特别报道”中经常使用具有小说化特征,主观性色彩,注重细节化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这一全新新闻报道方式的运用,使特稿在针对社会趋势的报道上具有深刻性和多样性。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在南方周末特稿中的体现和运用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1)采用一幕幕场景和画面组合的结构来描写事件,尽量避免历史叙述的方式

在传统报道的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历史叙述的方式,即根据时间,空间或事件发生的顺序平铺直叙,读者获取的是纵向的信息,读者将文章读完,整个新闻事实的脉络也便了然于心。但新新闻主义的实践者们认为: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各种场景画面反而能更真实,形象的反映报道对象,因此,《南方周末》特稿记者笔下的新新闻作品常通过截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重要横断面,突破时间,空间的延续性来进行有机的串联和组合,再现新闻报道主题更深层次的面貌。

(2)通过一个事件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来表现场景

由于新新闻学重视个人见证和直接感触,因而记者们在新闻报道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通过一个特定人物的口吻来描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造成逼真生动的阅读意境,让读者恍若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

(3)主观性色彩浓厚

新新闻写作强调写作的风格和描述的品质。一反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来源提供消息的传统,主张记者对现场深入观察,并作详尽分析。在写作特稿新闻报道方式里,洋溢着浓郁的主观性色彩。

(4)具有象征作用的细节描写

小说中常用的细节描法,同样受到了新新闻主义实践者们的钟爱。细节描写能充实新闻作品骨骼的血与肉,它能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活灵活现,历历在目,让读者倍觉情真意切。

(5)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

在传统的新闻从业者看来,人物的内心世界难以揣摩,无法用外在的事实加以证实,因而在传统新闻学的新闻报道中杜绝人物心理刻画,否则会有失客观,公正。但在新新闻学却相反,新新闻主义实践者认为:如果能深入人物内心,透彻把握新闻人物的思想活动,便可以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甚至强调借用意识流小说常用的内心独白手法,再现人物的心理真实。

三。新新闻写作手法在特稿写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在新闻特稿运用的过程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消息来源和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上。理论界一直指责这种以混淆新闻学和文学的新兴报道方式玷污了客观、公正的崇高新闻理念。

首先,业界质疑主观性色彩浓厚的新闻报道能否保证新闻特稿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文学性手法的广泛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歪曲历史和失去读者信任的危险。这其实涉及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保证的问题。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运用要求记者非常深入地进入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深入接触采访对象,融入他们所在的群体;经历体察他们的生活;进入其内心,探访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对于受访者来说,记者已由“他者”变为“我者”中的一员,但新新闻主义介入式写作手法在的运用使新闻“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原本清晰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导致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存在着一些采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采写虚假新闻特稿的问题的。

其次,特稿中的新新闻写作手法是建立在扎实的新闻采访基础上的,有记者不经过采访而任意编造事实,进行大量的主观想象和描写。1981年,《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尼・库克曾在她的特稿中编造了一个儿童吸毒者形象,并凭此骗取了普利策奖,丑闻被揭露后,遭到攻击显然,该位记者掉入了“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陷阱――在采写新闻特稿过程中忘记了记者是一名记者,而任意编造事实。目前在国内,很多记者在特稿的写作过程中正陷入这样的陷阱,为了吸引读者而编造事实,大力煽情。

第三,部分记者在特稿中采用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时常进行判断性的叙述,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表示怀疑,而且这一问题有越演越烈之势。这就会使受众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判断产生干扰,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特别是在涉及对民族主义、某些医学问题、伦理问题、人性的矛盾等等报道的特稿,不能进行带有判断性的叙述。

[参考文献]

[1] 刘明华 徐泓 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欢妮。新新闻主义的报道特征,新闻爱好者 06年12期。

[3]理论新闻学导论。童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Tom Wolfe.《Thc New Journalism》.Harper&

[5]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第139页。

[6]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A,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7]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新闻稿的写法【第二篇】

但是,随着现代广播电视事业、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受众阅读、收听、收看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对领导活动报道诸如此类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或不考虑广播电视与报纸在传播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简单地照收照发,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还会容易使广播电视记者养成等稿件的习惯,弱化写作能力。

一、适当压缩通稿的长度。一般通稿的长度都在1500字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3000字,而盟(市)级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大部分设定时间为15分钟(3400字左右)。如果全文照发通稿,不仅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大幅度减少,也会影响到其它当日新闻的及时播出。因此,在保证通稿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当压缩一些比较冗长的过程性描述,同时对近日已经播发、但又反复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做适当的删减,把字数控制在1000至1200左右。

二、在通稿中加入“音响”。广播新闻没有音响,就成了报纸的有声版。虽然,按照惯例领导活动由报社记者写通稿,但台里要求记者在跟随领导进行公务采访时,必须录制音响。待拿到通稿时,对其进行修改,加入音响,使通稿由报纸体变成广播体,从而增强广播特色和广播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符合现代广播时政新闻的发展趋势,也深受听众的认可。

三、除通稿外,记者跟随领导进行公务采访还要写新闻特写。广播新闻特写是最能体现广播特色的体裁之一。它不仅能检验记者的能力和水平,也使原本比较严肃的时政新闻动起来、活起来,更贴近广大听众。近年来,锡林郭勒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坚持写新闻特写,捕捉到不少领导在进行公务活动时的新闻亮点,它既丰富了时政新闻的内容,又锻炼了记者的写作能力,有的稿件还在当地新闻评奖中获了奖。

新闻稿的写法【第三篇】

IP的涵义

本文所讨论的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的缩写,被用来泛指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络文学、原创文学或者游戏的版权。其实在IP这个词使用之前IP现象就已经存在,早期的IP主要集中在影视创作与文学作品的授权。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IP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很快延伸到更多的领域被用来指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

作为IP的新闻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IP的指向变得更加多元化。新闻可以通过本体价值成功聚合起一大批受众,产生广泛的市场价值,之后可以依靠内容的再生产来不断维持用户关注度,进而产生可持续的消费行为。这样看来,新闻是有可能成为一种IP的。特稿《太平洋大逃杀》高品质的内容和庞大的粉丝量为其成为IP奠定了基础,乐视对其版权的购买意味着将通过特稿的原始文本进行多媒介产品的再生产,所以可以看做特稿《太平洋大逃杀》的新闻IP已经初步形成。

2特稿《太平洋大逃杀》初步形成IP的动因

组织机构

《太平洋大逃杀》特稿的成型不得不考虑到其背后的强大支撑《时尚先生Esquire》的特稿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直在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同时,将写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对内容可质量的高要求下《太平洋大逃杀》得以应運而生。其次,实验室所依托的《时尚先生esquire》作为一本从国外引进的时尚杂志,背后拥有有着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可以给记者追求特稿写作的深度以及质量提供强大的创作空间和资金支持。此外,这个机构涉足影视、时尚、健康等多个领域,长时间与乐视、腾讯等新媒体集团保持合作,有着强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链。

内容分析

首先《太平洋大逃杀》特稿中内斗、杀戮、暴力、血腥等等要素使得新闻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和故事性。类似报道大都是通过对案件的梳理以及罪犯的口供来进行撰写和报道的。《太平洋大逃杀》特稿的记者杜强则对案件发生时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披露,在真实采访的基础上,抛开了以往的新闻报道模式,以一种文学式的报道方式将新闻事件呈现给观众

技术因素

新技术和媒介融合打破了旧有的传者-受者的传播形态,使得媒介运营更加朝着市场化,受众化的方向迈进。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使得投资方和广告商可以直接通过收视率、点击率以及精准的用户分析来对新闻作品的消费需求与市场空间进行预估,进而开始下一步的IP挖掘与再生产。

受众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大,所以新闻产品存在着潜在而巨大的消费群。这些新闻产品更能刺激、培养新闻消费者的能量。《太平洋大逃杀》在互联网中3000万+的阅读量以及超过10万的新浪微博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特稿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这些庞大的读者基础意味着它可开发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游戏。这也就为新闻IP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新闻IP 所面临的挑战

新闻时效性的限制

由于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多数媒体都会选择对新闻报道进行及时的,这就意味着记者,尤其是较小规模媒体中的记者将有很少的时间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撰写和修改,更不用说对新闻线索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和调查。《太平洋大逃杀》的追踪与采写过程长达两年之久。如果一个记者没有强大的新闻机构做后盾,或者新闻机构不愿付出如此之高的成本,那么一个具有高品质内容的新闻文本就很难形成。

版权难以界定

中国著作法中的第十条明确规定:所有作品都享有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新作品的权利。新闻报道的改编权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但由于新闻事件的情节是真实发生的,缺乏独创性,处于著作权的公有领域,著作权法不给予其排他性保护。也就是说《太平洋大逃杀》特稿的版权虽然被乐视买走,但是如果其他公司以这个案件为原型进行再创作和改编也是不会造成侵权的。

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

尽管特稿《太平洋大逃杀》当中的对于人物和细节的描写已经十分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文本变为影视的也可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即使电影将文本中的新闻故事很好地呈现在屏幕之上、审查也顺利通过,但电影的票房还受到档期、宣传力度、演员阵容、同时间段上映电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IP能否最终实现投资者和广告商期待的经济价值也未可知。

新闻稿的写法【第四篇】

一、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

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极大地解决了广播新闻编辑信息源不足的缺欠,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矛盾。例如,节目时间有限,所以稿件数量势必进行选择和压缩;各种信息之间可能缺乏必要的逻辑铺陈,新闻编辑必须要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现实生活中新闻素材的选取面太广,但适宜进行报道的毕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矛盾需要广播新闻编辑通过自身的工作加以解决。

二、选择和加工新闻报道稿件

对广播新闻编辑而言,选择和加工稿件基本的工作流程,也是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环节。它涵盖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按新闻价值标准和声音传播规律选择适宜的稿件;二是按实际需要修改或改编稿件。广播新闻稿件要求层次简洁分明、逻辑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音响含义明确。此外,不同类型的广播新闻节目对广播新闻稿件的体裁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广播新闻编辑人员需要通过主客观两方面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技术、艺术等层面的节目需求出发,对相关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有的稿件在政治上、事实上和基本知识环节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适当的改编处理,编辑人员可以利用摘编、压缩、增补、改写等方法修改稿件,还要对音响报道的稿件进行剪接处理。对自编稿件,应增加配乐等手段使稿件声情并茂,感染力增强,使稿件达到节目播出的要求。

三、构思和编排新闻报道节目

构思和编排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的也是一项基本工作流程。这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由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构思和编排,除了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价值判断标准以外,还需要体现出广播特有的传播方式和节目的自身定位。广播新闻节目的构思,包括聚集材料、提炼思想和结构布局等环节。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聚集材料和提炼思想能解决广播新闻节目播什么的问题,结构布局关系到广播新闻节目如何播的问题。所以,节目构思是节目编辑日常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合理有序的节目构思,不但能积极影响到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还有利于节目的编排组合。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组合,主要包括单稿节目和多稿节目的编排。单稿节目的编排,是根据节目的定位对稿件进行加工处理,进行适当的包装,如制作开场白、间奏乐、结束语等等。多稿节目的编排,是按当次节目的构思和广告时段编排,把稿件划分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使整个节目成为完整的结合体。构思和编排节目是两个互相紧密联系的工作阶段。构思是广播新闻编辑的基础,编排是具体落实构思的环节。

四、撰写新闻报道节目配套稿件

节目配套稿件,是指按节目实际需求,配合稿件而撰写的各类附属性稿件。配套稿件包括新闻提要、串联词、人物事件背景资料和评论等。每次广播新闻节目都有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高潮部分,也有对受众吸引力一般或不足的低谷部分。怎样在低谷部分留住受众继续收听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对后面精彩节目的预告就成为重要的包装手段。此外,前后两段节目之间,通常都会产生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对串联词进行精心设计,使这种逻辑联系更为自然,便于接受。评论是广播宣传的灵魂。与广播新闻节目相关的评论也是增强稿件表现力、画龙点睛的重要手段。广播新闻评论的撰写不同于报纸和电视等其他媒体,它要求内容深入浅出、口语化特点分明,同时在手法上要求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论点单纯而具有说服力。

五、参与新闻报道录制和节目播出

广播新闻编辑人员还要参与节目的录制和播出环节,负责监听、复听、复制等工作,有时需要担任直播新闻节目热线接听的工作。广播新闻工作需要各个岗位成员的高度协作。对于广播新闻编辑来说,与播音员、录音师的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若发生比较明显的偏差,可能会造成重播、空播、稿件错误等播出事故。此外,保证节目的安全播出也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切实履行的重要职责。对相关的录音片段需要在播前检查,务必防止政治错误和事实差错的产生。如果新闻节目是直播,也需要想方设法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还需要对实时插播的稿件进行核实,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转交给播音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8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