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部队安全管理演讲稿范文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0858

【导言】此例“部队安全管理演讲稿范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 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初探 》1

摘要:

部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部队安全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去那种经验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部队安全管理的认识,探寻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对策,从而为部队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

部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以新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颁布为标志,部队安全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去那种经验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建设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对部队安全管理的认识,探寻加强部队安全管理的对策,从而为部队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支撑。

一、部队安全管理的概念

1.安全。随着“安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以来,对安全的揭示和认识可谓数不胜数,笔者认为,安全是一种状态,它与风险是相对的概念,当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被承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全状态。当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则形成不安全状态,即危险。可见,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可接受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安全状态发生变化。

2.安全管理。由于安全管理所在的行业或组织不同,管理的要素、内容不同,对安全管理的重点和方法等也会有所差别,反映在对概念的认识和表述上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安全管理概念揭示上可能有多种,我军新颁发的《安全条例》对安全管理的阐述是:“本条例所称安全管理,是指军队为防范和处置事故,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活动。”

3.基层部队安全管理。通过上述辨析,本文所指的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可以界定为:旅、团部队为预防事故,发挥机关、基层人力之管理职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人员和装备、财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不够

从近年部队发生的事故看,分析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部分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官兵不懂安全常识、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消极保安全;二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严重影响部队建设发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克服。从根本上提高官兵防事故的能力,首先要求基层官兵树立安全意识,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才能真正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安全工作的整体效益。

(二)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够

目前各级部队都制定了很多安全规定,投入了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很多安全教育,进行了很多整顿,但实际效果却不大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对上级部署的安全教育整顿只是停留在宣传上,宣传做得很好,但未能认真落实。有的领导深入部队检查安全工作,只是听听汇报,看看表面,没有真正地了解情况,没有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基层部队由于其性质、兵种等的差别,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有的要侧重抓好防泄密事故、有的要防训练事故、有的要抓好防车辆事故等。因此各基层部队安全教育工作要各有侧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另外还要针对基层部队官兵的特点,展开教育。如近年来,基层干部中从地方大学生直接入伍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部分干部文化层次高,思想比较活跃,但由于缺少当兵的阅历,往往自由意识强,守纪意识弱,职能意识淡化,执勤备战的思想不牢。同时,90后士兵、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增多,受家庭影响更加明显,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等,对这些情况要要注重加强研究,着力增强部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安全预警机制不健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了,但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基层部队的安全预警工作仍不能令人满意。基层部队安全事故因为缺乏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导致某些本可以避免发生事故出现。例如某些时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如能及早地做好超前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这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因安全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安全管理很多时候仍是事后处理型,部队大量的人力财力花费在了事故的处理上。

三、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对策

(一)坚持战斗力标准,确保部队建设发展方向

部队是执行军事任务的武装集团,部队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安全是个相对的状态,基层部队安全管理决不能单纯地以不出事故为标准而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一是要克服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部队建设实践中,有的领导了由于过分强调安全工作,导致人们往往把坚持战斗力标准看做是软指标,而把出不出事故当做硬指标,从而产生了消极保安全的思想。有的单位为了追求所谓的安全,该训的科目不训,该动用的车辆不动用,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这种思想和做法也只能带来一时的所谓安全,不能给部队带来长久的安全。二是要用战斗力的提升促进安全管理。坚持战斗力标准,就是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搞好部队教育训练,确保在部队战斗力不断生成的同时做好安全工作,促进部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正确处理训练与安全的关系,以训练促安全。训练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训练的保证。训练是解决人和技术矛盾的实践过程。所以,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就能在提高部队官兵战技术水平和部队战斗力的同时,不断增强部队官兵的整体素质,从而为部队安全质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落实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机制保障

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章程和行为准则。基层部队处在部队的最末端,安全管理的内容多,范围广,组织协调复杂,部队安全管理必须要牢牢抓住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环节,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一是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旅团部队要结合部队自身的人员、工作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条令条例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通过学习,使广大官兵能对条令条例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形成较强的理性集训,从而不断增强部队官兵的法纪观念、条令观念和制度观念,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掌握各种安全常识。二是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旅、团级部队,要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坚持落实安全分析预测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各项制度,不能在坚持制度上打折扣,讲条件,讲客观等。在坚持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上要严格标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长期的安全经验的科学总结,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部队,克服抓落实凭感觉的经验主义做法。同时,要严格奖惩,对落实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正规、安全无事故的单位应给予重奖;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出现责任事故的单位要严肃查处。

(三)创新管理手段,探索部队安全管理新模式

部队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部队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要注重方法创新,探索部队安全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着的若干要素(或称子系统)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部队安全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要从部队建设发展的全局,考察安全管理与训练、装备、人员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综合地、精确地对部队实施安全管理。基层部队安全管理涉及到部队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的对象来看,有人员管理、装备管理、财务管理等;从管理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又有组织领导、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安全检查监督等。运用系统的观点,就是要摆脱单纯对某一要素、某一方面的关注,进而注重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益。把整个安全管理视为一个系统,把安全管理活动视为系统行为,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安全问题,以获得总体的系统效益。另一方面要采用预测科学的方法。预测,就是研究部队的某一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要认识到,部队的建设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现象来表现的。因此,要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预测部队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探寻部队安全管理规律,科学推断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结论,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孝伟,赵应文。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曾磊。军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4).

[3]孟利峰,王琳,王俊隆。着眼部队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管理[J].军事学术,2008,(4).

[4]姜纪文。建设军营安全文化促进军队安全发展[J].军事学术,2008,(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部队安全管理演讲稿就到这里了,希望在部队安全管理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 安全行为科学在部队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2

[摘要]本文选取当前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前沿视角――安全行为科学,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控制人员失误、消除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安全行为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施部队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安全行为科学 部队安全管理

安全行为科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与安全的问题,揭示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角度分析、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传统安全管理侧重追究人的责任,而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运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改革,一种创新。本文选取当前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前沿视角――安全行为科学,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控制人失误、消除人不安全行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部队安全目标。

一、导入行为科学理论,覆盖部队安全管理盲点

部队转型中,影响安全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清晰。把行为科学理论导入安全管理,覆盖了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盲点,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预测官兵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进而实现安全目标。在安全管理领域中运用行为科学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激励安全行为,控制和避免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个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个体行为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社会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试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激励。

2.群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群体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目标、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等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包括安全行为在内的各种个人的行为。部队安全发展、安全建设、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与全体官兵密切相关,必须全员参与。应当挖掘部队群体内部的巨大潜力,从内因去充分调动部队广大官兵的安全行为积极性,还应规范群体目标与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目标的一致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是安全管理决策有效的保障。

3.领导理论与安全领导工作。领导者本身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安全工作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每个下属的官兵的安全行为,对部队安全管理效能、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从领导机关上探究原因,应实行“三个转变”。一是要摆脱“运动”的惯性,向“经常”上转变。摆脱把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搞成名目繁多的“运动”活动,只有轰轰烈烈没有扎扎实实的倾向,应采取依靠“经常”打基础,依靠“运动”促经常的安全管理理念。二是走出“消防”的阴影,向预防上转变。摆脱出了事故只注重事后处理的“消防”状态,应向预防状态过度。三是跳出“主管”的误区,向整体上转变。摆脱将不对安全管理工作狭义的归责于军务部门,片面强调“主管”部门的作用,应重点围绕“全、深、细”三个字的落实。

4.组织行为理论与安全管理。部队建设进入转型期,为了保证组织安全活动的有效性,实现组织安全目标,获得更好的安全工作绩效,必须进行安全组织设计和安全工作设计。依据安全工作组织设计的特性和原则,架构合理的安全组织结构;遵循安全工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实施安全组织的控制与管理及其效能的评估;协调组织设计中部队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制定适合安全训练需要的组织变革与发展构想。

二、控制安全行为过程,精深部队安全管理内核

安全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失误问题,主要是对人失误控制理论和控制对策的研究。人失误的情况极为复杂,而它又是造成大部分事故的原因,人失误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训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或不同的情况下,他的行为也未必完全相同,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简言之就是“约其行”、“束其心”、“塑其身”、“铸其魂”,就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部队安全管理者应从官兵的需要、动机、激励因素、安全态度、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个性及个人社会生活背景这些因素对人失误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军人的行为、习惯、倾向与规律做出特定分析,对失误的群体和个人进行分类,针对各种失误类型,研究控制人为过失的各种行为管理理论和具体控制对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率。

三、释放安全行为文化,延展部队安全管理视域

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加大安全工作的力度,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称。体现为个人、单位、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包含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可归纳为:内化“安全第一”的精神文化,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法治文化,外化“人人讲安全”的行为文化,强化“科技促安全”的物质文化。

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固然要注重“法治”的“强制力”,但也绝不能忽视了“文治”的“软实力”。加强部队安全文化建设,首要的是不断增强军人的安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军安全文化的“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要使部队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发挥持久的效应,确保安全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部队思想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创新部队安全文化理念,活跃部队安全文化形成,拓展部队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观念的树立,安全知识的普及,安全行为的养成,使广大官兵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上升到自觉认识的高度警觉,拥有安全忧患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严芳田。军队安全管理特点规律研究。海潮出版社。

[2]李超。军事行为科学。军事谊文出版社。

[3]段伟华。行为科学与军队现代化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部队安全管理演讲稿3

去冬今春,全国煤矿行业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群死众伤后果极为严重,财产损失也特别巨大,为市场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何流淌了这么多的鲜血仍唤不起国民对安全的觉醒?为何付出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大众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为死者痛泣、悲愤、凄惨、鸣冤,也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心碎、呐喊。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文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先决条件,没有安全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为其奠定基础,当代各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人民所有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一切都无法实现。

伤亡事故常有发生,从产生的机理看,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后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亦即“能量意外施放”原理)。因此,安全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工厂、企业或劳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活动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据国内外大量伤亡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生存、生活领域的意外伤亡事故远比工业(工、矿企业)生产领域的事故为多,其比例约为4:1。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据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因此,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样都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安全文化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从而提升安全工作的境界。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而纳入经营战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项目驱动型管理,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此,安全文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

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一般而言,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非物原因),另一种是纯物的原因,人为原因大家比较好理解,对于纯物原因(即纯粹由于非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因,例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比较陌生。为什么讲是纯物原因呢?因为在企业生产中,事故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一般概念的物的原因也大多与人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而纯物的原因在企业事故中的比例相当少,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外几乎没有(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也逐渐被人所预见,只是由于科技水平或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导致预见的准确度高低不同罢了)。例如在煤矿生产中,有人说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巷道变形等自然状态是非人为原因,但事实上这也属于人为原因,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误区,刚才提到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能够准确预见这些非正常现象的能力,或者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而无力去预见,而这些正是由于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造成或影响的。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安全文化的发展及状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17世纪前有人类远古的安全文化,其特征是宿命论与被动型;工业革命至本世纪80年代,产生了近代的安全文化,具有系统论与经验型的特点;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了现代的安全文化,形成了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文化特征。

三、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企业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同步进行子功能系统,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来培养、影响和造就。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种误认为提倡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认为企业安全管理落后了、过时了等等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忽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20xx年来,世界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及原子能发电站的快速发展,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1992年我国核工业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一些专家也开始探索和研究安全文化。

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作用

安全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人民创造,传播、优化、发展至今不衰,工业化进程和高技术应用中事故和危险不断引发,促使人们挖掘和细琢安全文化的遗产,同时注入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不断发挥安全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力和内功,继续充实,发展和繁荣。笔者认为,不可低估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功绩,当今至少有两点是其不可磨灭的,极为深刻的时代内涵。

其一,安全文化突出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内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变化。从概念,内涵、领域、学科等方面有历史性的拓展,把灾害与风险看成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恶果,提出建立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推动安全科技文化发展的计划。打破了安全(或事故)的时空局限。更加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人民的思想。

其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崇大众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了“”的思想,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安全文化溶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保护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用低毒材料替高毒材料,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2)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人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泉源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

五、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安全第一”公理是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甚至有些人明知故犯。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于政府、社会、人民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活动中的自律,这就归结到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上,倡导、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是一个使13亿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与健康大事,是长期的、世代努力而不断投入与人生存相伴的伟业。安全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和发展,同时又用其保护和关爱人民。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关爱生命,尊重人权是大众追求的时代文明,也是安全文化的真谛。

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像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提一个宣传口号那样简单,它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为此,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当企业安全文化定格后,就要创造条件付诸实践加以宣传。即把企业安全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全面地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同时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化新的价值观念,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员工的进一步认同,使新型云电安全文化逐步得到宣传推广。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积极创造适应新的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实践,安全文化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文化必须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以一定的手段来引导。作为企业基础的安全文化,要与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要与提升业绩,提高绩效结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所以,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推行科学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造就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积极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监督与考核,建设一个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舆论宣传。企业付出巨大心血制定的员工行为规范、安全价值观、安全奋斗目标、安全形象,若没有人去宣传它、推广它,就只是个摆设,像浮云流水,怎么会深入人心呢?安全文化是全员文化,企业要本着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思路,引导全员参与。通过对员工进行灌输教育、导入培训、广而告知等做法,使企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如:组织开展以安全文化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辩论赛等;工作中开展创建绿色安全生产岗位竞赛、安全技能比赛、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安全价值观,并逐渐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企业舞台上的领导者是一种特殊的组织角色,企业组织领导者的地位赋予他们以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光荣使命。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塑造新型企业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定格后,企业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如果相反,领导者不去倡导和身体力行,企业安全文化在员工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就难以变成全员共享的文化。久而久之,只能游离于安全文化价值观规范体系之外,陷入空谈,经过精心设计的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也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中去。

利用制度进行强化。要巩固无形的企业安全价值观,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对于企业制度的重要性,每一个员工都不会有疑义,能够达成共识。把制度建设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结合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这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只有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鼓励正确行为。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当员工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深层观念之中。不仅如此,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让员工感到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也给其它员工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因此,对符合企业安全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给予鼓励和强化,是巩固企业安全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加强边防部队信息安全管理 》4

摘要:有关数据统计显示,80%以上信息安全事件和隐患的发生,来自于内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实。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三分靠技术,七分在管理”,决不能把信息安全过多的看成是技术问题。

关键词:军事 信息安全 数据管理 边防部队

军事信息安全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确保军事秘密信息、信息设施和设备等安全保密的活动,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既包括了行政手段,也包含了技术措施。一般而言,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信息数据管理、行政管理和人员管理等。

一、信息数据管理

今天,电子信息的广泛运用,对军事信息的产生、承载、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军事秘密的存在方式,已有纸质为主拓展到声、光、电、磁等各类涉密载体;__领域,也有地面延伸到海底、天空、太空以及网络空间。与口耳相传和纸介质载体时代相比,计算机介质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和各种秘密,并且传递的速度、效率是过去的成千上万倍,这种介质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以信息形式存在的资源,是另一种“金库”和“机要室”。于是,海量的军事信息储存在“盘”内、流动在网上、传播与空中,是泄密的隐患和漏洞大为增加,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数据管理。

(一) 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

可按信息数据的关键性、敏感性和防护等级等为标准进行分类,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但必须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密级的有关规定划定,并做上明显的具有与涉密信息不可分的密级标记和出网标记。分类标记在计算机上显示时,要再文头特别字段指明,也可在封装上用鲜艳的颜色编码表示。

(二)对重要的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及时备份和异地存放,并按照其原密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磁介质存放较长时间后,上面记录的信息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要根据磁介质存储的环境定期进行循环拷贝,以保证记录信息的可靠性。

(三)数据库保护

用于存储涉密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数据库,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可信性及其数据库的完整性。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最小授权原则进行存取,设定访问级别,控制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访问和下级人员对上级人员接触信息的访问权限,制止越权访问,任何单位后个人不得越权调阅、使用、修改、复制、和删除。要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力、严密的管理制度,从信息数据形成、处理、传输、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使用、保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堵塞漏洞、进行全过程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有可能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或失真,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 行政管理

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成立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的行政管理机构,以指定、审查、确定、信息安全措施;确定安全措施实施的方针、政策、策略和原则;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措施的执行,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安全的行政管理,是提高信息安全性,减少信息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一) 加强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

应根据信息安全建设的新形势,建立一个实体化的权威机构,强化其权限和职能,实行统一管理,避免多头分散、功能重复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信息安全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 强化信息安全监督检查

信息安全检查,是指各级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按照依法行政的职责要求,以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调查了解所属的涉密单位及其人员是否履行维护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检验衡量有关的具体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的一种活动。其目的在于了解、掌握情况,发现、解决问题推动信息安全工作方针、原则、规划、计划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正确把握信息安全技术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我国是计算机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自主研制信息技术和安全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现实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着眼新世纪最具挑战的的现实任务,克服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加强行政管理,走好我军扬管理之长,避技术之短,以劣胜优之路。

三、人员管理

在威胁信息安全的几大因素之中,人的因素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威胁。因为信息系统不仅是由人制造的,也是由人来操作和使用的。据国外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对计算机网络最普遍的安全威胁来自系统内部人员,这些威胁之中既有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而无意造成的,也有内外勾结蓄意破坏系统、窃取机密和进行犯罪的。因此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重在人员管理。

(一) 加强信息安全观教育

人员的管理问题,首先要加强信息安全观教育,牢固树立信息安全保密观念,使其认识到新时期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增强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各种信息安全保密事故中,大多是由于保密观念淡漠、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无密可保”和“有密难保”的糊涂认识上。我们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加强管理,以确保平时和战时的信息安全。

(二) 加强对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管理

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系统操作员、安全设备操作员、软硬件维修人员和警卫人员等。加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是审查。接触军事秘密信息的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并确定可以接触到哪一类秘密信息。二是确定岗位和职责范围。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岗位。三是定期考核评价,对不适于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要及时调离。调离时,必须按规定移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有关数据,设有口令和密钥的要及时进行更换。

(三) 管理工作要注意“堵”与“疏”结合

对有泄密嫌疑的要及时监控,对造成重大安全损失的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对于一些明显违规的现象要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例如互联网上的“校友录”或类似的成员地址、电话、留言等,必须得到及时的取缔,不能让一些人在不经意间泄露了部队的机密,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也不能简单的以一句不许进入网吧了事。我们正进入信息化时代,应正确对待官兵新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满足。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军内网的建设、扩大军内网的知识容量、为更多有条件的单位开通军内网等手段,拥军内网替代国际互联网在军人生活中的地位,真正改善官兵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1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