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班**发言稿(样稿)「实用」【实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家长会班**发言稿(样稿)「实用」【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第一篇】
关键词诗歌 情感 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86-01
诗歌思想情感的品味是中考的重要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欠缺,这方面的失分比较严重。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教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方法。近年来,对诗歌情感品味的考查,仍从诗歌的内在情感特点这个角度命题,综观各地方的中考诗歌考查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对各种类型诗歌是如何进行情感品味的。
一 送别朋友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表达作者依依惜别或对朋友思念之情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感;有的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朋友为主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出对朋友的留恋、祝福与关切,使人不难想象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二 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人、景、物为主的诗歌,景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这方面的诗歌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的诗歌,寄寓的情感常常较复杂,但描绘山川美景,钟情于山水,抒发其对宁静、自由、平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歌较多。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既表达了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又暗含了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意;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描绘出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依恋;陶渊明的《饮酒》,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又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
三 征战边塞诗
这方面的诗歌,有的是描写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如杨炯的《从军行》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部过程,表现了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与慷慨雄壮;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这些诗歌抒写了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有的将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中原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还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诗歌中。
四 咏史怀古诗
这方面的诗歌多数是对古人的凭吊,也有抒发诗人对古今的变化以及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以对比手法表现了现在的衰落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或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地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杜甫的《泊秦淮》;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独特的见解,如杜牧的《赤壁》;或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五 咏物言志诗
这方面的诗歌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候加上一个“咏”字。大多借物或借景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与高尚品质。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赋予了春雨无私润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情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质。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即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情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泊秦淮》作者是杜甫,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情感的关键,“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就是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诗歌情感分析题的解题模式为:抒发 的思想感情;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表现 的情趣;寄托 (爱慕、惆怅、苦闷等)的情怀;表达 的追求;流露 的倾向;发出 的感慨;袒露 心迹;造就 的情致等。
参考文献
《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翻译赏析【第二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朝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映衬和拟人手法。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工创造的美,那么环境的美是天然施设的美。两者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内与外、人造与天然美结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别是后面一联,把山水拟人化,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融和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爱美的情趣,因而成了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过去人讲王安石此二诗,只注意其第一首,其实第二首亦有佳处。第二首的佳处,乃在作者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都被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桑条索漠”犹王维《渭川田家》所谓的“蚕眠桑叶稀”i指桑叶少而显得冷落无生气,属枯寂之静态,“柳花繁”者,犹晏殊《踏莎行》所谓的“春风不**杨花,乱扑行人面”,属缤纷之动态:此一句诉诸视觉。“风敛余香暗度垣”乃写嗅觉而兼及触觉,不但花香入鼻,连微风送爽也写出来了。第三句写午梦初醒未醒时偶然听到鸟啼,则在写听觉时兼涉愈觉。最后一句点明身在何处,却从反面说开去。这末一句不仅写出作者同杨德逢彼此不拘形迹,而且连宾至如归的情意也和盘托出,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了。
总之,此二诗前一首于着力处见功夫,后一首却于*淡处见火候。必两首连读,始能察作者谋篇之妙。只选一首,似不无遗珠之憾。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别解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
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以说得通,因为这样的解说已经通行了好几百年。但是,若要是深究,若要联系生活,就会发觉,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事理。
说“茅檐”是借代庭院,就已经很勉强。如果视“扫”为打扫,那么,被借代的应该也是可以打扫的;借代的也应该是被打扫的一部分。庭院是可以打扫的,可“茅檐”是不可以打扫的。请问一下,经常登梯子扫房檐,谁扫过请举手!若是瓦檐,若是水泥房檐,有了雅兴,打扫也无妨,但是,秋风尚能卷走屋上三重茅,茅草的檐是扫不得的,扫一回,那苫房的茅草就下来一些,扫它几回屋子就漏了。以不可扫的“茅檐”代庭院是不妥的。
即使是允许“茅檐”代“庭院”,那庭院中被扫的也不应该是“苔”。苔是长在潮湿的地方的,是紧附于其他物体上的,用扫帚是扫不去的。刘禹锡的陋室“苔痕上阶绿”,并不能说明陋室卫生没搞好。卫生检查团从来不以苔的有无打分。以扫苔来说明院子干净,也是不妥的。其实,有些青苔的庭院,倒是文人追求的雅、静,也算是一种情趣。
有这么多的不合事理,我们有理由重新看一下“茅檐长扫静无苔”。
“扫”的`常用义是“**”,是“用扫帚除去尘垢”,解释“茅檐”为代指庭院,“长”为“常”,全是为了适应一个“打扫”,在其他场合并不容易找到例子。我们应该看到,“扫”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描、画。张祜诗《集灵台》“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这个“扫”就是描画。司空图《灯花》之二“明朝斗草多应喜,剪得灯花自扫眉。”这“扫”也是描画。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这“扫”也是描画。
解释“茅檐”的人多是没有住过茅屋的,才弄出这些借代、通假,看得出,是为了迎合“打扫”的无奈与被迫。
如果,我们跳出“扫”的常用义,选用“描画”解释“茅檐长扫静无苔”,就可以解释成:无苔的房檐,像大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苫房用的草,多是梢朝下,以利水流;反之就“戗水”了,水就可能顺草进入里面。多年不换的房草,朽烂含水,也就长出苔了。有苔的房子也就快不行了。新苫的房,檐上自然是“无苔”的了。新苫的房草,梢比较长,也比较软,若是让文人看了,就恰是毛笔。
这样的解释,一是少了许多麻烦,“长”还是原来的“长”“茅檐”仍是原来“茅檐”。二是更有诗味了,无苔的房檐,像笔一样长长的一画,这多有诗意,这多有文气,这才是读书人的眼力。其实,“茅檐长扫静无苔”说的是,房子是新苫过的;“花木成畦手字栽”说的是,主人勤于劳作。房子是新苫的,花木是亲手栽的,就是说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
整个诗写的是清新、娴静的生活。将一个“扫”字重新解释,让它成为“描画”,成为富有动感与美感的比喻,较之扫院子,诗的张力就大多了。
(**工商联合出版社张港先生著《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第三篇】
(一)苏轼作品多姿多彩,浑然天成
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有千般境。苏轼诗文大开大合、波澜起伏,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浑然天成。他的作品有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有庄子的丰富联想,有李白的挥洒自如,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胸怀、才气倾注于词。他写怀古、写登临、写赠友、写送别、写悼亡,也谈游仙、谈禅理,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
苏轼的作品传情审理,他的文字为人生、为生命做了最精彩的诠释。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十五赏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尽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贬官黄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畅谈风雨之后的感触;游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失意中仍壮志满怀。
苏轼的诗文情景兼备,骈散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象雄浑,展示出东坡先生的达观、超脱;《赤壁赋》优美明丽的景与轻松愉悦的情融为一体,“明月山间意不尽,清风江上为无穷”;《石钟山记》让人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真求实的情怀也展露无遗。
(二)苏轼作品刚柔相济,淡妆浓抹两相宜
苏轼写横槊赋诗的英雄,也写明眸皓齿的美人,他十分注意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互相渗透。苏轼写磅礴意境,写豪迈气概,也写幽怨缠绵,写儿女情长,从而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试看他的两首《江城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首《江城子》风格相去甚远。前者慷慨雄放,豪迈旷达;后者低回婉约,如泣如诉。
(三)苏轼处世乐观旷达、执著超脱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他遭遇了人世险恶、官场失意,壮志难酬,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 但并末因此沉沦,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以极其旷达的胸襟接纳了所有的大喜大悲,表现出宠辱不惊的宽阔胸怀。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第四篇】
朱二亭题南郊南明河畔翠微阁:
常倚曲槛贪看水
不安四壁怕遮山
汪炳(火敖)题贵阳南明河浮玉桥涵碧亭:
承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修水阳明书院:
池边小屋低于艇
江上青山峭似诗
黔灵山洗钵池:
弹琴惊鹤乘风雨
洗钵收龙带云还
贵州浙江会馆:
风景不殊江左右
湖山还忆浙东西
织金三潭滚月:
共说三潭同一月
谁知一月映三潭
修水君子亭:
聊开禊席临流水
又与风光作主人
修水阳明书院:
楼台四望云烟合
草木一溪文字香
汪炳璈题贵州安顺先农坛:
马堡春深罂粟雨
牛场秋老稻花香
修水阳明书院:
能令水石常在眼
任有闲忙不负诗
镇远青龙洞莲花亭:
奇石尽含千古秀
亭台长占四时春
关岭盘江铁索桥:
千寻金锁横银汉
百尺丹楼跨彩凤
贵州安顺熙春公园:
渠渠夏屋
熙熙春台
黔灵山洗钵池:
鸣琴幽谷静
洗钵古松闲
织金东山寺:
山空无俗染
洞僻有云浮
黄果树瀑布:
云卷千峰色
瀑和万籁声
修文县署:
修其孝悌忠信
文以礼乐诗书
贵阳学古书院:
学以聚问以辨
古与稽今与居
汪炳璈题贵州安顺先农坛:
荸荠粉香天近午
桃花米熟月初三
修水阳明洞君子亭:
别开小径连松路
忽有朱栏出竹间
织金东山寺:
且把鱼山添二酉
好同蝉窟映三潭
修水阳明书院:
清坐使人无俗气
读书何计策新功
甲秀楼:
山色湖光杯在手
云开天远月当心
汪炳璈题甲秀楼: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上行
贵州织金东山寺:
四面常时对屏嶂
万方多难此登临
遵义桃溪寺:
四面青山朝佛座
一湾绿水空禅心
元展成题贵州贵阳贵山书院:
天地之性人为贵 风雨不动安如山
贵州普定莲花古洞:
天洞连天天连洞
水潮来水水来潮
贵州普定罗朝选墓:
兔死狐悲营马鬣
龙骧虎翼叶牛眠
李彦章集陆游诗题广西思恩西邕书院学文堂: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到穷源自不疑
集句题镇远青龙洞:
溪静鸟喧青峰里
月明人度镜函中
吴中蕃题黄平飞云崖:
休夸好句因奇得
欲敌怪姿却反难
修水阳明书院:
蓄得奇书且勤读
忽逢佳士喜同游
汪筱乡题甲秀楼:
烟雨楼台山外寺
画图城郭水中天
普安鹦鹉寺:
一峰天半闻鹦语
万籁松间只鸟啼
贵阳南明河浮玉桥涵碧亭:
银汉浮空星过水
玉虹抱雨雁横秋
织金且往亭:
步步登高于斯且往
遥遥直上别有可观
贵州阳明洞: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修水阳明书院: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
研经赏理敷文奏怀
贵州江南会馆:
情话一堂今雨旧雨
乡心万里江北江南
贵阳宏福寺:
天性生成黔灵正气
人心悟道山水清音
修文三潮水石门:
为盈为虚即水可鉴
或潜或濯与时偕行
黔灵山洗钵池:
以息相吹汝闻地籁
自崖而返心有天游
贵阳黔灵山古佛洞灵宫殿:
鞭下无情打尔明中作恶
头上有眼察他暗里行奸
黔灵山圣泉亭(又名龙井、一品泉):
地缩三弓墙外让人行路
楼添一角座中留客听泉
花溪公园麟山半腰飞云洞:
洞辟几时问孤松而不语
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
贵州普定财神庙:
富而可求求人不如求己
物惟其有有德自然有财
曹鸿勋题贵州北省会馆:
先圣先贤先儒渊源有自
维河维岳维海灵秀斯钟
镇宁黄果树瀑布: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黄伯琳题贵州镇远万寿宫戏台:
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
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花
修文阳明洞阳明祠: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先在秀才时
贵州关岭城隍庙:
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
贵州安顺杨圣庙:
去六欲得六通悟七心之尽妄
焚五香清五浊扫八垢而皆空
镇远三元洞:
人上翠微梯蓬岛春阴天尺五客
来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
汪炳璈题镇远祝圣桥:
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
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刘玉山题甲秀楼:
云水恰当门柳拖桥背双虹落
烟霞看绕阁花压城腰百雉齐
李仲桓甲秀楼:
把酒高歌趋万顷波涛大江东去
凭栏侧望正满城风雨秋色西来
贵州平定冠山戏台:
传五万里人情多少奇观廿二史
绘四千年物色分明俗说十三经
贵州安顺石坊:
三将军三广文三人同胞为教谕
九进士九乡贤九代相继作功臣
贵州普定神仙洞:
神仙洞洞内神仙视之不见求之应
月亮坡坡前月亮行也光华坐也明
贵阳江南会馆戏台:
花深深柳阴阴听何处笙歌且凉凉去
风淡淡月滟滟数陋城更点好缓缓归
贵阳挹秀楼: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风常盈我袖
凉云随处荫安得人间喜雨偏记吾亭
吴信辰题贵州安顺财神庙: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贵阳图云关: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贵阳城图云关茶亭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视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贵阳吉祥寺戏台:
你看这般人以假乱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非利未出脚煞费心机
贵阳吉祥寺戏台: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关岭盘江铁索桥:
三岭巍巍石塔耸孤标秀插云霄如玉笔
双溪汩汩铁桥绵亘过横跨碧浪似长虹
贵阳某城隍庙 /湖南双峰祖师殿:
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
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贵阳某城隍庙: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贵阳唾绿楼:
亭前古井长留激浊扬清淡泊要明廉吏志
窗外孤峰突立居高临下伛偻须识老人心
阮仲明集句题云崖洞:
骏马骄行踏落花春日路旁情数声风笛离亭晚
美人一笑搴珠箔南湖夜来雨夕阳萧鼓几船归
叶钧潭题阳明书院:
心学揭良知忆当年息马投戈顿化遥陬成頖壁
教思追大雅欣此日横径鼓箧共歌乐职布中和
贵州普定化处戏台:
神是人装鬼是人装人是人装七尺躯扮出千般模样
车也走得马也走得走也走得方丈地游遍海角天涯
贵阳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桥头叹万里长驱过河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身
陈文政题贵阳通济桥桥亭:
送别桥头说道一声去也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迎来道左盼将今日归哉喜故人见面执手还疑梦里身
甲秀楼:
乍来顿减尘嚣看远山铜鼓夹岸芦笙丞相祠堂云霭霭
小憩便成仙境听珠树莺声鳌矶渔唱将军柱石雨潇潇
镇远大王滩亭:
到岸猛回头听潕阳第一滩声浪与篙争好仗神威资利济
顺流须努力看黔国万重山水峰随舵转全凭忠信涉波涛
阮仲明题观风台:
河上此高台樽酒谈兵汉武乡驻师以还尘世金戈伤往事
曲中闻折柳斜阳满树鄂文端凯歌之后谁家玉笛暗飞声
贵州织金东山寺:
此间便是蓬莱有名禅论道好鸟兴歌怡之娱之使我超然物外
你看亭称济赈多沧浪妙词醉翁佳句悠也久也令人乐在其中
安顺文庙:
国正在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数千年以来看世界渐进大同庶几得行夫子志
道本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四百兆而外虽夷狄亦知起敬况乎自号圣人徒
汪炳璈题甲秀楼:
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
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他拍手高歌听不真绿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蒙
黄平飞云崖:
丹崖皓月护千年竟幻作莲花世界听流泉漱石响答鸣琴苍翠亦留人知此间因别有天地
南海慈云飞一片赖重新竺国琳宫况几杵梵钟撞醒尘梦光明原觉物统斯民而再拜神仙
汪谦子题贵州羊栈岭茶亭: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坐断铁门限办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阿谁瞒了跟脚试竖起金刚拳击暮钟晨鼓唤醒眼耳鼻舌身意六道人生吃饭穿衣
陈哲题贵阳文昌阁:
且作鸱夷子泛一舸隐清溪记从潕水而来探青龙飞云牟珠诸名胜已觉神怡目骇那知更有蓬莱到此狂歌甲秀楼高容我卧
肯让鄂西林向两间撑铁柱溯平苗疆以后得北江芸台郘亭三先生大开酒国诗坛留下无边风月何人洒墨南明河上把桥题
刘玉山题甲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