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我是学生演讲稿范文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87247

【导言】此例“我是学生演讲稿范文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是学生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我是五、三班学生,名叫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个阳光女孩》。

我是一个阳光女孩,我感觉我很幸福。早上起床后,我穿衣理铺漱口吃饭,动作十分麻利,妈妈常常夸我乖。嗯,今天妈妈不在家,今天又是她的生日,我得给她打个电话——妈妈,早上好,妈妈,生日快乐!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我以语文科代表的身份组织同学朗诵课文,我以班长的身份劝导同学们课间不要追打,我以学生的身份举手向老师提问。下午放学回家,我一定不会忘记为正在厨房炒菜的邱宝宝按摩按摩。

我是一个阳光女孩,我感觉我很幸福。我有好多好多的爱好。我爱好美术,我喜欢那绚丽灿烂的色彩;我爱好舞蹈,喜欢那风情万种的舞姿;我爱好游泳,喜欢那自由快乐的沉浮;我爱好古代诗词,喜欢那节奏铿锵的韵律,例如: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是一个阳光女孩,我感觉我很幸福。进步的影子总跟随着我,荣誉的光环总旋舞在我眼前。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被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之星、行规之星、作家之星、思维之星、课堂小明星,两次获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科学论文二等奖。我在一年级时,在同心圆活动才艺展示比赛中获拉丁舞一等奖,现在我已经考过中国舞10级,在前年我参加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大赛获银奖,有我在里边的民族舞《小嫚》成功入选成都电台春节联欢晚会,获得金奖。

我是一个阳光女孩,我感觉我很幸福。我阳光着,我幸福着。我要感谢我亲爱爸爸妈妈,我要感谢我尊敬的恩师们,我要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是你们给了我阳光,给了我幸福!

谢谢大家。

我是学生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__大学的__,今天我选择的演讲主题是“我是谁”。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足,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是谁”?不知道在此之前,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可能是学生、是老师,是外向的、是内向的,是喜欢挑战的,或是安于平静的……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别人眼中,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呢?在生物学家眼中,我们是由5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在商人眼中,我们是跳跃的金钱符号;在物理学家眼中,我们可能只是一个一个的质点。这时候,有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当外界评价和自我认知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时,我到底是谁呢?

五百多年前,有个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他问“理”在何处?是像当时的正统观念——理学宣扬的那样,理在物外吗?他没有盲从主流,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和体悟中,他听见了自我的声音,说:“心即理”,“理”不在我之外,就在我心里,“吾心即宇宙”。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就是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王阳明。当自我认知和外界发生分歧的时候,王阳明如他所宣扬的那样选择了,以“我”为最根本的标准,坚持自我。最终建立了不同于程朱理学的另一套学说,实现了他的“不朽”。

同样的,“我是谁”这个问题,最终,不是要告诉别人“我是谁”,而是要告诉自己“我是谁”。社会给我们的评价,抑或是他人给我们的标签,的确,是来自于不同维度的视角。但仅仅只应把这些作为一种参考,作为我们认识自己的参照系。最终的回答应该是面向真正的发问者——我。

那么,怎么从自己出发来认识自我呢?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途径有很多,例如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马克思的实践观等等,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观察,参考他人意见和社会标准等方式都能够让我们去了解自己。

而在这些途径之上,我认为最重要的,便是明确这样一种意识观念——我们所追问的“我”其实是“不确定”的。这句话有点抽象,我用具象的汉字来解释一下。

看这些汉字,这是“一”,现在是“十”,现在又是“木”。但你知道它接下来是什么吗?是“杉”还是“林”?在我落笔之前大家是不知道的。因为横撇竖折位置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同样的,“我是谁”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没办法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在定位自己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新的自己,“我”时刻处于流变和不确定之中。这似乎听上去特别令人惶恐,“不确定”这三个字天生就带着危险的气息。

可是,“不确定”换一个角度说,就是“无限可能”。“无限可能”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种“变动”的机会。今天的我并不能完全定义明天的我,囚徒的明天不一定是囚徒。就像刚才的“一”,它蕴含着无限可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把自己定义成“木”时,那么我们就真的只能是“木”了,这才是更可怕的。

我曾经把“我是谁”中的“不确定性”看成一种惩罚,像西西弗斯推石般永无止境的悲剧。但当我发觉“我是谁”中包含的“无限可能”时,我意识到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

我们生而为人,就必定会去追问“我是谁”,宿命般的,哪怕永无止境。但我们还是努力地奔跑,只求更近些,再近些。

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讨论,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得到某个正确答案。最重要的,是带着这个问题一直前进。“我是谁”只是一个起点。正如柴静所言:“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地蒙昧中挣脱,这才是活着。”

谢谢!

我是学生演讲稿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阳光灿烂,可我却被感冒折磨得格外疲惫,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心情自然也很糟。在上课铃声的催促下无奈地向教室走去,准备布置学生自习。走进教室我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几乎全部的学生脸上洋溢着期盼的兴奋,眼睛盯着教室门口,小手高高举起,后排有的学生还站了起来。一看到我就更高地举手,还急切地叫着:“我、我、老师,我。”黑板上整齐地写着一些多音、形近等。原来,学生们都在争抢今天小组竞赛的机会。

瞬间,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惭愧和感动。为自己的偷懒而惭愧,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在这种感动里,疲惫和困倦不知不觉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种热情里,我走上讲台,走进课文,跟学生一起完成了精彩的一课。

课后,我在想,今天的精彩源于我的改变。我也经历过毫无头绪的自主学习,经历过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经历过死气沉沉的汇报展示,经历过启而不发的感悟点拨,经历过毫无兴趣的评价效果。我也感到束手无策,总是烦躁地责备学生不听话、不配合。面对责备,学生更加不敢说、不愿说。

我茫然无措,只好去书中寻求帮助。《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的一段话让我恍然大悟“以人为本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设想自己是学生会怎样?教师要做到把时间让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角色让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

于是,我开始认真改变,认真去想“假如我是学生”。以前,我总是问学生:“听清楚了吗?”现在我会问:“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以前,我总是认为学生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现在,我总是在想,我这样做学生会同意吗?能接受吗?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渐渐地,他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注,也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敢说了,有的想学了。首战告捷,我再接再励,开始在小组捆绑式评价上想办法。当然,无论做什么,我都不忘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学生”。

首先,我以学生的身份和每位小组长互相学习,教给他们组织学习的顺序、分配任务的方法、语言表达的技巧等,让组长们有了跟老师做朋友的优越感和被老师信任的责任心。然后,我又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一些竞赛规则和评价制度。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好学乐学的兴趣。收到一定效果之后,接着再提高要求。让所有学生都意识到:如果不全员参与、快速学习,就没有进入竞赛的资格;如果不积极交流、大胆表达,就不会产生集体的智慧;如果不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就失去必胜的筹码。整个过程,我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导、去参与、去帮助。一段时间之后,就形成了在小组学习时,组长目的明确、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参与、服从分配的状态;加上竞赛规则和评价制度的激励,大多数学生热情高涨,唯恐落后。

这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收获,却带给我满心的惊喜和感动。在课改的道路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困难,我愿意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努力。让“假如我是学生”的思想时刻伴我前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138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