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样稿)(优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稿件“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样稿)(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第一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魏一凡。很荣幸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在这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时刻,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向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家长表达最真挚的感恩和敬意!
当然,我们也要为自己默默鼓掌,每一个有机会在园子里学习生活的清华学子,在旁人看来,或许都是一部传奇,都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只有一路走来的我们深深知道,唯有梦想和坚持,以及在每个选择面前都拿出了“舍清华其谁”的果敢,我们才骄傲地站在了这里。
在这奋斗的过程中,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曾经都将清华园的照片贴在书桌旁,但那只是用来激励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然而,随着一次次的接触,清华在我心中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内涵。她蕴藏着情怀的厚重与理想的光芒,使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沉静。在暑校期间我曾听学长讲起赵家和老师,老师最爱教书,毕生勤俭,却默默地为贫困学生捐助了1500万。这让我想起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用最简朴的生活容纳着一颗丰富而深刻的心灵。
这种沉静朴实的生活与脚踏实地的态度,或许会给我们略显浮躁的社会风气带来一阵清风。在飞速发展转型的当下社会,人们常常急于找寻捷径敲开所谓“成功人生”的大门,却难以潜心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中。有人不乏失望地说,名牌大学的学生正在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生命还有其本应深刻和有意义的内涵吗?钱包鼓胀了,物质丰富了,思想和精神却愈发地麻木和萎缩。
在这样的潮流中,我也曾以为大学生活的意义就全在于分数,可是当我投入到一次次社会活动中,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也隐约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去年,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当我聆听着老兵平静地叙述那段沉痛的回忆,就仿佛看到了残酷时代的鲜血淋漓;当我徘徊在遇难者名单墙前,就仿佛听到那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哭泣,这些场景都深深触动了我。今天,我们已成为清华的学子,我们的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成败,更是与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于是,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个实业强国的梦想。虽然祖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可是当前的“中国制造”中,我们还有很多落后于人,甚至受制于人的地方。来到清华,有了前辈们的精神感染,我决心在机械学院刻苦钻研、不断精进,在我们这代实现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之梦。这样的历程,想想就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正如马克思所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能投身到增添人类幸福的劳动中去,我们所获得的就不只是局限的、自我的乐趣,而更与千百万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相遇在美丽的清华园,相信我们在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里,都将找到和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
站在这梦开始的地方,此刻,我想大声说:清华,我们来了!
大学的开学典礼发言稿【第二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带着对暑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又回到了亲切而又熟悉的校园,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新学期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回顾上一学年,我校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学期我们将接受新的挑战,我们相信每一次创建活动都是我们师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将激发我们向着明亮的那方进发!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让我们一起好好谋划一下吧!
首先,同学们要树立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是我们每一位师生成长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我们共阅读,同丰富。长知识、长智慧、长身体、长思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仙都小学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是学校的主人,心中要装着学校、装着班级,树立以校为荣、爱校如家的思想。具体来说,在班级里,我们要人人争做“四好少年”时刻以班级的利益为重,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个为争创“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走在校园,弯要捡起落在地上的每一片纸屑,与人交流语言温文尔雅等,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我们的乐园,我们的天堂。
其次,我们要把学习当做自身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正处于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需要同学们珍惜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在不同的领域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勤奋的体会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来到学校抓紧早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热烈发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丝不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决不拖到明天。数学课上,你们能攻破一个个难题;语文课上,看到你们声情并茂的演讲;科学课上,看到你们专心致志地实验;音乐课上,传来你们悦耳动听的歌声。这样的学生,才能走向明天的成功,这样的校园,才是充满活力的校园。
第三、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5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英雄,加加林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能够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之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设计的飞船,于是决定让他执行这次飞行。加加林的成功从脱鞋开始。脱鞋虽然是小事,但小事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敬业精神,同学们都知道,老师和家长都很关心你们的学业发展,其实他们更关注的是你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你们的生命安全。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同学们受益终身。正所谓好习惯决定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人生。加加林的故事不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吗?
新的学期,对于我们全体教师也意味着崭新的开始。回眸过去,老师们用信念铸就师魂,爱岗敬业、锐意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为同学们的发展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新学年里,我们要一如既往,埋头苦干,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同学们的发展和终身幸福搭建平台,为大家的快步腾飞插上翅膀。
第四、珍视生命,注意安全,懂得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师生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快乐学习。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安全,希望全校师生都能做到:
一、我们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二、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有的同学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现在气温还很高,食物容易变质,决不吃霉变不净的食物。
五、要注意交通安全。十二周岁以下的儿童严禁骑自行车上学,严禁乘坐无证报废、不合格的车辆。出入校门步行,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外逗留;上下学途中横穿马路时要格外注意安全。
六、防火、防电要求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
七、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周一至周五上午7:40后,下午1:40后方可到校),不要提前到校,也不要迟到。周一至周五上、下午放学后没有老师的安排不允许在学校逗留。
八、现在天气还很热,不允许任何学生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到任何游泳场所游泳,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九、熟悉常用的急救电话号码,如120、119、110的用途。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老师们,同学们,过去的成绩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新的学期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了一张崭新的白纸,那么我们将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画卷呢?让我们以各项创建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发展,相信我校教育现代化步伐会迈得更坚定,湖三小学也必将会因你们的精彩表现将更加绚烂。让我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用每一天的真诚和努力,共同去开创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吧!
最后,祝全体师生在新学期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大学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级天津环保所博士研究生龚琼,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20xx级研究生发言。
炎炎夏日渐进尾声,金秋九月已经来临,新的学期与我们如期相逢,对于20xx级的我们,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从今天起,研究生,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磨砺灵魂的利剑,是承载我们实现中华农业发展的梦想之船。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在经历了考研和考博的重重考验之后,我们才进入了中国农业科研的最高殿堂,接触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历史悠久、专家云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拥有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汇聚和培养了一批包括诸多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科学家。这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科研氛围和实干精神,能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子,我们倍感荣耀。
我们将秉承农科精神——顶天立地,顶天——我们怀揣着对科学的向往,会努力钻研,尽自己力量解决科学问题;立地——我们肩负着振兴农业的使命,虽然作为高校科研人员,仍然要干得了基层,下得了大田,扛得住烈日,不愧身为大地的儿女。为“中国梦”、“强农梦”的实现,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农科人!
今天的开学典礼,象征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20xx级全体新生庄严承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以强农兴邦为己任,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现实、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明确目标,严格要求,勇于创新,主动学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续写农科人的光荣与梦想。
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和教师节,在此,我仅代表20xx级新生,向各位辛苦工作在科研和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预祝新同学中秋快乐!一切顺利!学业有成!
谢谢!
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完炎热的暑假长假,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我们的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有人也说她是一所有点名气的大学。是的,第一范文网大学在历史上曾经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品德好成绩佳的优秀学生。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从第一范文网走出更多的一批批优秀的社会青年,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但是,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成绩,一切的成就都要从现在的努力开始,都要从现在的点滴小事做起。这学期,请同学们要记住两句十分重要的话:
责任心,迈向成功的起点。
责任心,含义非常丰富。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容易。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一名东莱小学庆东分校的学生,要承担哪些责任,怎样承担责任,这些,我们要想明白,做起来!比如我们每天认真看各种好的名著、勤写读书笔记或日记;认真写具有真情实感富有童趣的作文;我们每天认真细致地完成学科的作业 ,就是有责任性的具体表现。
好习惯,快乐成长的阶梯。
好习惯,也包含了很多内容,而且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习惯虽小,意义很大,而且好习惯养成就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 我们每天准时到校后遇见老师主动问好,和同学亲切打招呼,不随意丢垃圾,看见校园里有丢弃的废纸等杂物就拣起来放到垃圾房里;我们每天做好预习、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等小事;认真参加每一次考试;平时多反思自己练习中的错误;每天积极参加长跑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等等这些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就会一辈子受益。
同学们,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不管是责任意识的形成,还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是很辛苦的,但这里面有更多的快乐!什么是学习的快乐?我想,当你通过努力不断进步时,你一定会感受到这种快乐!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这种快乐,也希望你把这种学习的快乐告诉你的老师,告诉你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我也希望我们的老师,给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宽容,每天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地成长!
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在20xx年下半年新的学期中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天天快乐!也祝愿我们的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天天都有好心情!
谢谢大家!
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第五篇】
很高兴也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说几句话。今天正值教师节,接到学院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开始想应该说些什么?这时,我才忽然发现一个不期而遇的巧合,就是今年是我进入新闻学院工作整整二十周年,也就是我从教整整二十周年的纪念,新闻学院某某某年的辉煌历史,我也见证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岁月。
回想起某某某前的今天,某某某年的初秋,不记得是否也象今天这样阳光温煦,只记得怀揣尚未捂热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美学博士学位证书,也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图书馆旁边的老文科楼二、三两层,新闻学院所在地。当时的院长,丁淦林教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一间简陋的堆满书报的办公室,让我坐在他的对面,看着我的眼睛,很郑重地对我说,你是从中文系来的,没有经过新闻训练,你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到媒体去实习,培养“新闻感”。于是,我怀揣着张骏德教授给我开的介绍信,开始闯入到上海电视台著名的“新闻透视”栏目组,跟随记者四处采访;几个月后,我又闯入“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组,开始跟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轨迹,后来,则是中央电视台……,并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合作,这是我对中国传媒业参与式田野调查的开始,这要归功于新闻学院的传统。由此,我的专业研究方向也与中国的电视发展与新闻发展结合在一起。
某某某某某年,当时复旦新闻学院的广电专业尚未建系,虽然我们广电专业1984年在全国就率先创立,但是在我进入新闻学院的时候,广电只有专业主任张骏德老师,光杆司令,我成为他的第一个兵。现在张老师已经退休,我也成了广电系的老人,真是令人感慨。岁月匆匆,二十年的时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也已经上大学了,可以在现场与大家坐在一起了。从那时到现在,广电系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在全院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长足的发展。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起点却是在丁淦林老师的办公室开始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无痛苦地被-迫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学象牙塔里走出来,从所谓小资趣味里走出来,来面对这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剧烈的发展与变革,并从中寻求自己的学术道路。在这二十年中,我其实也是不断地回想和思考丁老师说的“新闻感”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学新闻的和做新闻研究的人来说,“新闻感”是最重要的?
20某某年9月,丁老师不幸去世。其亲属为他出版了一本回忆录,作为纪念文集。这本文集既是丁老师的个人学术史,也是新闻学院的发展史,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见证史。我读完之后,才觉得真正触摸到一些他对“新闻感”的理解。在丁老师从教一生的经历看,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是两件:
一件是与第一线新闻实践的有机联系。某某某某某年他在复旦新闻系大四年级的时候,大实习去安徽的淮南记者站,到淮南煤矿采访,走遍了主要矿井,竖井、斜井,爬行到掌子面,每次下井要走一二十里,手脸皆黑。到淮河大水现场采访,亲眼目睹工人家属把自己的房屋腾出了,让被淹的农民住,目睹穿着背心和短裤的几位干部在堤坝上讨论,其中一位是省委书记曾希圣。某某某某年,丁老师带学生在江苏徐州实习,下农村采访,和当地记者一样,背包里带着煎饼和咸菜,就着河水吃。睡到半夜,听到人大喊“水来了”,大家就一起转移到高地去,“的确很辛苦,有危险,但心无杂念”。丁老师,包括今天在座的很多老师,他们这一辈新闻学研究的学人,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获得“新闻感”。而所谓“新闻感”就是对社会发展脉动的把握,就是保证新闻实践的第一线永远是其学术研究问题意识的来源,这样,新闻与学术才能够生生不息。
另一件是丁老师对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与执着。丁老师回忆王中教授受到批判的时候,新闻学院的师生挺身而出,批评当时的《解放日报》: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丁老师自己在学术道路上,务实求真。在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接触、查找、寻访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注重调查研究,不搞清楚不罢休。这种正直与诚实的学术伦理,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这种精神,也希望能够在新的一代学人中传承下去。务实求真,它也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新闻业坚守的职业伦理。在丁老师的时代里,新闻系在陈望道先生的引领下,复旦大学最知名的大师们都来到新闻系上课,群星璀璨,郭绍虞《语法修辞》、方令儒《大学语文》、周谷城、周予同《中国通史》、漆琪生《政治经济学》、胡曲园《辩证唯物主义》、贾植芳《苏俄文学》等等,我的导师蒋孔阳先生也曾到新闻系给本科生上课。今天,新闻学院本科二加二的通识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回归。它要培养的应该是真正具有学术精神和学术视野的年轻一代新闻人才。
诚然,今天中国社会已经与丁老师那一辈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了。甚至与二十年前也大为不同。二十年前,我坐公交车到电视台的栏目组,推开门就进去了。到新闻学院找各位老师,也是敲敲门就进去了。但是现在从电视台到新闻学院,到处充满了门禁,没有许可不得进入。我读大学的时候,班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今天,农村来的新同学已经很少了。前些天,童兵教授作为志德学院的院长迎接报到的新生,有人问,是否有家境不好的同学,他说一个也没看到,因为他问到的同学们,都拥有手提电脑。
今天新闻业的发展与实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新技术、新产业、新兼并、新垄断,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也同时降临。媒体从业人员的理想信念大幅下降,社会对媒体的信任度跌破底线,新闻生态恶化,不实新闻和谣言充斥,传统媒体利润下滑,严肃媒体难以自保,资深记者纷纷出走……。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新闻专业主义的悲观图景。因此,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无法避免地要扪心自问,我究竟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新闻,它还值得我们做什么?这些问题,也将决定并伴随着诸位新同学在新闻学院的求学轨迹。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坚信一点,新闻最终是要由人去做的,负责任的记者和负责任的报道是任何新闻业的基石。归根到底,新闻业是人的事业,也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任何违背这个原则的发展,都会受到惩罚。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最坏是因为失序,也正是因为失序,它也前所未有地需要重整秩序。公正而诚实的新闻业,是一个追求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无法割裂的内在组成,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只要你进入新闻学院,你就必然与这一使命联系在一起。都说复旦是最小资的大学,风-花雪月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中,只看到风-花雪月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对学新闻的学子来说。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个世界的暴-力、战争、贫困、饥荒,灾难,所有这个世界现实的甚至是恶的一面,不说为了同流合污,而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推进这个世界走向和平与公正贡献力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向丁老师这一代人学习,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学术生命与这个时代、社会融汇在一起,学习如何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传统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鲁迅先生在病重时,临终之前,最后的文字中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愿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