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范文优秀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范文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一篇】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xx,驻马店西平县人,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二篇】
我是来自大洼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胡,199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17个年头了,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时刻告戒自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工作中自觉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这种为新闻工作奉献一生的坚定意志从未动摇过,并将一直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记得刚到广播电台工作的时候,新鲜、好奇的心理占了上风,跟着老记者去采访,看什么都好玩儿,觉得做记者没什么难的,直到有了这样一次采访经历,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人家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那是20xx年的八月份,我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文稿,忽然,部主任匆匆忙忙的来找我,说辽河出现了洪峰险情,已经转移了很多农民到赵圈河学校进行避险,台里安排我们去进行现场采访,并直接连线直播间,第一时间对抗洪前线情况进行现场报道,我一听,好啊,这还是我第一次参加抗洪直播呢!我贪玩的想法又来了,我可得好好开开眼界!可是在去往防护堤的途中,台长的一席话却让我听的胆战心惊。他说:我们要做好与大堤共存亡的心理准备,这就是我们的战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我们新闻记者报道的最前沿,洪水来了,我们也许就是最后一个离开堤坝的人。这一席话说完,我不觉得第一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顿时,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抗击洪峰、防汛抗战的采访报道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每一次洪峰的到来,我们深入安置点儿,对人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进行采访;我们在指挥中心,对每一个决策、每一个变化情况进行现场连线、解说报道;我们站在桥面上进行采访报道,上面是狂风暴雨,下面是湍急的洪流。可是,不知怎么的,那时那地,我的心里却没有一点儿恐惧,有的是我骨子里潜藏以久的战胜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决心,有的是我青春勃发,为新闻事业奉献一切的信念,有的是我高高树立起来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那一次,经过党和政府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战与努力,终于战胜了可怕的洪峰,取得了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我们也成功完成了连续十几天的现场报道工作!
一次,我看到这样1篇文章:说新闻记者是十大危险行业之一。我不以为然,但是这个在另外一个故事里却真的得到了印证:他,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次,他跟随市县领导去基层进行走访调研,因为摄像记者要后退着录像,经过的又是一个养鱼池,当他正认真录像的时候,有一个工作人员突然大声喊起来:别动,录像的记者别动!看你的脚下!这个记者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脚下,原来,他的脚只有前脚掌踏在冰面上,后脚掌已经搭在了冰窟窿的边缘,只差半个鞋位他就掉进冰冷的水里了,这个情况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记者这个职业,也确实充满了危险,充满了挑战!这个人,其实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丈夫,电视台的一名普通记者。我们因新闻采访事业而相识、相知、相爱、相守。我们有对新闻事业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向往、共同的执着。虽然,他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新闻采访岗位,但是,每每提到那些为新闻及时播出而编辑片子到深夜的日子,那些挑灯夜战爬格子,饿了,啃口方便面的日子,他还是会心潮澎湃,激动万分的跟我讲上许久,许久、毕竟,我们逝去的青春、我们的阳刚热血,我们的日子,已经跟新闻事业紧紧环绕,无法分开。
其实,作为一名记者,采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是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不可少的!一个星期天,我回农村的娘家,正赶上村里按路灯,我灵机一动,新闻来了,于是,我跟村里的负责人聊村屯规划建设情况,跟左邻右舍的大叔大妈聊按上路灯的感受,并录了音,上班后,我制作了一条‘路灯亮了,乡亲们笑了’的录音新闻,对‘美丽大洼、环境整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像这样的随机采访举不胜举!
在台里,除了采访,我还担任着播音的工作,台长经常开玩笑的对我说,我是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全能型战士!我也乐此不疲。
如果有人问我: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新闻工作者这个行业吗?我会豪不犹豫的大声告诉他:我会!因为,我热爱着这份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期待,充满了责任感的职业,因为,我热爱着这份让我磨掉了青春,任皱纹爬上额头却从未后悔的职业,因为,我一直并将继续爱上这份让我收获了人生幸福的职业。
忘不了,有多少个忘不了,让我们牢牢的记住。
如今,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中,在‘美丽大洼、大美盘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环境下,在自觉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社会责任感下,我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要拿出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无限的我一生都会热爱的新闻工作中去,为新闻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做新闻事业的忠诚战士!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三篇】
尊敬的xx:。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四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
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座“钢城”正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启“钒钛之都”的华丽篇章;“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最好在这里安个家”,这句话,让中国阳光花城传遍全国的各个角落。
是谁让这座坚硬的钢城开启柔美的蜕变之旅?今天的演讲活动与记者有关,您是不是在质疑:不会是记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没有总结错的话,应该是党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谁将这一华丽的转变真实地记录、真诚地报道?没错,是记者。
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感动。他们都是钢城蜕变中的真实记录者,而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很荣幸,在钢城美丽的蜕变之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阳光花城,让我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见证他们与岁月之间的较量、与病魔之间的抗争。
新鲜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区的候鸟老人已抵达攀枝花开启了他们温暖幸福的越冬计划。在采访候鸟老人时,我认识了83岁的曹大爷(您看,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爷),他来自成都,这个冬季,是他第四年来攀枝花疗养过冬。曹大爷患有支气管炎,岁月的年轮让他不得不把吃药当做家常便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闷地喘不过来气,严重的时候还要长期在医院里疗养,和曹大爷的交流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声音中带有丝丝沙哑。但他告诉我说,来攀枝花过冬了以后,冬天也可以晒到太阳,空气还特别清新,自己的身体明显好转,几乎连咳嗽感冒的药也用不着了。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些话我会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许是因为曹大爷的身体好转,或许是因为阳光花城给像曹大爷这样的候鸟带来的温暖。曹大爷说20xx年的冬天他还会再来美丽的阳光花城。
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很期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绘制了“钒钛之都”的宏伟蓝图,迎来了全国首创的20xx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洽谈会。钒博会的举办,使国内外的客商云集在钒钛之都,在与客商们的采访交流中,我认识了来自芬兰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兰克洛斯零件公司的总裁,他是我担任记者以来,采访的第一位国外友人,当时内心无比的激动,他告诉我说,他的公司与我市的钒钛企业一直有着合作关系,此次钒钛博览会的举办,将是他们之间的又一个合作契机。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国首次钒博会在我市的举办,为我市建设钒钛之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钒钛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引擎。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真实记录着攀枝花前进的脉搏,钢城的华丽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钒钛之都”的魅力、“阳光花城”的美妙,虽然现在的记录会变成过去的记忆,但记忆掀起的却是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五篇】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关于记者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
讲好普通话的演讲稿
2017讲好普通话的演讲稿
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优秀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记者团竞聘书范文
编辑记者个人简历范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六篇】
2015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15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七篇】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xxx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主席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1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
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八篇】
尊敬的xx:。
我是个90后,参加工作4年,当时政记者才满2年。今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3个月。
选择入党的原因和我采访过的一位老党员董福财有关,他改变了我的新闻观,甚至重塑了我的价值观。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董福财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的一天,我接到了任务,去北甸子村采访董福财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事儿。当时我心里有点儿不情愿,作为一名最关注美景、美食的90后,当时我觉得新闻也应该好看、好玩儿,毕竟现在是眼球经济、收视率为王啊!可一个老头儿在沙坨子里栽树的事儿,能吸引多少眼球呢?再说北甸子多远啊!同事说那是辽宁省的最北端,传说中的不毛之地。我就不明白了,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嘛!
可真到了北甸子,我却发现这里树木成林、庄稼连片,环境似乎没有同事说的那么糟,我把这个疑问提给董福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我们带到了北甸子村和科尔沁沙地的边界。刚下车,我一脚就踩进了沙坨子里,董福财面对这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科尔沁沙地告诉我,过去北甸子也是这样,粮食亩产不足200斤,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钱。就连1996年国家工作组考察时认为北甸子村不适合人类居住,曾建议整体搬迁!可董福财竟然拒绝了,他开始带着村民在这片沙坨子上不停的种树,这一种就是18年。
听到这里我就更疑惑了,“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呢!”
听完这句话,作为一个以提问为职业的记者,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提问感到了羞愧。
接下来的采访中我陆续了解到,在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18年里,北甸子村成活了300多万棵树,形成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森林覆盖率从几乎为零提高到了48%,把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足足推进了13公里。
同期声:“为了北甸子村全体村民平安幸福!”。
随着这些身影越来越多,我脑海中有些东西越来越清晰。我知道自己当初申请入党的选择是对的。
今年3月初,我再次去北甸子村采访时,董福财因为肝癌晚期陷入昏迷,已经不认得我了。他的老伴儿告诉我,2002年董福财带领村民修路时,意外受伤摘除了脾脏。这10多年来,他一直拖着少了脾脏的虚弱身体,起早贪黑带着大伙儿种树、修路、搞养殖,如今村里粮食亩产近千金,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可他自己家的砖头上却还是砖头压着油毡布。十几年的过度操劳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我虽然震惊,却不再疑惑他图啥,因为这一次我明白他的信仰。
20xx年3月21日,董福财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村民富了,我才富。这句诺言,最终只兑现了一半。
董福财的事迹被阜新广播电视台最先报道后,在辽沈大地乃至全中国迅速传开,他先后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为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省道德模范,并被提名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今年七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仪式上,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董福财的身影,老书记我希望你能看到,作为一名记者、一名党员,我将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和传播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
因为这份信仰正在被我们更多的九零后,继续传承!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九篇】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习惯性的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热线电话。这一天,是5月16日,这一天,是我从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回来后的第136天。在北京的两年,我看到了很多大场面,以至于再次回到家乡,心里多少会有一丝不甘。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有时也会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心生抱怨。但是在接到这通电话以后,我慢慢地变了。
来电话的,是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马院长。她告诉我,学院里有一名叫曹月霞的女孩,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只是从进校的那一天,她就拄着拐杖,走起路来特别费劲。而最近,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坐着轮椅去听课了。按照学院的规定,曹月霞需要休学接受治疗,但她只是哭,就是不肯离校。马院长跟我商量,希望这一次我能和她一起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这是一个叫做官亭村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曹月霞是这里唯一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出门迎接我们的是她的姐姐曹红霞,这个已经22岁的姑娘,看上去却只有七八岁孩子那么高。红霞告诉我,她一生下来,就得了这种病,双腿日渐变形,最终没法走路了。爸爸妈妈带着她四处求医,还欠下了一身债。更没想到的是,从初中开始,曹月霞也患上了和姐姐相似的病。这一段崎岖的山路,别人走出去只需要个把钟头,可她一走,就是半天。
“田大哥,你看,这条路就是我梦想的阶梯。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走,到了高中,每周往返一趟,而现在,我已经走不动了”。曹月霞含着眼泪告诉我,有好几次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的脚就钻心地疼。望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想着遥不可及的大学梦,她真想扔下拐杖,回去算了。但是,一想到还在家里眼巴巴的盼着她回去讲新知识的姐姐,一想到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妈妈,一想到两年来身患重病还在四处为她筹集学费的爸爸,她就再也没法退缩了。
这是一个命远多舛的家庭,但这又是一个坚强的家庭。面对贫穷,他们不等不靠,而是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着全家的现状。姐姐红霞,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了用双手走路,学会了洗衣做饭,天资聪颖的她,更是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妹妹在教室里读书,她便蹲在窗外跟着读,妹妹在灯下写作业,她便一页页的翻看着书本。就这样,她跟在妹妹身后,一点一点的学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她,早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我悄悄地问曹月霞,为什么当初不愿意接受大家伙的帮助。她说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因为在她最自卑的时候,是姐姐一双双的绣着鞋垫,托爸爸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点零花钱交给她。还告诉她,贫穷不丢人,别人的眼光没关系,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短短的四个字,很快打开了曹月霞的心结。她告诉我,梦想,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她希望用责任来支撑起这个家,像姐姐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实现真正的梦想。
是啊,真正的梦想。作为一名记者,我的梦想不也是如此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需要我,我要用笔和镜头精准地报道她们的生活,把她们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几天后,我的这期节目《姐妹》播出了。短短一周的时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就达到了24000多元。我们还报送省级媒体播出,通过微博、网站不断转发,让姐妹俩的故事飞向了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行与我们展开了爱心接力,1篇篇报道讲述着更多山区孩子们的故事。城里的老师来了,在校大学生来了,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都来了。大家带着暖暖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娃娃们的眼睛亮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持续关注下,曹月霞的病情稳步好转,并且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答辩,带着满满的感恩回到村子,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而姐姐红霞也用自己的乐观感动了邻村的一个小伙。,他们收获了爱情,今年教师节那天,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贫穷从来不是独行者,总是与老少边穷相伴,与老弱病残同行。越走进偏僻的山村,就会发现更多触动人心的故事。两姐妹的故事告诉我,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落后又落志。把志气扶起来,把智慧立起来,有了这种精气神,梦想总会扬帆启航,贫穷迟早会远离而去。
从北京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已有136天,我知道未来的路就在前方,与基层走得更近一些,与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一些,汇聚你我的力量,共同帮助,像曹月霞这样的贫困家庭与全国的老百姓一样共圆小康梦,一个也不掉队。
好记者讲好故事个人演讲稿【第十篇】
他的笔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有多少真情,他的报道就有多少力量!一次报道,感动得读者送来一万斤西瓜;一次报道,帮瓜农卖掉数百万公斤的西瓜;一次报道,让瓜车菜车在城市自由穿行了8年。这,就是新闻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媒体上传下达的力量!这更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力量!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感谢有这个机会,可以再一次感受新闻理想的狂热,与追逐理想的感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