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汇聚【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6536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观察记录心得汇聚【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一篇】

一天,在离园前自选活动时,我们班的孙越和何易洋在积木区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谁也不让谁,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他们:“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我又故意说:“反正你们老抢也玩不成,放我这儿不是挺好吗?”孙越说:“我们不抢了。”何易洋也点点头期盼着看着我。我缓和了一下口气问:“怎样才能俩人都玩上,又不打架呢?”孙磊说:“商量,我玩一会儿,他玩一会儿。”我又追问:“什么叫玩一会儿?”孙磊说:“20圈。”考虑到时间太长何易就玩不成了,我建议玩7圈,他们同意了,两个孩子又玩起来。

二、分析与措施:

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区域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幼儿玩得很好,交往正常,我不会介入。我认为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我才会适当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深入开展游戏。

当孩子发生争执可能出现危险时,我用结果反馈法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由于我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我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三、结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二篇】

学习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而观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观察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那么,如何正确地观察呢?本文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分享一些学习观察记录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认识观察。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观察。所谓观察,就是通过感官、思维和语言等多方面对事物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观察需要有目的、有重点,需要注意客观性和准确性。只有正确的观察,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段:大学学习中的观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在学习中进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喜欢观察老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同时,在课外学习中,观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比如,当我们在阅读1篇文章时,可以观察文章的结构、段落和语言运用等,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第四段:记录的好处。

观察之后,我们应该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这样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忆和总结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我的学习中,我通常会记录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第五段:学习观察的重要性。

总之,观察和记录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观察和记录的能力,这有助于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三篇】

背景: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对动物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教师,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一同汲取经验和养份。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探索“长颈鹿”的故事。

实录一:

在孩子们尽情地讨论后,我出示了我的范例——长颈鹿的一家,正当孩子们大叫:“好漂亮!”时,金天又一边举手一边说:“我又发现不一样了,斑马有棕毛,长颈鹿没有的!”

“哦,你又发现了……”

还没等我讲完,奔奔又叫起来:“长颈鹿有棕毛的!”

“没有的!”孩子们都叫了起来。

“到底有没有?你们仔细看过长颈鹿吗?”

“没有的!”“有的!”这时,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一时间,我自己也不能确定长颈鹿到底有没有棕毛,但活动又没有结束,所以,我就告诉孩子:“现在,我们不能确定长颈鹿到底有没有棕毛,那我们先别画棕毛,等活动结束了,我们再一起去找找资料,如果有,我们再添上去,好吗?”

孩子们也同意我的提议,于是,活动就继续进行下去,孩子们暂时画的就是没有棕毛的长颈鹿。

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关系。教师教的越多越满,幼儿的学必然越被动,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学习空间从何而来?反之,如果教师退一步,被动一点,幼儿则进一步,主动一些。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中,孩子们对长颈鹿的特征有过初步的讨论,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将长颈鹿的特征重复给幼儿听,而是借助幼儿对斑马和长颈鹿的已有经验,先请孩子进行比较、讨论,调动了幼儿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较和发现中,孩子们对长颈鹿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所以,我认为前面的环节,我和孩子的互动是成功的。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虽然,在出示范例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发现不同的动态以及画面上事物之间的重叠,但是,金天小朋友却从我的画上看出了“长颈鹿没有棕毛”并引起了孩子的争论。当时,我自己也觉得一愣,因为自己在画范例时,根本没有考虑长颈鹿有没有棕毛,而是凭自己的印象画了出来,所以,我本身对长颈鹿就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是,我没有急于把孩子拉回到我的预设中,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争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我也没有权威地要求孩子服从老师的范例,而是鼓励孩子回去收集资料,留给孩子继续探索的空间。

实录二:

第二天早上,棋棋和小刚各自从家里带来了长颈鹿的玩具,看到我,两人都急着去拿自己的玩具来给我看。

棋棋一边拿,一边就已经说着:“长颈鹿是有棕毛的,不过是短的!”

可是,当小刚的玩具拿来时,他却说:“没有棕毛的!”

棋棋马上急了:“肯定你的做错了!”

“没有”

两人开始争论,旁边的小朋友也围了很多,跟着一起争论着!这时,奔奔也急匆匆地找到自己的动物书来了,“老师,你看,书上的长颈鹿是有棕毛的,这里还写的‘长颈鹿的脖子上有棕毛……’”

现在是2比1,不过,小刚显然还不服气,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在等待我的答案。

“你们都比老师记性好,回家查了资料,老师倒忘记了,应该给老师批评!哎呀,你们玩具也有了,书也有了,我该到哪里查资料呢?”

“上网!”有位孩子叫了起来。

“好,那我们一起到科普网上查查资料!”

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围到电脑旁边,看我查资料,最后,孩子们从长颈鹿照片和文字介绍中找到了答案。

分析:

孩子收集资料以及争论的过程说明他们对昨天出现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这个活动是幼儿自己需要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所以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途径都是各不相同的。当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问题还是无法得到解决,但他们又急需一个答案时,我又考验孩子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收集资料,在这个小小的互动中,又拓展了孩子收集资料的途径。

反思: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渐渐领悟到,教师要关注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教师应追随幼儿,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倾泻式的灌入。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四篇】

我不要上学观察情况:

覃杨智,从开学的第一天来园,他奶奶就和我们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杨杨刚从新疆回来,有些方面会不适应,麻烦你们两位老师多加照顾啊!”听似很平常的一句客套话,可在以后发生的几件事中,我们发现杨杨真的很与众不同。上课不到一个星期的一个早上,杨杨突然不来幼儿园了,本以为会不会是生病了?陈老师正想打电话去他家问候一声,刚要离开教室,只见杨杨奶奶带着泪眼未干的杨杨来了,杨杨躲在奶奶背后不肯进教室,那时已经九点多。“杨杨,怎么啦?”“今天早上不肯来幼儿园被他妈妈打了。”奶奶皱着眉说。

陈老师蹲下身来,拉着他的小手问:“为什么不肯来幼儿园啊?你不来陈老师、唐老师会想你的,这不,老师正想去给你打电话呢!”杨杨这才从奶奶背后走出来,一声不响的去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了。问及奶奶才知道原来他不爱吃幼儿园的饭菜。

分析反思:

照理来说,大班的孩子应该不会再出现不想来园的情况了,不爱吃的或是不能吃的食物能主动与老师、阿姨进行沟通。可杨杨一声不响,不爱吃也没告诉老师,也全吃了,结果第二天就不肯来园了,真是奇怪啊!是性格太内向了吗?孩子平时几乎从不主动与老师、阿姨交流,吃饭速度很慢,喜欢一个人边吃边玩。问了他的奶奶后,了解到他在家吃饭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喂的,非常的随性,不想做就是不想做,我觉得这与老一辈的溺爱有着很大的关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其实也不是非常倔强的孩子,老师跟他说他听的,他的怪异行为是为了引起身边的大人们或是小伙伴的注意,目的达到后,他会乖的。就象上次不肯来幼儿园,当听到老师说想念他,要去打电话给他,马上就不闹了,乖乖的去坐好了。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五篇】

水果店的老板进入秋天,我们的区角中开起了水果店。随着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水果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老板徐昱涛常常会在游戏过后乐滋滋的拿着一叠钱对我说:“今天我可发财了。”

可是,在赚到大钱的同时,徐老板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我们针对他的困难进行了集体商议,最终得到了一种公认的结论。

困难一:生意太好,实在忙不过来。

解决方案:找几个伙计帮忙雇店,不过要徐老板平分赚来的钱作为工资。

困难二:客流量太大,小店显得很拥挤。

解决方案:水果店每一批生意只招待三位顾客,客人可以挑水果店不太忙的时候来光顾。

困难三:很多客人不满意徐老板开的价钱,有的太贵,有的太便宜。

解决方案:商讨了各种水果的价钱。

在这问题中,徐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外面水果摊上的老板卖水果会用称称一下水果的重量,他希望也能像他们一样来卖水果。于是,我们马上为他提供了天平秤,如此一来,徐老板算钱就发生了困难,最后,还是决定还是以水果个头的大小来决定水果的价钱。

困难四:水果太畅销,断货了。

解决方案:三班、四班两个班的孩子轮流带水果来,带来的水果不能是容易腐烂的品种。

在遇到困难的同时,徐老板还为自己的生意动了不少小脑筋,出了不少金点子:

点子一:推出特价吸引顾客。

点子二:发传单给顾客和其他商店的老板。

点子三:为自己的水果做广告,如:叫卖。

针对他的金点子,我便将一曲广告歌《水果恰恰恰》带给了大家,水果店的伙计就喜欢一边敲着节奏一边唱一唱广告歌,如此一来,本就生意兴隆的水果店就更加红火了。

在多次的游戏讲评中,孩子们和我一起总结了徐老板的生意经验,发现为自己的小店做广告能吸引客人,于是纷纷编起了自己家特有的广告歌,虽然唱的时候稍显变扭,但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了脑筋,体验到了角色游戏的快乐。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六篇】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举止时刻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从小到大,我们时常被要求遵守规则、注意礼仪,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还有多少了解呢?最近,我参与了一项行为观察的实验,在观察他人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和思考。通过这次实践,我再次意识到行为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二段:行为观察的目的与过程。

这次行为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我们小组被要求观察公共场所中的人们,并记录他们的行为。我选择了一个购物中心作为观察地点,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注意到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拍摄区域,人们会主动摆出姿势,而在美食区域,人们则会忽略周围的人群和环境,全神贯注于享受美食。另外,我还发现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会给予他人礼让和关心,而有些人则显得漠不关心。观察和记录这些行为的过程中,我对人类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与其内心的状态和价值观息息相关。有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小孩前来购物,其中一个小孩突然开始哭闹。妈妈并没有生气或责备,而是耐心地安慰孩子,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这种行为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人们随意丢弃垃圾、不排队、无视他人等。这些行为反映了个体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行为,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担当起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第四段:对个人行为的反思。

行为是社会交流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通过这次行为观察,我明白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也会波及到他人,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保护环境、遵守规则,以及关心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只有通过我们的积极行动,我们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行为观察记录的实践,我对行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提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我不仅更加了解了人们的不同行为,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受到启发。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细节入手,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是行为观察的机会,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给予更多关注。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行为调整,我们才能做到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七篇】

片段一:事件:张张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担心。今天吃的是蛋炒饭,白米饭里有青豆、胡萝卜、肉末等。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保育员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就从食堂打来米饭和菜汤给他一个人吃。最后张长吃完了米饭,菜汤一点没碰。

分析:蛋炒饭中有各种色彩味道的配料,照理说蛋炒饭比白米饭要有吸引力。但是张长却非要吃米饭。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物单调,孩子缺乏味觉刺激。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婴儿的味觉发展有一敏感期,时间大约在生后2~7个月。特别是在婴儿期,如果不变换食物品种或食物单调,会使孩子以后只习惯于常吃的几种食物,而不愿接受其他食物。而保育员的顺应行为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片段二:第二周事件:今天吃的是年糕,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老师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对他说:“这个年糕也是白米饭做的。”张张还是嘴里嘟囔着要米饭。当大家在吃年糕的时候,他还在哭。老师没有理睬他。哭了一会儿,老师将他带到他的位置说:“你先坐下来休息,要是饿了就把年糕吃了。最后,他几乎吃完了整碗年糕。

分析:教师清楚张张的行为是对身体不利的,需要成人的纠正。于是采取冷处理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当孩子饿的时候,将孩子引导到位置上,孩子自然地接受了食物。矫正孩子偏食挑食行为的方法孩子出现了偏食挑食行为,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早予以矫正,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下6种方法可供参考:

1、不要强迫、责备和惩罚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有助于产生良好的食欲。父母放松、随意地用餐能使孩子学会享受吃的乐趣。当孩子乖乖吃下时,要多多夸奖。如果持续1周偏食挑食,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因为他们会把任何形式的注意都当成是一种奖励。

2、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要适合孩子的口味,能够刺激孩子的食欲。孩子一般喜欢味道柔和、煮得不是特别烂、松脆、颜色鲜艳而容易吃的食物。对于不爱吃的食物,可改变烹调方式。比如,孩子不爱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包在包子、饺子里来喂。并讲解吃各种营养事物的好处,拒绝孩子的不良进食行为。

3、及时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逐渐克服孩子对新食物的恐惧。可把孩子不喜欢和喜欢的食物掺在一起,最好分成若干小份。开始时,以孩子喜欢的东西为主,慢慢再把他不喜欢的食物加量,使他适应。

4、在饭前让孩子体验饥饿感,不要吃零食,尤其是要限制高热量的食品。这样,他会有好的胃口和满足的饱腹感。

5、控制好吃饭时间,保证在25分钟以下。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过了这个时间即使吃不完也要拿走,否则他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吃饭。

实用观察记录心得【第八篇】

最近,我班区角“超市购物区”热闹极了,孩子特别喜欢上超市购物,小朋友购物付款时,小明不小细心撕破了阳阳一张壹佰元的纸币,阳阳汪汪地大声地哭喊起来:“恩,恩,我的钱,我的钱被撕破了。”顿时,小朋友纷纷都拥挤而来,要瞧个究竟,教室里小朋友议论纷纷起来,你一句,我一问。小明说:“这张壹佰元是纸做的哦!”阳阳说:“纸也可以做钱呀?”“太好了,我也回家要做很多很多的钱,可以买好多玩具啦!”章强笑着说道。孩子们也被撕破的纸币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就回到孩子们旁边对他们说:“你们想知道纸是怎么变成钱的吗?”有的孩子甚至到别的区角去找和纸一样材料的东西,表现出对纸的强烈好奇心。王小朋说:“纸可以做成钱(纸币),纸的用处可真大。”棒棒说:“那纸还能做什么呢?”等等问题。

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兴趣,因此,我及时地捕捉到幼儿对纸的这个兴趣点,我准备围绕着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有关纸的问题,与幼儿一起,并且发动家长搜集有关纸的各种资料,于是,一个纸的探索型的主题活动就在小朋友的疑惑中产生了。看到孩子们对“纸”这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番的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幼儿对纸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若让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加深幼儿认识对纸的理性分析是极其有价值、有意义的。我认为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纸”的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也是符合新《纲要》有关科学领域的要求。于是一个《纸的妙用》主题活动就在小朋友们质疑中产生了。

一、纸的由来。

主题确立以后,幼儿开始了探索关于纸所有纸的活动。由于此次活动是由幼儿自主发动的,因此,幼儿的兴趣高、也表现的很积极。幼儿在教室环境布置中,自主找有关纸做的图片、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纸的同时,明明说:“这些漂亮的纸到底怎么来的呀?”怎样做成的?等出现了这些问题。一下子孩子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朋友几乎陷入了一个困境,每位幼儿的心理都被隐藏着这个谜团。

正在这时,明明站起来说:“听我爸爸在《十万为什么?》这本书有说到纸好象是有个人发明的,这个人叫蔡伦。”于是,冷静的教室一会儿就活热起来,亮亮说:“对,对,我妈妈也对我说了,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小红说:“老师以前的纸和现在的纸一样吗?”接着我说:“那纸到底是不是古人蔡伦造出来的,是怎么造的呢?还有现在我们用到的彩色纸又是怎么来的?”下午,我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或到图书馆找资料、问长辈等活动。老师和你们一起找翻阅图书,上网找资料,看谁先找到答案。此时此刻,又一个谜团产生了。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小朋友对纸的兴趣就更加浓厚兴趣,此时,有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了蔡伦的图片,与以前在树皮上写的字,及龟壳上写的字,还有以前纸的制作过程图;就在这时,我请孩子们观看vcd光盘《造纸的过程》,小朋友带着疑惑的心,所以,听得就更加认真了!同时,我说:“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想不想和蔡伦一样发明更多对大家有益的东西呀?”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36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