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0332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师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听课评课稿【第一篇】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感到特别高兴与欣慰,因为小丽老师的课总算顺利地上完了。如果说,课上得还算成功的话,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刘主任和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刘主任的工作那么忙,事务那么多,却隔三差五地询问课的情况,帮助我们协调上课的时间、准备上课的桌椅;我们组的老师们更是齐心协力,帮着出谋划策、完善教案。在这里,我代表小丽,向刘主任、向我们组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谁的本领大》这是1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第一次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第二次比谁能让船行得快些。这两次比赛,风和太阳都是一胜一负,从而揭示:风和太阳各有所长,不能以胜利傲视别人,也不能因失败妄自气馁,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道理。课文情节对比分明,语言富有个性,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小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本课时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真正把阅读课上成了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

1、读的方式多,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还有分角色朗读等。

2、读的次数多,涉及面广,课堂上书声琅琅,读书声此起彼伏。

3、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先读通读懂:风和太阳第一次比什么?怎么比的?结果怎样?准确感知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把握课文内容;再读出感情:如“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吧!”感受风的狂妄,太阳的得意,读出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读出神,如课文的最后,太阳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啊!”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以及言外之意。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别人。更重要的是,在整节课中,学生一直处在乐读的状态下。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如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小丽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奖励性的手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另外,我认为这节课还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目标意识强。记得学校在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规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深入探讨,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具体到微观;既要有明确性的目标认识,又要有具体的行动策略,从教学源头上确保教学质量。在具体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小丽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在上课前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3)会用“觉得”造句。在上课时,她不忘脑中的标,胸中的本,目中的人,运用手中的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训练意识强。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会用“觉得”造句。小丽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我觉得”来做评价性的语言,还不时引导学生用“觉得”说话。正因为有了教学过程中的熏陶和实践,所以小练笔中的作业,学生才能信手拈来,精彩纷呈。老师最后的结束语看似不经意,实是点睛之笔,显示了她较强的训练意识。

3、注重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篇课文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两次比赛的内容不同,结果不同,但比赛的过程相同,故课文在叙述上也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小丽老师在设计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风和太阳的第一次比赛,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提供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二次比赛,为学生的自学搭建平台。这样,先扶后放,扶放结合,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不例外。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课堂上,辅以更多想的训练、说的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加凸现。如:书中的最后一幅插图,风和太阳拥抱在一起,太阳向风翘起了大拇指。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风先生听了太阳的赞扬,也向太阳竖起了大拇指,它会怎么夸太阳呢?让学生练想练说。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口语训练的机会,又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弥补了文本的空白,同时深化了文本的主题。

我相信,通过这次汇报课,小丽老师肯定是收益匪浅。祝愿她和所有的年青老师在我们外国语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评课稿【第二篇】

翁xx老师这节课先复习了图形的几种变换,再展示老师所化的位似图形,让学生感受不同,归纳出概念,期间过渡朴实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后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三种图形引导学生对位似图形以及位似中心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经历了有数学思考含量的数学化过程,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接着翁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图让学生体会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解读。整堂课有讲有练,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翁老师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板书设计良好,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娴熟,教学效果好。

建议:

1、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及时解决。

2、最好在最后注意相关知识的横向比较(如位似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进行比较)。

听课评课稿【第三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指名说一说)

2、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出示大海夜景画面欣赏)你从哪些地方知道是晚上的大海?是呀,在晚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睡觉了。

3、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认读海、睡)。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浓厚,初步感受到大海的美。

二、阅读理解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用△画出所有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带拼音读字词:大海、睡觉、不闹、抱着、鼾声、那、深夜里、她、明月、背着

(2)卡片检查单个生字。

3、指名读课文。(注重音准)。

4、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小组内互说感受。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这篇文章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最喜欢哪一句,就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①自己试读。

②指名读(学生读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

学生评一评:评音准、是否读出感情;(请提意见的同学示范,并说出理由。教师相机板书)

③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抱着”、“背着”的意思。并组织进行交流、谈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朗读指导。

④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⑤你能表演着读一读吗?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3、指名读全文。师生评一评。

4、听课文朗读录音,可以小声跟着读。

5、谁能美美地把全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一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时感情投入,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三)拓展延伸

1、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3、教师出示有关大海白天的录象资料,引导学生自编白天大海的简单诗句,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朗读自编诗句。

这一环节中,学生在音乐声中来到了“海边”,观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随着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得到了培养。

(四)指导书写

学习“月”、“背”。出示相关电脑课件“月”、“背”字

(1)指名读。

(2)记字形:你怎么记“月”、“背”?

(3)书空,按笔顺描红。

(4)引导观察“月”、“背”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并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字

运用展台展览写得认真的学生的字,树立认真写字的榜样。

(7)用“月”字说一个词。

三、课后活动

1、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资料,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观察、表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评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其成功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了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听课评课稿【第四篇】

每次听姚老师的课都会有许多启发。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看来,她既像是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将,又像是一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母亲,让人不禁陶醉于她的课堂。

这次听了姚老师上的《行道树》,同样也让我有许多收获。总的感受可以用“高效”两个字来概括。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下面我就谈谈感受最深的三点,也就是姚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三个方面的有效性。

一、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姚老师的课堂提问就是高效的。比如,文本解读时姚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A、读了“ ”,我仿佛看到了“ ”。B、读了“ ”,我体会到了“ ”。C、读了“ ”,我不理解的是“ ”。这三个句式看似零散,其实很好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A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外形,BC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于是之后归纳行道树是一列怎样的树也就水到渠成了。又比如,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是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姚老师采用的是分层提问,各个击破的方法,也就是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提问: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为什么神圣的事业会痛苦?深沉是什么意思?能否找出它的同义词?之后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把对这句话的理解整合起来。这种先分后合的提问方法正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无疑是高效的。

二、关注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我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姚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比如,她在文本解读这一环节刚开始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又比如,学生齐读课文后,姚老师及时作出评价:读得整齐,响亮,但是行道树的感情没有很好体现出来。这一评价其实也渗透着朗读方法的指导。相信这些学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将会受益匪浅。

三、关注课堂拓展的有效性。目前,有一些课堂拓展存在着偏差,只是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内容与文本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而姚老师的这堂课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却能够和文本有机整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她首先设计了第一个小环节:面对行道树,请你选择一种修辞,用形象的语言,对他们说一句心里话。(学生当堂写并交流)我觉得这个设计不仅能以读促写,也能以写带读,让学生在写中更深刻地领悟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延伸和深化。接着又设计了第二个小环节:社会上有没有像行道树那样的人呢?这是对前面这个环节的进一步延伸:由对行道树内心和品质的领悟延伸到了无私奉献这一类人,这就很好地把文本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是谈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三点不成熟的体会,还望在座各位老师指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5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