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4879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一篇】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极的教育,他不主张在此段时期让爱弥儿接触书本,甚至于到了这种地步——爱弥儿到了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是书。

卷三,他认为十二到十五岁的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这段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因为他不主张培养神童。其中有一本非读不可的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生存教育的书。在此期间,还要求爱弥儿掌握一门技术,不至于以后失去财富而不能自食其力,不被尊敬。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爱情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卢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他对爱弥儿的说教在我看来十分的可笑。卢梭本人不知道是多情还是滥情,反正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他不具备说教的资格。而女子教育,在他那个时代,也不见得是符合时代的,在现代简直就是歧视女性。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分期教育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不适用于现代。这也违背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教育环境不可能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爱弥儿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他同时接触的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一种教育。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国家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那么卢梭的《爱弥儿》就是对教育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

而教育完成之后,爱弥儿最终能否坚持卢梭的教育呢?

在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卢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了让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显现作用故意让他受到苏菲的背叛,并以此来展现爱弥儿在独立思考中的本事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运用他所学的技术养活自己的能力?还是航行时被海盗捉去卖成奴隶后的机智勇敢?抑或是,无论受什么教育的人在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面前,爱弥儿表现得最好。可惜他的附录没有写完。而教育完成之后,卢梭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结果应该是最满意的吧。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爱弥儿》中,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思想具体埃现为以下几个观点。

一、儿童天性善良美好的观点卢梭是—位性善论者。他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2于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坷;了。,’在他看来,。人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a心的。”卢梭坚信人性本善,是腐化的社会使人丧失其天性,由善变忠的,基于这个观点,卢枝提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人“返回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他认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手段使jl童避力: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的不良影响,使人的天性得到自出发展,培养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主张,耍在社会之外,远离人类文r6,在儿童灵魂的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在自然的环饱中,向他们进更至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使儿童萌发那与生俱来的善性,开使具躁于完善。

二、儿童的发展有一定顺序阶段的观点广梭认为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是有顺序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墅儿童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朗、青年期四个阶段,空壬同的阶段,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应适应与遵循儿童发展予自然顺序。幼儿期(出生到两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阶段,教育的吉更e2容是体育。儿童期(三岁到十二岁)为第二阶段,卢梭认为这是“理智的睡眠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观念,没有真正的思维和判断,只有感觉印象,所以这个时期应主要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少年期(十三到十五岁)为第三阶段,卢核认为这是人类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智能教育和劳动教育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青年期(1‘六到二十岁)为第四阶段,卢棱认为这是情欲的发动期,道德教育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三、注重实物教学和活动教学的观点卢棱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凭借,在知识教育上极为注重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他认为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意义和观念。他认为: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远不要以符号代替实物。他明确提出:“以世界为唯一曲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他响亮地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用实际的实物!用实际的事物啤在强调教学直观性的同时,卢梭还很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在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时应给儿童提供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通过感官学会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模、怎样去看和怎样去听。在选择学习的内容时,卢核很注意趣味性和实用性,他提出:”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到的知识要有用处”,因而卢梭反对死读书,提倡在现实生活巾探索事物的规律,通过活动和实践来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

四、反对体罚但注重自然后果的观点封建社会对儿童做错的事或犯下的错误往往采取惩罚的方法来恐吓、威胁儿童。卢校对这种惩罚的方法很不满,认为违犯了自然教育的原则。卢梭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按照“白然后果”的原则,如果发现孩子有冒失的行为,则我们“只需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有他们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这些惩罚,他是随时都记得的,所以,无需你禁止,也能预防他顽皮捣乱”。例如当儿童打破他房间的宙子时,我们就让他昼夜都受风吹,即或他伤风也不要怕,因为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使他从行为自身产生的惩罚中得到教训。最后,当他不接受教训,继续去打破窗子时,我们就干脆把他关在一间没有宙子的黑房间里,直到他在这里感到心烦,并能记取这个教训后才向他订约,以保证不再打破亩子为条件,恢复他的自由。卢梭认为这样做,并不是对儿童的惩罚,而是他的过失的“自然后果”。

卢棱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至现在,卢梭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教育中的重大课题,这个理论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即儿童提到了中心的地位,与卢检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三篇】

最近看了卢梭的《爱弥儿》,感受颇深。尤其卢梭在书中提出的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地然地开展“,让我一直难以忘怀。

《爱弥儿》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表达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预,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如今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剧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致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

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预,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犯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开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那么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展教育,任何违犯学生身心开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竭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兴旺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承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似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因此,卢梭的《爱弥儿》给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引导。对于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让学生的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学生们独立生活的才能,培养他们克制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主动开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四篇】

2、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3、因为做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享受。

4、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

5、我们之所以产生嫉妒的心理,是由于社会的欲望,而不是由于原始的本能。

6、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这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7、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

8、上帝造就了我,而我却将模子打破。

9、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10、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11、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2、我们在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履行家似的沿途观赏。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13、你什么也舍不舍牺牲,结果你什么也得不到,由于你一心追逐你的欲念,结果你是永远也不能够满足你的欲念的。

14、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15、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到某一个地方去,你当然可以坐驿车,但是,如果是为了游历,那就要步行了。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五篇】

这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本书观点: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在现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后就放任自流,恐怕会变得不成样子。卢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判。

提醒父母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一道围墙,以保证孩子不受各种谬误和偏见的冲击。

b.教育赋予了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力量;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三位老师):

1.自然的教育:我们器官和才能的内在成长(完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

2.人的教育:学会如何利用这种成长(唯一能真正做主和掌控的)

3.事物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所得的阅历和经验(只有一部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

什么是良好的教养:以上三种教育有共同的出发点,并朝着同样的结果努力,才能直达目标,善始善终。

自然的概念:习惯是人们后天形成的,与天性一致的习惯就是我们本书中“自然”的概念。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把这三种教育完美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掌控的两种教育必须追随我们控制之外的那种教育的引领。

天性的定义:人天生具有感知力,从出生就受到周围事物各种各样的影响,人具有接受或躲避这些事物的倾向。随着不断成长,这种倾向会更有力、更持久。但是我们的习惯和观念会影响这种倾向。本书中把受到影响之前的(或者说未受影响的)这种倾向称为我们内心的天性。

在对人性的探讨方面,卢梭的观点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时,孩子最起码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教养,而不是由老师从头教起。

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自然教育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只能去配合。

孩子教育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孩子的教育以符合孩子的天性为根本,其他教育都是围绕此来进行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六篇】

这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本书观点: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在现存的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后就放任自流,恐怕会变得不成样子。卢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对现有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评判。

提醒父母为孩子的心灵构筑一道围墙,以保证孩子不受各种谬误和偏见的冲击。

a、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如果不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最终会不幸地死掉。

b、教育赋予了我们成长所需要的力量;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三位老师)。

1、自然的教育:我们器官和才能的内在成长(完全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

2、人的教育:学会如何利用这种成长(唯一能真正做主和掌控的)。

3、事物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所得的阅历和经验(只有一部分我们能尽自己所能)。

什么是良好的教养:以上三种教育有共同的出发点,并朝着同样的结果努力,才能直达目标,善始善终。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七篇】

在对人性的探讨方面,卢梭的观点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一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心灵教育是父母的首要任务。当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时,孩子最起码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教养,而不是由老师从头教起。

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自然教育的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只能去配合。

孩子教育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孩子的教育以符合孩子的天性为根本,其他教育都是围绕此来进行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八篇】

《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想:我们的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这与新课标的理念不谋而合。过去我们的课堂是一言堂式的,是填鸭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自认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就不择手段地去做,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厌学情绪大涨,甚至出现了过激行为。是谁之过?是教师的过错、教育的过错。那应该怎么办呢?新的课标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去做,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但决不能颐指气使,更不能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发现了问题,机会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话孩子也会失去兴趣,那就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吧。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九篇】

刚开始读《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所有关于具体教育内容的东西用笔划出来。它所宣扬的自然的教育是那么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划越觉得不对劲,读完上卷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反驳他对爱弥儿的教育了。甚至于读下卷的时候,我发现卢梭一直在干预爱弥儿,而不是指引。

他选择的教育对象我也有一些疑问:

他说爱弥儿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样人们才能比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会上其他的方式教出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爱弥儿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义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新人,他的教育必定会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在此不必多说。

他主张教育的环境在乡下。乡下清新的空气、质朴的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都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条件,的确。可是乡下也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闻,但这和法国当时城市的污秽和混乱相比要好得多。

全书的框架大致如下:

第一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

第二卷,二到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等,并且对他的衣食住行进行了规范。这个时候,身体的锻炼仍然是很重要的。而这个时候,纯粹是消极的教育,他不主张在此段时期让爱弥儿接触书本,甚至于到了这种地步爱弥儿到了十二岁,还不知道什么是书。

卷三,他认为十二到十五岁的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这段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因为他不主张培养神童。其中有一本非读不可的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生存教育的书。在此期间,还要求爱弥儿掌握一门技术,不至于以后失去财富而不能自食其力,不被尊敬。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爱情教育的问题我觉得卢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他对爱弥儿的说教在我看来十分的可笑。卢梭本人不知道是多情还是滥情,反正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他不具备说教的资格。而女子教育,在他那个时代,也不见得是符合时代的,在现代简直就是歧视女性。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分期教育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不适用于现代。这也违背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教育环境不可能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进行,爱弥儿必然会受到各种外界的影响。他同时接触的不可能是纯粹的某一种教育。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对国家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那么卢梭的《爱弥儿》就是对教育的绝对理想化的想象。

而教育完成之后,爱弥儿最终能否坚持卢梭的教育呢?

在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里,卢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了让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显现作用故意让他受到苏菲的背叛,并以此来展现爱弥儿在独立思考中的本事吗?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运用他所学的技术养活自己的能力?还是航行时被海盗捉去卖成奴隶后的机智勇敢?抑或是,无论受什么教育的人在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面前,爱弥儿表现得最好。可惜他的附录没有写完。而教育完成之后,卢梭对自己的自然教育结果应该是最满意的吧。

二、值得思考的东西。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1.婴儿的襁褓是否必要,应该怎样对待一个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顺应孩子自然的发展,不能把它绑的一动不能动。要让它能自由活动。

2.怎样对待孩子的哭?不能让他最后养成用哭来命令你做事。这样易养成孩子从婴孩期的任性。

当婴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是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伸手的时候,那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手里去,或者命令你拿给他。在前一种情况,你应该一步一步的把他抱到他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你不但应该假装没听见,而且,他哭的越凶,你应该越不理他。必须趁早是他养成不命令人的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卢梭太狠心了,一定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折磨他么?即使再长大一些,也可以使他改掉命令人的习惯的。

3.在给孩子东西时应该怎样?如果打算给,就要高高兴兴的给,不要等他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想你乞求,而不给就要明白的拒绝,一经拒绝就不能加以改变,否则他还不死心。

4.教育的时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许套用孔子的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合适一些。但是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

5.对待孩子感到好奇的事情,是趁早讲明还是拿一些小小的事情敷衍过去呢?比如,小孩子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可以采取不撒谎而又不难为情的回答方式,比喻糙一点没关系,只要道理讲明白就行,不过书中那位母亲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隐忧,如果孩子是屙出来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屙不出来呢?呵呵,小孩子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拒绝告诉他,并且让他知道这个问题妈妈先帮他记下了,等到他可以知道的时候,再告诉他原因。

6.男女平等的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而可恶的是,卢梭居然认为,男女应该各司其责,这让我想到了封建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虽然他很有理由的说这是因为男女在生理基础上的不同造成的,但是他也不能认为女性这么不如男啊!在女子教育上,我一直觉得,卢梭是以小人之心度女子之腹。幸好现代是男女平等的教育,我就不罗嗦了。

爱弥儿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第十篇】

最近在看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孩子啼哭的论述,觉得对现今年轻的父母教育孩子很有裨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孩子觉得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如饿了、渴了、太冷、太热等自然原因,自己解决不了,于是通过啼哭表达出来。又如需要活动或休息,而大人却硬要他休息或打扰他,于是就啼哭。

当大人研究不出孩子需要什么,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时,孩子就会继续啼哭。大人感到厌烦了,就哄哄他,好叫他闭嘴,不再啼哭,要不就轻轻地摇他,或者唱个歌儿催他入睡。如果孩子还啼哭,大人就忍耐不住了,于是吓唬他,甚至打他,孩子或许会马上闭嘴不哭,但隔一会儿,他又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声中包含着怨恨、愤怒和失望,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易于激动和愤怒的性情。

孩子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大人不提防的话,它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孩子的啼哭,以请求大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大人伺候他们告终。孩子起先是想依赖,随后才想驾驭和使役大人。不过,这种想法的产生,其原因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由于大人的服侍。

当孩子知道,你要他不哭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不会随便要一点点价钱就了事的。到最后,他索取的代价竟那么高,以至于你付不起。这样一来,如果哭了一阵达不到目的的话,他就会拼命地哭,弄的精疲力竭。

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哭个不完,其原因既不是受到了束缚,也不是因为生病或缺少什么东西,那么,这样的哭就只是由于习惯或执拗的脾气。

当孩子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距离,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拿给他。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孩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唯一能够纠正或防止孩子啼哭的习惯的办法,就是任他怎样哭,大人也不去理他。孩子开始尝试的时候,是很顽强的,但是如果大人坚定的程度比他倔强的程度还大的话,他就会打断念头,不再来这一套了。

此外,当孩子由于胡闹或倔强任性而啼哭的时候,用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去分他的心,使他忘记了哭。但重要的是,不要使孩子发现你是有意分散他的心的,要让他在玩的时候不要以为你是在注意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34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