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脱贫攻坚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1259

【导言】此例“脱贫攻坚工作感悟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脱贫攻坚工作感悟心得体会【第一篇】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失之偏颇,将“教育扶贫”形式化、表面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给自我脸上贴金,往往采取“过节送礼、寒冬送衣、捐书捐物”的方式,让受赠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见影”,实则忽略了扶贫的根本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某校为贯彻落实对中职生的“教育扶贫”,大搞春季招收职业高中学生工作,也对招收的农村中职学生按国家政策实行了免费,享受了国家助学金,但却忽视职业技能培训,放松学生思想教育,不中职校学生难以学到一技之长;更有甚者,把学生作为劳动力输出,赚取中介费。到统计“教育扶贫”数据时,将减免中职生学费、给中职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作为管理者的政绩,重视了“扶助”而忽略了引导,让老百姓对职业教育丧失信心。

“教育扶贫面子工程”的另一表现是对农村村建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和村建图书室的捐赠。诚然,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农家书屋的适时开放能让边远农村享受到精神食粮,能扩大贫困户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可是,如果对投入的设备和捐赠的图书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做做样貌,这样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质上的浪费,还给村民留下十分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地方,对贫困地区学校投入很多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的不足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资料的闲置。有的村小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师“走教”;一些学校对不能正常入学的“三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但对“走教”和“送教”的教师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教学人员只图完成任务,“走教”“送教”流于形式,校长在上级检查的时候“面子”有了,还可能被上级表扬“有创新”,但这样的“扶贫”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贫困,这样的“扶”不能很好的将“辅”贯穿于扶贫过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辅导,让贫困者树立脱贫致富的意识,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仅有思想上“扶志”,本事上“扶智”,才能使贫“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第三篇】

放下身段、摆正位置是前提。对于协助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做好扶贫工作的驻村干部,镇、村干部们无不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客气之情,言表于心,有的还 称呼我们为“科长”,无不希望能够借助我们的努力或者力量,尽快提升村、镇建设水平,尽早帮助他们甩掉贫困的帽子。对于从省直部门派驻到贫困村的我们,身 份的转变决定着工作思路的转变,绝不能以“科长”的心态做扶贫工作,把自己当成“钦差大臣”指指点点、夸夸其谈,或者口惠而实不至,违背组织原则轻易许 诺。工作经历使我们认识到: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工作,我们是参与者、协助者,而不是引领者、指导者;我们与镇、村干部是一家人,只有淡化身份,主动融入,才 能更好的掌握贫困村的情况,给委(局)机关扶贫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不能因为身份上的特殊而搞工作、生活待遇上的特殊;也绝不能做井里的皮球,从上往下看 沉下去了,从下往上看还浮在上面。

坚持原则、依靠群众是途径。在村、镇扶贫工作期间,多多少少接触到个别村民反映个人利益问题,采取过激的方式到镇政府上访寻求利益支持;也耳闻目睹了 一些基层干部成功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利益纠纷的方式方法。总体感到:当前个人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群众越发维护自身权益,多种途径反映问题;村干部 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务,如低保对象评定、种粮补贴发放等,受人情因素影响,压力很大,也很难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上访事件。给我的启示是:处理牵涉利 益问题,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但要尽可能一碗水端平,用一把尺子量长短,去除任何私心杂念,不凭个人亲疏关系处理问题。心底无私天地宽,要把坚持党性、 原则作为处理敏感事务的底气,不能因为怕得罪个别人而放松工作标准,唯唯诺诺、畏手畏脚,或者和稀泥,无原则的迁就照顾。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 照组织程序开展每一项工作步骤,召开村务会议、群众大会,让群众参与评议,紧紧依靠群众把敏感的事务做扎实、做到位,让大多数群众满意。

了解三农、服务三农是根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家命脉。当前贫困地区受地域、气候等因素制约,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和普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 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青壮年农民因务农收入偏低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人口不足,还有部分农户因病、因学、因灾返贫,这些问题制约着贫困村、贫困户脱 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省少数民族群众集中聚居的村也同样受这些问题影响。如何让更多居住在恶劣环境的贫困户“迁的出、留得住、安下心、能致富”,如何维 护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利益,切切实实解决好政策执行上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的是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贴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创造性的开展 工作。

组织关心、同事支持是动力。在驻村前,委(局)领导给我们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大家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勇于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当中提升能力;并亲自协 调有关处(室)做好有关物质保障工作。在驻村工作期间,多次电话沟通交流,为我们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和民族处同志,对我们反映的贫困村 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项目资金,解决实际问题。我所在的处室同志,及时补台,积极承担遗留下来的工作任务,为专心做好扶贫工作 减轻工作压力。扶贫工作,联系着委(局)机关每一位领导和同志,大家都在以直接或间接的工作,为贫困村的发展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同时也激励着我不负重托, 更加努力干好工作。

立足当前、不懈奋斗是目标。与村、镇干部工作、生活在一起,多多少少体会到他们身上的艰辛与无耐:有时遇到大项、紧急工作任务,忙起来“白加黑”、“5+2”,大多数镇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家庭照顾不周,有的找对象比较难;受单位职数影响,职务晋升普遍比较慢。村干部忙于村集体事务,逐门逐户调查核实 情况、排解纠纷,或者值守于村办公室,自家农副业生产很受影响,国家的补助经费比较低。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镇、村干部依然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驻 村扶贫工作这一年,我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繁忙、复杂的工作环境,体验了住在山坡上、土坯房里的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个 人成长机遇不言自明;当然目前的情况又无法与一线城市的国家干部待遇相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宽心情、知足长乐,坦然面对现实,调整 好心态,选准参照系,保持平常心,珍惜现有工作条件,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不负组织托负,加倍努力工作,创造美好明天。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第四篇】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此刻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本事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