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春晚作品观后感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春晚作品观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春晚作品观后感篇1
一、传统创新混搭全民“致青春”
刘欢携手苏菲玛索的《玫瑰人生》;李敏镐庾澄庆的《情非得已》;冯小刚擅长“中外混搭”、老少通吃。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剑心书韵》;“英雄组曲”的磅礴气势,更是博走了已成爷字辈的“50后”民众的满堂彩,在集体“致青春”的2013年,马年春晚,让人在怀旧中带着感动,在回顾经历的风雨中,清点着一年的收获。
二、草根成主角抓“粉”保收视
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你会期待谁?没有了宋祖英的歌喉,你会关注谁?李敏镐还是华晨宇?姚贝娜还是霍尊?尽管每人都仅有1分多钟的站台,但对于马年春晚再没有“标配”演员,少了许多“钉子户”。李琦、王铮亮恰恰成为了本届春晚的中坚力量,有忠实的粉丝团做后盾,收视率得到了保证,也让人感觉到一缕新“气象”。
三、小品相声大缩水蔡明冯巩当“绿叶”
语言类节目一向是春晚上的重头戏,但今年语言类节目只保留了五个。很多网友戏称“不像春晚,倒像一场演唱会。”“求精不求多”是冯导的原话, “毒舌”蔡明甘为大鹏、华少、做绿叶的《扰民了你》;冯巩尺度大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网友的吐槽,冯小刚说,只要快乐,吐槽就吐槽!
四、回归经典规格最高
马年春晚从筹备初期就备受关注,外聘大导演,规格由央视“台长工程”升格为“国家项目”(规格等同于奥运会开幕式),可见全国上下对这台晚会的重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梦》;李谷一重唱《难忘今宵》,经典的回归,春晚30多年后主体形式的回归与展示,让人们找到了春晚的真正意义——回家过年。
五、大年三十春晚成冯氏“舞台剧”
今年春晚,电影打头阵,小片贯穿始终,先导片中葛优来了,范伟也来了;《魔幻三兄弟》创意感强,连黄渤的首秀歌曲也是边走边唱,十足孟京辉话剧《活着》的重演。用镜头叙事,戏感完全,大年三十的春晚,更像是一部冯氏舞台剧。
六、朴实温情、亲民真诚
张国立的加入,终于让人们感觉到央视主持人不是在背台词,而是在唠嗑;满场的灯笼、彩旗,终于让我们理解舞台的主角是演员,而非绚烂的3d背景;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让我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的同时,多了点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团圆的激动,真诚、亲民、朴实、温暖,春节,就是合家团圆。
七、主持人卖萌、当托两不误
与往年不同的是,央视主持人从由原来的串场、报幕到现场表演,变化很大,毕福剑开嗓唱了歌,张国立打起了快板,李思思流行语送祝福,董卿猜上了灯谜,浓浓的年味儿,厚厚的喜气。
春晚作品观后感篇2
__春晚,注定是春晚历史上的里程碑,也将是春晚历史上的分水岭。
我看到对春晚的大量吐槽,其实并没有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春晚是什么?
如同赵老太爷家年夜饭是满汉全席,你闻见味儿就絮叨说你只爱吃辣条,然后还骂赵家的厨师不懂做菜。你没弄明白的是,人家爱吃什么和你爱吃什么,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那厨师知道你并不姓赵。
春晚曾经是一档文艺联欢会,在娱乐和文化的蛮荒年代,它横空出世,独领风骚。
作为国家媒体、党的喉舌的央视,尽管春晚从一开始就未必单纯,但我相信那时候的央视还是很有诚意地想做出观众喜爱的节目。也正因此,春晚能俨然成为一个新民俗,成为年夜饭、守岁、零点跨年的背景和内容。
那时候的春晚,立意是为民众服务的,导演组希望春晚被全国人民喜闻乐见。
如果你在微博拥有十几万粉丝,或者你的微信号有十几万的订户,无论你是用什么样的浑身解数做到的,但到了这个时候,难免不会有夹带私货的想法,时髦的说法这叫做粉丝经济、流量变现。
何况春晚的粉丝比任何大v的粉丝都多得多,宣传部门对自己手中成长起来的超级媒体,不可能不去利用。
中国的媒体,一方面是官方的宣传工具,另一方面它居然能以民意代表的名义出现。他确实是官方豢养的厨子,但我们的口号是:这个厨子为人民做大餐。
所以,春晚的政治任务就非常巧妙地实现了,春晚一方面代表官方赞扬党的政策好,另一方面代表民意交口称赞且表示感谢。颂德和感恩,在春晚并体而毫无违和感。
春晚从1篇知识点很多的科普文章,变成了有目的性的软文。
软文比硬广更需要费心思。你既要让读者感受到你传播知识的诚意,并读后大有收获,还要自然地导入你的产品。看在知识性的面子上,读者容忍你的广告,甚至为你的巧思妙想点赞。
微博和公众号,甚至知乎,都有大批这样的软文,很多读者会心一笑,并不掩饰称赞的热情而慷慨转发。
也有一些软文做得比较生硬,甚至不能被称为软文。比如1篇正经文章的末尾,突然夹带出硬广告来,而广告与文章并无任何关系。
过去街头常有打把势卖艺的,声势浩大卖力气表演硬功夫,聚集人气博得好感后掏出大力丸、狗皮膏药来趁机兜售,即属此类。
我们可以嘲笑其方法的笨拙,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漠视表演者的诚意。
很难想象,一个买狗皮膏药的打完场子直接上膏药,还要把自己伪装成卖艺人,而能够获得尊重和成功。这已经不是笨拙,而是愚蠢。
春晚从巧妙的软文,走过夹带硬广,在20__年彻底演变成为粗暴的宣传和伪装的晚会。
央视人才济济,拥有全国顶尖艺术资源,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怀疑他们能做出一台真正的晚会的能力。表现出来的手法的笨拙,绝对不能用愚蠢来概括,实际上是一种不屑的蛮横。
春晚作品观后感篇3
虽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而立,但是像小孩子一样盼望过年的那份期待从来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过,过年可以盼的东西很多,然后春晚就是我打有记忆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等待的项目之一吧!一开始,在网络、报纸等上看到本山大叔因为身体的缘故而退出了今年的春晚,心里不免有一些失落,与其说他是春晚的亮点之一,还不如说他老人家已经成为近年来春晚的标志了,在习惯了二十年来有他的春晚,突然一下子没有了,心里难免也有些失落吧!!不过随着人们日益渐长的欣赏水平,仿佛他老人家的作品在最近几年很难有所突破,尤其是他的“山女郎”(黄娟、高秀敏、宋丹丹等)相继离他而去,他大力推崇的“赵家班”似乎也就那么回事,还是完全在他的光环下,不能独当一面~~~~。春晚之前还在纠结是否要坚持到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决定下午补好瞌睡,晚上奋斗
还是在老时间、老地点开始了龙年春晚,整台春晚给人太多太多的惊叹。
惊叹一:主持人的改变。此次春晚一改往日不用想都知道是哪几位主持的老掉牙风格,导演大胆运用新人(如撒贝宁、李思思、当然还有老毕),给龙年的春晚增色不少,而且主持人们的主持风格也更加生活化,包括几位年轻面孔的驾驭能力也还是游刃有余的嘛!
惊叹二:鲜明的主题和形式。今年春晚的主题是“回家过年”,邀请到节目现场的明星、观众也一并邀请了家人的参与,更人性化了;以前春晚的座位全部是插秧式坐法(也就是排排坐吧),今年的春晚使用了圆桌形式(或者叫分组吧),方便了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想想哈文总导演是不是也得到了“以生为本”的启示,开始从形式上照顾好观众了?
惊叹三:节目形式。在观看春晚之前得知今年的语言类节目只有七个,想想光是跳舞、唱歌远不如小品相声来得精彩,但是一睹本届春晚以后,我才明白创新可以使原本枯燥的东西精彩起来。周伟和四位歌唱家的群口相声(把歌曲和相声相结合);《创意钢琴》中李云迪和王力宏的pk,一样的帅气,一样的有才,如果仅仅是李云迪的钢琴独奏或者是王力宏带来的流行歌曲,一定会黯然失色不少,这样的创意的确让我惊叹;《致敬30年》虽然都是老歌曲,老面孔,但是在略作修改的曲风下演唱,带来的依然是新的感受和从前美好的回忆;舞蹈《雀之恋》除了给我震撼,我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词来描述了,54岁的杨丽萍能在《雀之灵》、《云南印象》后带来这样的表演,的确,宝刀未老啊;儿童创意节目《除夕的传说》中韩庚也是继阔别sj-m后在大陆的公开亮相之一吧,俊朗的外表、精湛的舞姿以及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定给小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正我的印象是相当相当深刻了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节目外,还有很多都是相当精彩的,就连平时讨厌的戏曲节目也觉得可爱多了。虽然也有个别的节目有点瑕疵(如王菲可能也是过于紧张了吧,有点点跑调,不过也可以证明是真唱),但总体说来还是蛮不错。所以人的思维绝对是无限的,只要愿意去想,去挖掘,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奇迹等待着我们~~~~
惊叹四:舞台创意。其实每年都有舞台设计,但是今年的设计与表演的节目、意境等贴合得非常紧密,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真的可以称作叫美轮美奂~~~~
今年春晚带来了太多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让我不得不对那所谓的老套形式刮目相看。有了今年的春晚,明年春晚的压力是否又大了许多?或者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叹呢?(想得过多过早了吧)
看完春晚,意味着龙年开始了,在此祝福我的亲人、朋友、同事们龙年大吉大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春晚作品观后感篇4
如今,各种跨年晚会渐渐演变为纯粹的演唱会。春晚这锅著名的大杂烩,也将自己的语言类节目一删再删。除了复出又不复出又说大不了复出的赵本山,封杀又不封杀但相当于封杀的郭德纲,在春节前的这一个月预热期里,相声小品们连一点娱情上的浪花都无法掀起。
在春晚这样一台总体模式相对固定的巨大的晚会上,唱歌无疑是最保险的业务。它最坏的结果就是让观众没有印象,而即使观众没有印象,歌手们日后接其它业务时,也可以用自己登过春晚的履历来做筹。语言类节目已衰落,舞蹈很难凸显个人,魔术在这里则有先天的插曲属性——所以,怎能让大家不拼命唱歌?哪怕唱歌本不是某些人的主业。
春晚30年来,捧红了大量歌手,比如就让人记住一首歌的张明敏(1984),比如一度红透中国的费翔(1987),附带一句 ,前些年,费翔也被称为过“不老的”代言人,只是当时尚未有“逆生长”这样无下限的商业修饰。比如毛阿敏(1988),比如后来上错客船的毛宁(1993)……这个舞台上还唱火了《爱的奉献》(1989)、《鲁冰花》(1991)、《再回首》(1991)、《同桌的你》(1995)、《忘情水》(1995)、《常回家看看》(1999)等歌,也让刘德华、那英、王菲等明星得到了更广范围的认同。
但滑稽的是,在同台竞争对手水准严重下滑的近年,春晚的歌曲似乎也失去了生命力。推不出歌,捧不红人。刘谦和小沈阳们能在争议和话题中走红,能通过春晚歌曲给人留下印象的却太少。在我印象中,也就有20__年的《吉祥三宝》和20__年的《春天里》热闹了一阵子。
春晚的歌曲表演事实上变成了——让体制内歌手露个脸以及让港台明星歌手站个台的展示会。谢霆锋和王力宏们拥有海量粉丝,但这些粉丝当中有几个会到ktv点唱他们春晚带来的口水歌?热情的粉丝会继续对他们买账,但也与其春晚的表演没有任何关系。
我相信,即使将谢霆锋这样的偶像派、周杰伦这样的实力派、王力宏这样的偶像派+实力派遣返到90年代初期,若只唱些什么《今生共相伴》、《十二生肖》之类歌曲,他们也无法仅凭自己翩翩的外形、劲爆的动作、无处施展的音乐才华来赢得类似于当年费翔式的成功。
春晚是个大舞台,大舞台需要主流。那么,在春晚这个层面,什么是主流呢?年长的观众需要温情、年轻的观众需要活力,而大家共同的需要是人性的体现与互动。事实上,虽然过去的春晚曾给我们留下一定程度的美好印象,并且这个印象还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加深。但前文已经提到,春晚歌手最糟糕的结局就是没给人留下印象。在往年,总有出众的节目从一群“没印象”中脱颖而出,其中特别出色的,就能为一届春晚定下成功的调子。但如今,没印象的越来越多,有话题的无非就是“民工歌手”、“找力宏”之类操作感强烈的花边。偶像歌手们也达到无法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的程度时,他们登春晚的行为,也就完成了从长脸到丢脸的转变。
春晚作品观后感篇5除夕之夜,我的女儿一家三口陪我过年。只见他们三人都在忙着“抢红包”,我问抢一个包能得多少钱?答曰:几毛钱。我不理解,心想,为了那几毛钱值得你们那么叫真吗。我心无旁顾,照样看我的春晚。女儿、女婿有时还看两眼,外孙女这一晚上从未来到电视机前。
说心里话,往年春晚我只是多少看一点,并不太感兴趣,不知为什么,今年的春晚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除了上厨房和卫生间之外,我都是坐在电视机前。当时对节目挺满意,但是并不想在这里说几句“赞扬”的话。这几天,从网络上,微信和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的吐槽,批评甚至发起了对总导演吕逸涛的鞭挞和讨伐,认为吕逸涛的这届春晚是三十年来最差的一次,对他不请赵家班,德云社和六小龄童很不满意。而吕逸涛本人在评价本届春晚时,给自己打出了100分的好成绩,这一下更激怒了网友,纷纷质问他,还要不要脸了,还有更难听的话,......。
事情所以闹到这种严重地步,我猜想,吕逸涛自己已经为春晚奉献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他认为对得起全国人民了;一部分观众认为今年春晚确实不如往年,典型的说法是:这四个半小时都是在“说教”,是拖长版的新闻联播。这个现实,说明了我们的民族缺乏统一的文化认同感,也折射出我们的民族存在某种信仰危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本人说不清楚。还是来说说我对这台春晚节目的感受。
我觉得,导演组不约请赵家班是对的。赵本山先生的演艺水平如何本人不敢妄言,但他靠春晚发了大财是人人皆知的,二十多年来春晚培养了很多暴发户,加剧了财富向少数人集聚的速度,赵本人在演出中经常流露出的低级趣味,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德云社的郭德纲,经常传出聚众斗殴等负面新闻,他的相声我没听过,但他品行不端我还略知一二,这样的人不上春晚,多数观众是赞成的。
牛年春晚节目本身也有很多亮点,比如,东西南北中普天同庆的总体设计,满足了不同地区观众的口味。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曲艺都请到了最著名的演员来表演,而且我觉得演唱水平都很高,听他们演唱,真的很享受。广州分会场的“冲向巅峰”,由五百名机器人伴舞,能做出整齐划一的动作,有的还是高难动作,彰显了中国正在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中国正在创新中走向辉煌。
李童表演的杂技节目“直挂云帆”,画面洁净、唯美,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动作的难度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由侯勇、句号等人表演的小品“将军与士兵”更是让人荡气回肠,细致入微的表现了当代军人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由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从民间典故里提取素材,每一句唱词都引起观众内心的强烈震撼。
我个人感觉,有一些节目,特别是语言类节目档次不高,故事情节编排脱离实际,生拉硬拽,令人厌烦。还有,就是寓教于乐做得不是很到位,“寓教于乐”就是在“乐”的过程中把“教”的功能藏起来,有的节目“说教”的意味过于明显,有些观众对于被别人的“说教”从来就不感冒。节目编排也有待改进,比如开场的几个节目对观众缺乏吸引力,观众看了几眼就没了兴趣,开始玩别的东西了,有的人就再也不回来了,后面的节目再好他也不看了。
我是小人物,说错了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