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生活感悟精彩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生生活感悟精彩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一篇】
日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南京东南大学作了一场励志演讲。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鼓励年轻学子要学会读书、交友和独立行走。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
其实我读书也不多,但我有很好的读书习惯。同学们肯定没有我忙,我在最近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读了近60本书。我读的都是历史书、哲学书,有关现代商业潮流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书,都是真正给人带来思考的书籍。我还做了3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说,人生是要学习的。
有人问我,俞老师,你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书中的思想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有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讲的是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思想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以及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人的理念改变的结果。当你的理念指向哪里的时候,你就会走向哪里。
我是真实地相信,当你的理念改变了,你的思想改变了,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所以,你一定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自己的理念变得先进。
那么,先进的理念从何而来呢?从三个地方来:
第一,大量地读书。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海内外的,英文不会,就看中文。现在许多优秀英文书籍一经出版,一个月之内都会有中文版面世。
同学们需要大量地读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这样的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可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一年读50本书,应该不多吧。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第二,与人交往,这个特别重要。在今天我之所以还有一些思想,就是因为我周围有一批有思想的朋友。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跟人打交道,就会变得很难受,所以我常常一个月组织一两次饭局,把朋友们都招过来,和他们边吃边聊,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是朋友圈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进北大以前,我的朋友都是农村小孩。进了北大以后,我的朋友都变成了北大的同学。毕业以后留在北大教书,我的朋友又变成了北大的老师。北大有很多年纪大的、有智慧的老师,我当时作为一个小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也很多。
后来,我离开北大创立了新东方。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孤单,为什么呢?创立新东方以后,我的周围都是新东方的老师,他们大多是我招聘来的,都比我年轻好几岁,所以,他们总是从我身上吸取营养,我有种被他们吸干了的感觉。
这样过了几年,我觉得不行。我身边必须有一批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比我水平高的人,他们的思想、学术、教研、发展都必须比我强。于是,我跑到美国把我的同学招了回来。王强、徐小平就回来了,他们在国外深造过,水平比我高很多。就这样,我又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人生就是如此,你周围的人都比你水平高,这样你才能迅速成长。因此,与人交往,与比你智慧的人交往,这是让你变得越来越有思想的一条捷径。
第三是要行走。走向社会是一步,全球旅行也是一步,出国留学更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世界和中国怎样融合。我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但我每年至少要走三到四个国家,目的是看世界。
我每走到一个国家,一定要去参观他们的博物馆,一定要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去吃饭,和当地老百姓聊天,也一定会到这个国家的大企业去参观访问。有时,甚至能拜访到一些国家的总统、总理和商务大臣,或者和这个国家的著名企业家们聊天、吃饭,这都能让我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东西。
在我看来,人生的成长要素就是这三个:读书,交友,学会行走。生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未来是自己追求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去争取机会,自己去努力。
人生生活感悟【第二篇】
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因为她是不被爱的。
——泰戈尔
对于你来说,半个小时意味着什么?我大胆地拥有半个小时,并且无奈地将其划分为两份,一份用来上学,一份用来放学。
踩着单车想像朝阳在身后点燃城市,背着书包看见大朵大朵的云彩顺着时光退去的方向迅速地掠过头顶,夕阳在眼睛里融成火一样的颜色,直至化做灰烬被夜的阑珊吞噬。
曾有学长说可以利用上学的时间来记忆课文和单词,于是我也曾豪情满怀地以为我可以就此节省大把背新概念的时间。可当我一次又一次将一句简单的句子从家里背到了学校时,我就知道那学长的话是纯属扯淡的了。我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诧异,为什么早上空空的脑袋就是塞不下1篇平时轻松就可背下的文章呢!
于是在一个似乎并不奇特的早晨,有奇特的东西被我禅悟。
充塞我早晨空空脑袋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车轮下那条不安分地蜿蜒曲折的路!一条不安分的、蜿蜒曲折的、、空空的甚至是有些脏乱的路,竟毁了我一个美好的早晨。我开始拒绝它的存在,可是很快便宣告失败。我发现自已已经离不开它了,它活生生地驻扎在我的生活中,尽管只有三十分钟,可我依然拒绝不了它。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这话出自一个正常人之口,所以应该还是有可信度的吧!如果你要例子,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抛给你,只是考虑到体重问题,建议你不要直接接下。我从拒绝到爱上的过程转变只花了一个红绿灯。20米开外的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字从红色倒退回绿色,摇晃着重新保持平衡然后心安理得地爱上一条路,爱上一种感觉,脑袋空空只剩下一个美好的早晨。在踏进校园的那一刹那间再统统地忘记,就像天空无情地忘记昨夜的群星。
感觉行路是一件很惶恐的事。感觉像是在一张白得发腻的纸上看人作画,那作画之人我似乎认得,似友,但绝不亲近;熟悉,但绝不了解。单车是一件很令人安心的交通工具,它似乎天生有着与路的亲和力,即使倒下也是重重地摔在路上,拍拍灰尘依然可以有金属的光泽闪耀。我觉得它可以做那作画之人,可是又似乎缺乏着某种灵性与感动。嘲笑自己还是忘不掉被单车欺骗的经历,左手臂上的伤疤还是会在炎炎的夏日里昭示着某种距离和抗拒。是伤得太重还是心眼儿太小?
自觉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却总是很不自觉地被一些太平实的画面感动到;自觉亦不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却总是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展开一些不习以为常的联想。
总是会有吃力地踩着破旧三轮车的衣着破旧的老人晃晃悠悠地被我超过,然后轻轻松松地将想象力挤进我的脑海。于是纵横的皱纹在清晨被细细地铺开,有破而不碎的透明玻璃瓶在视网膜上被细细地勾勒,有灿烂的金色的落叶被锁住,大地在玻璃瓶里重重地呼吸,玻璃壁上出现厚厚的水汽,氤氲的记忆里有苦涩的背影用完美的弧线勾勒劳作的画面。不是同情不是漠然不是麻木,是平等是赞美是热爱!
总是想冲那个坐在爷爷自行车后座上背着竖笛,扎着红领巾的胖小孩微笑。总是会在第一个红绿灯的拐角处碰上他和那辆嘎吱嘎吱响的自行车。他的神色里有抗拒的光芒,肉肉的脸蛋泛着朝阳的色彩。七点都还没有到,我已经记不起自己和他一样大的时候是什么时间起的床了,可似乎真的没有这么早唉!他的抗拒是因为昨晚的梦还没有着落吗?他的忧郁是因为变形金刚的腿还没有痊愈吗?他的泪痕未干是因为爸爸昨日对他的训斥吗?为什么今天慈爱的奶奶没有为他准备香香的粽子和甜甜的豆奶?
当路的真实感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时候,我们开始寻找一条不真实的路。可是如果我们真的连自己脚下的这条路都还没有走出感觉来的话,那我们又从何处去寻找一条不真实的路呢?当你走着自己的路都还在惧怕别人的话时,又如何敢有那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邪念呢?
或许别人可以利用三十分钟时间解一道数学题,可我依然舍不得放弃那三十分钟行进在路上的时光。路的真实感可以让你体味现实的苦痛和生活的点滴,同时,路又以他独特的虚幻感和不真实性,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与感悟中,不是只有那个被你超越的农民身上挂着清晨田野里的露珠,也不是只有那个小小的孩子拥有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忧伤……
我们前行在同一条路上,彼此相视一笑,愿心灵的火花可以点燃像花一样美丽的世界。
关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三篇】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美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
儿童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像出来的复杂以及一些扩大了的悲痛。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事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记得一部戏里,一个人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做不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让他离开这里,是希望不要让过去拖累他。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在一切成功要素中,胸怀是第一位,或者也可以说宽容是第一位的。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
聪明的人也经常要放弃解释。在许多人看来,解释就是掩饰。李敖说得好: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须解释,天不晴有时就是因为雨没下透,下透了就好了。
成功的人不要怕挨骂,因为只要你做事,就会出错,就会触动一些人,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事实上,能有50%的人赞成你就很不错了,世上极少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越美的东西越容易打碎。要锻炼自己正确对待反对的能力,要勇敢地主动去征询反对意见。不要抱怨反对者,他完全可以有他的看法,这是他的自由,与你无关。不必费力气去和他争辩,赶路要紧。
时间产生美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心地,所以我们并不奇怪,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地方,比如故乡、母校、原单位、初恋现场,却并不见得有很多人踊跃地回去,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故事在里面,有太多的沉重在原地。眼不见,心不烦。
而当一切都可以看开时,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时间把往事都冲淡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记忆,拼搏的记忆,还有擦肩而过的灿烂笑容和寂寞黑夜里的温暖烛光。我参加和采访过许多个校庆,映入我眼帘最多的慈祥的白发和久别重逢的泪水涟涟。岁月可以软化最铁硬的心灵。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嫉妒产生于相近的业界和区域,冲突往往源自利益的纠缠。一切生物都暴露在剧烈的斗争之中,因为{}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之间,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样食料,遭受同样威胁。一些紧张关系的缓和需要时间和距离,离得远了,感觉无关紧要了,也便放得开了。远远地看去,许多事物都是很美的。
所以我便常常告诫自己,不必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沮丧,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在时间的洪流里消失。敌意也罢,误解也罢,轻视也罢,矛盾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化开,时间可以使沧海变成桑田。
引退的美学
我做过很多专栏,但我很少做过一年以上的专栏,因为我觉得对任何一场文字演出来说,一年都足够长了。再好的眼睛,注视一件事物久了都会疲劳的,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决定了一个人无法永远留在****,在一个生命周期内,人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低潮。一年便是一个生命周期。
及时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辅佐某人久了,连幸运女神也会累的。重要的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想念。
引退的美学,即善始善终。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是过分执著。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欲望,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中肯的判断,从而错过了美景,贻误了人生。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永远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
但问题是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在一起,是许多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快乐的来源。
刚离开部队的日子里,我的心情也不是很好,虽然这也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对军营的留恋、战友的依依不舍还有那一份不甘的心,来到了另一个地方,选择了给老板打工,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完全不同的理念,有时候我甚至于在怀疑自己的选择。这时我记起了曾经有人对我说的话: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有些事情放了吧。我决定改变。我不再犹豫和彷徨,虽然是一个人,但是我过着规律的生活,每天开始骑车游泳,经常和战友同学在一起小聚,一个人静静地听听歌看看书,发发帖子,独自享受一份寂寞和孤独。结果,我发觉自己的生活原来还是那么多彩和惬意。
一个人或事能令你不舒服是一定有着什么原因的,有的原因要过很久你才有可能知道,而有些原因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使你不舒服,他会影响你的心情,影响到你的判断,也影响到你的时间。
给别人一个重新认识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认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有什么不好?
人生生活感悟【第四篇】
生活的所有提醒,就在于自我的鼓励,和不辜负来过的这段时光,能够真诚而坦率的生活,就在于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不怕暴露自己的脆弱,但是一定要凝聚生命的无畏和勇气,成为生命正面的推动力,不要让那些脆弱徘徊在生活的逆境。
对生活的尊重,在于带一份客观去认识世界,路过什么样的风景,都要清醒的认识自我,去领悟生活本身的深意,不要对那些自我的固执轻描淡写,能够在思考后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让心地再一次回归平静,这本身又是生命的再一次出发。
生命不是挑剔生活违背了谁的意愿,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思考中完善,不必要把伤痛掩盖,不如随着时光治愈,生命是一场向前,生命也是一场重新塑造,去品味生活的包围,如何的观察,平稳的对待,管它前程风雨交加,人生不必要回避艰辛,再累的脚步,能够全力以赴的启程,这就是生命的真实。
生命的自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适应,意味着改变,人世间的世态炎凉,需要一份达观的胸怀,不管世间风云如何瞬息万变,流水落花,身心从容,用一份淡然的心态去待人接物,更不必要大惊小怪,活好对内心的观照,就明白生命意味着什么。
这人来人往间,是对生命的一种启迪,岁月在哪里宽阔,需要一份心态的前提,放下那些狭隘和挑剔,怀疑和傲慢,每个人都不是独自走在这世间,但有时候却会步履蹒跚,不困于事,不乱于心,多一些善解人意,少一点吹毛求疵,与其殚精竭虑的提防,不如心怀坦诚的接纳。
关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第五篇】
在清华大学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给予新走入校园的莘莘学子的忠告。对我们每个正在校园,或已经走出校园的人来说,相信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今天我要讲“学好”与“好(四声)学”的不同。
我相信你们从小都是好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学得好的学生”。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要好。学习成绩好,就是考试要考得好。考试考得好,就是作题目的答案要正确。那么如何取得这个结果呢?除了努力、刻苦、时间投入之外,还要大量做题,因为熟能生巧,也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即使不是死记硬背。你们都是这方面的能手。所以你们都是好学生。在我看来,在大学中,“好学生”不再是“学得好”的学生。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地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在你们迎接大学生活踌躇满志的时候,在你们面对新的竞争压力备感郁闷的时候,请你们停下来,想一想“学好”与“好学”的不同,既不要让“学得好”误导你,也不要让“学不好”打击你。要记住:“好学”比“学好”更重要。
“学好”有一套方法,同学们都很熟悉,比如做好预习、上好自习、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点等。“好学”也有方法,也许同学们就不那么清楚了。今天在这里我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在我看来,“好学”有五个要素,我称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
第一,好奇。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十年前,四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可见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没有人激励他们去问。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这也与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有关: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与社会,那么敢于质疑现成答案,善于提出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好读。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想强调两点。一是在当今碎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读书。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统化的书。二是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读物,也要读超越专业的读物,特别是思想性读物。好读,是获取人类文明财富的必经之路。
第四,好思。好学的核心是好思。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而在大学本科阶段,要变为以思考为主。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象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第五,好言。好言是好学的一部分,言就是沟通,就是传播。言的本领,就是传播的本领。只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也只有言,才能引发与他人的争辩,而真理往往在争辩中产生。
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学”的五个要素。具备这“五好”,就为好学打开了窗户,开辟了道路。请你们在大学中养成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的习惯,并让好学伴随你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