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祀感悟(通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清明节祭祀感悟(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清明节祭祀感悟【第一篇】
两年前,太外婆走完她的第90个年头,就匆匆离去了。
在我的记忆中,太外婆满头白发,脸上满是皱纹,笑起来很慈祥。
每次过年,我们总是回到老家看太外婆,三十那天,我们一家人齐聚太外婆家,一起吃年夜饭,太外婆坐在那,饭也不吃,看着自己一个个儿女,招呼他们吃这个那个,好像别人吃,自己就已经饱了。饭桌上,她问着问那,看看自己儿女的生活如何。
每次到她家她总是把收藏已久的零食拿出来给我们吃,我总是推托不想吃,但是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只好开始吃。
临走时,他把家里晒得大鱼大肉拿出来,说:“我们家的肉太多了,这些留给你们吃吧!”我们摇摇头,但经过她的再三劝阻,我们只好收下了。这时她又拿出我们没吃完的零食,说:“带回去吧,我不能吃,留给你们吃吧!”于是我们又收下了。
直到那一天来临,一切欢声笑语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太外婆躺在床上,咧了咧嘴却在无力说话,用尽了仿佛全身的力气,捏了捏我的手,好像再说:“别哭哦。”我趴在床头嚎啕大哭,希望能挽留住太外婆,但是以没用了,太外婆永远闭上了双眼。
今年清明,我来看望太外婆,我站在她的坟前,心里默默的说:“太外婆我来看你了,我祝你身体健康,在天堂永远幸福!
清明节文明祭祀感悟收获【第二篇】
在20xx年清明节到来之际,兰州市民政局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发布了《关于20xx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活动的通告》,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节兰州地区暂停一切祭扫活动。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疫情未过祭扫也需因时而变。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通过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体现孝老敬亲,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往年清明期间许多单位和学校都要组织人员到烈士陵园祭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市民群众则以家庭族群为主,结伴踏青扫墓,但是今年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就不能人员扎推祭扫。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做头等大事,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兰州及时叫停祭扫活动,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清明节期间群众性祭扫活动管理,避免人员扎堆聚集,预防交叉感染,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确保清明期间疫情不扩散不反复。全国各地面对疫情都推出新举措,如广东省发布文明祭扫倡议,提出网络祭扫,减少出行;在外祭扫,减少返乡;居家祭扫,减少聚集;环保祭扫,减少浪费;安全祭扫,减少隐患。我们也应顺势而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尊重生命,安全至上,倡导市民绿色文明祭祀。
当清明遇上疫情,还是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换一种方式过清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清明节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倡导绿色文明祭祀,今年更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简约、文明、环保的方式,开展网上扫墓云祭祀。要做好绿色文明祭祀宣传,通过报纸广播、张贴公告、宣传车、微信群等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停止人员聚集性到墓地祭扫,开展网络祭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自觉开展绿色文明祭祀,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市民群众。要加强对公墓陵园等各种祭祀场所的管控,确保清明节前后不出现任何形式的聚集性祭扫。缅怀亲人,贵在心意,重在文明,广大市民要响应绿色文明祭祀倡议,通过家庭微信群、网络追思会、制作思念卡、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方式进行祭祀。清明祭祀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层尊重,只有我们把文化传承好,把生命保护好,至于采取的形式都是次要的,就让我们响应号召,过一个绿色文明安全的清明节。
清明节祭祀感悟【第三篇】
到了清明节,我、妹妹和妈妈到西山公园去扫墓。我扫的可不是亲戚朋友的墓,而是革命烈士的墓。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我们坐公共汽车到西山公园。一路上,春意盎然。
走进西山公园的大门一看,公园里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接着,我们走进了烈士纪念馆。看着满墙的烈士照片,其中有:辛亥革命先驱宁太一;抗日名将左权;红军军事指挥家蔡申熙;新四军联络部长朱克靖;与李大钊同赴国难的唯一女杰张挹兰;留下一封血书感动亿万国人的陈觉和赵云霄……
出馆后,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把纪念碑前的鲜花整理好,把花圈扶正,打扫完垃圾之后,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敬意。随后,我们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像前行了个队礼。左权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威严中带着慈祥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好像看着这么繁华的醴陵,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到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死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家国兴盛与人民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携手今天,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建设富强安康的醴陵而努力奋斗!
的清明节里,难忘的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难忘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我们对他们的回忆。
清明节文明祭祀感悟收获【第四篇】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又是一年清明时。但今年的清明节注定与往年不同。疫情尤在,安全至上。生者的平安健康是对逝者的告慰。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倡导文明祭祀,鼓励群众多元化寄托哀思。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时代风尚所趋。
清明节前夕,由中共济宁市委网信办指导、济宁新闻网出品的“网上清明文明祭祀”网络祭祀平台开通。广大网友可以在网上向英烈或故人敬献鲜花,或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这种祭祀方式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绿色环保,值得提倡。一经上线,马上吸引了上万人参与互动,恰恰也印证了这种方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鲜花祭祀、电子蜡烛、挂黄丝带、踏青遥寄、居家追思……这些也都是值得提倡的文明祭祀方式。其实,清明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清明祭祖也是弘扬孝道文化的具体体现。然“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厚养薄葬为真孝,尽孝更应重平时。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应珍惜关爱眼前的长辈亲人。老人在世时,多尽孝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生者欣慰;老人逝去后,从俭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安息。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才是对孝道的传承。
此时此刻,倡导文明祭祀,既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需要。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文明祭祀,同心抗疫,让清明更“清明”,让移风易俗新观念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