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0252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史党课讲稿【第一篇】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之际,深入开展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学习教育,对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理应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

学习“四史”,有助于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实,听清时代脉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座座丰碑。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觉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崇高信仰和科学指南的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在不断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强盛的实践史。

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是一部艰辛探索、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历史,是一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挥洒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也是一部在“山重水复”中上下求索、最终走向“柳暗花明”的历史。

道路,而且在于不断把这种理性认识和路径选择转化为适应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实践证明,这种制度既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够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既能够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够加快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种制度确保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也为人类向往和追求更美好、更合理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完善自我、走向世界的实践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社会的创造活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我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开始引领时代潮流。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破解中国成功之道的重要密码。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史。

回望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得到彰显,特别是更加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更加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苏东剧变导致的低谷,而且重塑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创新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无论是党的历史、新中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其实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个历史阶段,既有时间上的交叉,更有内容上的延续。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学习“四史”,要立足现实、守正创新、面向未来。

学习历史是为了鉴往知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时刻警醒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创造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华彩篇章。

学习“四史”要立足现实。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下,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接轨。学习“四史”要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奠基石,创新是守正的原动力。在学习历史中坚持守正,就是坚守历史正道,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历史中实现创新,就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创新发展。学习“四史”更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历史视野,是历史发展必然性认识的能动体现。在学习历史中走向未来,就要坚定信仰、把握规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孜孜以求、阔步前进。

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总结运用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更好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和自身建设规律,继而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四史党课讲稿【第二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位大使”通过学习,可以更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中国国情。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xxxxx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xxx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xxxxx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xxxxx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xxxxx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xxxxx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xxxxx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xxxxx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xxxxx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xxxxx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四史”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99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承载着党对真理的追求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四史”学习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对党的奋斗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始终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透过党的历史,认识党的伟大,感受党的艰难,汲取党的勇气,收获党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行“四使”学习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政治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所在。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

回顾历史,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才能在曲折前进中保持了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斗争,之所以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伟大复兴的长征路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现实考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力量的支撑,在面对疫情肆虐,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全体党员听党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四史”学习教育,就要求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牢记建党时的宗旨,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

注重思想建党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变强、从胜利到胜利,不断焕发出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重要法宝。思想建党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和首要任务。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来的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成就彪炳史册的真理追求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始终注重从思想上建党。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从建党初期的蹒跚起步到井冈山时期的初步探索、延安整风的良好开端和西柏坡时期的创新完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新确立和丰富拓展,党一贯坚持思想建党。我们党的历次集中教育学习活动,都注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并注重用这些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肩负艰巨而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也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学习“四史”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根本性任务,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xjp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四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四史”学习教育同新时代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点结合起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坚持不懈地用xjp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体现党的理论的先进性。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成功应对和化解面临的各种挑战,永葆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格,是党在长期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凝练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99年栉风沐雨、苦难辉煌的奋斗史,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新中国71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也是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情深史。回顾近代史,之所以共产党被历史、被人民所选择,就是因为党的人民性。因为我们党是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而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孕育了党的胜利。延安革命根据地是“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创造搞起来的”。历史证明,只要凝聚民心民智民力,紧紧依靠人民,就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jp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建、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从sars到今年疫情的控制,每一次应对和成功会让我们更加相信党和国家的伟大,相信人民的伟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求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厚植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历史是一部“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切实提高历史意识,坚持历史思维,在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中增强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在不断积累历史经验、涵养政治定力的同时熏陶个人德性和锻造坚强党性,可以为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的主观保障。

建党99年来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历史思维,追溯历史源头、回望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判明大势、定位现在、开辟未来、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使命担当史。着眼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余年的探索史,回看我们走过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才能知道今后往哪儿去,从而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历史纪录下了我们走过的足迹,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知往鉴今,以史资政,有助于党员坚守初心,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历史”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多次到了“历史思维”,指出要把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经验运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这也体现了xjp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特点。xjp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历史思维中蕴含着辩证思维,既注重历史的经验,又注重历史的教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与能量,激发现实的作为。他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为全党同志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树立了榜样。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学习教育要求我们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开阔眼界胸襟,拓宽精神境界。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提升领导水平,永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结成了xjp总书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学习“四史”就是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对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需要对时代有理性的认识和时代的自觉。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坐标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去探索新时代的斗争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面对摆在我们党面前错综复杂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本领,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真刀真枪抓斗争,锤炼过硬的斗争本领才能化解未来道路上的各种风险矛盾。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光荣奋斗史。“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内涵。要把斗争同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联系起来。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方法、汲取斗争智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当好斗争的“急先锋”,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四史”学习教育的目标重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历史思维,以古鉴今,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指导实践工作,在工作上见实效。对于党员干部,主要看是否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xjp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前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复杂形势,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在当前与长远的统筹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来路、走好当下路、更好奔向前路,不断交出历史新答卷。

同志们:

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天,我们主要从,为什么学习“四史”,“四史”的价值和学习“四史”的目标三个方面,与同志们作以交流。

说到为什么学习习“四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四史”。刚才说到了,“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

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己任,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推动制订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洞察,党中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有效抵御了“苏东剧变”对我国的负面冲击,不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与苏联社会主义等进步力量一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有生力量,是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做出更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党员干部在系统研读“四史”材料时,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切实有效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蕴含和实践要求,从而在走心中入心,在学思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深刻把握学习“四史”的价值意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基于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特别是通过学思践悟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我们能基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等多个层面,去深刻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知史中爱党、在知史中爱国,不断厚植爱党爱国之情怀,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通过学习“四史”,还能让我们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以史为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从“四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伟大的历史沉淀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出磅礴的创造伟力。融汇于“四史”其中,基于历史的链条予以串接和展现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思感悟“四史”,特别是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我们能深切感知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将这一独特政治优势转化为最大治理效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从中不断汲取开拓创新的经验、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把握“四史”中的各类“知识点”,我们能透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更好地洞悉过往、明理立身,特别是通过培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历史认知观,从而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因此,通过学习感悟“四史”,我们能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而更好地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关键是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好用好历史方法论,关键是要在学习“四史”过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一过程,就是推进学史明理和以史鉴今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史、知史、悟史、史观、史鉴,学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四史”中,要在学和知上下真功夫、用笨功夫,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形成科学历史认知。思是学用结合的关键,信是知行合一的纽带。通过学习“四史”,要在反思和内省中形成大历史观,从而更好地思出自觉自信、信出坦荡忠诚、悟出使命担当。学知在于用,思信在于行。通过学习“四史”,要树牢“长线历史观”,全面、理性、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知当下、展望未来。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史为镜、以史鉴今,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学习就像西天取经,一定要有“目标”,还要有九九八十一个小目标。学习“四史”也不是无的放矢,而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一)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共产党人也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如此。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学习“四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一个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巨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三个深刻改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深刻改变”、完成“三件大事”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发挥精神的能动力量,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传奇的精神密码。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更深地爱党爱国,增强应对挑战、激流勇进的自信和动力。学习“四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学习“四史”,能够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涌现了众多极具感召力的榜样标杆、优秀典范:有“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烈士方志敏,有“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有“甘当螺丝钉、乐于助人”的好战士雷锋,有“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最美教师李保国。……这些在不同时期被点赞的榜样楷模,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形象再现,是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具体表现。学习“四史”,才能传承红色基因,保持精神的定力,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从“四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任何自信,都不是空中楼阁,都具有坚实的力量来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四史”,就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记载着社会发展轨迹,凝聚了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把握这一历史逻辑,我们才能深刻认识虚无主义的政治危害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更要有历史的眼光和比较的视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及其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解放的憧憬和渴望,为人类开辟崭新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正唯如此,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走向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其显著优势,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集中展现。学习“四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丰富成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四史”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三)从“四史”中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学习“四史”,坚守“完全彻底为人民”根本宗旨。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响亮地提出了党的根本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共产党人除了为人民服务,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共产党人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完全、彻底,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虚心假意。这里的“心”、“意”,正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形象表述。学习“四史”,共产党人将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作为至善的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为,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的根本要求,才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学习“四史”,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学习“四史”,鼓起“勇气、志气、底气”这“三股气”,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一是不屈不挠的勇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共产党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既不畏惧、也不轻视,只要不屈不挠,就能成功。二是自强不息的志气。共产党人要有归零和清零意识,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敢闯人之未闯、创人之所未闯,创造新的精彩。三是脚踏实地的底气。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要“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不因困难而退却,不因痛苦而放弃,脚踏实地的实干、真干、一干到底,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史党课讲稿【第三篇】

第一,通过“四史”的学习,能让青年学生懂得我们的红色政权是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走向辉煌发展、繁荣富强,一路栉风沐雨,一程艰苦沧桑。新中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我们很多青年学生对过去的历史都不太熟悉,不太了解,只有让他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历史,知道了我们是谁,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知道了我们的根和源在哪里,知道了很多先辈的感人事迹,才能使他们能感同身受,才能使他们理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意义,才能使他们更加珍惜当今时代的和平与稳定,才能使他们增强对我国制度的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在青年学生心中迸发出传承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继续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努力奋发的梦想。青年学生家国梦想的点燃,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初心和使命的薪火相传!

第二,通过“四史”的学习,能让青年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热爱传统、守住传统,不受蒙蔽。我们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是我们的红色血脉和精神之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文化的冲撞激荡,唯有传承历史基因,守信精神命脉,发扬光荣传统,才能站稳脚跟、开创未来。我们的国家拥有完善的精神文化建设,才能平衡物质生活带来的空虚与疲惫,人民也因此可以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历史是我们的底气,让我们更自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要传承下去的,知传统,懂传统,才能继承传统!当今时代,信息、文化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很多外来文化、外来思想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就容易受到蒙蔽。青年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四史”的学习,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能不受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蒙蔽,明辨是非曲直,坚决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坚决反对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坚决反对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

第三,通过“四史”的学习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信仰、有理想的青年。“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最重要的志向必须与党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人的脊梁。”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当我们无助的时候,可以给我们注入力量;当我们茫然的时候,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当我们挫败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变得坚强。信仰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源泉和力量。有正确的信仰做支撑,青年学生才能拉起风帆,不惧风雨,更加坚定地驶向人生彼岸,动力满满地前行。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他们对历史事实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不正确的历史观则会导致他们作出的评价和历史结论违背历史真相。青年学生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四史”的学习,使他们能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学史明志,为党立下鸿鹄志、为国志做奋斗者。

第四,通过“四史”的学习可以让青年学生,品史明智,从历史中获得开启未来的钥匙,在历史中获得精神力量,建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青春担当,有担当、有志趣,不负韶华,创新奋进!“四史”向我们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力量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正所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四史”中熠熠放光的精神力量犹如一座座能量站,为我们的青年学生注入无限的正能量,给他们充好电,在人生路上不退缩、不气馁、不放弃,自信自强,勇往直前!“四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是中国共产党走出来的,中国40年改革开放正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行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这种创新精神也正是青年学生所要汲取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青年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最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干劲,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活力,因而也最具创新的基础。在创新精神的激励下,使青年学生更愿意接受挑战,不惧与新情况、新问题发生碰撞,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成熟起来,在创新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通过“四史”的学习可以让青年学生知史明道,深入探究历史成就背后的道理和规律,以史为训,总结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我们的青年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还没有品尝过艰苦的滋味,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蜜罐里泡大的孩子,缺乏在荆棘丛中冷静思考,辨别方向,不俱小伤继续前行的勇气和经验。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宝典,让他们懂得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要想立志成才,必须具备“忧患”意识,要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要经得起各种挫折坎坷的磨练。不仅能在顺境中生活而且也能在逆境中成长。当今时代,青年学生是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之中的,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自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学生从现在起就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树立只争朝夕、自立自强的精神,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在拼搏奋斗中培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能高枕无忧,舒舒服服,一味地享受父母给我们创造的幸福条件,要有不惧风雨,披荆斩棘,自我创造的意识。

“四史”的学习意义重大,在校园中学好“四史”,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堂主平台效应,将“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语文、历史、政治的课堂学习中。挖掘课程思想教育内涵,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落实“四史”教育,发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

我们可以把“四史”学习融入到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我们党在上海的革命遗址遗迹有600多处,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生动的教材,我们可以带着青年学生踏着红色足迹,身临其境地学习“四史”,使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意识。

我们可以请英雄,请劳模,来给我们青年学生讲“四史”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来传承革命精神,让青年学生知道国家强大的艰辛历程,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立志长大后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利用好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做好“四史”学习的宣传教育。在网站、平台上提供“四史”学习资料,推荐经典的红色影片、红色书籍,使青年学生生动地学好“四史”。

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让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学、行、悟“四史”的过程中成长、成熟,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四史党课讲稿【第四篇】

我们党的历史是不断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对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熟悉也必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于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都做了深刻精辟的论述。这三处论述是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关于党的历史贡献的体系化熟悉成果,大大深化了对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熟悉,开辟了熟悉党的历史贡献的新视野,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自身历史发展规律性熟悉的拓展深化和升华。

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角度深刻总结党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证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从而有了三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气”,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得出了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启发。

以往我们讲中国共产党做了“三件大事”,那就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三件大事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的高度。

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的概括将这三件大事及其伟大意义升华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在理论上分析得更深邃。

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历史放在5000多年文明历史放在500年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放在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中来,从而有了三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气”。通过对于党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熟悉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启发,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的启发,得出了三个“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和全球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确立的历史地位产生的伟大意义作出了全面的阐述。他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历史感,从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视野大背景大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得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判断,为我们对党史进行总结评价提供了重要评判标准为党史宣传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南。

四史党课讲稿【第五篇】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廖薇同志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学习了《光辉的历程——“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大模块。

接着,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精神和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精神。

会议中,大家纷纷在线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接着,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精神和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精神。

会议中,大家纷纷在线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要学好学透党史,不断增强历史认同感、文化自信心,才能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的使命。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

在通读“四史”后,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伟大精神,并深受感动。

最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芹同志发表了总结讲话,王书记强调,希望各位同志以样板党支部为契机,真正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希望党员同志能够合理规划学业和生活,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接新学期。

本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微视频开启了讲党课的形式,党员积极讨论,会议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四史党课讲稿【第六篇】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四史党课讲稿【第七篇】

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为大家分享的“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

扶贫。

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0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

方案。

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四史党课讲稿【第八篇】

四史,又称新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幼时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长辈身后,听他们讲那战火和鲜血染红的革命岁月。即便自己也唱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却并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危机。

当和外公一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视频,对于他每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流下的热泪,那时的我只能扬起疑惑的脑袋。而他总说:“孩子,当你大了,你会懂得家与国,明白共产党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着长大,好去亲自感受那些硝烟战火中的人影。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党的历史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学习党史,就要传承红色基因、守住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不断在学习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

新中国史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新中国成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七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学习新中国史,就要深刻理解新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

改革开放史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学习改革开放史,就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发展史丰富“四个自信”的理论积淀。社会主义五百年探索证明,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以史为镜,永葆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对党忠诚”的明确要求。回顾历史,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共产党人的忠诚品格。以史为镜,就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忠诚于党的事业。

学史明志,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脊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在革命年代,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不断涌现出忠于信仰、初心不改的英雄模范。学史明志,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以史为师,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拼搏奋斗书写使命担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史为师,将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担当精神薪火相传,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勇立时代潮头,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以史为鉴,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践行根本宗旨,坚守人民立场,贯穿于我们党自创立以来的全部奋斗与实践进程。以史为鉴,就要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抓实“四史”教育主线,强化责任担当。一是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突出政治引领,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党校教职工和广大学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把“四史”教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有机贯通起来。三是坚持聚焦党校主课主业。做好课程设置,第一时间将“四史”学习教育相关专题列入主体班次课程,强化主业主课地位。

加强“四史”教学研究,打造精品课堂。一是打造“四史”精品课程。组织任课教师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四史”教学新专题。二是组织“四史”征文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和主体班次学员参加“四史”征文。三是做好“四史”理论研究。开展地方党史大事记和《中共天津工作(2019年)》(河东部分)编写工作,及时做好基础性史料的留存。

创新“四史”宣传教育,营造学习氛围。一是“三送”活动服务基层。依托“送课到机关、送课到街道、送课到企事业单位”活动平台,发挥服务基层作用。二是理论宣讲“声”入人心。将社区理论宣讲员培训班列入全区重点培训项目,围绕“四史”教育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宣讲能力和宣讲水平。三是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红色记忆馆”建设。该馆将以“追寻红色记忆、不忘初心使命”为主题,借助平面展示、实物展陈、场景还原、影像投影等多种形式,展示本区党的红色家谱,建设党史教育基地。

强化“四史”师资培养,讲好“四史”故事。一是政治要强。把政治标准放在党校队伍建设的首位,把政治合格作为第一标准,切实把牢政治关和学术关。二是业务要精。在学习“四史”学习教育上先学一步,学深一点,着力提高用学术讲政治能力。三是思维要新。坚持“四史”课程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综合运用专题讲授、道德讲堂、光影课堂、课外延伸学习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努力肩负起新时代党校的历史使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近日,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3篇)。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2020年年2月29日,区委党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常务副校长严英组织学习了文件精神,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安排,这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

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这次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做合格共产党员。坚持学用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才能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党员合格的标准是具体的、明确的。通过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这就要求,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对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分别提出要求,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区委党校支部要发挥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切实引导每位党员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严要求,从我做起,在组织、制度上下功夫,备好“两学一做”的党课课件,做好宣讲的准备,扎实开展好学校“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xxxxx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xxxxx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xxx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xxxxx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xxxxx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xxxxx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xxxxx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xxxxx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xxxxx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xxxxx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xxxxx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四史”中记录着中国共产党99年的艰辛奋斗和伟大成就,承载着党对真理的追求和经验智慧的总结,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该充分发挥注重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让“四史”学习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对党的奋斗历史有足够的了解,始终坚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透过党的历史,认识党的伟大,感受党的艰难,汲取党的勇气,收获党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进行“四使”学习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践行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1.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政治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所在。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

回顾历史,正因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党才能在曲折前进中保持了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斗争,之所以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使我们党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动摇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伟大复兴的长征路同样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更是对共产党人的现实考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此处隐藏2243个字……前人的成功和失败”,历史思维中蕴含着辩证思维,既注重历史的经验,又注重历史的教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与能量,激发现实的作为。他始终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为全党同志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树立了榜样。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学习教育要求我们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开阔眼界胸襟,拓宽精神境界。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提升领导水平,永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

5.汲取斗争智慧,永远保持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凝结成了xjp总书记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学习“四史”就是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xjp总书记对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需要对时代有理性的认识和时代的自觉。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坐标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去探索新时代的斗争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面对摆在我们党面前错综复杂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本领,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真刀真枪抓斗争,锤炼过硬的斗争本领才能化解未来道路上的各种风险矛盾。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光荣奋斗史。“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不同形式和不同内涵。要把斗争同新时代的鲜明特征联系起来。从历史中学习斗争方法、汲取斗争智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当好斗争的“急先锋”,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四史”学习教育的目标重在对历史的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历史思维,以古鉴今,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要指导实践工作,在工作上见实效。对于党员干部,主要看是否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四史”,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自觉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论。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xjp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当前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复杂形势,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在当前与长远的统筹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来路、走好当下路、更好奔向前路,不断交出历史新答卷。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同志要像辛勤的“蜜蜂”那样认真学、广泛学、深入学、坚持学党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蓄力量、履职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应有的力量。

拟定前进目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明白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这是学习教育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以来的历史,在学习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对照反思,在学习中坚定信心,在学习中积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同志要做提升学习认识的“蜜蜂”,拟定学习计划,备好党史教材,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自我革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愚公精神、工匠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航天精神、创新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就是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

形成飞翔习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这是学习教育的根本方法。“以党内学习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学习的好习惯贵在自觉,在党史学习中,全体党员同志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要规划学习、自觉学习、勤奋学习,要出实招、求实效、助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奋斗中学习、在服务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自律中学习。学习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在自觉的学习中,要带头形成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做党史学习者、宣传者、推动者和先进者,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学习的好习惯贵在统筹,要克服懒惰心理,要杜绝因工作忙就没有时间和兴趣学习等借口。

投入火热实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做好学习教育的实践笃行,这是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辛勤的“蜜蜂”博采百花是为了酿蜜,全体党员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辛勤的“蜜蜂”,将党史学以致用,这是超越自我、提升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推动工作的必要环节。翻开党史,追求光明、坚定信仰、力挽狂澜、联系群众的党和党所领导下的革命战士、人民英雄,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奋不顾身、克难攻坚、天下为公、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敬老爱幼、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人民至上等优良传统、崇高精神和顽强毅力,共产党人的奋斗、献身、奉献、服务、牺牲、忠诚、团结以及担当、勤俭、吃苦、钻研、拓荒、探险、谦虚精神等,这些都是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传承和弘扬的。

四史党课讲稿【第九篇】

深刻理解核心内涵,扎实推进“四个历史”学习教育,肩负着新时期党校的使命。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史党课讲课稿【范例10篇】”,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一座精神富矿、一所文化乐园、一个智慧宝库。今年前不久,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史和国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坚定不移的学好、用好。

学习党史国史要目标明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把握一些切入点,认识历史事件当中的重大事件,认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坚定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历史脉络,坚信理想信念;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正确评价和看待历史,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有所获。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学习党史国史要没有止境。老一辈革命家无往不胜的信心信念,让人佩服。小平同志在四十多年前就讲,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正像小平同志所预言的。学习党史国史,就要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假如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熟悉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蜿蜒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晰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照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究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熟悉规律,不断前进。这表此刻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熟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管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新“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要害。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假如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持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穿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熟悉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熟悉,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定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呈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定落后。特殊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熟悉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汲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创新的一切成果。假如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管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管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为什么说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的政党?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为什么说百年大党依然年轻]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之所以依然年轻,是由这个党的性质思想路线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决定的。党的性质及其内在具有的这种动态永不止步的先进性,是党历经百年风云依然年轻的秘诀。党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使党永恒保持思想上的年轻。党坚持不懈实行民主集中制,也使党能够保持组织上的年轻。党十分重视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年轻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哪些危局困境并成功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历史启发]一文中指出,近百年来,党面临众多危局困境,经受了无数风险考验。从来源上看,既有党内国内的内生型风险,也有党外国外的外生型风险,今天更有多种风险叠加的综合型风险。从类型来看,既有疫情地震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运行引发的风险。从原因来看,重大风险考验的产生,既有不可否认的自然因素,同样也有不容否认的人为因素。从后果来看,来源不同的风险考验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转载于:月亮岛教育网:“四史”学习教育党课讲稿3篇)。纵观近百年来的危局困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风险如何重大考验怎样严重,我们党始终能够成功应对。这其中蕴含着党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秘诀”。坚持领导核心的统领作用,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把握时势,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熟悉前提;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思想基础;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内在要求;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应对化解危局困境的力量源泉。

百年大党依然保持年轻的密码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钻研院副院长辛向阳在[百年大党依然年轻的密码]一文中认为,虽经近百年,我们党依然充满年轻的气息,依然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守正创新,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理论上的时代青春活力;二是扎根人民,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最强盛的力量;三是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的病症,锻造风华永茂的品行;四是制度立根,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五是赢得青年,注重接班人的培养,用日益完善的接班人制度来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百年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在[百年大党为什么能]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即成为一个百年大党,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即圆满收官。短短不到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答案可归结为4个方面:科学理论是精神旗帜,初心使命是价值取向,自我革命是要害核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是什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一文中指出,回忆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行。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和新中国史就是一座精神富矿、一所文化乐园、一个智慧宝库。今年前不久,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党史和国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必须坚定不移的学好、用好。

学习党史国史要目标明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过程中,把握一些切入点,认识历史事件当中的重大事件,认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坚定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历史脉络,坚信理想信念;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正确评价和看待历史,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有所获。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诚然,不忘来路,始知归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鉴古观今,方能释放最强动力。翻开历史的漫漫长卷: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启蒙了我们青春的抱负;夏明翰的“只要主义真,必有后来人”坚定了我们对理想的忠诚;陈云章“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激昂了我们迎难而上的斗志;钱学森“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囊括了我们拳拳的爱国情。英雄虽然已经逝去,但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幕幕鲜活的情景,历史会记得,后人也将永远铭记。“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读懂了建党的里程,就将领悟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读懂了长征,就将明白信仰的力量,读懂了改革开放,就将拥有自强自信的底气。读史懂史是我们寻根的历程,更是我们向历史人物借智慧,从历史长河汲取成长力量的朝圣之旅。

以史为鉴,方能明辨是非对错。读史使人明智!经历风雨者,从苦难中辩得黑白是非;学史明史者,无需风雨亦能擦亮慧眼,明家国之坚厚力量,悉安全稳定之弥足珍贵。香港事件中,就可发现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支持祖国,想来是因为亲历过殖民统治的黑暗,切身体会过生如浮萍的卑微,才深刻领悟到了“有国才有家”。而香港这群不历疾苦,不解国情,不清史实的荒唐废青,随波逐流地推英崇美,双目血红却空洞无物,根本不知振臂高呼的“追求自由,守护未来”到底谓何。正因他们心中无历史为照镜,才会如此疏于思考,易于煽动。读史、学史是年轻人涵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的重要途径。需知,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而行。

党史波澜壮阔,浩瀚无比。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在搞好科研的同时需要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然后以点带面,了解全局。这里要选择好旗帜型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比如毛泽东、邓小平,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比如党的指导思想或者某一项具体政策。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党史的切入点,以此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充满了辩证和哲学,也是我们体会哲学思想、发展正确历史观的机会。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知识,看待和处理问题。

学习党史也有一个立场问题。立场不同学习的态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直至导致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行动。我们提倡学习党史的起码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而不能是别的。比如,坚持中国的立场就是不要戴上有色眼镜对自己的事情吹毛求疵,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学习党的,也要学习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沈浩就是其中经典的例子。他鞋底总是沾满泥土;他同村民一起修路,双手磨满了水泡;他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的楷模,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当读到__年底,沈浩作为选派干部任期即将届满,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时,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优秀的党员干部的尊敬和热爱。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显示了一个真正优秀党员的胸怀。我想,学习沈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首先需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的精神。

在现实社会中,共产党员要抵御物质的诱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学党史、读经典活动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后应该更多的开展。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将我们的知识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正如沈浩2004年六月六日写的:多多学习增知识,更好做事为人民。

近日,本市召开“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任务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动全市党员干部知史爱党、明史爱国,于“四史”中感悟初心、践行初心、坚守初心,让初心薪火相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的光辉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用勤奋的双手书写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70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许多革命志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如潮水般涌向延安这座小城,聚集在宝塔山下,渴求加入这个立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尽管缺吃少穿、忍饥挨冻,但心中怀揣着的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一直鼓舞着这些共产党人,带领着延安人民抵御了国民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为赢取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仍未完成,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党史国史为镜,“照”出落在肩膀上的复兴中华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共产党员为富强中国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共产党员投身基层一线矢志奉献,带领着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路上践行初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史国史为镜,以每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先辈为镜,“照”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向他们对标对表,不断在奋斗的路上弥补差距,及时纠偏,永葆共产党人的纯臻本色。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四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学习“四史”,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时代承担着重要使命,广大上海党员、干部更要努力把“四史”学得更深更透,使头脑更清醒坚定,行动更坚决有力,充分借鉴历史,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发展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的思路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做好水平,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充分展示作为排头兵先行者的创造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学习“四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

学习“四史”,汲取坚守人民立场,永葆共产党人初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强健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候,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党从上到下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疫情以来,全世界唯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不仅严控了国内的疫情发展,还早日踏上了复工复产、恢复民生经济的道路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信仰之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晰“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四史党课讲稿【第十篇】

幼时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长辈身后,听他们讲那战火和鲜血染红的革命岁月。即便自己也唱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却并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危机。

当和外公一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视频,对于他每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流下的热泪,那时的我只能扬起疑惑的脑袋。而他总说:“孩子,当你大了,你会懂得家与国,明白共产党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着长大,好去亲自感受那些硝烟战火中的人影。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同志要像辛勤的“蜜蜂”那样认真学、广泛学、深入学、坚持学党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蓄力量、履职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应有的力量。

拟定前进目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明白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这是学习教育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以来的历史,在学习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对照反思,在学习中坚定信心,在学习中积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同志要做提升学习认识的“蜜蜂”,拟定学习计划,备好党史教材,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自我革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愚公精神、工匠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航天精神、创新精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就是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

形成飞翔习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这是学习教育的根本方法。“以党内学习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学习的好习惯贵在自觉,在党史学习中,全体党员同志要成为学习教育的自觉先锋,要规划学习、自觉学习、勤奋学习,要出实招、求实效、助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奋斗中学习、在服务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在自律中学习。学习的好习惯贵在坚持,在自觉的学习中,要带头形成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像“蜜蜂”采花酿蜜那样做党史学习者、宣传者、推动者和先进者,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学习的好习惯贵在统筹,要克服懒惰心理,要杜绝因工作忙就没有时间和兴趣学习等借口。

投入火热实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辛勤的“蜜蜂”,要做好学习教育的实践笃行,这是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辛勤的“蜜蜂”博采百花是为了酿蜜,全体党员同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辛勤的“蜜蜂”,将党史学以致用,这是超越自我、提升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推动工作的必要环节。翻开党史,追求光明、坚定信仰、力挽狂澜、联系群众的党和党所领导下的革命战士、人民英雄,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奋不顾身、克难攻坚、天下为公、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匡扶正义、扶危济困、敬老爱幼、遵规守纪、廉洁自律、人民至上等优良传统、崇高精神和顽强毅力,共产党人的奋斗、献身、奉献、服务、牺牲、忠诚、团结以及担当、勤俭、吃苦、钻研、拓荒、探险、谦虚精神等,这些都是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传承和弘扬的。

2019年7月31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幼时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长辈身后,听他们讲那战火和鲜血染红的革命岁月。即便自己也唱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却并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危机。

当和外公一同回顾新中国成立之时的视频,对于他每每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流下的热泪,那时的我只能扬起疑惑的脑袋。而他总说:“孩子,当你大了,你会懂得家与国,明白共产党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着长大,好去亲自感受那些硝烟战火中的人影。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岁月沧桑巨变,却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种子。我又开始重温时代经典,在党与国的历史中摸爬滚打,但又举步维艰。那些厮杀声和奔腾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声声惊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阵阵的颤栗感蔓延到每一个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浆、炮灰混合在一起,点染在战士们的脸上,斑斑驳驳侵入他们下陷或破裂的新伤旧疤,透过泪水,我却看到他们无畏而灿烂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词、冲锋曲、红色经典的词句篇章都像长满倒刺,简单的一字一句,一个音符一个韵脚,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泪流不止。沉重的庄严感压垮了我,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我为之倒。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风雨中飘摇却又坚韧不拔地挺立,那红色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光明的前程,历经打磨而越发光亮如新,经久不衰。草地雪山,吓不住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山高水远又如何?不过是“浪”“走泥丸”,待佳节又重阳,仍可一同赏遍“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笑谈“还看今朝风流倜傥”。字字句句,像黄河决了堤,滚滚奔涌而来,奏响了“大合唱”。经时光之洗练,吾辈青年也应当踩着前辈们的血的脚印前进,“重走长征路”,将延续下来的光,变成隽永的亮。

可如今我们讲爱国,说为人民奉献,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将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们却不曾深入而纯粹地去品读“四史”,不曾深思当今的繁花似锦是多少淹没在岁月中的同胞的呐喊和挣扎换来的。

《诗经》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实一国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读,革命岁月的醇香便愈加明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把握时代的走势,明晰历史大势,那些伟人的血与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诚然,他们镀着光,镶着金边,可他们更是贴近民众的好战士!精诚的热血洒在天地间,每一个身处水深火热的劳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个这样的他们,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坚硬的砾石,拒绝被打磨圆润,沉积在历史中,筑成一道大坝,教育、启迪、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些“精神食粮”凝聚着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讲究传承。读“四史”,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从“科教兴国”到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看到、品到的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一船星辉”,代代继承,口耳相传,有的简明易懂,有的稍显晦涩,有的显焕一点,而有的则暗淡一点,唯一不变的是都能让我们领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学习“四史”是每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党的历史不能仅仅停留在略知一二,一定得了解的多、了解的广。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想更好的心系人民、为人民服务,更大的体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价值,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想干事就是要时刻想着为群众谋利益,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有“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把事业作为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聚精会神干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敢干事就是要敢于破难,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年轻党员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人民群众一起研究办法解决问题,锻炼成长;会干事就是要善于谋事,把情况摸全、摸准、摸透,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干事创业的实效;干成事就是要当“实干型”的党员,不当“纸上谈兵型”式的党员,只有干成事才能真正地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xx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xx。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xx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xx工人被缴械,当时xx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xx转移到xx,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xx东部和xx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xx,因为xx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xx、xx、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xx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xx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xx,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xx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xx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xx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xx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xx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xx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xx,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xx,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xx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xx的陈潭秋,xx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6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