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拓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 团队拓展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文拓展心得体会范文精编 团队拓展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展读书活动实施方案1
一、活动目的
1、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广大师生“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掀起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潮,全面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2、本届读书节以“读书明理成长”为主题,凸显学生主体意识,按照“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的思路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校园、家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3、通过开展教师阅读活动,激励教师从前贤和经典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促进教师成长,为人师表,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师素质。
二、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三、活动时间
****年3月1日—3月30日
四、活动主题
读书明理成长
五、活动口号
让书香飘满校园让阅读引领成长
六、参加对象
全校师生、有条件的家长
七、活动安排
(一)活动启动(3月1日—3日)
1、启动仪式:举行“读书节”开幕式。
2、向全体师生发读书活动倡议书。
3、营造校园、班级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条幅、标语等),各班设计读书标语并以标语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二)活动实施(3月4日—25日)
1、各班制定“读书节方案”,选择一个读书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各班主任将本班读书节方案于3月8日之前上交学校。
(活动内容:低年级可选择讲故事、童话剧、课本剧表演、古诗词朗诵等。中高年级可选择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美文诵读、演讲、读书辩论等。)
2、每位教师读一本好书写一份读书心得,在3月底上交教导处。
3、由文学社牵头开展一次读书节征文活动。
(三)成果展示(3月25日——30日)
1、小学三年级以上各班上交一份读书节手抄报;
2、小学三年级以上各班推荐2到5篇优秀征文参加学校评比;
3、评选书香班级建设优秀班级;
4、一至九年级各班推荐2到4名读书之星参加学校的表彰。
八、注意事项
1、各班在3月8日之前上交班级读书节活动实施方案。
2、各班自己开展系列活动,在3月底上交活动过程资料(活动相片和活动计划、总结)四至九年级各班上交读书心得体会3篇。
3、各位教师在3月底上交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本。
4、师生上交的读书心得体会均由教导处统一提供稿纸。
5、本次读书节要以阅读“天图图书为主”。
炎陵县平乐乡学校
****年3月1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文拓展心得体会精选 团队拓展活动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描写人文拓展心得体会2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团结,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们形成互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措施
在新时期,人们不仅希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真诚希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高尚,渴望人间充满真情和爱心,渴望能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情感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必将成为人们的必需品[1]2。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交际双方在心理上应该是健康的,具有高尚的交际品德,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以诚相待。人是富有感情的,其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他人理解并与之共鸣。如果交际的双方缺乏感情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互不尊重,那么交际双方就无法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有的人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美满;有的人遭遇了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造成了心理障碍,心情抑郁、冷漠、焦虑,在各种心理困境中不能解脱,最终迷失自我,丧失了事业追求和人生乐趣[1]1,有的甚至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2.语言健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美国人把“舌头”、美元、计算机称为当代社会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并且把“舌头”排在首位,可见语言的重要。人们通过使用健康的语言来交流思想和感情,从而引起交际双方心灵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会说话,言语得当,对人诚恳,人际关系可以和谐相处。如果对人冷漠,使用尖刻训斥的口气,冷嘲热讽的语言,必定伤害对方的感情,使之反感,从而引起矛盾,使关系紧张、不和谐。有的人有时就是几句话,造成了悲剧。如东南大学一位教授、博导因停车时发生口角,引发打架身亡。该教授生前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不到50岁就死了,实在可惜。古人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这说明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语言的好坏会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因此,人们一定要注意语言要健康、要美,不能使用带有“暴力”的语言,因为它能轻而易举地划破人的心灵;“语言暴力”发于口,却源于心,它折射出道德修养的缺失。只有饱含深情、真挚亲切的话语才能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才能和谐相处。
3.行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们的行为是健康的,也是美的;只有健康的、美的行为,才是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这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实质所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们行为的要求是:诚信友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如果交际双方缺乏信任和理解,尔虞我诈、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则只能恶化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相处,是门学问也是门艺术,只要保持友善、互助、宽容、和谐的交际心态,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团结同志,做好工作。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所谓功能,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作用或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功能。
1.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团结、产生合力。合力是力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指的是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所产生的总的作用。人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健康和谐,就会团结一条心,彼此协作,智慧就会多,力量就会大。可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集体力量的黏合剂,领导、组织、群体的效能寓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建设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团结合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如果在交往中与他人关系不和谐,矛盾重重,心情就会郁闷,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造成心理失常和机体功能的失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对人们的心理及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人心情舒畅,热爱学习、工作顺利和生活愉快。我们知道,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得到别人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人格的尊重。这样,心情就会舒畅,身心就会健康。
3.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形成互补。互补,是指人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补,有知识互补和性格互补两种。知识互补主要是指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互相补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太有限了。因而,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众家之长,使各有专长的人之间产生知识互补行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充分实现人的价值。性格互补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普遍,它能使人们和睦相处,关系密切。
4.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之间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增进友谊,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一个单位如果存在着拉山头、闹纠纷、“窝里斗”、互相推诿、互相猜疑、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就会内耗严重,人心涣散,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损害了集体利益。因此,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成群体内部的团结,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搞好这项工作。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要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的社会风尚。要加强社会公德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地以社会主义道德来调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以履行责任为动机,使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道德模范的故事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受到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3.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石磊。干部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xx-11-18,(1).
[3]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xx.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开展读书活动实施方案3
指导思想:
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以及全体教师读书学习,努力为全体师生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活动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师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知识内容,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全体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我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学识功底,打造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蕴的教师队伍。
2、学生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对象:
全区初中、小学所有在校教师、学生
四、活动实施:
(一)活动指标:
小学阶段: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故事,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初中阶段: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实施途径:
1、精心组织,形成网络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与“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活动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同时,利用广播站、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造成学习的浓烈氛围。要在师生中成立读书小组,切实组织好班级晨读、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性带孩子到图书馆、图书室、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2、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各类书目(小学生推荐书目附后;初中学生阅读书目由各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自行选定)。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8本;要将阅读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阅读指导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 、“读书心得”等栏目。三年级以上年级,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3、营造氛围,激趣引路
各学校要配合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阅读氛围,保证读书时间(每天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静雅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学会与书本对话。各校要重视和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要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识陈旧、不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重新添置符合师生阅读层次、引发师生阅读兴趣和适应形势要求的书籍,各校要首先配齐推荐书目中所规定的图书。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图书角,可由学校图书室负责提供图书,也可由各班级学生自带图书,交流阅读,要做到常换常新。还要积极倡导家长为学生创设家庭小书库,为学生读书营造良好氛围。
4、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为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竞赛。平时各班要开好每月一次的读书班会,低年级为故事会为主,中高年级以交流读书心或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定期出版手抄报,并组织评比活动,要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宣传栏、黑板报开设“阅读专栏”,报道阅读积极分子、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要积极鼓励师生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参加各类论文、作文评比。每学期要选取一些重要的节日(如五一、六一、国庆等)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汇报阅读成果,并将学生参加读书活动获奖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五、活动步骤:
(一)教师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阶段(20xx年4月)
读书活动以城区中小学(淮城镇除外)、乡镇中学、乡镇中小学总校(乡镇各小学)为单位,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征订书本,为每位教师准备统一专用笔记本。
第二阶段:读书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1月)
1、各单位要为必读书目制定出详细的集中学习计划,并按照学习计划认真搞好集体学习,要明确时间,地点,学习内容,记录要详细。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2、必读书目要求每位教师做到精读。选读书目要通读,每位教师至少选读二本有价值的教育书籍(书名报学校登记),并做好读书笔记。
3、 学习方法上要做到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形式上要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做到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4、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内有文章摘录,学习体会等)。字数要求:40周岁以下的不少于两万字; 41——50周岁的不少于壹万字;50周岁以上的不少于五千字;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写1篇学习体会 。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20xx年12月)
1、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对教师的读书活动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各单位每月对教师学习体会进行检查记录;每两月进行学习体会交流。
3、各单位要对读书活动进行阶段和全面总结,树立典型,推广先进。
第四阶段:评比、表彰阶段(20xx年1月)
1、进行学习笔记交流评比。
2、举行全系统读书知识竞赛。
对参加学习笔记交流和读书知识竞赛的人员,采取单位推荐和随机指派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局对优胜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学生读书活动:
1、启动阶段:(20xx年4月)
主要工作:
⑴ 各学校根据区下发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各乡镇学校由教育总校汇总,各乡镇、学校读书活动方案于4月底前报教育科。
⑵ 各学校在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同时,根据所提供书目,添置图书,为读书活动的全面启动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20xx年5月—11月)
主要工作:
围绕学校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正常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⑴保证读书时间:学校要妥善安排好每天的读书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学校和家庭的课外阅读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和阅读量。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并排入课表。
⑵明确读书内容:学校要积极开展好“和好书交朋友”活动,根据必读书目和学校推荐书目,分学段指导学生制订分月阅读计划和建立学生阅读卡,确保达到每年一、二年级6本,三、四年级12本,五、六年级16本的阅读量;古诗词一、二年级每周一首,三、四、五、六年级每周二首的诵背要求。
⑶狠抓读书效果:各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开展指导和督查活动,要精心组织好读书班会和读书节活动,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汇总,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公布,做到计划有落实、过程有记载、活动有主题、结束有总结,确保将读书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读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总结评价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元月)
主要工作:
1、各学校全面总结、评价读书活动开展以来的各项工作,对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优秀的读书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并研究制订下一年度读书活动计划和方案。
2、教育局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并评选出“10个书香校园”、“50个书香班级”和“100名书香学生”。
六、活动保障: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要以此为契机,在广大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课外生活,真正达到“书香满校园”的活动效果,让所有师生在古今中外名篇的熏陶下共同提高。各校要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力度,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并以年级组为单位,相应成立读书指导组,形成读书活动指导网络,督查指导本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要制订相应的读书活动有关管理、评价和激励等保障制度,调动全体师生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局将组成读书活动督查组,对各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通报。
2、经费保证。学校要对读书活动的经费上给予支持,保证读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尤其要重视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中心初中、中心小学要保证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并保证正常借阅,每年用于图书添置的费用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不少于5000元,其余定点学校不少于20xx元。每年底,教育局对被评为区读书活动先进的学校和个人给予经费奖励。
各学校要将读书活动将作为一项长期性和长效性工作来抓,要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使之成为我区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描写人文拓展心得体会4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效益;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我们所企求的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其切入点在于改善班级人际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惠共生,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
1.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和谐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处理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狭隘、骄纵任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普遍存在,因此班级内部矛盾出现在所难免。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班风,影响班级和谐。我把"珍惜缘分、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为人宽容"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通过谈心班会讨论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与友爱、学会换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内容。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要做到师生和谐,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中国过去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概概括了传统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实现师生和谐呢?我认为班主任应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天天向上的空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并应随时注意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和谐。营造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仅靠班主任的单打独拼远远不够。班主任应营造自身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谅友爱、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帮助其树立威信,协助改善师生关系,化解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好协调,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4.体认"以生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管理新思维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牢固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类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成班级管理最优化的目标。
对待人缘型儿童,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另外,还必须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地接触其他同学,不游离于班集体,与其他同学互惠共生、共同发展。对中间型儿童,我们的方法是:首先,利用中间儿童的优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其次,吸收中间型儿童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体认人际协调的作用,从而自觉自愿地与别人搞好关系;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魅力。对待嫌弃型儿童,我们要讲究方法,因为这部分儿童与班集体心理距离大,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且常常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场之中,自尊心十分脆弱。因此,要帮助这类儿童建构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尊重他们,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第二,要时时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使嫌弃型儿童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第三,要求其他同学首先是班主任老师要率先垂范,带头接纳嫌弃儿童,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嫌弃型儿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心理距离逐渐缩小,进一步达到心理上的"磨合"。
5.建构班级人际关系最优化的具体方法
建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境熏陶法。所谓情境熏陶法,就是创设一种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中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方法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有制定班级公约、张帖反映班级主流文化的标语、定期更换班刊、设立好人好事记录簿并定期总结评比。(2)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映。实践证明:班风正,则人际关系和谐,群体的凝聚力强,集体在这种状态中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可见,加强班风建设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意见,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言行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舆论对协调班级人际关系、鼓舞正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央文献出版社
开展读书活动实施方案5
一、充分认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读书是教师的标志,是学校的希望。教师是文化人,文化人终生离不开读书。读书、写书、引导学生学会读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三大使命。但是,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当前很多教师与读书渐行渐远。读书,可以帮助教师续接文化血脉,提高文化格调,强健文化人格;可以帮助学校提升品位,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后劲,不在于当前学校的排名和学生考分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有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于是否形成了潜心钻研教学业务的良好氛围,在于是否具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探究的方式,在于学校是否建立了教师学习制度。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教师职业特征,需要博学和睿智。读书能增进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国家倡导全民读书、提高国民素质的大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教育学生、熏陶他人的精神工作者,在读书方面理应走在全民的前列,把学习、充电作为自身需求,且读且思,且思且行,汲取他人的经验,提高并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纵观名校长、名教师的成长历程,无不验证了这一点。
读书是教师淡泊心境、远离浮躁的必然选择。读书可以使人们富有思想,成为一个精神贵族。但是,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受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我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身上,或多或少地浸染了与职业及不相称的浮躁风气:在做学问方面,过分追求短平快,远离了知识分子脚踏实地、厚积薄发的优良传统;在教学方面,一味追求新奇特,背弃了崇尚人格魅力、循循善诱、启发引领学生的本真;在利用课余时间方面,上网冲浪多,读书学习少,即便读书,一目十行、浏览大概者多,悉心研读、圈阅、笔记、思考者少。个别校长急功近利,华而不实,在学校里坐不住,跑得多做得少;部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千篇1律,删繁就简,“一以贯之”,缺少了教育工作者固有的“心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不卑不亢的傲气、务实向上的心气、爱生如子的傻气和安贫乐教的钝气。然而,从职业性质上看,教书育人本是一份淡定自若的职业,教师比其他任何一种职业更需要内心的沉静和淡泊,改变以上不良现象,潜心读书无疑是智慧的选择。
二、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人文素养、拓展专业知识为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教师为核心,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校长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读书活动的措施和要求
为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采取以下措施:
1、统一主题、篇目、进度和笔记本。一是统一读书主题,20xx年的读书主题为“重读教育经典,回归育人本真”;二是书目统一,确定阶段读书考试书目(本年度教师读书篇目见附件),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读书经历,在推荐篇目内自行选择;三是进度统一,读书进度服从质量,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1本书,至多读2本书;四是笔记本统一,使用全市统一印制的《读书笔记本》,教师读书笔记要认真规范,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体验,及时阐发自己的观点、收获以及在现实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教师个人每月要有1篇千字以上的读书心得,一年至少完成1篇3千字以上的专题文章。
2、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考核内容。按照《*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青政办字20*126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参加读书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读书任务的教师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学校将教师读书计划列入“教师培训”考核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教师读书活动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可行、教师读书成效等等方面进行考核。
3、定期检查、考试和汇报展示。读书活动在校推开以后,将组织专人,不定期调阅教师笔记进行检查,发现教师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教师予以解决。学校举行教师读书展评,准备参加上半年举行的全市教师读书征文或汇报演讲比赛。
4、注重培育典型,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及时发现并不断推介阅读面广、内涵丰富、学以致用的先进教师的做法和经验,根据教师开展读书情况和教师读书笔记调阅、展览、读书征文、读书收获考试、汇报演讲等成绩,结合一年来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评选“读书成材标兵”,予以表彰。
四、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和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工作生活方式的系统工程,学校要把教师读书与“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相结合,根据读书计划实施方案和阶段性阅读计划;要为教师配备阅读图书,保证读书时间;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体验书香人生。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要正确处理教师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创新思路,搞好结合。学校要根据新课改精神,追随新一轮教育实验理念,组织好全体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并通过教师阅读向学生、家庭、社会辐射,激活师生的创造激情;要在继承优秀阅读经验的前提下,着眼于创新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探索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方法;要结合校本培训工作,把教师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将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研究进行学习,在研究中学习提高。
3、突出实效,促进发展。开展读书活动要注重实效,切忌搞形式、走过场。学校要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在教师掌握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推进个人的专业学科向纵深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让书籍成为教师一生的精神伴侣,确保读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