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习心得范例【优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场营销学习心得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市场营销学习心得【第一篇】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转化,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今旅游管理课程的大部分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一直沿用“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已明显加快。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股力量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环境、变革理念和开放资源,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变得现实可行。
如何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来,以便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参与性,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学堂转化,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的转变,最终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这些都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纵观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及可行性分析等理论阶段,将翻转课堂运用到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少之又少,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将会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与新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经验,重点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 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答。翻转课堂现今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翻转课堂是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是从课下知识传授到课内知识内化的转化,是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学生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材料、在网络上与他人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获得。而在课堂内,学生重点专注于基本任务的学习,与他人共同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的时间。课下,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步骤、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教师则指导协助学生,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由此来看,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在线课程,也不是让学生在孤立无序中学习,它是一种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个性化接触时间的手段,它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对自己学习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教学流程为线索,设计出翻转课堂的内涵图(见图1)。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但目前国内受到各种原因的制约,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由于经费或教学设备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省略,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据了解,除了研究生层次的《旅游规划》课程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旅游规划课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外,其余层次的学生很少开展实训教学,即便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也只是在学校或附近景区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或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
(二)信息化程度低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就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说,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使教、学、练脱节,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兴趣,部分教师止步于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演示文稿上课。另外,网络资源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可用性不强,也阻碍了信息技术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以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截止目前,网络搜索到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规划)精品课程有湖北大学(部级)、暨南大学(省级)、东北财经大学(省级高职类)、陕西师范大学(校级)、天津商学院(校级)、乐山师范学院(校级),这些精品课程本该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这些精品课程缺乏推广力度,再加上部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及其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视频教学资源多为刻意录制的表演型教学片段,且不具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为评而建的现象明显,无法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难以匹配课程教学要求
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难度相对大,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要想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合理地将前期所掌握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从旅游规划行业实践来看,它对旅游规划从业人员的知识门槛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建筑学,甚至软件制图等综合知识能力。而目前国内旅游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多数偏酒店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有丰富旅游规划实战经验积累又能进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少之又少,跨专业知识的缺乏、纸上谈兵的无奈等现状无疑影响了教学水平。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翻转传统课程教学程序,重构课堂文化,回归以“学”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坚持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任务具体化,强调教学过程项目化,考核方式多元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将知识传授过程设计在课前进行,主要通过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阅读电子文献等完成课前显性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独立探索、小组协作、对话讨论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面对面的答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探讨展开教学,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应用性强的特征,按照项目化运作的思路,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割,以任务驱动学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选择学生熟悉的旅游地为旅游规划对象,结合不同任务主题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各个分项任务,以文档、图纸、规划设计方案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过程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强调学与练融合,知识与能力同提升。
(三)课程设计要点
1.基础理论模块。根据翻转课堂的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学习和课中知识内化两环节。课前(在第一次课后开始)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阅览教材马勇编《旅游规划与开发》及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相关规划基础理论,学习网络开放教育资源――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一、二、三章,观看马勇教授授课视频(剪裁为不同主题片段),思考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旅游规划的意义。而课中环节强化课程的兴趣导入,主要介绍课程学习目标、要求与方法,分享国内外旅游规划的经典案例与规划思想,组织学生参观重庆规划展览馆,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实例,理解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现实意义。通过组建规划小组,每组5人,各组自由选择旅游规划对象(要求选择家乡区县或熟悉的旅游景区),完成课程实操环节的准备工作。
2.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实施。课前要求各小组明确分工,分类搜集规划对象相关二手资料,并熟悉相关资料介绍(教师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指导二手资料查找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并深入剖析指定规划案例《**景区旅游规划》的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内容,记录疑问或难点,观看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与教师沟通。在充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所选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课中主要采用集体讨论问答的方式,学生相互解答一些典型疑问或难点,教师作补充。采用检验法由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旅游资源图片,由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考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重视旅游实践教学,选择重庆缙云山景区,带领学生实地进行旅游资源现场考察,根据国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展开定性定量评价。最后举行展览会,分享各小组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含旅游资源分布图)。
3.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模块课前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习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观看魏卫教授授课视频;小组初步设计旅游市场调查问卷;小组分别展开实地市场调查(样本数300份);学习教师给定的某规划中旅游市场分析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提交《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而课中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活动。(1)举办问答会,两两小组之间展开,就对方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展开问与答,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回参与,并适当指导。(2)随堂测试。教师给出某规划现实客源和潜在客源市场调查实际统计数据,学生从两部分中任选5项随堂进行分析,教师集中点评。(3)举行成果交流会。每个小组制作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客源市场调查过程及结果。
4.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模块。本模块课前学习重点在于案例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学习部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六章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观看刘名俭教授授课视频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在学习业界巅峰智业、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绿维创景等推广的若干旅游规划案例中,掌握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方法。学习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掌握旅游规划制图技巧;课前实操环节则是小组完成旅游规划对象的主题形象设计与功能分区规划(含绘制功能分区图),期间通过多种方式与同学或教师沟通,及时解决承担任务中的问题。课中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与分享。通过举办圆桌会议,8人一组,分享案例学习的心得体会。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室作为自然风景区,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利用学生及桌椅板凳围成的人墙,请学生自由决定风景观赏区、休息区、停车场、餐饮区、娱乐区、购物区等位置,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功能分区的意义及原则。举办汇报会,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分别为规划对象设计主题形象且对其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制作成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成果,汇报(1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陈述和答辩2部分。
5.旅游产品与项目策划设计模块。该模块课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理论学习,自学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中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知识;(2)案例搜集,考查学生信息搜寻能力,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旅游产品规划的实际案例,记录学习心得;(3)实践操作,独立提交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课中学习活动主要包括:(1)案例讨论,小组内部逐个分享课前学习旅游产品规划案例的心得;(2)成果共享,对组内各人构思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进行批判与肯定,提交终稿;(3)随堂练习,各小组为其旅游规划对象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
四、结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重提高,应成为教师教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革,但由于自身教学经验尚浅,且能力有限,只能初步做一个浅层次的思考与尝试。另外,《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教学实际需要,该课程设计时并没有让学生尝试做完整的旅游规划,只局限于选择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三部分核心内容,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
市场营销学习心得【第二篇】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营销;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优质服务成为吸引顾客、提升产品价值、增加顾客忠诚的竞争武器,企业日益重视服务营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服务营销的思维和营销手段等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的是企业服务营销的生产体系、供应体系、销售体系、支付体系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与教育教学也不断融合,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数字化教育席卷全球。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教育需要顺应时代趋势,《服务营销》也应该不断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与整合。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服务设计、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传递、服务有形展示和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使得服务营销内容和手段面临新的变化,具体变化见表1。
1“互联网+”背景下《服务营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互联网+”改写了《服务营销》的教学内容。
1.2“互联网+”为《服务营销》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机遇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并且教学时间、教学场所相对固定。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出现,传统教育焕发新的活力。就《服务营销》课程教学而言,“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资源、立体化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师生的互动:一是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足不出户共享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名师的课程教育资源。目前通过互联网搜索共有东北财大、复旦大学在内的21个院校和平台推出的《服务营销》精品课程、包括浙江大学、世界大学城和广东培训学员提供的8个《服务营销》课程视频和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的《服务营销》的互联网课程;二是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服务营销》相关视频、案例,这些网络素材多是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的,不仅生动有趣,还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好;三是教学更加人性化,避免了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与决定权,允许他们在各种环境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四是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将《服务营销》相关的资料、学习心得通过QQ、微信进行分享,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等进行实时沟通。
1.3“互联网+”对服务营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多的新型服务营销岗位,对服务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业更加强调在线的方式服务顾客,并借助网络强化与顾客的互动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因此服务营销人员就需要具有“互联网+”的思维,即体验思维、电商服务思维、关联思维和定量思维。其次,互联网新型理论突破传统的服务营销组合策略,需要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与顾客建立关联、改善顾客感体验、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建立顾客关系来获取回报,因此需要具有互联网操作技能,如会用大型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会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与客户沟通、会用CRM进行客户管理,深谙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还能巧妙运用数字营销进行宣传。最后,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服务营销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服务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服务营销》教材内容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与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企业服务营销的理念、营销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目前《服务营销》教材中却没有与时俱进,教材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如《服务营销》教材仍以十年前的老版本居多,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新出版的《服务营销》对新的服务营销模式和服务营销手段变化也少有涉及,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数字媒体、网络支付、水军等几乎在《服务营销》教材中找不到。如果教师不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授课内容过分依赖教材,学生只能学到传统的服务营销知识,而对新时代下的服务营销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闻所未闻,到社会上工作时就会捉襟见肘。
2.2《服务营销》教学中对互联网等技术利用不足,对教学效果帮助不大
目前《服务营销》教学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为多媒体教学、部分老师会利用网络答疑来实现师生互动。总体而言,《服务营销》教学中对互联网技术运用不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首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上海量、立体和有趣的精品课程、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来丰富《服务营销》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兴趣。其次,是不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是采取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知识也难以内化。最后,《服务营销》教学方式仍采用教师为中心,较少运用互联网教学的场景化、碎片化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没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也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2.3《服务营销》课程培养目标适应不了社会需求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呼唤对具有互联网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的服务营销人才,而目前高校《服务营销》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基本职业规范素养,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也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下对服务营销人才的要求。究其原因不外乎:缺少与互联网融合的教材,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师对互联网+服务营销理解上不准确和不完整,对学生在服务营销思维、营销模式与手段认识上引导不够;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方案,学生的互联网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互联网技术应用不足、枯燥的课堂教学对综合质量和效率的帮助不大,培养目标无法有效实现。
3“互联网+”背景下《服务营销》的教学改革策略
3.1调整课程培养目标,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服务营销人才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重点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因此应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对服务营销人才要求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企业对服务营销岗位的要求来设定《服务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地传授服务营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的服务营销理论知识引入到学生课堂,如客户生态价值链、数据分析、服务流程设计、网络调查、网络策划、微博微信营销等知识,不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社会的知识。在实践上,加强互联网化的服务技能培训,如运用微博、微信、QQ等与客户沟通、网上进行宣传推广、学会网上开店等。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互联网思维、电商思维。
3.2适应互联网时代,加强《服务营销》的课程内容建设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教材陈旧的问题,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在教材方式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利用更多的现代化信息互联网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如纸质教材、网络课程、网上的PPT、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视频、网络教学游戏;在课程内容更新上,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服务营销的理论前沿,准确理解后并将服务营销的变化加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如服务营销思维的新变化、运营手段新变化、营销手段新变化等。对天猫、京东、聚美优品和共享单车等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为案例。
3.3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机遇,进行《服务营销》混合式教学
3.3.1传统课堂、微课和慕课相结合,丰富《服务营销》的教学资源开放性是互联网数字化教育的最大优势,《服务营销》教学除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也可以利用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线上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的需求。如学生在兴趣、就业和能力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服务营销》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国内外的《服务营销》、《电信服务营销》、《酒店服务营销》、《银行服务营销》等互联网课程、微课程的学习,只要学生能够完成相关课程考核都可以获得课程分,或者在学习《服务营销》外还选择相关网络课程学习,可获得一定的课程加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集国内外服务营销的相关案例、有趣视频、试题库、小游戏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搜集相关知识点,消化理解不了解的知识。3.3.2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利用开放的互联网技术资源构建实战性的实训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调研、网上策划、网上设计、网上促销,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加深对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新变化的理解;扮作顾客深入到企业服务营销中,比较实体与网络服务营销的差别与联系;作为服务人员参与到互联网服务营销中去,我校与京东合作,学生深入到京东的后台服务,具体深入的服务营销实践对学生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微商、电商等方面的创业,培养其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能力。3.3.3利用互联网化的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更要突破书本、教室、时间的局限,增加互联网化的教学平台,让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如将所授课程《服务营销》教学内容做成PPT,学生需要阅读的相关资料、案例录像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自主选择互联网终端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教师与同学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如教学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知识、师生利用微博、微信和QQ群进行网络讨论、学生在线求助;鼓励学生自我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接触到的知识信息、所参与的实践、自身的心得体会通过微信和QQ群链接进行共享等。
3.4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
为了适应主动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教学,呼唤更加多元化和有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既要考核结果也要考核过程,考核学生参与微课、微作业、微答疑、课堂研讨与分享中的频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考核可以灵活点,通过在线课程考试就可以免修该课程、到电商企业参加实习或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可获得加分奖励;网上开设淘宝店或做微商的同学,如果营销业绩达到要求可以获得创业学分;考核还可以更加有趣,如参照游戏的通关模式将每个章节的分为若干个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设立绩效值(达到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学生只有通关成功上一模块才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需要重新学习、如果重新学习还没有通过考核,只能选择下一学期重新学习。
参考文献
[1]2017-01-22新京报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EB/OL]
[2]廖波,黄政武.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4,(1):118-120.
[3]吴泉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教法展台,2014,(26):67-70.
[4]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228-229.
[5]孙智.基于互联网发展现状的《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22.
[6]胡春森.移动互联网下的市场营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J].当代经济,2016,(18):54-56.
市场营销学习心得【第三篇】
关键词 中医药 国际市场营销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Study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ilingual Tea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Ni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in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ie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experience as well as practice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tudent's acceptan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ilingual teaching
1 双语教学概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得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因此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绝不仅仅是英语课堂上从头到尾的英语授课。
本文探讨的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课程中使用英文教材,用英汉两种教学语言讲授专业内容的教学方式。
2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经营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这一挑战源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无边界化两个层面。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无疑增加了学习和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紧迫性。国际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在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上,帮助学生开拓国际市场经营的视野及掌握相应的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此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就显得极为关键。
随着各高校对双语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探讨,现阶段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成果,但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效果难以有稳定性的良好呈现。如不同专业属性决定了教学目的的差异,合适教材的选择,语言环境不理想,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双语教学师资及学习资源匮乏等。这些均成为各高校各专业提高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而必须考虑的问题。
3 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
明确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因此要实施国际市场营销的双语教学,一定要结合专业方向及学生基本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教学目的。
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国际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环境,运用市场营销知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我们培养的学生基本上是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服务的,所以培养目标需结合中医药行业发展实际及发展趋势。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开设在本科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累积,已有较好的营销理论基础,但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低,因此要因地适宜地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有效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特别是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帮助他们获取国际化的视野及掌握国际市场操作的基础知识才是在本科阶段学习此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翻译课本,翻译术语”或“过度强调英语的应用而忽视营销理论学习”等误区。这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主次不分,也得不到学生的接受认可,也忽略了本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即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取一定的英语(差异网☆)技能,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技能的整合学习。
教材及教学资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及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对教学效果的达成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从国外引进的学科体系,有原版教材可以选择。但考虑到我校营销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欠佳,且对国际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技巧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英语只是扩展视野和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辅助手段,因此选择中文版为主,英文版教材为辅的模式。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甘碧群主编的《国际市场营销学》为课堂应用教材;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美)凯特奥拉等著,崔新建改编的《国际营销》(英文版)为参考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真正有效应用双语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中医药特色,要注重积累优质完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应用中文教材则采用英文PPT反映理论要点);案例集(中文案例、英文案例、医药行业案例);视频资料(国际广告,跨国公司企业家访谈)等。可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建立企业实践平台,带学生走入开展相关业务的中医药企业,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
双语教学运用的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和融合,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教学方式上强调的是手段灵活多样。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时,不能盲目追赶教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不能仅重视运用的量,还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质,要与学科特色和教学目的紧密相连。
采用三段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渐进式的教育进程:第一阶段是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的“双语”教学初始阶段。主要选用中文版教材,用英文PPT反映教学内容的大纲和专业术语的表述。在专业术语的讲解、国外案例分析时用英语表述,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或中英文夹杂的形式回答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英语和汉语的交替使用的“双语”教学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内容。第三阶段是英语为主、英语思维的“双语”教学延伸阶段。主要以小组案例讨论或情境模拟的形式展现。
案例教学法
营销类课程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应更多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有创新性的思维。利用案例教学法,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要注重日常的案例搜集与积累,通过详实的案例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直观印象。有中医药特色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案例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国际上经典的跨国公司运营案例(不局限医药类);二是中医药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三是同一情境下,同一产品不同市场操作差异的案例分析。按照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重要知识点小案例说明;每一章节一个医药行业案例分析做总结;课程结束后系统案例来回忆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进程。通过各种要素的整合,达到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英文水平的目的。
譬如在讲授国际法律环境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不同法律制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曾名噪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进行课堂分析,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也曾结合国际市场环境分析的内容,由学生收集资料完成“中药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环境壁垒”的课堂讨论。在讲授国际广告章节时,要求学生查找“苹果IPAD”的外文版广告和中文版广告,分析广告表现形式及价值声明的提炼和传递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区消费心理差异以及本土化运作要素。也在课程内容完结后,分析同仁堂“以医带药”的海外进入模式和天士力“中药西化“的发展模式,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途径,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认知。
情境演练教学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真正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必须通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进行认知的深化。在外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获取教学体验。
因为身处内陆城市,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中医药企业少见,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进行模拟公司运作。根据国际市场营销的工作进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按照“营销环境分析-STP战略-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设计6P营销方案”的步骤,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业务操作”。第一次课学生进行分组,组建虚拟公司。根据老师提供的中医药类产品或服务项目(创意来自我校参加省级和全国创业大赛的获奖方案,均有完善的国内市场营销计划,国际市场营销是空白,但在理论上有很强的操作性)进行业务选择,随着课程的进展(国际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6P策略,公司组织设计),完成相应的实训,并提交阶段性报告。在课程结束前进行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总结及汇报,并请医药行业的企业家走进课堂,进行点评。通过此种形式,把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实训课,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应用理论知识,使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考核环节的设计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结合此门课程特点,要注重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提升,还包括英语应用水平。并且要把成绩考核作为一种信息反馈的过程,根据考核结果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后续过程中进行调整和完善。考核环节的设计分为两个方面:(1)考核成绩的构成。考核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成绩(50%)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作业等构成。期末成绩由试卷、公司运营总结和学习心得等构成。(2)考核内容的构成。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测量,还有职业素质、外语理解及表达能力的考核。在试卷中,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可以用英文测试。
双语教学效果总结
笔者在中医药院校讲授国际市场营销近10年,自2011年起应用双语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进行不断调整。因为试卷构成发生改变,所以暂不能从试卷成绩判断教学效果。目前尝试从学生评教,学习此门课程期间的四六级通过率以及本科毕业生进入外企的数量进行初步的成果检验。
我校每年有学生网上评教的情况统计,近三年来,国际市场营销的评教分数逐年提升,反映了通过对教学方法不断修正,双语教学获取学生认可度明显提高(如表1所示)。
表1
近三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本科四年级四六级通过率也有小幅增长。成绩的取得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但在此期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英语水平的促进,自然也是一个积极的影响要素(如表2所示)。
表2
表3
近三年来,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入职外企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这是我校营销专业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不断发展的结果(如表3所示)。但在毕业生座谈会上,历年来均有学生反映:通过本科最后阶段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帮助他们在面试环节中脱颖而出。
为了真正发挥双语教学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客观的课程评价体系,把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持续的反馈-调整,进行“双语教学”模式专业特色的提炼与完善,从而真正发挥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本的作用。
基金项目: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构建主义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庄建东,曾勇进,李思。双语教学理论的探讨及其应用。心智与计算,
[2] 焦娟妮。基于构建主义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探析。课程教材,
[3] 王荣,孙丽萍。模拟表演式教学方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商场现代化,
市场营销学习心得【第四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其他专业热门的选修课程,受众广泛。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从诚信品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将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国内市场营销学教学课程思政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思路、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思政教学实践考核办法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国内《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有关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入和思政内容设计。田家林(2019年)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包括其受众广泛,其理论具有较强的意识特征,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入。接着从教育分工、机构设置及课程设置分析了实施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市场营销学课题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完善课程制度设计与管理,加强专业课师资培训,修订完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最后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主要内容提出了课程思政设计包含的主要教学内容。李峰等(2018年)分析了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立足点,以及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曾荣(2018年)提出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措施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团队的组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建。邱红等(2019年)进行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课程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马妍(2018年)以《市场营销学》翻转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为何要在《市场营销学》翻转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到《市场营销学》翻转课堂中去。学者们有关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系统全面的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理论构架,亟待构建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体系,以及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因此,本文拟构建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体系,以期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思政融入《市场营销学》的实施思路
(一)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发挥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设计了以下课程目标:充分运用行业史蕴含的诚实守信、工匠精神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营销人;熟悉完整的营销学科体系,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初步建立起基本的营销思维,拓展学生营销视野和宽广的跨学科知识;针对具体的营销环境,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精准的市场营销战略,通过营销实践提高营销能力;通过团队合作与实践,养成学生刻苦务实、积极乐观、坚韧不屈的人格。课程团队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了课程育德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战略观和消费观。帮助学生了解营销管理领域的国家大政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和遵纪守法的坚定信念。在互联网时代合法合规经营,合法广告,不做虚假宣传,坚决抵制浪费和奢侈包装等。引导学生深入营销实践,关注营销领域前沿问题。如网络直播带货应该如何监管,大数据营销环境下如何保护消费者信息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精益求精做好产品与服务。(二)思政映射与融入点设计。为了实现以上育德目标,课程团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深入发掘了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重新梳理了各章节知识点,设计了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内容及学习成果,设计了涉及课程13章内容的14个知识点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偏好以及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发现感觉、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对消费者个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群体、情境变量等其他外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亚文化、家庭、群体下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富强带给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使学生基于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精准把握,明确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秉承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需要兼顾消费者、环境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选取14个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典型教学设计,内容选择上择优选取,再逐渐推广到所有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重新撰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等教学资料。(三)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依托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混合式一流课程两个平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线上课程《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学》,现已运行5个学期,累计访问量400多万,选课人5000多人次。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了线上七大数字资源库,支持学习者自主在线学习。57个知识点讲解视频、总时长478分钟,109个案例视频、16套动画演示课件,11个自制动画、993道题库、76篇文献、18个AI讨论视频。此外课程还专门建设了课程公众号“小麦营销课堂”,用于营销案例推送、学生作品展示和学生实践运营,让学生能够泛在化感知营销的力量。思政课程资源建设上,课程建立了微课资源库和案例资源库。微课资源库中涉及职业道德、营销观念、营销道德等内容,运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案例视频库中既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也包含315晚会所曝光的企业营销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布置案例讨论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以后身处这样的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四)思政教学方法设计。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思政教学通过PBL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自我行为反思,鼓励学生在为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的过程中考虑到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在PBL项目作业中让学生分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合法行为,小组讨论如何从企业的角度规范企业营销行为;讨论国家的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安全中国、“一带一路”对企业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正确对待和认识国家大事,树立企业要配合国家战略发展,抢抓机遇的战略观。
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设计
《市场营销学》思政考核成绩占总成绩20%,思政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在过程评价包含:学生的到课率、PBL项目完成分;终结性评价为1篇学习心得,这部分比重占到总成绩的10%。学生需要选取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和企业家案例,把优秀企业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湖南文理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开展了两个学期,设计课程思想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教学案例视频库等。通过思政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教学活动,学生们表示在以后的营销实践中践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参考文献
[1]肖攀,苏静,何鑫。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43):42-44.
[2]吴卫芬,张亚珍,苗森。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思路与途径[J].教育现代化,2020,7(43):193-196.
[3]马智萍。“课程思政”理念下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探讨[J].国际公关,2019(11):86-87.
[4]吴丽娟。浅析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应用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8):65-66.
[5]段琪,宗毅。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9(11):67-68.
[6]赵树梅,孙茜。新时代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40-43.
[7]邱红,殷智红,彭爱美,李胜。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2):42-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