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838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一篇】

“你看,这就是m。m是有两个门洞的,不是一个门洞。只有一个门洞的是n,你知道了吗?”这一对父母说。

这一个孩子总是把m写成n,他的父母说了多少次,这个孩子还是要把m写成n。这一次,父母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做成一个“m”的形状,给孩子看。孩子一开始看见这一个形状的时候觉得十分奇怪说:“这是什么东西呀?”父母一听,差一点倒了下去,但是又想,为了孩子这是应该做的,又说:“你仔细看看吧!”孩子弯了弯头说:“这是“3”吧!”父母轻轻地摇了摇头。“是n吗?”孩子又说。父母亲还是轻轻地摇了摇头,但是,可以看出这一次比上一次艰难多了。

孩子看了看父母的表情深思了半响,轻轻地说:“是m吧!”这时候父母终于笑了一笑,慢慢地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这件事情有多难,只要你需要或想要,就会不顾一切去完成。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二篇】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

不要总是想着将来赚大钱来报答他们,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人生无常啊……。

再也不想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了……。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曾记否,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因为我们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曾记否,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因为我们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曾记否,你讨厌父母的唠叨,无意间,你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总要等到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记否,翅膀还未硬的你,却想摆脱父母,展翅飞翔。可是总要等到自己受伤后,才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让我们行动起来,点点滴滴,感恩父母!

昨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听了一位老师的讲座,那感悟真是堪比黄河水啊。

感恩,这个词,对于我们现代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我们似乎只学会了享受,而忘记了感恩!面对父母,总是常常和他们吵架,动不动就翻脸,耍小性子,完全没想过父母的感受!面对老师,总是不很礼貌的对待,对待学习,马马乎乎,讨厌老师的教课方式,所以,每当上他课,总是在一边睡觉,他不闻不问,使得我们更加放肆!

那位老师演讲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那个老师问一位孩子的母亲:“养育孩子辛不辛苦?”我在底下小声说道:当然辛苦!话音刚落。“不辛苦”我愕然,眼睛瞪的大大的,似乎感觉自己听错了,心里不由的酸了起来,眼泪漫上了眼眶中,不敢再说一个字,害怕欲语泪先流!那一刻,心里真的是不知什么感觉啊!

他说的话很经典,不枉我们全校同学等了他一个小时,现在想起来,也算“值”了。艳阳高照,青青绿草,飘飞柳絮,撑伞遮阳的我们,那情形,我想这一生不会再遇到了吧!

谢谢你,见过一面的老师,谢谢你,让我懂得了感恩的真正含义,谢谢你,让我对父母说出了:爸爸妈妈我爱你!谢谢你,让我对自己以前的恶行感到讨厌,感到悔改,真的是很谢谢您!

平时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接触诸多的咨询案例,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让当事人回避甚至对自己的父母抱有太多的怨言和愤恨:“如果不是爸爸妈妈的影响,就不会有今天的的样子;如果自己的父母能够早些明白,相信自己的生活一点是另一番景象;如果自己的父母性格不是畏畏缩缩,自己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困苦和无奈;如果自己的父母--------”,类似的抱怨和无助在咨询中经常听到,因为对自己父母的不满,因为自己当下生活的不如意,看到身边朋友在父母的协助下都事业有成,而自己总是碌碌无为,做什么都难以成功,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些微的成就,还是会对父母不满,如果父母能够帮得上自己,如果父母能够像其他人家的父母一样,自己的一定不会活得如此艰辛。

感恩父母,祝福我们的父母身心健康,幸福和谐,就像一首歌所唱:常回家看看,父母对我们要求不多,一句话一个手势,捶捶背聊聊天就是知足,感恩父母从自身开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陪伴去享受父母的爱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知足。

一直想写一段文字,也许会言不由衷,也许会辞不达意,只是想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一份真实的情感!感谢我有幸能来到这个世界,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还有四十余年来的点点滴滴!因为这点点滴滴才让我茁壮成长!

上个世纪68年7月19日,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我无法记录这个生命诞生时的场景,无从得知这个小生命是怎样从母体中挣脱而出,但有一点我坚信,母亲一定是历经千辛万苦才生下我,给予我生命,让我享受生活的精彩,感恩这个世界!所以我要感谢给予我生命的父亲、母亲!因为父亲母亲我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享受生命,感受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们兄妹三人,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比我大一岁,妹妹比我小一岁,用农村的话说就是我们兄妹三个挨尖儿来的,但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就是父母不懂得如何计划生育!我们兄妹三人都出生在文革期间,那时家里一贫如洗,不知为什么,我自幼体弱多病,听妈妈说我几乎没怎么吃到妈妈的奶水,多少次差点被扔掉,8岁时走在路上,风刮过的时候,自己吓得哇哇大哭,趴在路上,一步都不敢走,唯恐被风儿卷走,只有风过去,才战战兢兢的起来,回到家里,一边哭着一边告诉妈妈发生的一切,也只有妈妈才心疼的将我搂在怀里,小学三年级前经常是妈妈背我去上学,小时生病也都是妈妈扛着我去看病。因为我是女孩,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家里的人好像都不太喜欢我,这在我的童年也给我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那时很小,但我依淅记得我因此哭过多次,甚至说我现在的性格也不乏儿时的烙印!胆小、懦弱、爱哭、多愁善感,内心深处总隐藏着一种悲伤,好像一触既痛,尽管外表给人的感觉很强悍,但内心却极度脆弱。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旧观念,或许是因为家人的不喜欢,才造就了现在的一个我,因为那时候随着我渐渐的长大,我就告诉自己,好好学习,改变自己!我能走出那个小山沟,与我儿时的境遇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我要感谢,感谢那个旧时代,感谢那些旧观念,感谢爷爷奶奶,更感谢爸爸妈妈,因为那些旧观念让我成长,因为爸爸妈妈让我倍感温暖,快乐成长!

算起来爸爸已经离开我们26年了,那一年我刚满18周岁,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哥哥和妹妹都在上学,爸爸的意外离去,让我们整个家都垮了,仿佛倒了一座山,那时的场景我现在都不敢回忆,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梦到爸爸,每次都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太想有个爸爸疼我爱我呵护我!儿时最难忘的就是爸爸为我扎小辫,那种幸福的感觉每次想起来都洋溢在全身,还有爸爸为我们姐妹买的红白道的背心和裤衩,我清晰的记得我当时穿上爸爸买的新衣服就出去跑了一圈,同伴们羡慕的不得了,而我那时也早已乐得不知羞色,女孩子家竟然穿着内衣出去跑,每次想起来都忍不住想乐,觉得自己很傻又很可爱!爸爸的离去使我不得不坚强起来,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从此,同龄人该有的乐趣不知不觉的少了很多。不幸让我成熟、让我更加坚强!所以我要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很幸运,领导、同事对我一直都是关照有佳,这让我内心充满无限感激,也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工作,十年的教师生涯让我终生难忘,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奖项,就是全县教学开拓奖,那时的真的好感动好自豪,再后来我又拿到了承德地区青年教师英语大比武一等奖,成为承德地区英语教育学会会员,这个会员证到现在我还留着,我很珍惜!虽然这些都是20几年前的事,但每次回想起来,对我都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热情在逐年递减,人也变的颓废了,当年的那份冲劲早已没了踪影,好在有这些过往,让我常常想起,不时的在鞭策我!所以我要感谢多年来一直关心、帮助、关注我的领导、朋友、同事,因为你们的关心与帮助,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三篇】

我十八岁离家,今年虚岁三十八,算起来,迄今的人生里,一半时间都在外。这一半的时间里,驱使我不断离家远走的,无非是所谓“学业”和“事业”。父母在人前夸耀儿子时,所依据的也无非是这两点:学业圆满,事业小成。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可以说,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共享了它的荣耀,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分食它的苦果。

牺牲大片乡村和城镇、成就个别大城市的发展路径,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基本格局,资源极端不平衡,机会极端不均等,迫使广大“不幸”生在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少小离家,一窝蜂地扎堆“北上广”。从正面看,这是社会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殊不知,隐患早就埋下,代价异常昂贵。当年我兴冲冲离家,眼里只有异地、大都市与锦绣前程,却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这就是代价,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制度化、结构性地消灭人伦的年代,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亲子之情,天伦之乐,原本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剥夺,却不料败倒在这坑爹的时代。

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

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

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决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不好,现在混迹广东,娶了媳妇安了家,在老家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自豪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相隔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两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

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弟弟,他在首都,衣食无忧,他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伴着他们,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他们也带着孙子,享着天伦之乐。弟弟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好孩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近六十岁,当父亲的父亲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

爷爷去世,我登上北去的飞机,躲在三万英尺的云底,以波音的时速追赶即将老去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们,他们还有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四篇】

清晨初醒,看见女儿睡的正香,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我也便高兴的很。真是不做父母不知父母恩。想我们姊妹六个,小时侯全家睡在一个土炕上,父母夏天为我们扇风驱蚊,冬天盖被掖角,是多么辛苦。这种感觉城里人可能是无法感受的。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都成家立业,而父母也已满头白发,儿女便成了她们生命的延续。

记得刚当兵那几年,每次回家探亲,母亲总是出去买油条吃。有一次我好奇的问,母亲说你从小就爱吃油条。我又被感动了,连自己都不记得了,母亲却能记得每个儿女爱吃什么,而我却不知父母喜欢吃什么,很是惭愧。于是每次回家前总是打电话问问,母亲总说:家里什么都有,回来就好。母亲快八十岁了,但只要我们回家总要步行五六里路去赶大集买点新鲜东西回来。最近几年我们便不让母亲做饭了,但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总是闲不住,有时不放心还会亲自动手。母亲做的油葱饼、炉包,还有咸菜那都是一流,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每次走时总是会给带上一些。吃饭的时候,母亲总说上了年纪不能吃热饭,你们先吃。他便坐在那里看我们吃,目光总是那么专注。为了方便曾把母亲接进城里,可是母亲住不习惯,便又回去了,说家里要有人看门,其实是放心不下那几间老屋,几棵老树,还有相处多年的老邻居。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哥姐们不管谁回家都是全家与父母睡在一个大炕上,那时父母总是特别兴奋,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我想城里的老人们是很难感觉到这种甜蜜的。母亲还专门为我们做了被褥,平时用大塑料代装着,等我们回来便提前拿出来晒晒,然后到街上等着我们。为此现在回家都不提前告诉她,因有时特殊情况回不去,母亲总会再三打电话问,也很伤心挂念。夜晚来临,母亲会亲自为我们铺好被褥,孩子们也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似的说说张家长、李家短,以及村里社会上发生的事,还有谁家老人去世了,谁家添了子孙,谁家嫁了闺女,谁家娶了媳妇,听着听着孩子们先睡了,我猛然一醒,母亲还在那说着她认为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不忍打断她,尽量回应着,继续听着、睡着、再听着……夜很深了,我望着操不完心的母亲说:娘睡吧!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五篇】

前两年我回家,正在玩着ipad,父亲过来,想要问问这是什么,怎么用。

但他刚一问,就有点后悔,可能怕我嫌他脱轨,没文化,之后见我没理他,在我周围转了几圈,就走了。

过了不几天,他见我不在家,偷偷拿出来玩。结果他摆弄一会儿,就自动黑屏了。

他以为是坏了,着急上火,一整天心神不宁。晚上我一回来,便捅咕我妈跟我去说。

我一打开,一看没坏,告诉他别担心,只是电池没了电。

后来我妈告诉我,他只是不想跟我有太多代沟,所以就偷偷去研究,没想到一玩就没电了,吓他够呛。

出门在外,他们有时候也想跟我们聊聊,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话,该问什么话。

他们或许早已脱离了你的所谓网络圈、技术圈、文艺圈、时尚圈、微信圈云云,关心你的范畴,也越来越小,能和你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

就像你们之间,明明待在一起,却永远隔着一个pad、一根刺。

他们想问你计划,但可能,你正为计划所扰;他们想问你婚姻,但可能,你也正为爱情所困。

在媒体渲染,网友玩笑之后,这一切的问候便加上了“逼”,逼婚逼房逼工作。

于是我们渐渐反感,抱怨他们不和时代接轨,接着责怪他们啰嗦、杞人忧天,到最后干脆一个电话不打,一个家也不回。

某个朋友,他奶奶长期卧病在床,不能走动,也没什么人探望她。

过年回家,他小姑前去看她,可向她展示了一遍礼物,就转身走开,搓麻打牌去了。

不久,她在里屋大喊,说她手上一不小心,扎了个刺。

小姑连忙跑进去,端着她的手,反复检查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这个刺。

怕奶奶担心,小姑说带她去医院,让大夫好好瞧瞧。

还没出门,她就被爷爷拽住了。

他悄悄告诉小姑,她妈不过就是,想找些事情,跟女儿多说些话。

不过,就是想找些事情,找些话题;不过,就是想跟孩子多说一会儿话,而已。

有时候,不是父母不懂你,其实你也不懂他们。

回头想想,这一切所谓的逼迫,可以是一件烦心事,也可以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世上,恐怕没人会如此真诚地关心你,即便他们用错了方式,搞乱了计划。

当你坐在列车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转弯处,或许,他们的唠叨,将会变成你记忆里,最温暖的东西。

永远别去责怪父母。

要怪,就怪我们大了,他们老了罢。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六篇】

在城市的尽头,既没有繁华的街市,也没有闪烁的霓虹,有的只是一处处破旧透风漏雨的工棚。

在那些破旧漏雨的工棚里,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早出晚归头顶烈日,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们都匆匆地行走在工地的施工便道上;不管严寒酷暑,他们都穿着肮脏的工作服汗流浃背的在工地劳作。

这些住着工棚穿着肮脏的人却为现代化都市文明辛勤地服务着。可当他们服务完却又被现代化都市文明无情地遗忘。他们甚至很无奈地被文明人定义为农民工,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友好的眼神。

(一)十年前。

十年前,农村老家都穷,除了种几亩地卖点粮换点钱,没有别的经济来源,而那些年的粮食又不值钱,往往卖了一大袋粮食换不回一斤肉,一壶酒。

迫于生计,父母只得在农闲时到工地打零工,而我也就这样跟随父母来到了城市的尽头——工地,在工地扎下浮萍一样飘忽的根。

刚到工地,只见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对我的到来,透露出些许不解和无限可惜,甚至有人借口我是个学生,不让我住工地。后来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包工头才勉强让我住下。

虽然那工棚破破烂烂,每当下雨时,外面大雨,工棚内中雨,外面中雨,工棚内小雨,已经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了,但是我还是得感激人家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暂避风雨的地方。虽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寄人篱下的辛酸,但是在那个悲哀的童年,在那些艰辛的岁月,在那举目无亲的工地,我们能有个安身之所,应该算是心满意足了。

每当寒暑假,我都跟着父母出工,到工地上挑石头挑砂子,搅拌水泥,十多岁的重体力劳动不仅折磨我的心灵,更摧残我的身体,至今父母都还在忏悔当初让我去工地干重体力活,误了我的身高。

那时候,工地的工友们都亲切的叫我“小民工”,而我也伴随着这个称呼从工地走到学堂,从学堂走到工地,忙得不亦乐乎。

都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可当年的我,虽然很穷,在家里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菜,上初中的时候,每天都吃酸菜,因为没有油水,饭量是人家的两倍,正当发育的黄金时期,吃的那么差,导致现在还留下很多遗憾,但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我的志并不算短,志气的我也没有那么容易知足。

每当我背起书包的时候,我都想有朝一日融入城市生活,不受异样的眼神,不再被都市文明遗忘。

每当我放下书包的时候,我都盼着父母能早点回来,可是每次他们都还在工地,午饭、晚饭都要我自己动手。

那时候,父母的提早下班成了我最期盼的事情,而南方的大暴雨天气,出不了工短暂的休闲成了我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在那些艰辛的岁月里,不管严寒酷暑,母亲的衣裳总是被汗水湿透,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我依旧会多余的问:

“妈,累不累。”

“习惯了,不累。”

母亲总是微笑着说。

但是,每天都在工地挑水泥,挑石子砂子,搅拌混凝土,绑扎钢筋,可能不累吗?

“妈,冷不冷?”

“干着活,不冷。”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衣服都湿透了,能不冷吗?

“妈,疼吗?手臂都还在滴血呢。”

“不疼,只是破了点皮。”

可是,每当有人问母亲,为什么那么勤劳那么能吃苦那么能忍痛时,母亲总是说,我是她全部的希望,只要我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像她那么辛苦就可以了。

不要像她那么辛苦就可以了。

这是多么简单的话!

这是多么简单的愿望!

母亲没什么文化,说的话也简单,愿望更简单。

(二)十年后。

十年后,迫于就业压力,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毕业的我进了施工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

昆明培训后分配到曲靖分局,曲靖培训后分配到中水路桥贵广高铁第一项目部,不搞本专业,而是跨专业去搞新生的高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十年都过去了,我以为自己已经走出去了,没想到,十年后大学毕业的我再次回到了工地,一切似乎又轮回到起点。

刚到贵广项目部,我被安排在工程一部,不久,负责卢罗特大桥到卢罗3#中桥那片的桩基、承台、墩身、路基全面的施工管理。

走在卢罗那片工地上,每一段路基、每一个桥墩、每一块挡墙,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去年,刚刚开始开挖桥台台背回填基坑的时候,项目部把那些工作面划分给了路基支护架子三队。这个队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老板,所有的工人都是女的,一班娘子军。

卢罗大桥贵阳台处于水库边上,开挖回填基坑的时候,渗水很大,开挖完大面积塌方,加上基底原本就是鱼塘填起来的,越踩越软,越挖越深,为了清理基坑内的稀泥,一班娘子军自动分成两组,一组不畏严寒,率先脱下水鞋,赤脚跳进基坑内,稀泥很深,人刚下去就沉下去半米,但她们忍着严寒,站住一个位置不动,一桶一桶的把稀泥往上传,另一组在边上接,一个小时一换,从早到晚,靠着她们这十三个女人不畏艰难,不畏严寒的意志,硬是把卢罗大桥贵阳台那个回填基坑清理出来。当然这还不算完,她们还要自己扛柴油发电机,自己拉电线,接好振捣棒,安装好开关,夜里还要加班浇筑一百二十立方的回填混凝土。

看到这种情景,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

“你们不冷啊?”

站在承台上,我问她们,而我的牙齿都在咧咧寒风中格格响。

“干着活,不冷。”

这话好像在哪听过。

在哪儿呢?

“你们怎么跑到这么远来打工啊?”

我问一个干活速度最快的阿姨。

“她呀,家里三个娃娃上学,两个高中,一个大学,不出来打工怎么办?”

旁边的人抢先替她回答。

“那她丈夫呢?”

“她丈夫死了,是她自己把三个娃拉扯大的。”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想起我那一样伟大的母亲,我眼睛湿润了,忍不住用手擦了擦。

“黄工,您怎么了?”

“没事,眼睛里进了个砂子。”

据说,很多哲学家在谈到女人时都不约而同的说女人是弱者,可是当他们谈到已为人母的女人时,又不约而同说母亲是强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特别是母亲的心。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也是神圣的,母爱更是无疆的。

“你孩子在哪个大学啊?”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

“唉,我记不得了。”

“他学什么专业啊?”

“也记不得了。”

说了两句话,阿姨又埋头干活。

一群女人,从湖南来到广东,不远千里,不辞劳苦,为了什么?

“我希望我的孩子跟你们一样,能清闲。”

过了好久,那个阿姨不经意的说。

顿时,我惊呆了。

像我们一样能清闲吗?

跟她们比较起来,我们真的是很清闲的,可是,我们也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清闲。

去年项目部进入施工热潮,大干120天,我们行动比口号响亮,那段日子,早出晚归,现场交班,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吃点饭菜,倒头即睡,长期漂泊,少有闲暇,思念父母,电话问候,一年一次探亲,还不够路上行程。

低头看着这么淳朴的阿姨们,我不禁反问:

“你孩子要像我们还能清闲吗?”

“反正不要像我这么辛苦就可以了!”

这是一句多么熟悉的话啊!

更是一个多么简单的愿望啊!

突然,我发现,不管时间怎么推移,空间怎么交换,母亲的愿望一直没变。

两个母亲,一个愿望!

后记:

转眼离开贵广快一年了,异国他乡,我不禁又想起曾经工作了一年半的往昔,别了20xx,别了,淳朴的阿姨们,祝福你们,希望你们简单的愿望都能一一实现。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七篇】

放暑假是我们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写作业少,玩的时间多。可是爸爸妈妈却常年没有假期,他们说:只要一休息,家里吃喝开销怎么办?没有钱怎么生活?也是哦,当大人好辛苦,天天只为一件事就是挣钱给家人花。

今天早上我决定跟妈妈去厂里写作业。在路上,我对妈妈说:“我问你个问题,你要用心的回答说心里话。”妈妈对我说:“你说吧,什么事情?”我说:“妈妈如果我成为学霸,你心里会怎么想?”妈妈说:“我会对别人说,我的女儿越来越优秀,我会感到自豪。

”我看着妈妈发自内心的笑着给我说完这句话,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小时候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长大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优秀成长。

现在我努力学习,希望自己长大后,妈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真优秀。这也是我作为女儿给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吧。

帮父母做家务的随笔【第八篇】

每个做父母的心思都在儿女身上。

一直从小到大,总是为儿女把大小事情都收拾的停停当当,顺顺妥妥。遇到有些不顺心的事,也避免不了唠唠叨叨。

我家在乡下,父母亲一辈子在黄土地上刨食吃,每天总是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可那祥和安静的乡村慢生活却占据着我童年的整个记忆。

那时虽然住的房舍简陋,却也是夏天有凉风,冬天有暖意。一年到头,就是日子再紧,父母也要给家里添双筷子置个碗碟之类的。过年期间也会买上一条小鱼和二斤大肉,全家人在一起清贫安乐的生活倒也是苦中有甜。

每次下地干农活,父亲在前,母亲在后,少不了的伴当。重活脏活父亲干,母亲则干一些轻活和巧活。回到家,父亲先抱着水烟锅子抽一阵子水烟,然后再喝一壶浓茶才得以解渴过瘾。母亲下地回来可没那么消停,先是把从地里稍带回来的青草先给后院的山羊一喂,然后洗手做饭,抽空赶紧扫扫院子,擦擦窗台。把凌乱的物什放置停当。当母亲把饭端到桌子上的时候,才大声吆喝,娃他大,吃饭哩。

父亲是个犟脾气。有一次为了给我交学费,钱不够。在家里急的团团转。母亲说,我还是把借给老六的一百元钱要回来吧。娃上学等着急用哩。父亲坚决不同意,说老六前几天才把钱借走给他老丈人看病哩,他那有钱给咱还。娃的学费让我再想个办法。确实,那时上学一个学期也就是个二三十块钱,但当时对于日子都不太宽展的每个农村家庭都不容易。许多人在娃上学前都是东家跑西家蹿的借钱给娃交学费。我在姊妹三人中排行老大,于是我也过早地挑起一些担子。每放暑假我也闲不下来,一是去树上摸些知了壳,换点零花钱。再就是晚上拿个手电筒和钳子,跑到崖边边,坟地里,老墙根下去捉蝎子。一个假期下来,也能卖个十来块钱。我都会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想想那时也后怕,有一次没看清路还差点掉进乱坟边的干井里。为此,父亲也劝我不要再去了,晚上出去大人担心。万一有个闪失,后悔都来不及了。

那时在学校,如果班上谁新背了一个书包,或是新买了一个文具盒,便都要招来一群羡慕的目光。有一次我看见同桌手捧着新买的文具盒,左右地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心里像打翻了一坛子醋,酸溜溜的。心里真不舒服。于是放学回家便纠缠母亲要买文具盒。母亲说,好娃哩,学习好坏跟文具盒没有关系。咱家情况你知道,你弟弟妹妹还都上学哩。我娃没有文具盒,照样能把书念好。下学期一定给你买个新的。在母亲坚决不买的语气下,我只好作罢。不过母亲最终还是到大姨家把表姐用过的旧文具盒给我要了一个,这给我这个爱争强好胜的心里也多少带来点小小的安慰。

冯梦龙说过这样一句话,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总是省吃俭用,不停地忙碌生计。来维持这个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家庭。直至以后日子稍微过的好些的时候,穷苦命的父亲却离我们西去了。

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父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却没有享过一天的清福。母亲在有生之年,还是不停地忙于家里的大小活计,一刻也不安歇。达芬奇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息。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愿父亲在天堂里放下沉重的担子,早日安息。也祝福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够平平安安,多享受一些人生的天伦之乐。

作者:杨发兴。

公众号:三贤文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245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