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8770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范文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一篇】

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地位该如何定义呢?在社会的大潮中,做管理的数不胜数,但是一个中层管理者该如何生存或者提升自己呢?这是很多中间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管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只有提升执行力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才能为自己创造上升的空间!

中层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它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实践者,是执行力转化的中转站,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个世界里,人之所以有优秀与一般之不同,在于优秀者更有实现构想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企业亦如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别人做得好,落实更到位,执行更有效果。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学校中层岗位上已干了快三年了,三年中都是自我摸索学习,不断完善和成长的,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这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有幸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中干培训,这如同春雨一般滋润了我三年中层管理中干涸的心田,如同冬日的一抹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房,给我今后的工作中注入了活力,精神劲头也如夏天开放的花儿一样灿烂,丰富的收获也如秋天的果实一样丰硕。对于本次培训学习有千言万语要说,现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学习理清了工作思路。

通过学习《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规范与流程》、《学校中层干部的角色认知与责任体现》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校干部,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做好中层工作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放到做好学校本职工作上来,而不屑于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用手中的权力去牟取私利。同时,通过培训也及时掌握了目前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新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清了学校发展的思路。

二、通过培训学习增长了业务才干。

通过学习《学校干部执行力》、《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思路与实践》,《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听取了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业务知识讲座,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德育思路,更新了德育管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今后创新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高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所应有的素养。

三、通过培训学习明确了自我责任。

通过学习《学校中层干部的角色认知与责任体现》,我认识到从一名教师到班主任教师,再到级部主任,德育管理,团队管理等岗位职责的转变,对角色的认知,对责任的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如何做到在其位谋其责,什么是该干的,什么是不该干的,要学会放权,要学会用人,工作中做不到责任目标明确就会影响团结,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通过培训学习激发了工作潜能。

通过学习各个阶段的视频和浏览各种信息资源,与广大中层干部交流探讨学习,发现自己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自身存在无穷的力量,激发了我工作的热情,干事创业的精神,对所做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有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冲动。

五、通过培训学习看到了自我差距。

通过培训学习,发现自己在学校中层管理中存在太多的不足,找到了以前工作中失误的原因所在,同时看到了自己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往的工作中对有些问题认识太简单,缺少方法指导,管理能力水平低,在工作统筹兼顾方面还存在着薄弱地方,在践行学校管理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对新知识的掌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跟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工作执行力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中层管理水平,实现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此次中干培训虽然有点短暂,但其意义深远,它引领了我今后的如何成长。它为我今后学习、锻炼指引了方向;它让我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鞭笞自己,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不忘学习;“非学无以广才”,“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能提高自我,也能陶冶自我;能深化自我,也能改变自我。它让我知晓了自身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加重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有个同事,很聪明,多才,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精力很充沛,性格也很随和,各方面都很讨上司和同事的喜欢。但他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凡事都做不彻底。他承诺的东西,往往需要你不停追,如果不追,% 会被他忘掉。如果谁的韧劲比较强,盯得比较彻底,就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追的,或者追得不彻底的,肯定会一无所获。如果去仔细统计他所承诺和跟进的事情,其实成功率相当低,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类似的人,很多公司都有。往往还很讨老板喜欢。但他真的有价值吗?我的答案是:no !在我眼里,这种人是花瓶,是盆景,虽赏心悦目,但不能大用。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能分辨主副业的人。在工作之外,多才多艺,是一种资源,生活可能会丰富多彩。但在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公司而言,却绝对是一种灾难。你会发现,他有效率而无效果,有行动而无结果,有眼花缭乱的过程,却没有可以立足并立身的成绩。其实这对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种灾难。借用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人,像孙悟空,猛一看,很有本事,但行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者无突出的主业,其结果,就会为了几个没有多少价值的蟠桃,搅和坏一堆事情。其所本身所具备的能力所贡献出来的东西,对于一个公司或者组织而言,大多是负面的。其产生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甚至有点迂的唐僧—— 他只锁定一件事情,但却做的很成功。在公司,这种人还会变成一种坏榜样。因为其多才,所以很多人羡慕,如果连公司的管理者也分不清此中轻重,喜欢和偏爱他的话,必然会产生示范作用。而那些刚踏入职场的新人,本身就有很多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工作观。在他的工作能力还没有形成前,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里,不选中自己的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也干,什么也插上一杆子,所有自己感兴趣的都平均用力,其结果,必然是样样平常,样样稀松。一个样样稀松的人,在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职场里,注定就会变成泡沫和浮云。关于此问题,我面试时,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喜欢跟我辩论。我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毕业了不到一年,在联通、移动、金蝶公司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年轻人来应聘,见面时他还带着厚厚一叠各类获奖证书。我觉得他确实聪明,学习能力强。但如此短的时间,如此频繁跳槽,而且每次都做不长,不停换不同工种,让我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我问他对每份工作的体验和心得,他的答案是:太简单了,一看就明白,没啥意思,不值得付出太多少精力去干。最后,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跟他讲了下面一番话:“ 一个人,犹如一棵树。在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它有很多叶子,比之于人,我们觉得他有生命力;在慢慢长到我们看见的时候,开始抽枝,会有很多个枝桠长出来,这也可以视为多才多艺。但接下来,如果要让它成长的话,必需开始分主干,要有主次,如果不把主干之外的枝桠剪掉,它就会向各方面平均用力。这样长成的树,就没有什么价值。小小的时候,还可搏个可爱,人们可以拿去当盆景欣赏。如果长大的话,肯定只能当柴烧。如果树是被动的话,那么,我们人就是主动的,我们必须自己学会修建自己的枝桠。我们有越多爱好,我们就要越发当心,因为每一个爱好,都可能使得我们成长的机会下降。如果我们想让自己成长,我们就得忍痛剪掉可能会分散自己主业和主力发展方向的爱好。更危险的,是那些成绩非常接近于你的主业和主方向的爱好,因为接近,所以你越发不忍砍掉。不忍,就意味着它必然会消弱你主业的成就。你见过一个栋梁是没有主干,而平均分成两个叉的吗?当然叶子和小枝桠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树需要它们来接受阳光和养分。人当然也要有爱好,我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但一个栋梁成长过程中,所有影响到它主干发展,会吸收它主干成长营养的枝桠,都一定会被剪掉。人也一样,若要成大才,绝不能因爱好而影响主业发展。”

我没有要他。但我希望我的话,多少,能引起他的思考。

居小者大

我们公司附近,有个大型的国有企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全国各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基本都是男的)应聘过来。相应的,每年,会有很多对爱情报有坚定信心的女孩子,会义无反顾跟着来。于是,我们公司就成了这些女孩子们的首选应聘公司。每当她们跟我聊起来这里的原因时,我就会开玩笑:“ 你们算是找对地方了,我们公司确实是这个地区最值得加入的公司。而至于你的男朋友嘛……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就这样葬送了前途了。”

我这个玩笑,半真半假。说办假,是我们公司未必是最值得加入的。说半真,是,我确实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大型公司,持反对态度。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大型的公司里,可能意味着未来有了保障。所以,无忧无虑生活下去,肯定不是问题。但我觉得,他们的创造力,将会受到重创。想想,一个大而垄断了某种资源的公司,内部追求的,自然是安全而稳。一个求稳的公司,不需要你有锋芒,而是需要你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就意味着不太看重你的创造和创新,而是看重你把事情做对做好的能力(但做对做好,并不等于创造和创新)。在大型企业,做对做好,就意味着很少容忍你犯错。一个甚少容忍犯错的公司,如何去培养和造就有创造力的人才—— 某种意义上讲,创造力是靠不断的失败和容忍失败而培养出来的。想想,为何不是微软创造了google ?为何不是google 创造了facebook ?此即为例证。换一个角度讲,进入到大量优秀人才扎堆的企业,就意味着你要和一堆与自己差不多的骄子竞争,所以内部竞争也很激烈。而竞争的方向不是靠创造力和创新,而是靠把一些前人做过的东西,做得滚瓜烂熟,比前人做得更好。这是对知识和智力的绝对浪费。而且,大公司,内讧必然严重。内讧严重,你就得考虑站队的问题。如果你不站队,难以得到重任,如果你站队,必然就有站错了队的情况。站错了队,有才华也无处发挥。就算是站对了队,谁知道,什么时候,你们的队又会被人家的队干掉?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也。把青春和才华浪费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面,简直是暴殄天物。还不如,进小公司得了。如果你是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入大型企业的人才,在中小企业,你绝对会是出类拔萃的人。只要你肯干,肯吃苦,肯钻研,有的是大把的机会。而且,小企业,分工不会那么明晰,可能会让你兼做很多事情,或者参与很多领域的事情。很多人发牢骚,觉得这样烦,是剥削自己。其实错了。如果换积极一点的心态去想,很多领域你都可以接触,并参与。比如,你可能参与研发、工艺、生产,乃至才与采购的讨论,产品定位的论证,汇款率的情况,成本的控制(财务),如果你们公司发展的不错,你还会参与工厂布局,厂房设计,设备安装等等。这是绝佳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一个大企业的人是很少能有机会接触这些的。而这些,才是工厂管理和企业经营的精华,只要你肯好好学,并坚持持学以致用,不用多久,便会脱颖而出,大显身手。想想看看,年纪轻轻,便能参与到这么多领域的建设和决策中来,是件多么幸运的事。照此发展下去,不出十年,定能荣登公司高位。此时,你可以选择跳到更广阔的天地,也可独自创业。十年磨一剑,你已经具备了经营一家企业所应具备的几乎所有知识模块,而且经过实践和磨炼,跟同样过了十年的大型企业的同龄人相比,你在综合能力方面,跟他已经远远不在一个层次上了。不信看看你的周围,小工厂老板,或者小工厂总经理,一年赚个百万,或者年薪数十万及百万者,多多。但在大型企业打工打十年,年薪百万者,聊聊,此即例证也。很多人小看了小公司。这是个绝对的误区。换个角度看,因其小,反而能全方位磨炼和成长。只要你心中的格局不小,则长大,绝对是个小问题。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不分公司大小的,而是看你如何去学习和理解的。所谓居小者大,因公司小,反而在每件事情上,能以纵观全局的眼光去看待。日积月累,眼光和境界,自然会阔大。

不要卷入派系斗争

但凡是在公司里 ,不同部门与管理人员之间,会存在分歧。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处理不得当,或者公司机制、文化不好,则会形成内讧和派系斗争。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以为有分歧,就要挺自己的老大,于是,开始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现象。因了自己所处的部门和立场,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利于自己部门的,统统支持,不利于自己部门的,统统反对。继而由事及人,由人及团队。如此这般,持续发展下去,变成了两个部门的对抗。 对于此,我有深刻体验。 还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是在品质部。那时候,品质部老大与工程部老大,水火不容。两人常常在会议室吵架,并延续到车间,走廊。因为头是如此,所以必然祸延下属。所以,我一加入品质部,就明显感觉到与工程部的敌意对抗。这个情绪,自然也会感染到我。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与工程部发生分歧或者纷争,我也必然是不让步的。不让步,自然会加重矛盾。但因了我比较用功,所以我常常在工作道理上能站住脚,所以在争论和理论时,我往往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其实,工作中的判断,并非是天平称量东西,哪能分那么清?两个部门相处,是需要互相坚持,但又适当妥协的。如此才能持续发展和成长。我的一味坚持和不妥协,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加大了工程部不必要的麻烦,给公司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直到有一次,有个项目,需要工程部经理与品质部经理一起出差去解决。但我的上司非常不想跟工程部经理同行,于是委派我跟工程部经理一起出行。在客户处谈判时,我忽然发现,工程部经理专业其实相当过关,而且谈判过程颇具大将之风。我对他之前形成的不良印象,一瞬改变。在回程的路上,我的戒心尽去,于是跟他聊天,请教问题。而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他过去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受到我的上司的影响的,我所认识的他,是不全面,而且严重被曲解的。 从此,我开始尝试打破偏见,努力、积极与工程部门的人员沟通。渐渐,从我这个层面,两个部门的关系开始缓和,沟通和合作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升。因为从我这里有了突破口,工程部和品质部的关系,竟然全面解封。后来,我的上司调走,我接任品质部经理,两个部门的'合作,更加默契。加上我们几个部门共同的努力,各部门之间合作默契,行动高效,也为公司那几年的快速成长,形成了很好的助力。 后来我反思这件事情,觉得很多新人卷进来,可能跟分不清人际关系与派系斗争的界限也有关系。那时候,我们以为,如果不去支持自己的上司,或者自己的部门,会显得没有团队精神。如果这样,自己在团队中的人际关系会变差,自然,也就会失掉成长的机会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挣扎、怀疑、不自然、不习惯,发展都后来,变成了无区分的主从关系和维持组织的习惯。逐渐,变成了无区分的派系斗争。这中间,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容纳不同意见的能力,寻求多途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统都被忽略,或者说丧失了。这对于公司或者自己,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那我们该如何防止自己陷入派系斗争,变成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呢? 我有两点经验,供参考:一,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自己实际的接触和相处去判断。人是复杂而多面的,即使在工作上有分歧和纷争,意见不合,也不代表他在其它领域一无是处。所以,尝试着在单线接触的工作之外,也与同事接触接触,比如喝酒、卡拉ok 、一起出去旅游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会体会到他的鲜活和立体,会避免掉因为单一事件而下结论;二,不要在两个派系或者团队之间传话,特别是负面的话。而是尝试站在高于自己岗位、部门,乃至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公正中立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此时,即使你的想法与上司和同事过于狭隘的立场不和,因了你的高度和考虑问题的中立性,上司、同事的接受度会变高,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此时,你不但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开始具有了超越派系斗争成长的能力。

每一份经历都很重要

那年,在马来西亚,我跟一位很成功的贸易公司的老板聊天。他一年做好几亿的生意,在七八个国家有办事处。我跟他请教成功之道,他说:“ 我十八岁就立志于做生意,所以,我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做生意而打基础。二十多岁,我从新加坡大学毕业,加入因特尔,做到采购部经理。我手上有很多项目,所以拥有很多资源,但我却从没有为项目拿过别人一分钱。有合作方确实能谈得来,邀请我的时候,我百般推辞。如果是非常值得可交的人,我会带上太太,在工作之外,另约时间相聚。后来,我29 岁时,我觉得我准备好了,时机成熟了,所以离开英特尔,开始自己的事业。后来,那些跟我交往过的人,都成了我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他的话,我是信的。他是我见过的人里面,难得的看一眼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做什么,都有清晰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他真能做到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职业发展,很难做到像他那样清晰规划,严谨执行。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一段完成,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下一步。至少我就是这样。即使如此,我仍然觉得,每一段经历都是重要的,每一段经历,都不是浪费。在人生或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段经历所沉淀的东西,都有价值。我二十岁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做了六年。这六年中,我非常投入地工作过,快速地成长过。也曾经彷徨过,痛苦过,怀疑过,止步不前过。但总体上,我对这段时间的打分是蛮高的。因为,我没有虚度过。虽然我参加工作才两年,就从普通员工升任到部门经理,而后,在这个岗位上一干,便是三年半,工资和职位都没有变化过。但我仍然觉得,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每年职位和薪水没有什么变化,也仍有很多不同的收获。在这个工厂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我严谨、认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到了第六年,我觉得这份工作该划上句号了。于是,我毅然决然离开了原公司,选择了一个完全陌生,一点经验都没有的新行业,新工厂。这是一家带有浓重国营企业风气的工厂,其气氛和工作方式,跟我过去的工厂完全不同。我上班不到三天,就想一走了之。后来没走,一方面,是跟我生活的压力有关,不得不妥协暂时上班,另外一方面,这个行业是个非常新型的行业,我判断,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在这家工厂,对我最大的挑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有推进一件事情,需要多方位去协调。我是个火爆性格,急脾气,这家工厂,愣是给我磨平了很多。也就是说,我变慢了很多,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必须要有耐心,乃至耐力。后来,我前一家工厂的同事跟我聊天时,说,你跟几年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想不到,你竟然会变得有耐心。我不知道此话是褒是贬,但至少说明,我变了。在这家工厂,我干了四年。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觉得我一天都呆不下去了,所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开了。我的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贸易。这也等于是又进入了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工厂工作了十年,我的思维模式和处世方式,完全是工厂式的。初期,有很多碰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好起来。当时,对我最大的挑战,是每天会有大把空闲的时间,或者跟一些客户、供应商去咖啡厅喝咖啡,或者出去打球,或者晚上玩到很晚,对于在工厂里忙管了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在浪费生命。后来我才理解,这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只是时间运用的弹性增大了。另外一个挑战,是跟很多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工厂,有几百上千人,其实跟你打交道的,就那么几类,相当于几个人。在贸易公司,接触的人没有工厂那么多,但每一种都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其实远比工厂丰富。最大的变化,是对于工厂、生产与市场的看法,改变了。过去习惯了从工厂的角度看市场,看产品,现在从对面看回去,你原来认识的东西,面目全非,完全不同了,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再后来,我去了一家不大的工厂当厂长,因为对形势判断有误,投资不当,在金融危机中,差点倒掉,我狼狈而逃。再后来,我筹建了一家工厂,刚刚进入盈利期,却因为与投资者观念分歧太大,放弃离开。再后来,也就是现在,我临危受命,去挽救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两年过去了,我们不仅做到了扭亏为盈,并且获得了几千万的风险投资。在经历这些的过程中,我曾经不止一次感慨过,觉得某段时间虚度了,某段时间不值,某段纯粹是浪费生命,某段做得太少了。但如今回头看去,却觉得,每一段其实都很重要,每一段都是必要的。如果没有第一份工作的严谨和扎实积累,就无法支撑第二份工作。没有第二份工作的磨炼,我就不会有后来承受压力时的耐心和耐力。没有第三份工作的视角和阅历,我很难全方位去理解一家工厂的经营和运营,也就难以去从事第四份工作。没有第四、第五份工作的磨砺,我就难以做到临危受命,去管理现在的这家工厂。诚如乔布斯所说,你“ 不可能预先把点点滴滴学到的东西串在一起,惟有未来再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悟到的一点一滴的东西,将来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总之,是它让我的人生不同于别人。”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四篇】

曾有一位跨国公司的ceo对培训有这样的评价:“培训对于企业来讲确实投入很大,但是企业如果不培训则损失更大。”中国也有句古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培训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人力资源素质低下而遭受的损失,作为人力资源发展重要的实现工具,培训更是创造学习型组织,从而孕育出“百年老店”有效的孵化器。

在一个公司中,人数众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运行的中流砥柱,但是一般而言,公司对他们的培训并不足够。实际上如果仅仅从培养能使用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一目的出发,往往会造成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所真正要求的人才完全脱节,因为他们只是单纯凭高层管理者的意思塑造出的“很听话和什么事都肯做的中层管理人员”。这种想法如果扩展到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就会使组织里的每个成员,只是墨守成规地完成上司的命令而毫无变化。虽然领导效率会提高,然而其缺乏判断及思考的能力,最终也必将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

我们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对中层管理人员加强培训的目的与益处,有三:

其一、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办事能力很强的人。因此必须给予中层管理人员实际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一个行事小心的人。工作认真并不代表中层管理人员对整个工作状况非常了解。然而有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认为认真就代表对工作了解,于是一心栽培工作认真的中层管理人员,殊不知认真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可能对整个工作概况全然不知。因此为了了解中层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有多少,就必须经常询问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的目的为何?以及基本知识是否明了?因为就算有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谁也无法完全了解真正的工作内容,况且人人都有惰性,很少提出工作上的疑问。

其二、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尽管企业界不断地高喊教育人才的口号,然而真正负责任,肯为训练中层管理人员而做长期计划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却不多见。尽管有部分公司已经把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优秀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方针,但是并没有真正去实行。至于要培育优秀人才,从其上任的第一天,就应该开始实行。

其三、形成组织内部的独特文化,即企业文化。借此可以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以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并且可以实现在组织内部的交往规范的教育。然而由于这种培训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所以不少高层管理者经常利用外部力量做集合教育或是简单地喊喊口号,因为这种教育多半是依赖行政人事部门的力量在进行,所以往往对中层的能力增长见效甚微。重要的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发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领导的组织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刚上任或对这种教育方式不太了解的高层管理者而言,如果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充实内在涵养,这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必备条件。

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弄清了上面三个目的之后,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长足的发展。

6月的第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高伯任老师的[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最有效的企业辅导]的培训课程。两天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穿着正装坐在没有空调的培训室,原本应该是件很不快乐的事。但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高老师的课很精彩,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玩游戏、分享培训心得,真是一大快事。

我是一位编辑主管,年轻有梦想,部门员工也都是年纪轻轻的热血小青年们,我一心想把这个团队建设好——打造一支有激-情、有战斗力、有能力的团队。但是缺乏管理经验,领导也一直有意无意地指引、教导我应该怎样带好团队,但进步不是很明显。一直被究竟什么是管理能力这个问题所困扰,就管理风格(“指令式、中层管理者式、团队式、授权式”)来说,我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下需要变换不同的管理风格,积极、有效地带领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是一切管理工作的落地。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总是会困惑、在难题面前会显得有些不自信,这不仅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还使自己对工作不再满腹激-情。

这两天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培训对我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仿佛眼前的道路变得平坦了、天空变得亮堂堂,对于团队的管理也不再恐惧和迷惘。管理者不需要多么有魄力,不需要多么高大多么威严,重要的是能够指引员工们朝着正确的`、更好的方向前进,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当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中层管理者”角色的时候,我觉得很多问题都变得简单明了了。中层管理者的技术在于发掘人的潜能,换一句话说就是:领导能力即是发挥下属能力的能力。成为一个好的企业中层管理者重在有效的对话技术,发现问题所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意识到问题、并寻求有效方法解决问题。高老师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中层管理者就是让你看到镜子和窗子。这里,镜子就是真实的自己,而窗子则是美好的东西。成为一面平实的好镜子、一扇透亮的窗户,正向地引导某个人,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地聆听、鼓励他们发现问题,用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包括之前所犯的一些错误,设立下一步的工作规范,授权于他们并告知相关部门,每次对话都以一个重述或总结结束,并就下一次的有效沟通做一些预先的安排。

“当没有退路的时候,就会把事情做好。”想要将团队管理好,就需要将自己置于一个绝境。设想若是管理不好这支队伍,他们掌握不好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次失败的工作经历,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有梦想,我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他们保护好这些梦想。而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我从大学到社会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若是我做不好,对我今后的工作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失败,不希望看到被挫败包围着的自己,不希望父母失望,不希望自己对自己失望。

我一直都觉得很幸运——能在这么好的氛围中工作,我们公司为我们员工的工作、学习提供了最大化的支持,在问题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我们探讨问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每个人都有发光的一面,从他人身上我们总能发现自己不足的一面,然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很感谢高老师的指点迷津,感谢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五篇】

在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课程中,在培训公司经常看到执行力培训,团队建设,管理技能,预算管理等课程,但是很少会看到商务谈判这门课程,有人会说,谈判不就是沟通嘛,大家习惯用沟通来代替谈判,其实沟通与谈判是互通的,都是共同的决策过程。在现在的商务活动中,沟通多用于对内,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等;而谈判多用于对外,对外谈合同,谈合作等。即便如此,在中层的培训课程中,商务谈判也是缺失的。

商务谈判培训的作用是让员工能够更加全面冷静的思考问题,更加顺畅地处理问题,更加有艺术性地解决问题。他们了解了商务谈判之后,会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运营,对上该如何沟通,对下该如何交流,部门之间如何更好的磨合流畅运转,因此,商务谈判可能会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内部扯皮,讨价还价),但主流是让公司的整体中层的沟通谈判能力提升,我想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绝对值得加入企业中层培训课程的。另外,我就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事实进行说明。

1、技术主管容易成为谈判对手的靶子。

对外谈判中,特别是涉及到采购方面,多数是采购人员与公司生产技术人员一同参加。而坐在谈判桌上的生产主管与技术主管往往成为对手的“靶子”。为什么,因为生产主管与技术主管他们记忆能力强,逻辑能力强,对待一些问题,他们的头脑往往不会“转弯”。比如对方会试探性问:你们现在每个月产品下线量多少?公司的正常每月需求多少?你们的产品研发规划是什么样的?往往他们回答这些问题,都是心直口快,一下子把公司底牌泄露了。这也是为什么谈判对手往往会盯着研发生产技术主管,从中获取重要价值的信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所有对外部门都需要掌握商务谈判技能。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六篇】

精细化管理是中国企业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夯实管理基础,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最终是通过执行力的结果来体现的。而我们的企业之所以效率低下,常常是执行不到位,其中不乏原因种种。

美国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在于高层管理者,而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愿拼搏、踏踏实实、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中层管理者。他们能把高层管理者的意愿、工作动能与市场实现这三股企业发展的动力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是企业愿景、战略决策、组织方案的有力执行者和组织实践者。由此可见,中层管理者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是企业上下两层的“调节剂”和“润滑油”。

就企业组织结构来讲,企业的组织一般都可以分成三个管理层次,即:高层(或决策层) 、中层(或执行层)和基层(或操作层)。

作为中间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集两种角色于一身的重要阶层。首先,中层管理者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意图的执行者。高层管理者制定企业总体的战略计划,而中层管理者把企业的战略、现有的资源和市场环境三者结合起来,采取行动,实施战略计划。其次,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基层部门的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在对企业的战略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把企业的战略进行细化分解,制定部门战略,将本部门所承担的目标责任演化成具体的任务,并进行可能的再分解,落实每一个任务项目。

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中层管理者的定位应该是“把事做正确”;而相对于操作层员工“把事做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中层管理者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因此,中层管理者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在组织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保持上与下的传递畅通无阻,使上情及时准确地下传,下情准确及时地上达。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经营战略、各项计划和各个决策方案顺利组织实施的重要条件。

中层管理者对“上”:

1、一定要吃透上头的战略目标、战略意图、战略措施、战略决策和计划,准确地消化高层领导的思想,将高层决策、组织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指令下达给基层,从而使战略决策得到正确有效的传达和执行。不能单纯只做上层领导的“传声筒”,自己没有任何思想和领会,机械地接受命令,并对下属发号施令。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2、相对高层,中层管理者更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容易发现企业的问题所在,结合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优势,更容易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和创新举措,应为高层决策和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3、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更接近,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基层员工的'需求是什么,应将基层员工的需求及时传递给高层管理者,从而使高层管理者能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和改善基层员工的需求。

4、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沟通的失误、信息的失真等问题造成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的矛盾。而由于中层管理者更能体会和理解员工,更接近员工,可以从中斡旋,调解两者的矛盾,使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中层管理者对“下”:

1、将公司总体目标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分解落实至各队、各班到具体人。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要十分注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就是合理性,指工作任务或计划指标通过努力能够做到和实现。可操作性就是可行性,这样做是行得通的,对运行的过程和步骤清楚明白。

2、在决策执行前与员工广泛沟通,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做了有什么结果”这样一些基本道理。在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中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促使员工改掉不切实际的做事方式,学习踏踏实实做好每一环节工作的方法,最终使各项决策计划不浮夸,植根于现实而执行。

3、在分解目标、交待任务时,一定要做到布置任务明确具体。同时,既要交任务,又要交方法,在任务下达给员工后,对其进行工作方法、实际操作、相关理论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使其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任务的执行力,从而顺利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4、通过适当的授权,明确下属的权利和责任,传递压力,使下属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必事必躬亲,该谁干的事情就让谁去干,各司其职,给下属一定的自主权。一流的中层管理者能够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二流的中层管理者只会凭借下属的体力,三流的中层管理者就只得事必躬亲。

5、实施必要的监控,随时发现下属工作中的偏差,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把握执行的方向,确保目标实现、计划落实。但须注意,控制过严会使下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使现场的工作纪律难以维持。最理想的控制,就是培养下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一定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最成功的人一定是自身定位最准确的人。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相比自身的角色定位,其重要性只能算第二位了。中层管理者既不属于“上边”也不属于“下边”,他的定位就是“中间”,只有把“中间”的角色扮演好,他才可能成功。

当前中层管理者的错位

中层管理者的三大内伤

一、心态浮躁,借口太多

找借口是人性的弱点,在企业里中层管理者找借口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行推卸责任 2、向下推卸责任 3、向上推卸责任

二、危机感淡薄,学习力不够

三、缺乏总经理意识

清晰的角色至关重要

一、政策的执行者

答案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当员工,凡事学会向上思考。

二、团队的凝聚者

三、事业的推进者 着眼于贡献

对公司有贡献的事情,想到了就去做 想到了就做,不怕犯错

中层管理者的三大职责

三承三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 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做好服务

称职的中层管理者首先要有为内部服好务的意识与能力:为上级领导服好务,为其他部门服好务,为下属员工服好务。服务,意味着真诚的付出,必须拒绝虚情假意、虚与委蛇、弄虚作假;服务,意味着勇于承担责任,必须拒绝推过揽功、互相推诿、逃避责任;服务,意味着创造价值,既为自身创造也为上级、同僚和下属员工创造价值,并通过帮助他们成功而实现自己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自我价值。    称职的中层管理者还要有为企业外部客户和上下游工作伙伴服好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中层管理者只满足于在内部按部就班地为自我服务、自我循环,对外部市场的信息不敏感,对行业上下游的呼声和诉求不敏感,这势必会大大降低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整体应变能力。因此,后勤保障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提高服务外部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对外部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很高的关注度,随时根据变化对本部门的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充实、修正、改进,从而使企业从整体到各个部门都具备“一致对外”的以“本企业效益为中心”的指向和系统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在市场竞争中出现锣齐鼓不齐、互相掣肘拉后腿现象的发生,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服务品质与品牌形象。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七篇】

2月20日,我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曾仕强中层管理的学习培训 ,增进了个人见识,针对此次培训学习,同时结合个人的一点想法,谈谈心得体会 。

一、 中层管理者作为上级领导的职务代理人,一定要担负起相应责任。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中层管理者作为集团中层的职务人。经常会遇到信息沟通、责任和目标等问题。那么面对集团的委托信息理解一定要明了,正如曾老师所言,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任务理解后复述给我们的上级主管,以确定信息来源理解的准确无误。以避免在工作分配中发生模糊不清或信息不准确而延误时间。这是作为中层管理者最为基本的认知。另外,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差不多”、“过得去”、“还行”、等等之类的话,这种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执行不力寻找借口,或是对他人执行效果不予以肯定的作法,不仅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上司和下属的不负责任。因为中层管理者肩负着上司和下属的信托责任,我们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我们不但要将上司委托或分配的任务执行好,还要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事先确定标准(也就是说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完成情况不好一定要纠正或是言明,完成情况好的要予以肯定。中层管理者要想将自己尽快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就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如以身作责、荣辱共享、赏惩分明、相互尊重等。

二、坚持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

中层管理者最习惯的一句话就是“身不由己啊”!怎么才能解决“身不由己”呢——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句话说“有计划不忙,有原则不乱”,的确,如果坚持运用好我们的时间,实际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中我们将时间管理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紧急、重要的事情;第二象限为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第三象限为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中层管理者所花的时间80%都应在第二象限上,如果经常做第一象限的事情,那么就说明我们的第二象限没有做好,导致了紧急、重要的事情增多。所以我们要学会计 划时间,即约定时间、约定时限、事先界定好要达成的目标、设定自己开放的时间等,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时间利用好。

诚然,我们实际工作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为了本部门或者个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能够相对不受影响且同时相对又能够比较理想地完成,那么就需要我们提前做些思考,多想想事情可能会朝着非预期的方向发展或者非预期的进度发展,提前做好至少两种打算,才不至于经常出现被动情况。 另外,“拖延是行动的大忌”,因此我们始终需要提前合理策划保证工作有序正常开展。

三、组织制度的维护与完善

步完成。制度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责罚。因此,中层管理者又是公司制度的最有力的维护者。因为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层管理者是最直接的制度维护者和执行者,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有职业精神,切忌出现“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某些中层认为自己就是法,公司制度制定的多-维护得少,随意性大,情绪化管理,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管理混乱。

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制度本身应具备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当然也难免有其局限性,但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在制度面前应“人人平等”。在企业中中层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们允许个性化管理存在,但必须坚持维护企业制度为原则。

四、 养成跟踪任务的良好习惯

“不缺合理分配任务的人,缺的是跟踪任务的人”,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地评估下属,做好分配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任务跟踪的工作。跟踪任务的过程就是与下属沟通的过程,也是评估下属的过程。当然,在日常工作的一天里通常是一个小事情又一个小事情安排、处理、完成等等循环的过程,为了让小事不变成琐事,为了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我们就得既保证让下属有发挥的空间,又要保证适时地跟踪,“常常拉拉连着风筝的那根线…”。

五、激励下属,共同进步

我们知道,一个集体的成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和汗水。同样,只有集体的每个成员工作能力、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样的集体才更能有战斗力,才能前进的更好、更远。

培训课中我们对下属的状态作了分析:高能力、低意愿的我们称之为“老兵”;高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明星”;低能力、低意愿的称之为“病猫”;低能力、高意愿的称之为“新人”。分析后我们很容易得出管理方法——针对不同人群我们使用用不同的激励办法,这里我只对新人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新手上路总会有些磕磕碰碰。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大胆的让新手尝试,让其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过程中了解下属,并适时指导、纠正。

作为管理者,要想每件事情都亲自去做、面面俱到,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精力有限。因此,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下属,让其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六、行动一定忠于目标和承诺

中层管理者一定懂得目标分解,将上司的指定目标分解后进行专业分工,然后实现“自我控制”。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中层管理者一定要坚守承诺,对完成目标的给予肯定、未完成目标的予以惩戒,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促进期望的行为出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企业目标。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做事可以不拘一格,但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用影响力做事远比用权力做事明智得多。

企业中层管理者心得体会【第八篇】

如果将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高层管理者是大脑,基层员工是四肢,那么中层管理者就是脊梁,他要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可见,中层的职业素质、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决定了业务发展的速度,决定了组织能否带领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决定了能否有效达成组织经营目标和业绩。因此,中层的职业素质、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1.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一个成功的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于良好的执行能力。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的执行者,要去推动、去落实、去指导实践企业高层做出的决策,要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2.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要实施战略决策,就要分解和下放决策权,因此,就会带来大量的战略分解决策、战术运用决策、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基于企业和部门的`全局,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层管理者上有高层管理者,下有基层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上与下的结合点上。一方面既要严格的执行高层决策,又要适时调整、完善、推动方案实施;既要履行上传下达的职能,又要做好政策宣传、计划落实、组织协调、激励员工,在既定的工作流程基础上保证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收集、筛选、整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现实中,有的中层管理者不能准确进行角色定位,对上对下都有抱怨,不愿意承担责任,有的中层工作缺乏规划,也有的中层严重缺乏执行力等,归纳起来,中层管理者存在着以下四种类型:

1.权力型:这一类中层只知道玩权力,整天耀武扬威,心思不放在工作上。

2.任务型:这一类中层只知道按照分配的任务埋头干活,工作没有开拓意识、没有创新精神,没有激情,当然也就没有大的发展。

3.感情型:这一类中层只知道拉个人关系网,任人唯亲,这种思想是很危险的,应该引起重视。

4.组织发展型:这类中层是企业需要培养的类型,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魄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1.态度要端正、积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克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工作中要投入较可能多的精力,实实在在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进取,积极行动。

2.要提升执行力。首先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严、实、快、新”,即严于律已,工作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

3.要关注细节。首先要培养注重细节的好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其次要提高善抓细节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自控能力,对自己一定要苛刻,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潜在的智慧和力量更有效地发挥出来,才能少走弯路,少出纰漏,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稳操胜券。

4.要提升影响力。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观点的领导则更多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要提升影响力,首先要在所处的专业领域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要有独特的思维模式,遇到“疑难杂症”时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再次还需有某种闪光的个人品质。具备以上三种能力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目标。

5.带领团队的能力。要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要识人、尊重人且善于激励。要去了解自己的下属,懂得善于培养下属,充分表达对下属的赞美、鼓励下属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高薪激励。其次要善于沟通,一视同仁。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时,要善于与下属沟通,不能在自己与下属之间增添障碍,要经常和下属谈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和下属相处之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让下属有心理落差,感觉偏心。再次要信任下属,不要轻易怀疑他们的能力,不能因为员工的一时失败而全部否定他,要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中层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素质才能做到自我管理、管理事情、管理员工,切实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达到个人与企业共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98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