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3034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第一篇】

“听到一声声感谢,我觉得很满足。” 8月3日,在南京市溧水区恒大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许昕驰腼腆地笑了,“我是‘00后’,以前家人把我当孩子。如今我长大了,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来守护她。”

眼前这位21岁的年轻人,高高瘦瘦的身板,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还略带羞涩。对他而言,8月2日和8月3日这两天,经历了数不清的“人生第一次”。

8月2日,在鼓楼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接到南京需要支援核酸检测的通知。“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之前在新闻中看到,郑州地铁5号线救人的于逸飞医生的事迹,非常感动!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他说。

2日下午,鼓楼医院的老师对医学生展开紧急培训后,一行人就奔赴溧水,许昕驰和另外5名同学被分配到溧水区恒大社区核酸检测点。

“下学期我就上大五了,平时熟悉各种无菌操作,所以培训的内容并不难。到了现场,一线老师进一步手把手地教我们穿防护服、采集咽拭子。穿防护服的关键是密闭性,要把脸部完全包裹起来,口罩和防护服之间不留空隙。”许昕驰回忆。从未采集过咽拭子的他,仔细观察了几次真人示范后才自己操作,经过两三管的摸索,迅速进入状态。

检测刚开始,面前是望不到头的队伍。“一个接一个,一刻不停地一直测”是那晚的真实写照。检测点只有电风扇,他感觉“腿和防护服完全粘住了”,检测结束之后,里层的手套能倒出水来。

热还在其次,第一次面对哭闹着不肯张嘴的孩子,让他措手不及。有几次,他使出浑身解数哄不住小孩,这时,有经验的志愿者就会立刻赶来帮忙,他们允诺“给糖吃”,孩子们立马配合多了。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志愿者的办法,也让初出茅庐的许昕驰学了一手。

比起穿防护服,脱防护服的步骤有更多讲究。“志愿者戴两层手套,外面的一层手套是脏的,我们得先用外层的手套把防护服的拉链扯开,进而脱去外层的脏手套,用里层的干净手套从内部将防护服‘一卷一卷地卷下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无菌化。”许昕驰告诉记者。

连续三小时奋战,直到工作结束,他才隐隐感受到手指间的酸痛。紧张的工作结束后,不知是谁瞅见了恒大社区检测点旁的儿童乐园。前一刻还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的“大人们”立马成了“孩子”,他们在跷跷板上尽情耍乐,又体验了一把滑滑梯的滋味,晚风中的他们倍感轻松。

第二天凌晨5点30,许昕驰和同学们又出发了。6点多到达采集点后,一行人便开始忙活。不同的是,大家对环境熟悉了不少,更放得开了。大家相互在防护服上“题字”,自信地比出“胜利”的手势。防护服成了留言板,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心愿和洋溢的青春。

第一次帮老百姓测核酸,让这群“95后”“00后”兴奋不已,他们纷纷把自己的经历朋友圈。从“被他人守护”到“守护他人”,他们的青春在战“疫”中闪耀。

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第二篇】

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群核酸采样服务志愿者。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在他们的微信工作群里,只要志愿服务召集令一出,“好的”“可以参加”等回复瞬间就会刷屏。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核酸采样服务行动,与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共同承担起社会核酸筛查的繁重任务。

孙全伟是浙江嘉兴人,是上海万宝恒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徐行镇伏虎村的核酸采样志愿者,微信群自称“小孙”。

在医护眼中,他是认真学习交流的小孙,分享自己的实操经验、防护流程等视频;他是情感细腻的小孙,不论是母亲节还是护士节,都有他真挚的祝福。在志愿者眼里,他是热情积极的小孙,常对社区居委说的话是“我是徐行一块砖,哪里需要你来搬”;他也是贴心周到的小孙,志愿服务遇到天气变化,大家总能提前收到他的着装提醒。

5月20日是孙全伟核酸采样志愿者工作整整一个月了。在“小满”的今天,他核酸采样志愿者的心得体会,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上海,对嘉定这座城的热爱:

,一个浪漫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是我参加核酸采样志愿者工作正好一个月的日子。

从4月20日第一次到莫里斯小区采样到现在常态化采样站小站长,一个月来已参加采样任务20余场,走过徐行镇6个村、居委,转战采样点13处。采样工作早出晚归,最晚的一次是在华荣集团生活区,收工已是夜里十一点。

4月29日首接去阳性患者所在公寓上门采样的任务。虽然已经受过徐行卫生中心老师们不厌其烦的线上线下实操培训,但在穿戴全套二级防护时,我的心头还是有点担心的。是听到徐行居委主任的关心询问,是看到身边同行的医护老师们的从容,才让我的焦虑和压力退散,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连续一个月的工作,采样工作愈发熟练,心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更重了。我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哪有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医护人员、社区基层、志愿者们……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形式为徐行人民服务和奉献。

我作为浙江嘉兴红船人,久居上海,更感到浙江上海唇齿相依的亲切感。自己理应成为这样的“逆行者”,只有上海好了自己才会更好。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在这个战“疫”中,每个人留下了战斗的痕迹,我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过,在自己的战场上拼搏过,相信我们一定能奏响胜利的凯歌,吹响平安的号角。

点滴善行汇聚成大爱。在近一个月来,这支46人的志愿者队伍,总服务时长1400多个小时,服务数万市民。正因为有孙全伟这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市民,身体力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大家拧成一股绳,奉献一份力,才能让我们这座城市早日恢复他的活力和生机!

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第三篇】

8月6号,我去学校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

而8月1号下午,我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那天,我戴着口罩,顶着太阳,望着看不到头的队,汗水哗哗地流。我想摘掉口罩,但为了大家,为了自己,我不能。排了40分钟的队,终于到我了。我张开嘴,一根棉签伸进我嘴里,绕着我的扁挑桃体转了一圈,又缩了回去,被装进了一个瓶子里。

而这天,我又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同样长的队伍,像奄奄一息的残龙一样艰难地向前爬着。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在排队的路上搭了好几个阴凉棚,让我们不再感到那么酷热。终于,到我了。我张开嘴,又是一根绵签伸进我嘴里,只不过这次只在舌头上转了转而已,接着,那根棉签也被放进了一个装着红色液体的小瓶子里。

将来说不定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核酸检测。但对于前两次,我想说: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多多体谅别人,不聚会,尽最在家吃饭,提醒他人戴好口罩。

我们一起加油。

核酸志愿者实践心得【第四篇】

4月底的北京本应是踏青、春游的好时候,可奥密克戎的来袭让所有人停下了出游的脚步。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各区立即响应,组织辖区内居民开始区域核酸检测工作。2022年才过了4个月,可却像是过了很久,时间就像是个轮回,三年间同样的的剧情反复上演,不同的是我们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在一步一步完善。

去年年初,我曾真实体会到新闻报道当中所描述的隔离生活。当时我居住在大兴区金融街融汇小区,被封闭隔离,全体人员居家听从安排。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懵的,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大家心中多少有些慌乱,可看着一辆辆进进出出的救护车、空地上搭建的一个又一个临时检测点、来来往往的专业医务人员和高效运转的社区工作者又让我感到安心。我深深地记得深夜12点送到门口的蔬菜,记得凌晨4点上门采样的医务人员,记得全天24小时执守的工作人员……一切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那些可爱的人们都在关键的时刻给予我们帮助,模糊的是他们永远都在默默付出而我们未闻其名。我记得楼内有确诊后,深夜1点通知我们需要去酒店隔离的那条信息;记得那天排到两条街道之外的近百辆转运大巴;记得那天排队时候的阳光刺眼却又温暖,就像现场的工作人员一样严肃又可靠,记忆中的他们全身笼罩着光芒,我想这可能就是党的光芒。这次疫情中,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在看到社区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后,便立即报名,加入核酸检测志愿者的队伍。

4月30日早晨,我早早来到花园路一号院检测点,虽然已经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可现场还是排起了长队,社区居民积极配合,自觉按照地上的间隔线有序排队。此时,身为一名志愿者的我内心激动又自豪,“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在现场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具体情况、分配明确任务后,大家便穿好防护服,迅速投入工作。

在最开始的1小时,我负责维持秩序,确保排队人员保持两米安全距离,并查验居民的健康宝赋码状态。接下来的2小时,我化身为一名大白,负责扫描采样试管并登记被检测人员信息。虽然天气炎热,又身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但所有工作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耐心地为居民们服务,从未抱怨。

5月4日,我又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尽管志愿者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能够为人民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让我感到十分快乐。所有党员同志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他们努力散发着自己身上的微光,照亮着周围的人们,优秀的他们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融入其中,通过和大家学习交流,我知道了如何高效地与居民沟通,如何更好地服务居民。

新冠疫情仍然在肆虐,我时刻准备着,随时响应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磅礴力量,疫情的“寒冬”终将过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83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