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65053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精选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适时地引导深入。【第一篇】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感悟【第二篇】

近几年,我校采用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仅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往往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到达预期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用心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授课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向高效发展。

1.课堂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时出此刻师生双方的身上:

(一)学生方面

1.许多学生未经准备匆忙活动。比如,主题一给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开讨论,对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赞同或反对,更无法构成自己的观点。

2.学生参与面不广,配合不用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构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师方面

1.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平时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以下误区:

(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的。

(2)小组学习互动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3)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明白小组学习互动的好处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

2.忽视学情,盲目设计

不少教师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或“灵丹妙药”。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资料和次数,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每堂皆用,或者活动设计没有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状况,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3.评价制度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资料。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务必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资料的选取,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主角扮演。

(3)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用心主动地参与。

(4)教师主角适当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主角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协调、激发、合作、监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如何使它发挥出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和好处,并认真、精心地对待每一次活动,就能不断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到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前提下的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方式。这种小组可以是学生根据需要随机组合的,也可以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并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人员比较固定的小组。自新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令人目不暇接。而小组合作学习堪称是教学方式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理应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真正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要有科学性。

1、合理编组,科学排座,使学生充分地合作

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学生之间由于学习的需要随机自由组合的小组,有的是按学生身高编排座位前后桌自然形成的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通常视班型及教室面积大小而定。在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我在编组时先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综合男女生心理与生理差异、能力与智力差异及个性与气质差异等方面情况,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换搭配。

2、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其他教育教学思想的贯彻一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因而,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当中,真诚地和学生探讨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面带微笑地走进一个个小组,鼓励学生把握机会积极地表现自己,而不应使学生因教师的到来而有所顾忌,影响原本正常的学习秩序。再者,我在带领学生编好了小组以后,引导他们给自己心爱的小组起个富有竞争力和个性化的名字。比如有起“金龙队”的,有叫“飞虎队”的,还有的叫“天马队”……孩子们尽情地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给小组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合作学习,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就会撞击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和带来的成功感受。

3、编号分工,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我们让小组成员互相编号,组员之间要有具体的分工。例如:可由一号同学担任小组讨论的组织者,二号同学做记录员,三号负责收集讨论所需的各种资料,不言而喻四号就成了小组的代表发言人等等。并且这种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今天的一号组织者,可能明天担任四号发言人。当然,角色与号的变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与当天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获得小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方能生效。

4、注意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种“别人的发言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当中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自觉地眼着别人的问题走了,竟忘记了自己最初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在合作中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同时准备自己的发言。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和辩论,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谈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是允许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

1、评价前有具体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比如:我在教数学第十册“分数的认识”时,教材中出现了一道判断题“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全班出现了对错平分秋色的局面。看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提出“看哪个组的理由最多且充分”的评价条件。于是’各小组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汇报时,有的同学直接指出“假分数”的意义,使这句判断与概念之间形成自相矛盾、不攻自破的情景;有的用举例子的方法直观地说明:如7/9是假分数,7/7也是假分数,而后者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由于教师提前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评价指导,所以学生讨论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讨论效果自然回比较理想。

2、采用"累计积分制",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我采用了“累计积分制”这种整体性的评价办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十分有好处。我们在学生小组合作后的集体交流时,有意识任意指派各组的某号同学代表汇报,该生发言的成绩就代表全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记人“小组排行榜”,每周累计各组积分,周未评出“优胜小组”,该组每人都可在班报评比栏中升一面“合作旗”。在这样的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便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带动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战。

四、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弊端

弊端一:马蹄型座位不利于两边的学生长身体的需要

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学生端坐课堂的时间占一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学习小组的人员一经编定则不轻易变动。这样,坐在两边的学生看黑板时需要把身体侧转过来或者偏着头斜着眼,不但不利于正常体型的生长,也有形成斜视的可能。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让学生每周按顺时针方向调换一次座位,既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座位及邻居的更换抱有新鲜感,从而加深了对小组的感情。

弊端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虽然原则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但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总有个别学生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可通过整体性的评价机制来约束以外,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别人的自由和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会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弊端三: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

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而有时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题实验中,要求每次小组合作讨论时,先由中差生发言,并在组员分工时设一名调控管理员,负责监督提醒长篇大论者适可而止,这样,就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也使他们的惰性无处可逃,激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5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