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焦裕禄心得(实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观看焦裕禄心得(实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焦裕禄》观后感1
暑期里,我观看了《焦裕禄》这部电影。焦爷爷为兰考日夜操劳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动了我。
焦爷爷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影片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镜头:焦爷爷风尘仆仆地来到兰考县委**,路上遇到一群饥饿难忍、沿街乞讨的孩子,他们紧紧地抱着他,伸出一双双瘦小的手,向他讨吃的。焦爷爷的心颤了,他立即拿出身边的馒头,全都给了那些孩子。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可焦爷爷却十分难过。作为一个*员,怎么能忍心看到这些孩子沿街讨吃、忍冻挨饿呢?于是他迈开大步,急匆匆走进了县委小院,去迎接一场新的“战斗”。
焦爷爷**后,呕心沥血,思考兰考前途,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慷慨激昂地对**说:“我们辛苦不就是为了让兰考人民的生活好起来,让我们下一代人健康地成长吗?一个**,只要他能看到人民的疾苦,心里想着人民,就一定会有使不完的劲儿。”
焦爷爷还特别重视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一天,他答应小儿子买肉给他吃。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却把买肉的钱全给了一位生病的群众。吃饭时,端上桌的菜依然是素菜和窝窝头。小儿子看到后,一个劲儿地吵着要吃***,还把窝窝头丢在地上。这一下,焦爷爷生气了,便打了小儿子。小儿子伤心地哭了。当时,我也为孩子感到委屈,因为他爸爸已经答应了呀!再说想吃点***,要求不算过分。焦爷爷也感到委屈了小儿子,便抱起他说:“不要哭了,都怪爸爸把钱花了,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该打你。”接着,他又深情地对儿子说:“粮食是劳动人民种的,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你知道吗?那些种粮食的伯伯都吃不上窝窝头,我们更要爱惜粮食。来,把窝窝头吃了吧。”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每当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饭,耳边总想起焦爷爷亲切的教诲。于得,我暗暗提醒自己:我们这些在蜜糖里泡大的幸运儿,可要永远记住“汗滴禾下土”的劳动人民,还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劳动成果啊。
焦爷爷当了多年的县委*,但他的生活却那么清苦。他两袖清风、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焦爷爷对*的忠诚,对人民的挚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啊,敬爱的焦爷爷,我们怀念您,人民需要您,时代在呼唤您……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观看焦裕禄心得》,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焦裕禄》观后感2
忘不了……看过就忘不了……
这部电影还是考试后,妈妈让我多了解一些名人故事,才很不情愿看的,但没想到,看了一遍,就让我如此难以忘怀。
忘不了,他第一天到任,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不是满面春风的欢颜,不是欣喜若狂的人群,而是一群孩子,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一群围着他不走的孩子。一群讨走了他包里所有食粮后仍不肯罢休的孩子,兰考人的孩子,“欢迎”他的孩子。
忘不了,他第一天主持会议,他所做的,不是侃侃而谈,不是气宇轩昂,不是决心犹如排山倒海,不是誓言宛若天崩地裂。他把**们引进了车站的候车室。密密麻麻的人群,纷纷扬扬的大雪,模糊的车轨,喧嚣的站台。火车来了,他被人们推来搡去。火车带走的是他的人民,他的濒临**边缘的兰考人民。
忘不了,多少个夜晚,他缩在屋角沉思;多少个白昼,他奔波在黄河故道;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跨过;多少人家的事他都了如指掌。他说他是人民的儿子,他说他是*派来的。
——他叫焦裕禄,很普通的名字。这是一个在兰考担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县委*的名字。这是一个至今让兰考人想起就会涕泪满面的名字,课外书中读过这个名字,而眼前在荧屏上又强化了这个名字。
他没有豪言,没有壮语,但是,他的话,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
老诗人臧克家有一句诗,“有的人把名字刻入了石头,想不朽,有的人府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臧老是为鲁迅先生而作此诗的',而鲁迅又自谓“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焦裕禄》这部电影里,我找到了“孺子牛”这个词的最好的解释。
如今的兰考,告别了贫瘠,生长出了神奇,庄稼汉们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一度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绿野*畴,香飘四季。
如今的兰考,告别了萎靡,生长出了神奇。当地人民把努力奋斗融入了勤劳的天性,这里不再是荒野、荆棘遍地。
如今的兰考,告别了愚昧,生长了神奇、科学的春天,飞机播种,机械作业,昔日戈壁走**创造的坦途。
而今,人们瞻望着那个沙滩上凝视不冥的眼睛。
而今,那个鞠躬尽瘁地操劳的人还在关注着兰考的每一份奇迹。
——这就是焦裕禄。在车站用一杯兰考土挽留大学生的焦裕禄,在林场像个小学生一样虚心求教的焦裕禄、在雨中带病考察的焦裕禄,在病中记挂着兰考麦穗的焦裕禄……
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人,他是36万兰考人心中的“神”!
所以,当一铲一铲兰考土撒在他的棺木上时,人们撕心裂肺地呼喊,人们悲恸欲绝地痛哭。我想人们在看这部电影时一定是哭声一片,因为我知道:人们不是为电影的表现而动情,震憾人心的是事迹的本身!
而我,没有哭,我为什么要哭呢?虽然他英年早逝,但千古流芳,我为他高兴!
如果焦裕禄还活着的话,他会这样告诉我们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地努力吧,让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
《焦裕禄》观后感3
有人说过,真正的伟大扎根于真正的*凡。很多人带着光环傲于俗世,泯于坚持,但有些人甘于*淡,时光流转之中,历久弥新。或许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铭记,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焦裕禄,真正的*凡,真正的伟大。
“我绝不离开”
灾荒之中的兰考,满目疮痍,黄沙无尽,盐碱四布。萧条弥漫,一句豪情壮志却如利斧,劈开万仞巨山,激荡人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一份勇气,饱含坚持,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福泽后人。
我们惊叹于这份成绩之时,更让人折服的也应是那份从容,大气,“感谢*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他说到,他也做到,我们是否可以学到?安于享乐、明哲保身,得过且过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时过境迁,现在的“困难”与当年的“困难”不可同日而语,而实践之人却寥寥无几。反思,对于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责任”
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谁的责任?焦裕禄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有责任”。敢于承担才能敢于改进,魄力是一个**者的素质,勇气更是一个**者的必备。回看现实,互相推诿,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似乎才是为官之道,不过圆滑之下,必是*庸,处处无缝必是处处无功。
害怕责任的承担,逐渐成了一种病态。怕讹诈,所以选择视而不见,怕欺骗,所以情愿装聋作哑,冷漠、自私、缺乏信任,愈演愈烈。什么时候我们能大声说出“我们有责任”,那份**岂是现在所能预见?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是个*凡人,他会累,会病,与常人无异,可是在病中,他心系兰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异于常人的高贵。他选择将自己埋于沙漠之中,期望用自己的灵魂再续毕生未尽的梦想。执着于此,坚持于此,让人叹服。
我们常说如果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什么事不能成功呢?这是最朴实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方法,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会。遥遥无期往往伴随着日渐弥漫的绝望,一路坚持的辛苦消磨了最初的那份斗志,坚持的少了,所以成功的也少了。焦裕禄的成绩不需要评判,但是这份“虽九死其犹未悔”,“死而后已”却实足值得我们效仿。
“经典”常常与“过时”相伴随,那是因为缺少与时俱进,焦裕禄已逝,焦裕禄的意义可以幻化成符号,成就经典,指引当今,那这种经典就意味着改变。
《焦裕禄》观后感4
影片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片以情动人。渗透、贯串、充盈着深沉、亲切、滚烫的感情;它把国情、灾情、民情、乡情、亲情、***与老百姓之情交融一体。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42岁的*员焦裕禄,在1962年冬天的寒风中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走进兰考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拥着的鲜花,不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大雪、是风沙、是饥荒、是荒芜的土地,身为县委*,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为了兰考人民能摆脱穷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自己和幸福的家庭。
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走了兰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焦裕禄同志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简陋而又潮湿的办公室里,他和同志一起规划着兰考县的宏伟蓝图;在北风呼啸,飞沙漫天的田间地头,他和群众一起挥锹劳动;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济粮食亲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旧的写字台前,他忍受着肝癌的巨痛,起草着治理风沙盐碱的方案。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与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我生活的环境远比焦裕禄同志优越,但今天我感谢他为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义无反顾的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勤奋学习,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为乌兰浩特市城乡建设发展而尽心尽力,为*的实现而添砖加瓦!
《焦裕禄》观后感5
焦裕禄老*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县委*,对他最好的缅怀就是践行和弘扬好焦裕禄精神。他可歌可泣的业绩,成为了每一位县委*和广大*员学习的光辉榜样,也是我立言、立德、立行的“量身标尺”和“精神灯塔”。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点点滴滴,完美地诠释了“为*差异网 *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四个字,字面普通,却内涵深邃。嘉善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肩负着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神圣使命。作为县委*,我常扪心自问:自己在勇担示范点建设国家使命、为长***区作示范上做得够不够?在推进省级综合配套**、先行先试创造新经验上做得够不够?在把握38万嘉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上做得够不够?对照焦裕禄这一标杆,我感觉,自己缺的正是担当责任的高远境界和朴素情怀,迫切需要牢固确立事业意识,当好“掌舵人”、跑好“接力赛”,自觉带头在先,充分激发嘉善*员**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拧成一股绳”中担负起*和人民赋予嘉善这个小县的“大责任”。
每一次对照焦裕禄的奋斗精神,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作风差距的深刻反思、一次精神思想上的深刻洗礼。论条件,再苦苦不过焦裕禄;谈困难,再难难不过焦裕禄;讲作风,再硬硬不过焦裕禄。深刻剖析自身,我认识到自己直面转型升级、深化**等县域科学发展共性难题的胆识不够足,亲力亲为冲在治水第一线、打造江南美丽水乡的作风不够硬,破除小富即安和守摊思想、敢闯敢冒的劲头不够足。归结起来,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奋斗精神淡化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难情绪,怕惹“马蜂窝”,怕背“**包”,没把奋斗作为一种责任担当起来,存在奋斗定力不足、奋斗方法不当、奋斗本领不高的问题。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带头奏响“奋斗”这一时代强音,带领**群众鼓奋斗勇气、激奋斗精神、铆奋斗劲头,抓紧干,科学干,啃下难啃的硬骨头。
对照这样一面穿越半个世纪的“明镜”,自己虽是从农村一步步走上**岗位的,但不知不觉中渐渐远离了群众,习惯于以“上网”代替“上门”,以“电话”代替“谈话”,重视进“家门”,忽视了进“心门”,群众路线在践行中由“实”变“虚”了。特别是与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境界相比,自己身上多少还存在一种高于群众的**感和远离群众的距离感。当前,嘉善要建设“民生幸福新家园”,对于我,这里的群众就是我成长的土和水,扎根这片土地奋斗,就是要向焦裕禄看齐,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与群众“面对面”消除距离,“手拉手”凝聚力量,“心贴心”真情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乡亲们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