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历史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 历史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9151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历史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 历史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及感悟(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于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原则,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历史基本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困生情况

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二)优等生情况

虽然学习情况较好,但有些学生品德不过硬,自私自利。认为自己在班上属佼佼者,比较骄傲。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应还有潜

力可挖,可怎么都没有提高。还有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对自己要求较高。

三、工作目标

(一)转化后进生目标

1、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2、指导学习方法,包括作业规范化和团体合作精神。

(二)培养优等生目标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助人为乐地良好品德,戒骄戒躁,诚恳助人,力争品学兼优。

四、工作措施

(一)转化后进生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时的贪玩使功课脱了节没有赶上去,有的是家庭困难思想负担过重造成的,有的是学生一时冲动犯了错误,老师或家长批评教育不当造成的等,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把功课补上去。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减少作业量,认真查漏,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后进生普

遍不懂的问题,作为专项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训练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帮助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4、坚持不懈地关爱后进生。

5、多鼓励少批评。后进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

6、组织互助小组进行帮助。

7、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作出评价。有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建立兴趣,积极向上;不理想的要帮助分析原因,激励坚定信心,成功是在多次失败中崛起的,只要勤奋,只要刻苦。

(二)培养优等生措施

1.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2.对优等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3.采用激励竞争机制,对优等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全班学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4.充分了解优等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 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对于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2

201_年10月我被晋升为中教二级教师,担任华山分厂子校的高中部历史教师至今,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学习、仔细研究教学、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06-2007学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学校考核小组审查:

一、自我的思想教育方面:

政治态度: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期盼祖国的和平统一,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推动中国进步的主要力量和关于中国和平统一的重大理论思想。学习中央党校出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讲话讲神》。使自己在思想理论方面和道德素养方面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教学工作进行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严格遵守并积极学习教育法规,特别是今年下发的学校教育管理条例和教师法。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按照法律教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特别是校党支部组织的积极分子会议。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校党支部的各项决议。

工作态度:

全面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而且要求自己在岗位上干出成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教学风格上力求推陈出新,但严格按照教育法规行事。积极团结各位任课教师,为把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搞上去而共同努力。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去年,我校高一(1)班的班主任因故不能在职,我积极接学校安排担任今年组建的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工作,并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了一些成效。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这一年来我没有请过假,全年没有发生过迟到、早退、空课、漏课等现象。

职业道德: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在自己的平凡的职业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拓进取。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赢得学生的普遍赞赏,赢得所带班级的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团结各科任教师,努力为提高所带班级的学生的成绩而共同努力,赢得各位老师的支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事,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书育人: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决不采用强压式教育,而是给他创造一个平等的谈话气氛,先是耐心的听他们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再针对他们的错误的思想加之以纠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我所带的班级已经与原来的纪律混乱、学习风气差,进而转变为一个教师喜欢、学生进取、班风班貌焕然一新的一个先进集体,在今年我班几乎每周都是量化积分的第一名,我班的强军娟同学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吕晓青和刘娇同学被评为校级模范生。在班级管理上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的纪律、学习、班级风貌逐步改变,赢得学校教导处和政教处的赞誉。

社会服务:

热爱集体即热爱学校,积极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出谋划策。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老师,积极为学校增光添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政史讲坛,为学生讲解了《曹操为什么要走华容道》等知识性讲座,受到学生的好评。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去相对偏远的贾家滩、冯家滩招收初一新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自我的业务能力方面:

理论水平:

大学虽然毕业,但是我依然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近几年比较盛行的“期望教育理论”和魏德迈“教育格式论”,并在教学中积极的运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法,如比较教学法、线索教学法等在教学中应用,我的历史课程为学生喜欢的几门的课程之一。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次向王武权老师、余力老师、袁娟老师等人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教学业绩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教学成绩后的了明显的提升。

专业知识:

几年来从未间断对专业课的学习,连续三年的高三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已经形成体系,并备了厚厚的几大本高中历史知识线索性教案,对我教学帮助很大。我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并学习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央电视台组织编写的《大国的崛起》、李云峰教授编写的《中国近代史》、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书籍,使自己基础知识日益扎实,历史观点和历史理论水平逐步提升。对现行教材烂熟于心,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熟能生巧。能够巧妙地解决多种高考中容易出现的题型,形成自己的解体理论和独特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

实际技能:

在教学理论水平提升和专业知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历史教学技能等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做到教学方法随教学环境而改变、随教学内容而改变、随学生实际水平而改变。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上不同于以往灌输式的历史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他们主动的接受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钻研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历史到主动的学习历史,而且爱上历史课,历史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多媒体教学这种形式我已熟练掌握,在未央区进行了多次的示范课讲授,受到教研员和各位历史教育同行的好评。我制作的历史课件也被我市的多位历史教育同行采用。

教学能力:

努力学习教育部下发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解读》、《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方法》、《换个角度教历史》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已经熟练的掌握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传授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及解题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的对历史问题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大胆的说出来,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下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历史课教学上是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逻辑思维清晰、课堂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教研能力:

根据我校的历史课程开设现状和历史课教师的配备情况,我能担负起独立的进行历史教学的研究任务,加强校本教材的研发和编写,争取在今年10月拿出成品。由我编写《中考应试策略》、《复习方法指导》在全区历史教学中运用。编写的《历史课程知识简表》被西安未来出版社出版。积极指导新教师的学科教学和教研,帮助他们在教学和教研上取得进步。积极为学校的中考服务,编写重点热点解析为我校历史教学服务。本年度我被邀请在未央区进行了两次公开课的讲授,一次讲解的是《国共的第一次合作》,一次是《以和谐社会为例谈谈怎样构建专题和热点知识》。

继续教育:

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已获得陕西省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历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历,同时正式取得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参加的继续教育学分考试已经修完全部学分。今年参加的计算机模块考试中所报的word97、windows98、powerpoint97全部通过。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现在已经达到继续教育的全部要求。

三、工作实绩

工作负荷:

根据我校实际高中教师每周10节课的工作量,我带高三文科班、高二文科班和整个初二年级的历史课,实际工作量达每周14节课,工作量完全符合并超出了标准工作量。本学年以来,并无迟到、早退、缺课、漏课等现象,无病假、无事假,即便有事业安排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以对学生、对教学负责为根本准则。无教学事故。同时担任高二文科班班主任工作。

教学方法:

积极学习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在教学中切实贯彻,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课程内容变换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新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学生整体的讨论和证明,把正确的观点、理念、知识让学生准确、深刻、透彻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钻研问题,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特别是历史课中的文学艺术等内容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在讲授先进人物时注重学生的人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实行、对学生鼓励、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对历史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学生勇跃发言,思维活动紧跟教师步伐,善于发现问题,并拿出来与老师、同学讨论。在课后自己找资料做练习,遇有疑难问题,找老师解决,这种学习风气逐步形成。学生的历史课学习成绩逐步提升,由原来的不及格,走向及格;由原来的及格走向优秀。学生逐步形成见到师长有礼貌、班级学风逐渐浓厚的现象。在各位任课教师和我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效果:

根据本学科的兼容性大的特点,并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特点、思想实际、接受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讲授先进历史人物是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民族责任、热爱祖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素质,在讲授科学家、思想家时,培养学生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不为暂时困难所折服的基本心理素质,在讲授文学家、艺术家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日常行为的改正和提高。如今我带的班级学风日浓厚、班貌得到明显的提升。

教研效果:

2006年底参加的西安市首届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第一名的成绩。2007年被西安市未央区评定为区级骨干教师;2006——2007学年两次被未央区教研室邀请到全区做公开课讲授:一次讲解的是《国共的第一次合作》,一次是《以和谐社会为例谈谈怎样构建专题和热点知识》;2007年接受市教研室邀请参加《历史课程标准》修改讨论;2007年接受全国历史核心刊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邀请参加与历史教育名家座谈。2006年底编写的《陕西中考开卷历史新一本全》被西安未来出版社出版,并在全省发行,成为九年级基本中考复习资料;2007年初编写的《中考历史重点人点解析》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现服务于我省的就年级学生;我所编写《历史知识简表》、《历史线索》在我区历史教学中得到推广使用。

四、班主任工作:

本学年有我担任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一年里,这个班级的班风班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我接手这个班级时27名同学,其中能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只有8名同学,其余同学连平时基本的上课都找不见人,更不用说其他的考勤状况了。班级学风极差,全班同学能认真学习的并没有几个。老师给这个班上课感到头疼,没有几个老师喜欢这个班级的。

我接手之后,分析班级现状、学生的情况,制定班务管理的原则、方针、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鉴于本班的学生的考勤状况,认为现整顿班级纪律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但是由于该班学生的问题很多,不能一蹴而就,决定分时间、分步骤完成该班的转变人物,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分析对每个学生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第一步:整顿纪律。首先于学生进行单对单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按时到校,并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学习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学生能做到以上的要求,就在全班表扬,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联系家长通报学生的进步表现,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使学生只要稍微的努力,就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第二步:要求学生在上一阶段进步的基础上,做到上课不说闲话、不睡觉,至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不交学科作业也不作规定,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近期来的表现。只要学生能做到就予以肯定和表扬,并及时联系家长给予明确的表扬,并要求家长表扬学生,积极配合。使学生自己感觉到自己的一小点转变带来的好评,坚定进一步转变的信心。

第三步:要求学生在一阶段的基础上上课不得看课外书、认真听讲,并做好随堂笔记,课后由科代表交给我审查。课后必须完成课后作业,科代表记名,每一周由学习委员汇总,交于我审查。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近期的表现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只要学生能够做到,就予以全班表扬,并通知家长予以肯定。再由家长表扬学生,让学生明确班主任对其的良苦用心并积极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第四步:整顿班风班貌,改变班级形象。明确提出在大型集会时注意树立班级良好的形象;及时更换板报,树立良好的班级文明现象。同学生再次进行单对单的谈话,表扬其在近一个阶段以来的良好表现,同时指出不足,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多次深入宿舍,关心住宿学生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困难。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学风日益浓厚,班风班貌得到巨大的改变。教师们喜欢到我们班上课,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相互帮助、追赶,成绩不断提高,由上学期开学时的全班仅有两名同学的平均分及格发展到今天的一半以上及格;一年来没有发生过打架事件;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基本消除;几乎周周都是全校高中部班级量化考核第一名;获得了学校体操比赛的精神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获得学校板报比赛一等奖;校级运动会精神文明班级、团体第三名;……我们班的强军娟同学被评为西安市市级三好学生;刘娇、吕小青同学被评为校级模范生……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赖,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我们班的学生没有和我顶过嘴,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及时找我解决。我也赢得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和各位任课老师的好评。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全部真实可靠,请考核小组审查。

对于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3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过程?

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回答。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

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

省略

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除此以外,汉武帝还有怎样的政治措施呢?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

展示对话,资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问:1.董仲舒提出了说明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目的是怎么样的?(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

3.主要的观点如何?(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

4.具体做法有哪些?(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5.有哪些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

6.学生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用历史地眼光看待问题。

王莽与“新”政权

公元前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

东汉后期,在黄巾军的打击下,政权名存实亡。

为后一课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做准备。

对于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4

一、 中国共产党新生期

清末民初,人民深受军阀混战的残害和西方殖民者的压迫。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国民党由于它的自身原因限制,无法满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迫切要求成立自己的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但是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中国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1927年革命失败后,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在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组织建立了中国农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带领军队进驻井冈山。于1928年与朱德带领的起义军会师于井冈山,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多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贻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理论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损失,使全国红军由30多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多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军事力量长征前曾经达到过30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3万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难的时候,不要动摇。三万人比三十万人哪个更强大?因为得到了教训,三万人人队伍比三十万人的队伍更强大。”

二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中国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阶级的抗日统一战线。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万多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1946年6月至10月,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153座;解放军则收复城市40座,歼敌万人。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87座;解放军则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歼敌41万人。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努力打退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解放区虽仍有95座城市被敌侵占,但解放军同时收复和解放了153座城市,并歼敌40余万人。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9年4月,百万雄狮过大江,占领南京总统府。

中国共产党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中国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美国制造的飞机加大炮,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三、中国共产党探索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国人民开始建设新中国,为新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奋斗的探索之路。

1955年夏季以后,“大跃进”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为以后的长期发展遗留了一些问题。期间,“浮夸风”盛行,偏离了实事求是的道路。虽然后来拨乱反正,但是这次错误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得的影响。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干涉。为了保护党和国家不受外国的侵犯,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完善自己,歼灭国内的残余反动势力,还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及援越战争。从而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进一步提升,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幻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更好地维护了党和国家的政权。

四、中国共产党逐步迈向成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 一个新局面。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即“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通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有多少位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是一部成长史,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无数挫折,仍然能够成长与壮大;是一部发展史,它是从“星星之火”发展到“可以燎原”的态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高速发展史,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变成“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它不断发展到现在。我相信,在它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对于历史采访心得体会及感悟5

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在众多的环节和措施中,最主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们的历史学习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厌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怎样才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新知呢?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必须先认识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同时还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激发不同的学习兴趣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必须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去自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将这么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主动去学,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巧设导入语。

传统历史教学不是很重视新课的导入,这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新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由此可见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课文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等。不要一开始就抛出类似探究题式的难度的问题,而应由浅入深,铺垫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和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的导入法为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百家争鸣”和儒家形成》一课时,我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我是这么导入的:中国自1840年后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在武器上的落后是一个客观原因,但这并不是必然导致中国受辱的根本原因,那么究竟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种关系呢?还有我们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爱幼”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将能从源头上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采用图片、音像资料、实物、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复现历史,创设一定形象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或者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角色,设计表演情境,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学,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减少学生理解无趣抽象概念的困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态度体验,也使学生对历史角色产生了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内心的体验,产生内在的激情,进而促使学习的兴趣由内心迸发并不断提升。

同时,改变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课程倡导的主导-主体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比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内容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展开,可以是一则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人物、事件的评论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或者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历史辩论赛等活动,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

⒊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师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桥梁。历史语言艺术最讲究的是在准确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余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学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处境时,学生对其“夹缝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费解,我就举了汉堡的例子向学生说明:汉堡的上下两层分别代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中间的夹层。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通过汉堡这个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同时历史语言还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学语言中的味精,是教学魅力的源泉。历史教学需要幽默,通过寓庄于谐,庄谐并举,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内在的学习热情。

⒋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学习兴趣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够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课堂教学。但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适度性

问题的设置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为依据,不能太难或者太容易,否则都达不到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思维高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来了。在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提出了英国和美国的最高领导人怎么称呼?他们是怎么样产生的?各有哪些权利?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跃跃欲试,相互讨论,争相发言,积极性很高,最后我让他们把分析讨论的结果归纳整理,制成一张表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⑵层次性

由于学生在理解认知、思考分析、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要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诱导,让学生自然顺利地“摘到果子”。

⑶时代性

中学的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兴趣对过去的事情有所关注,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从现实的意义来接受历史的。所以,提问时注意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深化到规划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时,我就适当补充了“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发射等知识,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了解很多,特别是男生,一讲到这些内容时特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讲《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时,我从学生给最感兴趣的服饰入手,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服饰变化的认识,几乎所有学生都投入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最后他们从服饰谈到饮食、住房、婚丧等,讲得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的见解很独到也很精辟。直到下课铃响,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可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还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并将它们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49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