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内容 师德师风五项内容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师德师风内容 师德师风五项内容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师德师风内容【第一篇】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意识水准上,师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但是教师职业与其他工作又不一样,他的服务对象是人,他们的劳动在于培养、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为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比一般的职业更特殊一些。纵观人类道德史,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孔子曾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描述他理想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道德含义,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所开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为历代不断继承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xx2019年8月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点。当前,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不但要用丰富学识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学生的品格,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秩序的一代新人。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业都高一些,以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往往成为社会公德的标杆,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明灯和风向标。
师德规范所表达的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因此,它与一般职业道德一样,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师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师德又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师德没有固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理想信念等;师德通过内省和信念来强化,并通过教师的自律来实现;师德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主要通过内心反省和公众舆论加以约束;师德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师义务的要求;师德标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师德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为使师德理念形成规范,一般都要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
口号
之类的形式,将其公之于众,以便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实行,并进而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在我国,由于教师的自律组织和社会团体并不发达,因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布实施的。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首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并于1991年正式施行。1997年,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第一次修订。2019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它既体现了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并承认教师职业境界的层次性;它既有适度超前的目标性引导,又明确了不容许超越的行为底线,因而更加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要求。人们常说,教师自身就是教育力量。从理论上来分析,一个教育者往往拥有三种权力:其一是职位权力,它代表国家或学校管理学生,并执行教育的强制标准;其二是专家权力,作为专业人士,他们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或建议;其三是参照权力,他们要把自己作为楷模和榜样来影响学生的发展。当然,任何滥用权力的行为都会走向目标的反面。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约束教师正确从教的两条准绳。为强化依法治教,我国颁布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对教师的品行要求做出了规定。但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特点,决定了它所规范的行为不可能太多、太广,其所规范的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底线”。而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较广泛的职业操守要求的,恰恰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指引着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方向,并作为教师自律和外界他律的尺度,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但它作为一种行业的操守规范,对教师仍然具有约束力。一方面,当一个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时候,他就自愿选择了接受这一规范的约束。他在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出规范所确定的精神和原则。尽管教师的个人能力有高下之分,但师德规范则成为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方向和终极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制定并颁布之后,就成了外界评价教师职业操守状况的“标尺”。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评优工作中所考虑的师德因素,都是以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践行情况作为依据的。如果教师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师德规范的要求,教师本人要受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他们的失德失范行为往往会成为公众谴责的对象。从这些特点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只不过,其强制性的力量来源于行业内部的管理、评价行为,来源于公众的舆论,而不像法律那样来源于国家司法机关的威慑力。
师德作为观念范畴,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近年来与师德有关的争议事件越来越多,而到2019年达到一个“井喷”式的高潮,以至于在一些人的脑海中产生了“师德滑坡”的强烈映像。另据2019年初《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的公众认为当前师德有所下降。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遏制师德滑坡的重要举措。2019年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了可操作性;修订工作中采取专家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新、旧两个版本相比,修订工作灵活采取了四种方式:一是“改用”。新规范第一条“爱国守法”是对旧规范“依法执教”的改用,第二条“敬业奉献”是对旧规范“爱岗敬业”改用,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是对旧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的改用。二是“沿用”。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沿用了旧规范第八条“为人师表”。三是“弃用”。新规范删去了旧规范中第四条“严谨治学”、第五条“团结协作”、第六条“尊重家长”、第七条“廉洁从教”等四个条目,并将其内容归并到了相关条款之中。四是“新用”。新规范新增了“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两个条目,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修订后,新版规范条目由原来的8条减为6条,字数从572字压缩为553字,内容显得更加精炼,结构显得更为严谨,内容显得更加与时俱进。
新《规范》明确要求:“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把保护学生安全提高到师德范畴,这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空前灾难。地震发生后,既涌现出一批像谭千秋那样舍己救学生的老师,同时也让“范跑跑”这样的人出现在公众视野。这说明,保护学生安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重要的道德价值,扶助弱者的意识正是教师职业的良知所在。教师的职责首先应当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关注孩子们身边的危险,未雨绸缪地保护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实际上,把“保护学生安全”作为师德内容不是因“范跑跑”事件而设,也不是中国的独创,而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975年颁布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就明确要求:“当学生的学习、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时,应为保护学生做出恰当努力。”这表明,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公务性质,他们要代表国家实施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青少年学生辨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安全隐患不只存于灾难面前,而且广泛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比如,体育课、实验课上的潜在危险,学生在课间所进行的危险游戏,集体外出活动时学生对安全规则的忽视、违反等。在这些情境下,都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管理和保护,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当然,在灾难面前,教师也应当及时疏导、救助学生,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而“范跑跑”们的失范行为和奇谈怪论应当受到公众的谴责。
新《规范》倡导“教书育人”,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责任和作用所进行的新界定与新规范。与1997年颁布的师德规范中关于“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等对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相比,新《规范》更强调了教师的育人职责,强调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和特殊责任。因为对于教育工作来说,重要的不在于能否“成才”,而在于能否“成人”。每个学生天赋不同,禀性各异,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自由幸福地发展是他们的需要,创造一种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让他们的天赋特长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所以中国古代对教师即有“经师”和“人师”的区分,新《规范》更是新增“教书育人”这一条目,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体现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同时,新《规范》明确规定“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单纯搞应试教育的现实而提出的要求,十分必要。对此,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自觉遵守,更有待于国家、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共同建设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师德规范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因而新《规范》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有一个重新认识、逐渐适应的过程,必须加大力度加以贯彻落实。一要认真学习。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努力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增强广大教师对新《规范》的认同感,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要大力宣传。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新《规范》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贯彻《规范》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声势,努力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三要贯彻落实。要把贯彻实施新《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学习贯彻《规范》与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相结合,把《规范》的基本内容作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普遍要求,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让《规范》的精神落到实处。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具体说,一是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因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三是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努力做学生良师益友,这是师德的灵魂。四是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五是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同时,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是也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六是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为将师德规范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要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调离教师岗位,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要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形成全方位落实师德规范的新局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
规章制度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规范》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学校要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
工作计划
。要将学习《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在平凡地工作岗位上,只有时时刻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才能体现我们个人的价值所在,生活也会因此发出光彩!过去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我们要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新的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反之,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追求地教师,只能是一事无成!在别人眼里,教师也许只是整天看学生,任何人都能干了这一行,但只要你接触到我们地一日生活,才会发觉干好这一行很不容易!如果没有足够地耐心和爱心,面对吵吵嚷嚷的一群孩子,面对吵着要找妈妈的他们,就不会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讲解了。在工作中我们要听从领导的安排,踏踏实实地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干好每一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不平凡,这也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爱孩子很容易,但爱每一个孩子,给与每个孩子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很不容易。教育意义上的爱不等同于一般的情感呵护,教育爱在本质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理解。真正的教育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无所不在地师生交往中,而不是有人在场观看时。我关注着眼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着眼于替代父母责任地深切关怀。我眼中的孩子是一个个的鲜活的个体,面对学生全面发展地需要,要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起责任。只有走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共同体验这份爱。在班里,我即是老师,又是父母,只有心中充满爱心、童心,才会干好这些平凡的事。
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选择与安排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教师不必拘泥于一套教学指导用书,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计划,,灵活的选择教育内容甚至追随孩子的兴趣、需要生成教育活动。这种改变在给与教师较大的自主权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提高。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具备并不断发展改革意识,清除循规蹈矩,畏缩不前地保守思想,自强、自信、自立,持续拓展和解放思想,以开放地心灵面对开放地事业,开放的世界。注意从实现教育目的,提高教育效率地要求出发,正确对待日常工作。才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活力。我积极的参加学习园内的实验课题,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概念。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课题,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尽职尽责、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同事,相互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诚恳待人,团结同志,与其他教师干好本班、本园的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更加倍的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载着道德示范的作用,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自己,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岗位特殊,要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常规,对学生晓之以理而又动之以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做到举止文明,遵纪守法,依法执教,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赢得同学与家长的尊重与欢迎。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自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任何时候我都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不忘为人师表。
近几年来,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凭心而论,教师工作仍是一份十分清苦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教师职业波澜不惊、教师的行当劳心费神而退缩,而放弃对当初所选择的所衷情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一行,才能精一行。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了终生教育的观念,既教育人,也尊重人,发展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特别作为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显得尤为重要。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平时能把自觉读书作为一种需求,一有空就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自觉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我们才能不断调整教学思维,提高业务水准。只有学习,教师才能提高,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服务学生。
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和意见;
第四,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第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投入学习,争取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发展。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利用社会实践、主题队会、口语交际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职业,就等于拒绝了浮躁和奢华。因为,教育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而不是功利;教师要自重,才能受到尊重;教师的师德高尚,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在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今天要更加体会到了教师使命的崇高,更加意识到了教师责任的神圣。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终身学习就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其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和技能,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和任何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有了迅速增长。20世纪前50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2019年的总和还要多。科学发明到应用的周期也愈来愈短。从电能的发现到建立第一座发电站用了282年,而激光的发明到应用只用了2年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现实的挑战,使现代人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那种结束学校教育、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教师要想使自己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是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客观需要。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从没有像今天变化得这样快。过去需要几代人完成的变化,现在不需要一代人,甚至每几年就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社会里,人们自少年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习惯、思维方式等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需要。现实强迫人们要不断地做出新的认识和判断,尽快获得认识和适应时代的能力,坚持学习,保持与时代的平衡。
2、终身学习是面对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知识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不断革新的计算机与光纤网络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相结合,将知识的编码、储存、传输、扩散速度极大地提高,方式极大地简化,成本极大地降低。知识量猛增,而知识的更新周期愈来愈短。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是80到90年,19世纪是30到4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15到20年,70年代以后是5到2019年,90年代以后是3到5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习贯穿自己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终身学习是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迫切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项目层出不穷,评价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避免自己陷入结构性失业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让就业的过程成为一个永无停止的学习、提高的过程。
4、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为学习创造了条件。人们有可能拿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也逐渐会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二)、终身学习是提高完善自我、适应时代的需要
1、面临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现代社会,文盲不仅仅指 “不识字的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可能有人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新的文盲。不会外语、计算机的人,不能与人很好相处、不能与环境协调一致、情感缺失的人,都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文盲”。“扫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使一个不识字的人能够认识几个字,而是要使他更好地与环境协调一致,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提高个人的尊严,掌握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想不成为21世纪的文盲,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终身学习。
2、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曾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他原本只有初中文化,却在几十个春秋中结合本职工作自修了大学机电专业所有课程,掌握了需要大学科班出身才能驾驭的当代最先进的桥吊操作和修理技术,并带领他的团队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记录。他的工友称他为“桥吊专家”,青岛将这一世界记录命名为“振超效率”。许振超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和成就证明了,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
(一)、树立学习意识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经,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履行
岗位职责
,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仅有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创新学习形式
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学习,参加专题研讨会和在职进修,旁听某些课程,自己自由学习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学习的方法。
讲究学习的方法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书中学”。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知识成果,是人们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步骤。我们要结合我们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系统地学、专业地学、有针对性地学。二是“干中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获取大学文凭不是学习的终结,而只是学习的开始。学中干,干中学的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正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快速形成。这是一种自觉学习,也是一种动力学习,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创造性地学习,通过挖掘、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发展。三是“思中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就没有学习的进步;没有思,就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能力;没有思,就深化不了学习的质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素质,转化为行为能力,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要把这三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知识能力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工作创新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校内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把握各种学习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工作,做一名事业型的教师;另一方面要主动从各种渠道获取学习机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媒介,丰富自己的知识,适应工作需要,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三)、广泛涉猎,去粗取精,提高能力
1、学习能力
这是教师的基本能力。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完善自己已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他才不会是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会成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闪亮的恒星。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
3、适应现代教学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而且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研究学生能力
学生是教育对象,不了解学生现状、发展及个性情况,教育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既要研究学生现状又要研究学生发展。
5、自我调控能力
如今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子女有一个好老师教育子女。因此教师必须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认真分析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四)、处理好工学矛盾
现在的教师,很多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工作与学习时间难免发生冲突,很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执著的学习精神。学习和工作,一个属于认识领域,一个属于行为领域。表面上看,工作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就会少,二者似乎确实“矛盾”。 但实质上,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服务同一目的的两个不同侧面。学习,通过掌握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掌握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主体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工作。而工作,通过主体的积极实践,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实践的发展,又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认识为前提。脱离了工作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学习的工作,是盲目蛮干,是取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工作和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
将学习和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内在统一起来,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克服“工学矛盾”,关键在于坚持将学习和调查研究、理论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成果直接用于科学决策;将学习同掌握新理论、了解新情况、探索新方法结合起来,使学习直接服务于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将学习同进行新实践,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结合起来,使学习成果直接促进工作成效。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检验学习成果,学习和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推动实践的发展。
作为教师,平日除了讲课、备课、准备
教案
外,还要抽空阅读专业书籍,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专业知识。回家后,还要照顾家庭,虽然工作、家庭、学习三方面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自己安排得妥当,是可以解决好“工学矛盾”的,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工作来充实自己、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为了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人人学习,成就祖国辉煌的明天!
-->
师德师风内容【第二篇】
本人能每周坚持阅读,做笔记。但不能长期坚持,理由是要抓教学工作,即批改作业、写教案、备课、上课,借口工作忙。虽然看一下书,但是既不做笔记,又不做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学习纯属是马虎应付,收获甚微。综上所述可知这是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要纠正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认清其危害,才能深刻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持之以恒地、认真地学习。
这次师德师风学习的资料较多,内容既复杂又多,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只求数量,不加思索,有不少问题是弄不清楚的,更不用说是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了。我认识到学习师德师风对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非常必要。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应用笔记本记下,再反复多读原文,查找有关资料或词典,虚心向别人学习,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
我们学习师德师风的最终目的,是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如果不把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实践中去,那么,我们即使把理论学得很熟很精,也是没有意义和作用的。所以,要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职业的需要,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能否持之以恒的学习师德师风理论,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之大事。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做到持之以恒地用功学习师德师风理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师德师风内容【第三篇】
师德师风是教师道德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十分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引路人和帮助者,优秀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的力量源泉。因此,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的五项内容,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
第二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肩负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承担起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科研教研等各项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履行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对学生、学校的责任,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担当。
第三段:对学生爱心关怀,热情指导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用爱去包容和引领学生,为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不懈努力。同时,要以身作则,用热情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得到适度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段:严格自律,树立自身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严格自律的精神,严格遵守法律、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并自觉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在个人形象上也应该在道德、学识、表现等方面进行自我要求,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第五段: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个人素质,跟上时代步伐和学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个人实践经验的反思,及时总结收获和不足,努力发挥教育信息化工具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段: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中,进行师德师风五项内容的落实,不仅是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对学生和社会的负责。我们期望教师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良好的师德、优秀的师风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让教育事业在教师的点滴努力中走向辉煌。
师德师风内容【第四篇】
师道是一条至高无上、神圣而崇高的道路,教诲师生是师德的根本,品德是师德的灵魂。教师们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执行师德师风五项内容,做到诲人不倦,慈祥厚德,学为人师,行为范本,保护师生权益,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为新时代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诲人不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时刻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经常与学生成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给予学生各种可行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和掌握好知识、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在学校里有个快乐、充满希望的学习生活。
第三段:慈祥厚德
慈祥和厚德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具有亲和力、文化底蕴、情怀之美、人格魅力等方面素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为宗旨,发扬教育中心的服务精神,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关心困境学生的成长,努力让学生更加充满生命力和体验力。
第四段:学为人师,行为范本
老师要求学生在他的言行中化腐朽为生命,从他的思想、习性、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楷模,志愿为学生的人间精神家园而奋斗,为学生建立健康、良好、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性,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保护师生权益
教育活动中,保护师生权益是保障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课题。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权益保障制度,作为重要制度执法人员,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与责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原则和底线,一切从保障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获益出发,让师生相互尊重、平等、自由流通,形成充满生机、自由开放、和谐共赢的教育生态圈。
结尾:
总之,当今时代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筑牢自己的身心健康、强化自己的职业修养,秉持一颗满怀爱心、承担责任、充满奉献精神的心,追求卓越、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