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范文汇聚【推荐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范文汇聚【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一篇】
第一段:引言部分(150字)。
如今,教师微课已成为教师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微课制作教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经历了微课制作的过程,收获颇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精确的目标、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注重评估与反馈。
第二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250字)。
微课制作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制作教案之前,我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例如,当我在制作一堂英语课的微课时,我选择了一则与校园生活有关的新闻,以此作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第三段:设计精确的目标(250字)。
要制作一堂高质量的微课,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作教案之前,我会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知识点。然后,我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例如,当我制作一堂数学微课时,我会设定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并明确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这样,在制作教学资源时,我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选择和展示。
第四段: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250字)。
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是制作微课的重要一环。在制作教案之前,我会先设计出教学资源的框架,确定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功能。例如,对于一堂语文微课,我会选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结合,以可视化和听觉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在制作过程中注意资源的时效性和可靠性,确保教学资源能够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五段:注重评估与反馈(250字)。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我注重评估与反馈的环节。在制作教案之前,我就会设定好评估和反馈的方式和标准,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会设置问答题、思考题等互动环节,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参与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结尾部分(100字)。
教师微课制作教案是一项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精确的目标、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注重评估与反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二篇】
了解了微课的特点和类型后,还需要了解如何录制微课,怎样使微课比较规范。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这些都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好以上这些,再注意一下细节处理,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微课。
微课就是没有学生当作有学生的课,是有学生各种活动,却省去活动时间的课。要求各环节俱全,设计课要以一节实战课来设计,课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传授知识和锻炼学生能力有机结合,可以体现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要设计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亮点。
1.要注重导入环节
微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2.要重视讲授线索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干脆利落。
微课面对的对象是同行老师和评委,而不是学生,这一点定位必须要准确,所以授课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要以“独角戏”的方式表现整堂课老师和学生的所有活动。老师要声、情貌俱全,即声音要抑扬顿挫,表情要丰富,似与学生交流,行为动作、体态语言要像有学生一样具体到位,要有激情,要调动 “学生”,也就是说要调动在场的听课老师和评委,不要只是对着课件自言自语或读课件,只走过程,放不开,这就是失败,至于一些小细节主要看教师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和具体表现。
1.没弄清“微课”与说课的区别,常有说课的痕迹。
“微课”中心词是“课”;而“说课”中心词是“说”。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都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2.要心中有学生
在微课的上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位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不能过份依赖课件,读课件或自言自语,同时要有体态语言。
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能在自己的思想中过一遍,这是很有必要的。
4.要有板书
微型课时间有限,但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三篇】
此次培训将微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也让我思量较多。省教院培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何为微课。过去的培训不需要制作微课,我们学校也没有谁制作过,所以它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然而通过省教院老师们的细心教授,以及这次的网上学习。我真正理解的微课的含义,也明白了微课在日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微课制作教学的一些反思。
微课是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种短时间内的视频教学,能有效地观察自己上课时的过程,包括上课时的表现,对于自己的教学展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能通过自己看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姿势,动作形态,课堂讲授等获得较大的自我认识。。然而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1.微课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
2.微课内容少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小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同时通过这次学习,我掌握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简称cs.它简单而有效,我将让它在我们学校盛行,让更多的老师知道它,了解它,运用它。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四篇】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从微课的概念我们知道,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它注重的是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用习得的方法去做相应的功课,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做功课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而询问老师,这个时候老师的讲解,必能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与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论如其一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的意思如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急于解决而又解决不了时教师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微课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育模式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要从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的私塾教育算起。孔圣人一个人要教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资质的学生,所以他研究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叩其两端等等。仔细推敲这些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循循善诱”,说的是老师只是一个诱导者,一个引路人;“因材施教”,说的是老师要分析学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不要“一刀切”等等。这些理论的实施,使得两千多年前私塾“混班制”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可惜,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未被我们重视。“洋学堂”传入后,私塾渐渐销声匿迹,班级授课制成了我国唯一的教学模式。这种班级授课制因为有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限制,所以老师们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个班级尽管“材质”各异,老师们用的却是一个教案,一个教学进度,“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自然成为空话。
(三)时代呼唤。
现代通讯业的发展,使得教育共享成为可能;校校通、班班能,使得革除教育弊端成为可能;家家通、人人通,使得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微课应运而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如果各年级各学科都能把知识点做成微课或微课系列放到“班班通”、“家家通”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就像到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就像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
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学何其相似!只不过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面对的是孔子,他们受着时、空的限制,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各位优秀老师的影像,是微课,时、空无限。但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手段更先进,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三、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前所述,微课“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所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阶段,如果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画皆美的视频,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曾听一老师上《木兰诗》一文,她用电影《木兰》的插曲《木兰情》导入,那哀而不伤的旋律、悲壮的画面、不落俗套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歌声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也非常精彩。这节课课前让学生有期待,课中让学生有满足,课后让学生有留恋,真是一堂好课。
(二)示范作用。
理化实验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丝不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理化实验课是有限的,理化实验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后面的学生是较难看清讲台前做实验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的。如果能把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做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那就不管坐在哪里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了,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做实验了。
当然还有语文、英语的朗读示范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方法传授。
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方法,解题的关键还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我有一个微课叫《古诗词中的意象》,它归纳出古人选择意象的三个方法,这就比把上百个意象的分类印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强。
所以,老师要善于总结方法,要将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教给学生一大堆现象,要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教材解读。
中学生各学科课本都是按单元内容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可以做成一个个的微课,让学生反复揣摩、领会。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如初中语文阅读这一块,有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方面。古诗文阅读我就做了一个专题。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两个子专题,古诗词欣赏和古文阅读,我各做了六个微课。
子专题一,古诗词欣赏六个微课,分别是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和古诗词中的典故。
子专题二古文阅读六个微课,分别是古文的翻译方法、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古汉语虚词的一般用法、古汉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古文的内容与情感和划分古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相信只要仔细观看了这十二个微课,就能掌握古诗文阅读、欣赏的方法,就不会惧怕做古诗文阅读这类题目了。
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还有很多,本人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四、迎接教育的春天。
我国教育现状受到多方诟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谅中国教育,它最不拿人当人》炮轰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如:
杜郎口中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10+35”课改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还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山东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大课堂”模式,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这种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后段变前段,前置变预习,课后变课前,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
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呢?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五篇】
所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对,顾名思义,是对后者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部分,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课下,则通过作业的形式,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不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据研究,学生通过听课仅能掌握知识的5%左右,是诸多教学方式中效果较差的一种。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率先提出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即将知识的学习由课堂移至课下,而将知识的内化由课下移至课堂,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翻转。除此之外,翻转课堂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也采取了新的形式。
在课堂外,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则通过展示交流、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来说,在翻转课堂中,课堂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实现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在课堂上又多了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师讲授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和教学的个性化,所以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而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达成,又离不开微课程。
所谓微课程教学法就在是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三大模块即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三大模块,都体现出微课程导学一体的性质。
任务单的全称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隐藏在后台的指导者。学生拿到自主学习任务单,就知道这是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所以说,在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居于统驭地位,起到灵魂的作用。
配套教学资源,又称微课,是教师录制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视频。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单独存在的微课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离开了任务单,微课充其量也就是一个。
课件。
而多年的经验表明,课件不可能给中国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微课只有纳入微课程范畴,与任务单配合使用,才能成为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资源,从而具有真实的意义只有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微课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成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好帮手,启动从“演员”走向“导演”的教师职能转型之路。
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需要认真分析任务及其目标达成,以此作为微课类型选择的依据。而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微课”制作形式,取决于对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理解,即采用系统最优化的设计方法,决定选用何种录制方式。
录制微课要求教师具备新的职业素养,包括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和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否则仅有教学视频的形式,没有可视化教学实质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翻转课堂“瓶颈”的好抓手,辅以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就能很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证明所有的孩子都是会自学的。在这两个模块中,学生是“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隐在“后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翻转课堂走到这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考验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微课程教学法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分为检测、作业、协作、展示四个步骤。
检测是检测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成效,使其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作业是翻转不翻转的重要标志,没有作业就没有翻转。但是,作业应该是进阶的,能够贯彻“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协作是针对作业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或者理化生实验展开协作探究。展示是展示、质疑、阐释的一体化。一方面展示协作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感,提出存在的困惑,并发展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提出质疑(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由展示学生负责阐释(发展理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工作也有四项:布置任务、静观与倾听、问题引导、评价。上述学生活动的“四步法”全部出自教师的创意。真正到了课堂上,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静观,以便了解各个协作小组的学习情况,为最后的评价做好准备。如果学生提出请教,教师则注意倾听,给予必要的指导。
对教师来说,这一环节真正的挑战出现在展示环节中尚有问题没有被学生发现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求教师善于问题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问题之所在,以及正确答案。问题引导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当然,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会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有了学习成就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传统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而微课程教学法则用评价取代了小结。因为小结是预设的,属于低级思维。评价则处于高级思维的顶端,需要对学生在进阶作业、协作探究,以及“展示-质疑-阐释”中的成就表示肯定,使学生继续体验学习成就感。评价中的“肯定”足以取代小结,但评价并不止于此,还要廓清困惑,提出继续探究的思路或方向,引导学生继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因此,无论从学科角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评价都要远远高于小结。
但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下走出来的教师,往往只擅长讲授,而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他们习惯主宰课堂,宣告“绝对真理”,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总之,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无法真正认真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浮在表面,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因此,当学生完成了翻转课堂的前一半时,教师往往在后一半卡壳。
毫无疑问,教师需要“转型”,即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才能完成翻转课堂的后一半——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无论教师过去如何优秀,如果继续过去的“优秀”,那么,“翻转”一定翻不过去。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转呢?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当今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家长的角色转变。长期以来,家长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往往担心新的课堂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翻转课堂学习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也能够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六篇】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它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微课最大的特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体表现为时间段、内容精、时空限制小等优点。
在制作微课《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
目前我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自己录制,前期的工作主要是做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对于课件不仅要贴切还要精美;课件的素材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课件的画面美,因此网上的很多素材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这就要求教师精通修图工具,例如光影魔术手、photoshop等制图软件。因此,教学课件的制作将会是重中之重。接着是使用cs进行屏幕和声音的录制,最后是影片、声音的剪辑,主要有对视频片段之间的过度效果的设计,声音的剪辑主要是除噪和声音的淡入淡出、音量的控制和背景音乐的添加。对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的技巧要求很高,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各种修图软件和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
首页是一个课件等待正式上课前使用的一个页面,一般来说是一个欢迎页面,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但可以稍华丽一点,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或一幅符合主题的画面加上一段简洁的欢迎词差不多了。为了让等待的过程不至于太枯燥,可以设置让欢迎词动起来即自定义动画。另外由于这是一个等待的时间,最好能插上一段轻音乐或符合主题的其它音乐,但时间不宜太长。
一般在课件中少不了文字这块内容,有时只有少数的几个作为注解,有时需要很多文字,有时候甚至可以省略文字用图形代替。在处理文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字较少时可采用相对较大的字号,但不要让文字充斥整个屏幕,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比较少时可在空余的地方插入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图片或gif小动画。可采用"进入"或"移动"的手法。如果文字布满整个了屏幕,没有给边缘留下足够的空间,给人以一种压迫感。
2、文字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移动"手法,但应注意标题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之移动。如果文本比较长,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即通过制图软件将问题放在图片上显示。在有图案作为背景时可考虑在屏幕的顶端和底端覆盖一个与两端一样的图案,放在文字上上一层,让文本的滚动有种出字幕的效果。设置文本移动时,要么设置为重复移动,要么在文本移动结束后设置为自动切换到另一张幻灯片或目录,切忌留下一个只有按钮的空屏。
在处理图形图片这块内容时,可以运用大量的手法和手段。图片比较多时可采用进入、退出或移动等效果;比较少时可采用插入幻灯片、触发器等效果。但总的来说要符合课件的主题,如果是作为图片欣赏的话,建议采用移动、进入、退出等等动态效果比较好的手法,但是作为作品介绍的话,建议还是采用插入幻灯片或触发器的手法。但是无论运用哪种手法都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结构、布局要合理。 一个页面里有较多的图片同时出现时,图片和图片之间不要有重叠,并且尽量对齐,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松紧要得当。
2、图文混排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让陪衬的其它配件喧宾夺主,文字尽量不覆盖在图案上。
有些老师在课件中采用移动手法来展示图片,有点像电影,这个创意不错,很富特色,但需要注意图片的位置要摆放合理;移动要完整,不能移动完以后还有半个尾巴留在屏幕里;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一定要注意速度设置不能太快;动作设置要完整,最好能在切换到该页面时能自动进行播放播放,有些图片通过强调放大以后还要能够缩回去,不能动作只做一半,否则将导致其它动作不能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死链。
当然,我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技术还很不成熟,各种软件使用还不够精通,还不能够构成一个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构建学科微课资源库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投入的方面。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七篇】
在暑假期间培训时,学校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鲍贤清对微课制作进行了培训。培训之后,我对微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制作微课的方法技能也有了相应的了解。
回顾我原来制作的一些微课,觉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理念上,没有真正理解微课是基于学为主的。二是微课缺乏完整的设计,不够精巧,没有把它作为一节课去设计。三是技术和方法不足,录制的微课视频不稳定,用手机录制来回翻转,画面晃动,对观看者造成影响。
本学期开始,我就带着培训给我的热情和我的不足上路了,心想能够在学期内做出一节成熟的微课。
在上高中美术选修《设计》第二课《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时,同学们知道了标志的一般分类、优秀标志的特点、标志设计的程序,以及绘制标志的表现方法等。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标志设计案例,我开始制作微课。
在制作前我咨询了王海洲一些技术,他让我先以ppt制作,然后再用录屏软件转换为视频。但当我在做ppt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图片如何切割,图片的清晰度处理等。
为将ppt做好,我先拟出制作脚本,依据脚本,我将ppt做出来。在做ppt过程中,我发现powerpoint软件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平时所用也不过毛皮。
做出ppt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开始使用“屏录专家”软件,在王海洲与范铁成的手中操作那么容易,可到了我的手上却很费劲,反复做也不得要令,我又下载了“操作方法”的视频,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反复做、反复删。会录画面了,又不会录声音。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学会了。那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当时我一拍桌子,并自言自语,“真好,不错”。一个完整的微课终于在我手上做出来了。我与人说,这个微课是我的“自主知识产权”。
一是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要有技术知识,会运用技术知识服务于教与学。
二是技术的运用,关键在软件的运用、操作和自己的创新。
三是微课设计要有好的完整的设计脚本。
四是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学,要选好题、突出重难点;设计内容实在,结构合理,有创意。
五是微课的运用,我认为不仅是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解析讲解,是否还可以拓展到导入、过渡与引导、美术作品鉴赏与评价、思路与方法、思维导图等。对于时间上,可以课前、课中、课后。关键是实事求是,要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与质。
教师的微课制作心得体会【第八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作为一名参与微课制作的教师,我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通过参与制作微课,我深刻体悟到微课集结了众多互联网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并且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微课制作中,教案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教案中的目标要明确准确。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特别注重设定学习目标,确保它们能够具体明确,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教案的步骤要合理有序。微课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短暂,因此,教案的步骤要紧凑有序,不能出现过多无关的环节和赘余的内容。在制作教案时,我特别注重将知识点、技能练习和作业安排合理分配在不同的步骤中,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另外,教案的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播放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短暂的学习时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案中的设计要足够吸引人,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制作中,我尝试使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
总结起来,教师微课制作教案需要考虑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有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素。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我深刻体悟到教案设计对于微课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科学的教案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微课制作教案,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
经过对教师微课制作教案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通过制作微课,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同时,教师微课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思考,积极参与微课制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他们学习需求和兴趣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