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854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第一篇】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第二篇】

双堡小学孔晓琴我参加了本月区教委举办的小学科学实验员培训班,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学生对科学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差异网☆)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在于教学思想的优化,应该树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

第一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尽管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紧密同绕学生,以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需要为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这是教学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种认识,就不能真正树立起有意义的创新教育。

第二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

少年儿童的年龄还小,心智还不成熟,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他们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如果运用适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又能激起兴趣和求知欲,受到启迪。

第三是学习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以此让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逐渐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继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第三篇】

20xx年x月x日至25日我才加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观摩了三节科学课。聆听了专家的讲座。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黄林老师在上《我们知道的磁铁》时,用扑克魔术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二、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专家的讲座,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己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李大杰老师教学《磁铁有磁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2022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精心组织的甘州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在这次有针对性、提高性、全面性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一场场专家的讲座,一堂堂名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我们在专业上获得了更深远的知识,聆听到了更多新鲜而又富有活力的理念。四天的培训,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与冲击,更是对未来的思考与胜利的渴望。

在培训中,教育专家们对课改理论的精辟见解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不是纸上谈兵,在教学中非常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这次培训给我们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成为课改的实践者,探索者,创新者。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迫切需要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固步自封对于我们来说是致命的。我们要不断的关注教育现象,研究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反思总结,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推动他们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这一系列要求使教师除了提升自己的素质外,还要想方设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相协调的观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等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了,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

三、更深刻的认识了教学方法艺术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课程改革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而我在我校生根发芽的小学生“组织化学习”恰恰是让这种转变成为现实的最好方式,我们一定要继续实践下去、探索下去,让这一行为造福更多的孩子们,当然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方式,如传统的讲授演示法该用的时候还得用,辨析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总认为我校的教师扎实勤奋,严谨敬业,更取得了较多的荣耀与成绩。可是,学习了专家们对我国教育的展望、评析、研讨,观看了其他课改区的视听材料,突然发现我们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许多课堂设计没有独特的思考;我们的许多训练缺乏整体的规划;我们的许多活动设计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下去。为此,十几天来我们不断反思:“扪心自问,我们勤奋吗?我们敬业吗?是什么让灵感的火花湮灭在时间的流逝里?惰性,藏在灵魂深处的惰性,原来一直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和头脑。我们终于看到教育家与教书匠之间的差别了。”“急起直追,也许为时未晚,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付诸行动!”看远处的天,踏脚下的地,走出更远的路!

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手段与艺术

通过专家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教学技能。也明白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我们要取它的长处,发挥它的教学方法的独特的价值,这样在运用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去落实我们的三维目标。如看了多个课例,每个课例都很好,但也有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及时练习,没有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落实的不够好;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此次培训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结,而是今后不断学习提高的开始。总之,人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培训的日子,快乐而充实,我们要以更乐观、更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到每一天的紧张工作中去,让我们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愿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灿烂辉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32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