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我的外婆记叙【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0702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我的外婆记叙【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的外婆记叙【第一篇】

空气中,流露着一种想念的气味。窗外的蓝天依旧湛蓝,但却是一种空荡。翻了一翻旧照片,only you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亲爱的外婆。

从小到大,最疼爱我的总是外婆。

因为我的童年时期全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所以我对外婆也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包括外婆家的院子,那里遍地都弥漫着我和外婆的气息。

后来,

无论是读幼儿园还是读小学的时候,无论是刮狂风还是下暴雨的天气,外婆每天都会准时的在学校门口等我出来,手里总会拿着我爱吃的零食,或是果冻或是糖果,而且总会变着花样。每一天亦是如此,然后我们总会互相扶持着,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在夕阳的映辉下,慢慢向家走去,一老一少的背影就这样渐渐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再后来,

在一次的比赛中,我失利了,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输了。

我失落,却不是因为没有得奖而难过,是因为看到外婆失落而失落,我告诉外婆我没输,因为这只是一场游戏,只要还有勇气再继续玩下去我永远都会是最终赢家。

外婆露出了笑容说她以我为荣,我永远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即使是在众多的人群中。

今天,

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背负着外婆的期望,我逐渐走向这胜利的远方。逐渐蜕变成外婆心目中成熟稳重的又一个我。

我的梦想在付出汗水创造生命绽放时告诉世界,我们这一代自信的力量。

外婆,请你为我骄傲、为我鼓掌。因为――我要让这世界为我激荡!

我的外婆记叙【第二篇】

“外婆的澎湖湾啊……”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我的外婆。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妈妈很早就起床了,因为今天要回老家看外婆。很早妈妈就在我的房门口叫我,让我跟她一起去。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后来在妈妈的劝导下,我才起床和妈妈一起出发。

阳光四射,凉风吹在身上,感觉身体清凉,车子经过了山路十八弯,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才到。远远看去,我发现外婆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泥泞的小路,简陋的房屋,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自然对乡村的东西有着种种的不适应,所以全程我都像一只小鸡一样,躲在妈妈的后面。见到外婆后妈妈把我推到外婆前,我看到外婆的银发就像在阳光下闪烁着星星般的光,一双龟裂的手拉住我幼嫩的小手,脸上漾幸福的笑容!

匆匆忙忙吃过午饭,妈妈和外婆聊了聊家常,转眼已经是傍晚了,夕阳西下,天边一片霞光。“今晚别走了,在家里住一个晚上吧”,外婆拉住妈妈对妈妈说道。“不了,妈,明天家里还有事,改日再来看您吧!”这正合我意。外婆又说:“那就吃完晚饭再走吧!”于是外婆又进去厨房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吃饭时外婆又是给我夹菜,又是给我盛汤,又在我旁边唠叨,让我感觉吃个饭就像是犯人一样,根本不自由,所以我真想早一点离开。

吃完晚饭,我们就要回家了,我心里特别的开心,我赶快坐上车,此时我看到了外婆双手提了一大堆的东西往我们的后备箱塞,里面有外婆自己种的菜还有很多土特产!车子要启动时,外婆在车窗外一只手拉着我的双手,另一只手则搭在车窗上,对我又是一阵唠叨,“韩韩啊,你在学校要好好学习,要吃饱饭……”我突然觉得这不是唠叨了,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

车渐行渐远,我往车外看去,外婆依然站在门口,目光跟随我们的车一直在张望……看到外婆那孤独的身影,我鼻子一酸,眼泪就像断了链的珍珠,顺着脸庞滴落了下来!外婆的背影渐渐模糊了,我朝外婆叫到:“外婆,外婆,请等等我,我下次一定再来!”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城里,可外婆却一直住在我的心里!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春节时我一定让妈妈带我去外婆家!

我的外婆记叙【第三篇】

外婆――一个多么普通的称号啊,但是在我心里,却是那么伟大――因为它象征着无私的关爱。

我的父母每天忙着上班,为了我,他们拼死拼活。在办公室,在书房……在哪里都可以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而我――只能寄托给我的外婆了。

每次我的医药费还有衣食住行,费用全由外婆一个人支付,而外婆,没有一句怨言。我甚至觉得那是假的。外婆真的很爱我,是发自内心的爱!

每当夜深人静,漆黑一片的时候,外婆房里的灯总是亮着的。她每天晚上,我睡着了,就悄悄摸着下床,帮我补衣服(因为那时候生活还不是很富裕)。记得5岁的一次,我被外婆惊醒了,而我并没有睁开眼睛,而是默默地看着……看着外婆疲劳的双眼,我很难过。

外婆一心为了什么?为的是我能快乐成长,为的是我能学习优异,为的是我能平安……外婆,眼看着消瘦下去。我不禁哭了。

外婆为我付出的,我数也数不完,道也道不尽。我一定要报答外婆对我的爱,好好学习,天天上向;将来报答外婆的一片苦心!

我的外婆记叙【第四篇】

她,并不是明星,不是名人,只是一位退休在家的普通老人。她,文化不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浑身有一种拼劲、闯劲。她是谁?她就是尊敬的外婆。

外婆个子不高,头发微卷,眼睛虽不大,却透露出一种精简、干练的光芒。外婆天生大嗓门,吼一声,“天摇地动”。脸上因岁月变迁留下了n条皱纹。走到哪里,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亲和、平易近人之感。她有一双充满魔力的手,手中总会诞生不少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外婆的“拙嘴”

外婆,从小家境贫寒,所以学业一度中断,自然不会说变通话。但如今,国家出台了“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外婆十分热情,便拜了我与哥哥两位“资深”教师为她教授普通话。次日,我们俩便“走马上任”了。

外婆十分勤奋,跟着我俩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学着“aoe,bpmf……”一个一个认真地记忆着。那股认真钻研的刻苦精神不言而喻。但是,她未持之以恒,学习一会儿,便没有了耐心,后来,她索性将书一丢,又去忙她的家务去了。

傍晚,夕阳西下,该吃晚饭了。外婆考虑到天气热。煨了一大锅绿豆汤。待爸妈下班归来,她一边从厨房内端出绿豆汤,一边喊道:“六(绿)豆汤来了!”外婆语出惊人,这句话也成了我们茶余饭后长盛不衰的笑料。

外婆的巧手。

外婆的手,饱经沧桑,布满了像丝瓜茎般的皱纹,但就是这双手,为我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什么南瓜饼、馄饨、汤圆……令人一想起就垂涎三尺,心驰神往。放晚学回到家,方圆几米都能闻到那令人唇齿留香的美味,不置可否,这又是外婆在张罗美食了。

外婆的善心。

外婆有点迷信,她信佛教,提倡我们多做好事,积德行善,诚恳待人。若在沿街行走时遇到那些乞讨的不健全的人,总会让我递上几枚硬币,为他们潦倒的生活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我的外婆,有些幽默,心灵手巧,心地善良,与她生活在一起,我们倍感幸福。

我的外婆记叙【第五篇】

我最后一次看到外婆正是在去年的今天。她躺在那口红漆的棺木里,素面朝天,四肢并拢,穿着一套黑色的寿服,眼睛闭得死死的,两侧的面颊尽管有些浮肿却是深陷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脱光了牙齿的老人,一头苍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整个一副非常安详的样子。我跟着家里人披着白色的孝服盯着她老人家转了几圈之后,棺盖便永远的钉死了。几天后,我们便将她送到了山上。当然,按那边的礼俗我们为老人家举行了一个最后的葬礼。

外婆一生活了七十多岁,生了四男四女,膝下儿孙满堂。我的母亲排行老三,而我则是这一支的独子。但我的表兄妹却有很多,其他的姨舅家很少有像我父母这样坚决贯彻计划生育的。所以,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一家人全部到齐的话,全家吃饭至少要四大桌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这些孙辈们也都开始成家立业了,第四代也已经产生。如此一来,在她这位老太婆的名下足足发展了四十多个人,完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加上大舅曾是80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又是企业的老总,所以外婆家在当地的村上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了。这一次老人家仙逝,自然要把葬礼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办一回。

这让我突然的想象起外婆当年出嫁的样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但我知道绝对是没有今天这么风光的。听母亲说外婆小时候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长沙城里。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破落的小生产者,一来处在那种变乱的时代里,二来属于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家里是穷得经常连锅都揭不开的。当外婆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时候,干脆就把她当丫头送到了我外公家里,成了一名童养媳。那时候,收童养媳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一般的贫苦人家是养不起的,听说当时外公家是富农,多双把筷子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听说外公小时侯是读过几年私塾的,能写会算,后来人民公社化时期还当过食堂的会计。可外婆却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只能念不会写。一直以来,她就说着那一口永远都改不掉的长沙话,跟她的父母交流,跟她的丈夫交流,跟她的儿女交流,直到跟我和其他的众多孙辈们交流。但她现在终于不要再说话了,活了将近八十岁,不知道说过多少话,流过多少泪,做过多少事,而现在终于可以安息了。

母亲和姨妈望着棺木哭得泣不成声,激动时干脆伏棺大号一阵,将整个气氛活生生演绎得撕心裂肺。我也禁不住泪眼朦胧。是啊,有谁能真正理解母亲的涵义呢?这一切也许只有做了母亲的女儿才最终理解吧。我以前常听母亲在家里说,外婆好。她说小时侯,自己很调皮的,上学的时候,常常想着要吃零食,可那时候哪还有零食呢?能吃上饭就非常不错了。有一次娘却偷偷的将家里的米带了些去镇上换包子吃。但很快就被外婆发现了,但她没有打女儿,她从来都不打孩子的。只是那几天,外婆每餐都少吃了些,家里人问为什么只吃这么一点,她只说够了。其实哪里够呢?对于一个家里的主要劳力,每顿才吃半碗饭,骗得了别人又哪里骗得了自己的肚子?这一幕让我娘足足记了一辈子,也让我想起了外婆的这一辈子。

在我的印象里,外婆是一位无比慈祥的老人,她从前就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每逢春节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去看她和外公。有时侯是和父母一块儿去,有时候是我一个人去的。每次去了,都是她老人家亲自下厨去做饭的,除了最后几年生病之后。外婆做的菜特别香,每次用得都是那个大柴火灶和那口大铁锅。有时见她一边要添柴烧火,一边又要炒菜,忙得手忙脚乱,我想上前帮忙时,她总是用那口嘹亮的长沙的话喊我:“孙啊,你走开些罗,莫搞脏哒你的手……”去年她病危的时候,我去看她的时候,尽管她的身子已经不能动弹了,但当知道是我去了,她还在用那仅剩的一点力气跟我说:“烤火罗……”我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一位外婆对她的孙儿表达的一份临终前特别的深情。

外婆的灵就放在堂屋的一侧,屋的正中摆着一个道台,那是做法的主要场所,祈祷老人家早日升到极乐世界里。做法的并非正宗的道士,是一个年过六旬的眼镜老头,大概是当地在这方面已经不可多得的一位在家居士吧。老道人的锣鼓敲得不错,字也写得过去,在道场的四周,她用彩纸足足写满了二十四孝的每一个典故,又用白纸置了一副长长的挽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披麻戴孝,清一色白,好一副凄婉动人的场面。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中国人的丧礼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孔子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一礼,祭之一礼。”这就是所谓“孝”。所以我知道今天的这一切都是在秉承我们祖先长期以来的传统,目的当然是要崇尚孝义,尊老爱幼。但我却暗自反思自己:难道只有这样才算是“孝”吗?如果人要是真有灵魂的,我想与其像眼前的这种无可奈何的“哭”,又何尝不在老人活着的时候给她多带些快乐呢?这让我真的无话可说,因为我们实在是那种“不孝子孙”。

老人活者的时候我们没有尽“孝”,也只好等她死了再尽点“心”了。到了送葬的这一天,天刚好下着小雨。大舅捧着老人的.遗像缓缓的走在棺木的前头,而我们则紧跟在后头,在那条泥泞的路上,每逢沟渠桥弯,路人鸣炮时,我们都是要下跪的,意思是请求老人家别走错了,或者答谢路人的好意。在这种场合,是无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了,所有的只是一群“丧家之犬”,似乎在跟至亲之人做着最后的挽留,也似乎在向路人乞怜着一切。一路上音乐悲凉凄婉,哀声不断。如此跌跌撞撞的走了几个小时,才终于到了山上。这是一个向阳的半山坡,三面环山,一面朝天,听地仙说这可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可保佑葬者数代富贵不已。墓室设在一个较空旷的地方。一切已经备好就绪,只等时辰一到,就可以正式下葬了。只见地仙拿着那张古铜色的罗盘在墓室的四周再比了比,划了划之后,口中念念有词着,接着将带来的大红公鸡就地正法,将鸡血撒满一地,再丢了一把谷米放进墓室,然后高喊一声:“下葬……”

棺木渐渐的落到了地平线以下,哭声再一次激烈的响起……

就这样,外婆永远的活在了那座青山之上。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8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