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范文及收获大全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范文及收获大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一篇】
近现代史一征途耳,其长百余年,回望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内忧与外患同起,改良与革命搏弈,幸赖马列毛之思想,不屈抗日之志向,中国革命涌现曙光。
南昌城楼一声炮响,天安门上一句宣告。明媚的现代正朝我们昂首走来,然,性犹湍水,东西不定。建国致今,有跃进,有公社,有右倾,有。幸赖桥梁以渡。桥梁名何欤?曰改革开放。临近期末,虽心有不舍,但也将倍加珍惜赵老师近现代史课堂,用心用力地扎实基础,提升能力,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力争上游,进位赶超,努力在期未中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二篇】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书店发现的颇为重要的好书。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写于1938年,在民国销量颇大。本书反映出作者受到过严格的现代西方历史学的训练,并且观点颇为新颖。作者最独特的观点是:假如林则徐没有被免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由于不能摆平英国人,被道光免职),估计他会在广州和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惨败,那样他的一世英名将被毁掉,而对清朝却是一件幸事,因为清朝惨败之后必然会提前开展洋务运动20年,我们也将比日本早发展20年,以后就不会有甲午惨败了。
所以作者书生气颇重。
该书毕竟写于1938年,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作者来说是“现代史”,所以对孙中山、蒋介石歌颂颇多。这也是我不赞成的。此刻我看中国近代史,逐渐构成了以下(可能比较独特的)观点:
1、落后国家要发展,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必须要经过一段集权、独裁时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段时间,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发展。好好看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乃至新加坡的发展,无不如此。
题的关键是:(1)很多人认为一步跳入美国或英国式的民主,才是对的。(2)经过独裁或集权之后,必须要过度到民主社会,而不能停滞不前。两者缺一不可。
东方国家,不走(1)而直接进入(2),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至今没有先例。所以必须走第(1)步,绝不能因为(2)而否定(1)!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及时过度到(2),否则仍然会落后,会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鸿章、孙中山的地位过高了。
实际上,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已经几经反复。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名声就臭了,一向臭到民国。然后梁启超等人为他翻案,说无论是谁,当时都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李鸿章没有太大关系。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也为李鸿章说好话。到了1949年之后,大陆再次把李鸿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渐为他翻案。总之,此刻李鸿章基本上是个正面主角。
但我认为,李鸿章还是被大大高估了。孙中山也一样,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始终很高,都有历史原因。但真正细观历史,我认为他被严重高估了。算了不展开了,重要人物总是充满争议。
3、有些人的地位过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此刻,我们都认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觉得左宗棠的见识极高,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人。可是,我国对他的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甚至很多人都不明白在收复新疆时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民族英雄刘锦棠(有兴趣的能够看我的《刘锦棠收新疆》系列)。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在我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地位这么低,他的知名度远低于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甚至邓世昌,也低于曾国藩和李鸿章。
蒋廷黻对左宗棠的评价同样不高。他认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当时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设海军,琉球就不会归于日本了。而琉球归属中国之后,在朝鲜的影响力也将更大。作者显然认为琉球比新疆,东面比西面重要。
对此观点,我同样不表赞成。难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鸿章就必须能收回琉球,清朝必须能战胜日本吗?几乎不可能的。李鸿章一贯忍辱求和,不可能为了琉球和日本开战。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显然没有认识到。
4、近代史严重低估了一些媒体思想家(“公知”)的历史贡献。
具体地说,梁启超和胡适,他们不仅仅是文人,是公共知识分子,是思想家,并且极大地左右了历史进程。我们似乎只是在戊戌变法时才会谈到梁启超,并认为胡适只是民国时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这都大大低估了两人的历史作用。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三篇】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无数英雄们用自己的血液书写的。从清末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清末鸦片战争开始,外国势力企图侵略中国,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外来冲击,中国人民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挫折,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在光绪帝的指引下,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探索,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的文化,努力改善自身的发展。但是,中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仍然十分脆弱,最终没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成功地颠覆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形成,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新纪元。但是,当时的和经济困境,使中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在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充满了苦难与辉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从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化,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四篇】
中国近代史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在学习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我对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领会到了一些关于历史研究和个人成长的启示与感悟。
第二段:重要性的体现。
中国近代史包括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也造成了当时世界的极大震动。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它们的呈现形式,而且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国际环境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
第三段:人物的角色。
与历史事件相对应,中国近代史中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例如洪秀全、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等。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行动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自身的位置和作用,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史和全球历史的影响。
第四段:个人启示。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不少启示和感悟。首先,历史不仅是我们自己的陈述,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深刻意义。其次,历史是有价值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最后,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全面、连贯、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完善我们的思维模式,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段:总结收官。
总之,学习中国近代史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很好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脉络,更好地把握当前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于当前的年轻人而言,学习中国近代史是提升自己知识水平、开阔眼界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中国近代史,笃行勤学,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与历史素养,以更加清晰明朗、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五篇】
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近代史的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深入了解历史背景、把握历史脉络,才能更好地发掘历史的价值和积淀。
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可以增强我们对国家历史的了解,深入领悟中国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掌握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近代史对于现状的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状和未来走向。学习近代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文明自信心,拥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中国近代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包括鸦片战争以前、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后。这三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例如,在鸦片战争以前,外国列强已经开始侵略中国,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在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自信,反抗外国列强,建立了许多反对派和革命党派;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民族解放战争逐渐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深入,中国社会矛盾与分裂愈加突出。
三.通过学习解读历史。
历史是活生生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分析和理解历史背景,抓住历史脉络。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要紧密联系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不仅了解到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的落后和腐败。
四.归纳总结知识点。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摆弄旧时光,更应该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威严感。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针对考试,根据不同的出题背景做一个大致的思维框架。这样可以很好地巩固知识,并且更加具有条理性,考试可以有的放矢地利用构思好的框架。
学习历史,重要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历史故事背后的人文情怀。历史教会我们如何珍爱和呵护当下,毕竟当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教给我们如何洒脱、积极的面对命运,更好地面对未来。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明白国家的历史必须与个人的奋斗相联系、必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个人的贡献。通过对历史的理解和感知,我们可以建立对于历史、对于生活的态度认知。历史教育进一步纠正我们的历史认知,并且为我们的文化自信以及树立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近代史不仅是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应该完成的素养,也是培养青年基本审美、人文素质的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秉持着“历史铸魂,人文垂世”的信念,深入学习、细心体悟,才能站在更高层次来理解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薪火。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六篇】
老百姓说得好,千关键万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党是第一关键;又说,千条万条,把党建设好是第一条。这个体验是几代中国人民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两大革命”实践所得出的结论,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强调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逢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我读《三十讲》,边读边思考,初读完了关着书本又再冷静思考,特别是联系自身参与党执政实践活动又进行了深度思考,最终悟出了党建的一条“千古警示”,即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教导。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长期和平、条件越来越优越的执政环境中,在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大厦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甚至一些党的组织,把“两个务必”忘掉了,这叫失痛不觉痛的危险,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剖析的“四大危险”。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同人民群众形成的那种血肉相联、鱼水相依的感情逐渐淡化消失了。加之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日益复杂,再加之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严峻,所以就很容易丧失警惕,很容易出问题、很容易犯错误。这就要求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警觉,把“两个务必”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
怎样才能遵照习总书记的教导,把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解决好呢?我思来想去,习总书记已经为全党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安排,提出了47个字的党建要求。我们的党中央已经向全党及国人、世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我认为,全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务必做好以下五项极为重大而紧迫的工作:。
一是抓好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政治建设并放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有了这四个高度一致,就会坚如磐石。这就是党性。
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胜,高度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浸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党同志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带领下加强党性锻炼,用“四同行”的决心(即廉洁与人生同行、创新与事业同行、智慧与学习同行、品德与人民同行),把党员誓词化为行动,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下最大的气力,用最有力的措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一落实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真正实现第三十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一项无比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大事。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最急的政治、最管用的政治,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坚决反对只讲在口头上、写在纸上等那一套形式主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极其深刻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每一名党员的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使我们的党员首先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是下最大的政治决心,全党动手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础。全党有450余万个基层组识,要把他们的组织力、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不会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问题。为此,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八条基本任务为标准,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真正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在2016年国庆回老家,用一个月时间,对农村村一级党组织现状作了较深入的调研,向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写了报告,提出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状况的几点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四是从战略高度破解党能力不足的危险、从“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抓起,“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这个任务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与组织监督制度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习总书记说:“领导十三亿多人民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接着,他一连提出了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正如第二十八讲所论述的,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是全党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除领导干部自觉行动,还必须有党中央的有关职能部门,如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以及中央几所干部学院等,带头狠抓落实本领,作出总体规划,明确任务,科学安排,列出时间表,组织实施。否则就有流于形式、喊口号、走过场的危俭。
党的十九大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涵,并在党章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论与实践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作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科学理论指引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容、“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科学理论,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思想的引领。新时代已经到来,更加美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我们就一定能不负新时代党的新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符合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十九大确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大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是十九大伟大思想理论的成果,是十九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引领新时代前进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历史担当,统一推进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成果。在人民群众丰富伟大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进行艰难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政策新措施,拓展了一系列新视野新领域的新布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党心民心,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与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根本问题,取得重大创意理论创新成果,极大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他指出这个新时代的五个内涵和标志:这个新时代是继承前启后,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的生活,逐渐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国中华儿童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时代,我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向,实现这个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聚集气势强大的山河,战无不胜的魄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提出了14个坚持的基本策略,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旅程中,我们承担的任务非常困难,遇到各种困难,面临各种可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百多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胜利,也经历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东方大国始终高高飘扬。
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更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与前途。他强调,中国人民希望与各国人民一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在今天的世界里,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哪个领导人,哪个理论,这样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心系人类的美好未来。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党、组织和人民高度评价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果,关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做法和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书翻了一番。
成23个语种、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650多万册,充分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肯定和赞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和在世界的影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这也使国际社会更多的政党、组织和人士在重新审视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放射出新的理论光芒。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始终以党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始终着眼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党和国家工作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国际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既希望出台改革举措,又希望社会稳定国家安定,中国的做法和经验实实在在地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路径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智慧和方案,已经并必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已经也必将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时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智慧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正确的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五年的时间让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新的视野”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体现在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历史方位,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为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思想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属性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奋斗目标方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方面,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优势;在精神力量方面,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在外部环境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迈进,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践行“四个伟大”的最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14个基本方略的首位,这个首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我认真全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和检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现将我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把握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高检院和省检察院的要求部署上来。
二是对党和人民忠诚,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加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司法为民”的执法理念,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三是毫不动摇地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践行党的宗旨,恪尽职守,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五个过硬”,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服务保障海南经济发展和完善检察工作自身发展中,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为检察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把学习贯彻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率先垂范,为全院检察人员作出示范。
一是始终牢记入党誓言,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并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党的宗旨检查自身言行、修正坐标。
二是通过参加院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研讨以及自学等方式,系统学习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35号文件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的政治定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四是遵守政治规矩,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把“四讲四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五是自觉把学习成果融入到实践省检察院“三三三四五”工作部署的要求上来,融入到完成今年各项目标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在工作中,我坚持每周至少下乡一次,深入到农村走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及时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我时时告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坚守自己的德操,就是依法办案、公平办事、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绝不给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利益造成损害。
一是要求本人和分管部门干警强化自我约束,依照党员标准进行自我反省,自觉对照检查是否存在对自身要求不严、交友不慎,是否出入不该涉足的场所,是否热衷于吃喝应酬,是否能够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二是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做到实体和程序并重,依法合情合法维护被害人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每一件犯罪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每一份证据都有出处,都是依法收集,绝不违法违规办案,真正做到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三是在执法办案中严格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做到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围绕着公平与正义,推行实体与程序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逐步稳健推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检察机关的司法形象会影响司法公信力,进而影响公众对国家权力的信任程度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检察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廉洁从检,在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目前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因此,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保证司法体制改革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才能使检察机关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检察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应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拒腐防变,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观念,做到勤政务实、勤俭节约、秉公用权、生活正派,才能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党员和检察官,才能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贯彻到检察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七篇】
一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让我这个阔别历史两年的理科生重温历史的温度,首先感觉大学的历史课本已不再像初高中课本一样注重各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与描述,大学历史从更宏观更高的角度分析各段历史,纵观全局,世界的角度综合分析。其次,赵付科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不是枯燥的读课本,以讲故事,穿插视频的方式让我们更好的接受枯燥的学科,公众号还经常推送很有见解的文章,以便我们课后学习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感。
每节课以围绕几个问题(有些问题是当下探讨的历史热题)来对要学习的章节进行讲述,让我了解对原来当代历史问题的严峻性和学习它的必要性。最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历史让我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校园一角的我们看似现在世界和平,却暗滔汹涌,各种矛盾正在激化,国际形式复杂。学习历史也让我责任感增强,国家的强大正需要有理想有担当的我们,为实现建成现代化国家做贡献,所以努力学习,方为最好的方法。
全面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第八篇】
每每翻开近代史,我的心境都会异常的沉重。这也是我为什么爱着近代史,同时又不敢去翻开它。但历史就是历史,仅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不是,当我们成为历史时,后人是不是也会怀着这种沉重的心境来看我们呢?在那段如鲜血般令每个中华儿女都刻骨铭心的历史里,每发生一件事,都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1840年,英国用当时的红衣大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我不知红发碧眼的英国人踏上我们这一片炽热的土地时是怎样的心境,也不知当时的大清子民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外来者,也许他们也会像紫禁城里的贵族一样,认为这些蛮夷不足为惧,反正我们的天朝地大物博。在侵略者的枪炮下,那徒有外壳的清政府,一步步地瓦解。帝国倒塌的痛苦和屈辱最终慢慢的唤醒了消沉的民族。
开眼看世界的魏源,鞠躬尽瘁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义和团,血洒菜市场的六君子……一批批的战士,在国难时,为这个已经千疮万孔的民族做他们最终的努力。每一次看到战争爆发,每一次看到我们的民族英雄牺牲,我都无法压抑住自我的情绪。心不停的抽搐,只愿那段屈辱史快点过去。没错,时代要变更,但这太残忍了。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能够怨恨,愤怒,但却不能够改变。
1911年,异常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给了孱弱的帝国沉重的一击。但它同时也将人民长久以来积攒下来的力量给激发出来了。虽然孙中山和革命军们把那庞大悠久的政治机器给推到,给了我们短暂的期望,可是这个期望就像泡沫一样,随着袁世凯把革命的果实窃取,很快又破灭了。可是在1911这特殊的一年里,这个瞬间即灭的期望给当时的人们孕育了更大的期望。
1921年,一个伟大的组织产生了。谁也预想不到,当时仅有13个人小组织最终真的成了燎原之势,点燃了整个华夏大地。当近代史被翻阅到那里的时候,我总不禁露出少少的欣慰,这个久经战火的国家,它真正的领导者最终出现了。即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仍有人在牺牲,但最终我们这个饱受欺辱的国家还是站起来了。这个晒满鲜血的近代史,还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