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2644

【导言】此例“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篇】

教师职业道德专题

一、教师角色认知

(一)“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

一种是指社会角色,即是一种职业;另一种是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即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必然会有角色期待。所谓角色期待就是当你处于某一地位后,别人便希望你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角色期待是一种理想角色,这是整个社会为某一角色所确立的,表明该角色应达到的理想行为模式,为社会大众所公认。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四个条件:其一,本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其二,教育专业知识;其三,熟练的教育技能;其四,职业道德。在这四个条件中,“职业道德”排名最后,但它的意义和地位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国家,“德”和“红”都是从道德上提出的要求。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且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

2.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

3.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学校和教室是主要工作场所,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4.工作绩效的模糊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单个人的成绩。5.职业待遇的福利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以经济指标衡量,教师的劳动待遇也带有相当的福利性。所谓福利性,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不高,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稳定。

6.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讲,师生是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从教 1 育的理想追求来看,师生也应该成为平等的对话者。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体力、智力、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师生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可能是许多人所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的,但它又是极其隐蔽而顽固地存在着的。

(三)教师的社会地位:

1.“天、地、君、亲、师”——“君、父、师”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园丁”、“蜜蜂”、“孺子牛”

二、教师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1.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

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此外还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论,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荀子在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同时,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对教师的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苏格拉底名言: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手绘本《点》的故事)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两位优秀教育家的事迹: 斯霞:(1910-2004),浙江诸暨人。当代初等教育专家,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工作,后分别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学校任职。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1月1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

霍懋征:(1921—2010),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2010年2月11日逝世,享年88岁。

一项《我眼中的老师》的调查报告: 1.好老师的特征:(1)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2)态度和蔼,热情开朗,能与学生自由交流(3)公平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4)上课有幽默感,条理清楚(5)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创新(6)诚实正直,有正义感(7)欣赏、肯定学生

(8)有责任感,能严格要求学生。2.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特征有:(1)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精神

(2)偏心,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后进生(3)讽刺挖苦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4)不了解情况乱批评或体罚学生(5)常以校纪校规压制人(6)教态死板,教学水平差(7)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敷衍了事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1.思想素质:(1)科学的世界观;(2)积极的人生观;(3)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 2.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的制度、国家、政党的基本观点、信念和态度。政治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思想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素养,要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特别是政治老师)

3.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敬业奉献。忠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宗旨,也是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最根本原则。

(2)热爱学生。(师爱具有社会性、普遍性、全面性特点)(3)严格要求学生。(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5)团结协作,互尊互助。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平等合作,彼此尊重,不应该因为个人恩怨和利益纠葛而影响学生的利益,影响工作。如对班主任有意见,就对该班主任所带班级敷衍了事,对学校领导有意见,就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这都是缺乏道德操守的表现。

教师与家长应是平等合作、彼此尊重的关系,不是交易关系,共同目标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成才,不是猫和老鼠、老板和下属的关系。更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私利向家长索要财物,索要好处,这样其实是降低了自我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人格尊严会因此丧失,失去家长的学生的信任,自我灵魂放逐。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相关学科知识 2.教育科学知识 3.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1.一般能力:(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创新能力 2.教学实践能力

(1)教学能力:教学准备能力、优化教学能力(教学目标、内容、过程)(2)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2)板书表达能力;(3)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5.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 6.交往能力 7.教育科研能力

(四)健康的身心 1.心理素质(1)成熟的性格(2)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3)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4)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2.身体素质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1.教师的风度 2.教师的仪表行为

四、师德热点问题与两难问题

(一)师德热点问题

1.好的方面: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2.坏的方面:不负责任,体罚学生,变相受贿,性侵学生

(二)师德两难问题

师德中的两难不是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而是同一角色面对不同的要求带来的冲突。1.个人经济利益和职业责任之间如何取舍?

古人讲重义轻利,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这个利益内在地包含着经济利益。赚钱和好好教书冲突怎么取舍?

2.品质不好的学生要不要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不要管?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大量地表现为由于人格缺陷和心理疾病造成的品质问题和违法乱纪问题。那么,品质不好的学生要不要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不要严管?如何管?一些校园暴力案件折射出教师似乎也是危险职业:

案例一: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高三学生周某多年前与初中班主任产生矛盾,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2013年7月2日,周某潜入学校残忍地将已经当校长的前班主任杀害。(周某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平时也很少与人交往。)

案例二:2012年6月1日,武汉市江夏区一位名叫李伟的高中生因为家中父母不和导致心中郁闷,迁怒于初中班主任,闯到班主任家里行凶,结果杀害了班主任的妻子。

案例三: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被本校学生付某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

3.遵守制度与“人情味”如何平衡?考生迟到,已经过了规定入场时间,这时监考老师该如何做?是严格执行制度还是通融一下?遇到考生下跪的、磕头的情形怎么办?

2011年6月7月上午9点多,就在高考的第一天考语文的时候,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一考生因考试迟到15分钟,被监考老师阻止进入考场,于是在宿舍6楼跳楼自杀。

2012年高考的最后一场考试,上海静安区华东模范中学考点有考生因为迟到两分钟,被监考老师拒绝进入考场,痛失今年高考。该考生是下午2点47分到考点门口的,当老师拦住不让进校门时,他回答,“是来考试的”。监考老师表示,迟到不能进考场。考生很镇定,“不是3点考试吗?”老师让考生将准考证翻过来,指出外语考试必须在2点30分进入考场,2点45分考生禁止进入考场。同时,迟到两分钟,监考老师到底该不该放学生进考场,也引发争议。

4.老师的个人道德与讲授课程之间有无关联?

(1)政治教师的职责是知识教育还是价值观教育?(2)如何对待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3)思想政治教育要不要功利算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是教师的终极目标?“传道、授业、解惑”? 2.体罚教育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3.“师道尊严”何以必要? 4.师德的底线在哪里?

结语: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师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言谈行为举止、业务水平、仪表和文明行为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和感染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的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紧密地融合为一体。”

从根本意义上说,教师职业是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和灵魂的职业。温家宝:“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美国著名的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说:“教师是贫困家庭子弟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体面人,教师必须引导这些孩子创造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步其父母的后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留守儿童和青少年,这些群体可能在生活上有亲属照顾,但是在青春期他们会遇到很多个人问题,老师应该承担起“师长”角色,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需求。

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十分重要,它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因此,即使有学生出现过失,身为教师,不应只想到“纪律约束”和“严厉整顿”,而应想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影响、感化学生。

2013年11月29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的

6.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7.骚扰学生或者与学(山草香☆)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9.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10.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11.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试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二篇】

教师享有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教师应履行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利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教师的权力、义务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共存的,有此权利必须履行此义务,有此义

务必须享有此权利,这不仅是公平合理的表现,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试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第三篇】

校长给我们老师开会时,经常会说:“我们教师尤其作为特教老师,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笔良心账。”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你个人的态度。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良心本来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做出确切的评价,好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这颗“良心”进行了量化,提供了参照物。所以当从你口中说出“问心无愧”这四个字时,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你得扪心自问, “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还是在逃避责任?”。假如你真的做到了,我想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你都能坦然面对,心安理得!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规范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有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有对教师寄予的厚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6节终身学习感受最深。《规范》第6条是这样说的: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之一,教育工作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由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接触世界的方式与速度比之前有质的飞跃,但是学生面对的解疑者还是仅有教师这一条路径。因此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大的压力,自我学习充实的压力。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教学相长在此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现今的知识成倍数地增加,对教学内容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修正;而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形成新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本学科、邻近学科的发展动向;了解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前述中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教师不能以千篇1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仍然要求教师都注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注意了解教学一线的新成果,新问题,在本班级、本学校尚未发生这些问题时有所预料、有所准备。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终身学习是一个必要条件,我认为终身学习是是一个教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第四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教师要实现自身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转变,就必须注意把握和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知和行是统一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符合,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违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确师德观念的。而学习了师德理论也并不能说明他具备了某种道德品质,如果只学不用,只说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说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话。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师德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美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什么是卑劣的行为,什么是人民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道德品质等等,才能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形成师德观念,为师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道德理论,从而不断激发出道德情感,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为形成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的自觉性才会越强。同时教师又要努力去实践道德理论,有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夸美纽斯说:“道德的实现是由行动,而不是由文字。”张载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须是速行之。”这就是说道德知识必须付之于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风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们的行为和事业表现出来的。因此,每一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实践,注重行,自觉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成为道德的高尚者。总之,只有坚持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师德修养。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趋向于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和愿望。它是意识到了的行为动因,即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所谓效果,就是人们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和后果,它是人的行为的客观记录。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到什么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动机,动机本身就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动机体现在效果之中,并通过效果去检验。动机作为主观东西,只有转化为效果才实现了作用,否则动机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断产生新的动机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同样是动机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机来自于社会、对职业、对学生所负的责任;来自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作为教师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自身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影响别人的素质……当教师把这些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欲望时,就形成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机。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教师要不断进行道德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断增强修养的动力;同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客观的、外在的、现实的实际行动。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实现师德境界的升华,既重视动机,又重视效果,才不会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对自己提出比较全面的要求,是师德修养中必须坚持的。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所谓自律,是指自己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师德修养中,教师自身的内因——内心信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性,只有发自内心地对人民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格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并会由于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履行了某种道德义务而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形成一种信念和意志,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勇于坚持这种行为。有了内在的师德信念,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合乎师德要求,既使没有受到别人的指责和舆论的批评,也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责备,感到羞愧不安,促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己批评,从而尽力避免在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内心信念——自律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代替的。尽管师德修养的内心信念是从教师内心发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统一体,但是这种内心信念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督促其坚持道德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己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个人是指具有一定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以及某种个性和特殊利益的社会一分子。社会是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占有一席之地,都在以他的思想、道德、所做所为影响、作用于社会。

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中,个人与社会同样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为过程,是教师个体清楚意识到各种利益关系,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和行为的结果,是教师个人自觉意志的凝结。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每一步又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舆论的评价和监督。社会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为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努力方向。社会也通过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师德修养的场所、机遇、有利于教师在精神上达到积极进取、美好和谐的境界,在事业中真正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在这过程中,离开社会,师修养就没有方向,就无法体现;而离开个人,社会提出的师德要求没有接受者,没有践行者,也就会落空。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个人结合起来,把自己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教师个人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以社会需要为目的,用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检点自己,提高认识,付诸行动,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自身价值。社会要尊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给每个教师提供道德行为选择的客观基础,并通过好的环境、舆论、评价等方式促使教师道德品质的升华,达到崭新的道德境界。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师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旧教育的崭新事业,教师处于新的社会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师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要不断创新。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道德关系和行为规律加以认识,要保证教师工作的原则方向,实现教师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所担负的使命,就必须创造出新一代的师德规范体系和内容。

总之,师德修养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又要根据时代这一新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有所创新,才能在师德修养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第五篇】

我始终以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把这一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各种学校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组里搞好各种教研活动。

二、关爱学生方面

本人能够坚持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的关系。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爱,学习一般的爱,学习差的也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三、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师德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才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才能不会落伍。我决心今后更加努力学习,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人生魅力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句话“注重自己学习、自己修炼、自己约束、自己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5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