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有哪些通用8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通用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一篇】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 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
对联
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二篇】
中国的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节日之一。每年来临的春节,人们除了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外,还会体验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让我倍感欣喜。
第二段:年夜饭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年夜饭又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代表着团圆、和谐和丰收。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让家庭成员共同分享美食和开心时光,这份团聚之情令人无比感动。
第三段: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传统风俗之一。给孩子发压岁钱,寓意着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平安快乐,同时也是一种对孩子们的鼓励和奖励。我在小时候也非常期待春节的到来,因为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压岁钱,感觉非常开心。
第四段:舞狮舞龙
春节期间,登高跑马、庙会文艺演出等鱼龙混杂的场面,丰富多彩的表演吸引了无数旅游者前来观赏。在这些活动中,狮子舞和舞龙是最受欢迎的,舞龙和舞狮都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舞蹈,是一种拜神、祈福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展示中国文化、传承民间文化的方式。
第五段:结语
春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大节日。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风俗习惯,如:年夜饭、压岁钱、舞狮舞龙等等。这些风俗习惯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也是一种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俗风情的体现。在此,我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2021年愿一切顺利!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三篇】
每到过春节,奶奶都会带我和姐姐出去玩,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那天早上,我们在家里很早就吃完了早饭,就乘坐公交车出发向目的地进发。今天奶奶要带我们去洛带玩,让我们几只“小麻雀”都很兴奋,但也令我们有些扫兴——爷爷和爸爸说什么也不肯去。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刚下车时,我发现来洛带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整个古镇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满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这时,一股诱人的香味儿扑鼻而来,于是,我抬头望去,原来那是一家卖羊肉串的店,那家店里播放着一首歌,“串串,羊肉串。好香好甜的羊肉串,你是中国的`好朋友,我请你吃羊肉串。”我们几个小谗猫一蜂而上,于是,奶奶给我们每人买了几串,吃得我们满嘴流油。
一路上我们买了很多的东西,有波丝糖、冰淇凌、臭豆腐……
吃完了午饭,我们走在街上,突然,远处传来了很大的锣鼓声,我们寻着声音走了过去,迎面而来的是一群舞龙灯的人,他们身着黄色的衣服,看起来很整齐,他们顶着一条威猛的龙,我看得目瞪口呆,姐姐用手机把这热闹的场面照了下来。
我们在洛带一直玩到下午3点钟,最后依依不舍地乘坐公交车回家了。
到了家里,我把我们在洛带所见所闻和品尝到的都告诉了爸爸和爷爷,爸爸听了后直摇头,非常后悔没有跟我们一起去。
这个春节里,我既饱了口服又饱了眼福。在心里也记住了这个难忘的春节!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四篇】
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风俗习惯。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山西春节的庆祝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对其进行了一番思考和体会。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春节的神奇氛围
山西的春节犹如一颗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寒冷的冬季带来了温暖而喜庆的氛围。我在春节期间参观了当地的庙会,邂逅了传统的花灯和舞狮表演,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无论是阖家团圆的合家欢,还是红红火火的烟花爆竹,都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独特魅力。这种神奇的氛围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节日。
第二段:传统习俗的美妙之处
在山西的春节,有许多古老而又有趣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放鞭炮。无论是从小到大,还是年长者,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夜燃放鞭炮。这不仅仅是为了驱邪辟邪,更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每个家庭的鞭炮声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在奏响新年的序曲。在这种习俗中,我看到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三段:亲情的重要性
在山西的春节,亲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像其他地方一样,山西人也注重阖家团圆,在春节期间家族会聚在一起,共进团年饭。我有幸参加了好朋友家的团圆饭,看到了他们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亲人们一起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也激起了我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的决心。
第四段:传承与变革
尽管山西的春节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但也有一些变革和创新。比如,苹果走红。在以前的年代,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送糖果,但现在人们都开始互送苹果。这是因为苹果在汉语中和“平安”发音相近,寓意着平安和幸福。这种变革让我认识到,虽然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但也可以有所创新和融入新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春节的美好祝愿
山西的春节,更是一个统一、和谐和祥和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看到了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友爱。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亲朋好友间,人们都彼此送上新年的祝福和问候。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春节的温暖和美好。春节是一个带来祝福和希望的节日,而山西的春节更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衷心地祝愿每个山西人,无论远近,都能开开心心、平安幸福度过这个节日。
总结:
山西春节的风俗习惯是独具特色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参与其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了家人和亲人之间的纽带。同时,我也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持传统的同时加入新的元素,才能使文化更有活力。最重要的是,山西春节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友爱的美好祝愿,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五篇】
不行!不能半途而废!我又找来一张红纸,接着写。下笔前,我先控制好墨汁的量。下笔后,字尽量写紧,特别是笔画要写粗,按笔顺写。终于,“福”字就写好了。
望着写好的“福”字,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是啊,只要坚持,做事就能成功!我要坚持多练字,争取明年写出更好的“福”字。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六篇】
春节,又叫过年,是中国民间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江西春节风俗吗?下面本站网友精心整理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以后,一般来说户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围在火盆旁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筹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这样一直坐到天明,此俗为辞旧迎新。
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
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财发福。
江西南昌春节过年习俗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宜春春节习俗
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以后,一般来说户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围在火盆旁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筹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这样一直坐到天明,此俗为辞旧迎新。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财发福。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废,初一开财门习俗沿袭不衰。
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汤圆
汤圆的“圆”有“团团圆圆”之意,南方人过年时每家每户必定要吃汤圆
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七篇】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你知道东北春节风俗吗?今天本站网友特意准备了一些东北春节风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
春联
)、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祭神祭祖
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1、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2、腌腊肉
腊肉在成都年夜饭里的地位可绝对不低于任何一样肉类制品。一般是由猪肉经过盐浸渍数日,而后经过柏树枝条树叶熏烤和晾干,最独特的就是烟熏香的美味。
3、馒头
对于北方人来说,馒头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过年蒸的馒头与平时蒸的馒头有所不同,里面有很多说道,过年蒸馒头的面发酵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发面”的“发”意喻“发财”、“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4、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5、鱼
鱼也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点,寓意着“年年有余”。在银川,清炖鲫鱼和红烧鲤鱼是年夜饭桌上的常见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鱼一定要在宰杀之后放置2~6小时烹饪。在做红烧鲤鱼时,放些豆瓣酱,鱼肉会很入味。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第八篇】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还寄托了人们对于幸福、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知春节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其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饮食习俗
春节的饮食习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喜欢吃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这些食物代表着团圆和幸福。此外,一些地区还有吃年糕、糯米饭等的习惯,这些都代表着吉祥和发财。在这样一个美好而温馨的氛围中,家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美食,感受团圆的温暖,这也是春节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第三段:红包和烟花
春节期间,家长为孩子们发红包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对于孩子来说,获得一个红包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而对于长者们来说,给孩子发红包则代表着祝福和关爱,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疼爱。此外,春节还有烟花爆竹的习俗,这种方式可以将新一年的厄运驱散,同时也为新的一年增加了一份兴奋感。
第四段:文化活动和家庭聚会
在春节期间,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也在不同的城市里举行。譬如,春节晚会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时候感受到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除此之外,春节期间还有各种家庭聚会,大家一起吃美食,唱歌跳舞等,这些活动增强了人们的感情,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团圆的温暖。
第五段:结尾部分
总之,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是表现人们团结,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时光的机会。而各种各样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都为这个节日增光添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节回忆,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会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我们人生中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