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299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第一篇】

为努力营造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扬王红旭同志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英雄精神,激励全校教职工立足新阶段、开创新时代,学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了向王红旭同志学习活动。

会上校长宣传学习了王红旭先进事迹。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长江大渡口万发码头段,两名儿童溺水被冲入江水中。正在江边游玩的王红旭同志,放下自己三岁的孩子,与其他市民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第一个跳入水中的王红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传递给江边的接应市民,再次转身游向已被江水冲远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回游中,耗尽全力将小孩推向接应人员。最终,两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帮助下成功上岸,王红旭同志因体力严重透支,被卷入江中漩涡,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5岁。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通过对王红旭老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学习,我被王红旭老师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着。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壮举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道德的力量和师德的温暖。

会后,学校组织老师们以学年(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了集体讨论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心怀大我,无私奉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第二篇】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人民日报,11月16日)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20xx年8月,因病在广州逝世。他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他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有着70年党龄的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不仅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也是一名有着执着理想信念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做好广泛宣传。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普通群众中开展广泛宣传,掀起学习高潮。针对不同的群体,通过在人流量多的场所制作先进事迹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在网络和电视播放短片、入户讲述、校园宣讲、讲座授课、文件传达等多种形式,将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宣传到位,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鼓舞党员和群众。

二、开展集中学习。将卢永根的先进事迹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开展党员学习先进典型教育的生动教材。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爱岗敬业、对党忠诚、胸怀坦荡、情操高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品格。

三、强化学习效果。要组织党员干部通过集中收看,交流讨论学习收获,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切身体会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激励更多的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第三篇】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忙碌了一天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的村民,放下农具便匆匆挤进村里的“科技小院”,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请教种植冬季马铃薯、油菜、林下三七的技术要领。

“要选择合格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拱棚可防霜避雨避病,减少农药施用量80%”……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朱有勇耐心解答着,还叮嘱团队人员去田间给农户示范操作。

这座被称作“科技小院”的普通农家院落,是去年10月份朱有勇院士团队进村帮扶后驻扎的“根据地”。院士、专家们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解决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全程的服务使贫穷闭塞的蒿枝坝及其周边村寨不再“孤立无援”。

朱有勇告诉我们,自从20__年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种植、养殖产业壮大了起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结为亲家 定点精准帮扶

澜沧县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__年,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

定点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院士先后到澜沧调研。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云南院士专家行”工作组也来到澜沧。院士们深入各乡镇、村、企业,用科技的力量把脉问诊澜沧脱贫攻坚工作,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同时,中国工程院还选派两名干部到澜沧县挂职副县长和副乡长,协助全县做好示范基地建设和项目实施工作。

此外,院士们还相继在云南农业大学、澜沧县成立专家扶贫工作站和云南澜沧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站。“两站”着力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在云南的推广与转化,为云南省的科学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的资源优势,组织院士专家有效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实施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区。

确定脱贫目标后,“把脉”产业发展就成了第一要务。接到任务后,朱有勇院士二话不说,带着团队迅速赶往澜沧开始调研。

学习2023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感悟【第四篇】

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先后讲授过10多门课程。在新体制雷达攻关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他还同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4门课。其间,他还主编了《无线电制导技术》一书并成为全国统编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专著《雷达成像技术》,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他说:“我这个‘双院士’称号,是整个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系统级创新的科研活动不太可能再允许一个人去单打独斗。因此,他提倡团队攻关和协同创新。对青年教师、对学生他都是这样要求的。在他的言传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共和国的将军、院士、大学校长、教授和国防院所总师、高科技公司创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国栋梁之才。刘永坦院士常对学生说:“希望还能补充更新鲜的血液,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你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59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