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3266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学习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实用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1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浦东新区管委会领导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职能部门一个处室共用一张办公桌,吃饭在附近的东方医院搭伙。当时浦东到浦西主要靠轮渡,有些家住浦西的干部加班赶不上末班轮渡,就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毫无怨言。

刚来上海那会儿,我住在南浦大桥下面的一个老旧小区,每天顶着烈日,骑自行车去试点乡镇上班,路上要将近两个小时。下去调研有时住在村里,晚上点六七盘蚊香,蚊子没赶跑,反倒把自己熏得受不了。我爱人来看我时说我像个非洲人。所以那个时候是很艰苦的,好在我以前在农村插过队,吃苦精神比较强。

大概几个月之后,我分到了一间位于川沙的浦东新区集体宿舍。这里“蜗居”了十几位外地招聘的机关干部,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乐趣不减,反而利用跨部门协调沟通的便利,经常在一起讨论工作到深夜。

除了工作居住条件艰苦,当时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不通。刚到上海第二天,语言上就出了问题,一早住所旁一位老太太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完全没听懂,上班时我学给同事听,同事说“人家问你早晨吃的什么饭”。开会的时候,别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却不知所云,很苦恼。

于是,我下决心学上海话,买了磁带,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听。有一次,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想买一本上海方言和普通话的对照版本,找来找去找不到。旁边一位中年人看到我一直在翻,就问我想找什么书。我说从外地来这里,上海话不行,想找一本书,看看上海话的方言和普通话是怎么对照的。他说,这里没有的,你要的话,我送你一本。就跟我约了个地点,送我好大一本词典,上海话的对照都在里面,却怎么也不肯收钱。充分体现了上海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了一年,我能听懂上海话了。

那个时候,每个干部都充满了干劲和创业激情,但条件非常困难,沿江民房密集,简陋破旧,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那会儿还是烂泥渡。

一条黄浦江把上海这个远东大都市分隔成两个世界,浦西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是听取蛙声一片的“乡喔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刚来的时候,同事要到浦西去办事,他会跟我说,今天下午到上海去。我很纳闷:难道我们不在上海?他说,对,这不是上海,黄浦江对岸是上海,这里叫乡下。

当时浦东的GDP是60个亿,在上海占不到1/12,上海是750个亿。我们的设想就是,到,用10年的时间,最好能达到500亿,当时属于雄心壮志,要实现500亿的GDP,那是很大了,实际上到20,我们已经达到1000亿了。现在,浦东的GDP已超过1万亿,占到了上海的1/3。

当时的新区管委会在浦东大道141号,现在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后来我当区委宣传部长的时候,就协调争取把141号保留下来,做了一个浦东开发开放陈列馆,这代表着浦东开发开放的起点和历史,要保留下来的。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悟2

30年来,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仅物欲充足、大楼林立,还有更为生机勃勃的文化风景。浦东价值,既在飞驰发展的金融城以及张江人工智能的高精尖技术中,也在“上下六百米,里外一百年”的吴昌硕纪念馆和不断建设的文化设施上。

30年来,浦东文化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如今不仅有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中华艺术宫、云间美术馆、朵云书院、船厂1862等文化场所,“十三五”所规划筹备上海大歌剧院、上博东馆、上图东馆、浦东美术馆、宋城演艺世博大舞台、群艺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也将在浦东建成交付使用。

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东开发后特意从松江来到浦东找寻机遇,在高楼中建立了美术馆。“我们美术馆和其他不太一样,建在办公楼宇间,周一到周五客流量比周六周日更多,附近白领休息时会来看展,他们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对人文环境-阿拉文库§ 有很强需求,所以常态化的文化导入非常必要”。在陆家嘴,白领们下班后会逛展、看书、听音乐会,休息时也参加绿地上举办的“咖啡节”“非遗集市”等,文化活动丰富。

这只是浦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后滩地块,本是商业用途的临江地块变身“城市绿肺”。占地188公顷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倚江揽翠,又将成为浦东新景。

在浦东滨江,过去灰扑扑的“工业锈带”亮了,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不同颜色区分出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

“听交响、到东方”早就成为乐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团也纷至沓来;而就在上个月,全球最大的电竞赛事S10英雄联盟总决赛也是在新修好的浦东足球场举行。

徐迪旻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在根本上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在回顾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上,文化给浦东奠定了底蕴,文化让浦东走得更远,金融和文化产业共生共荣,是自然生态,也是必然趋势。

如果说30年前,浦东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到吴昌硕纪念馆,坚守了“城市文脉”;那么30年后,陆家嘴最后一块空地留给浦东美术馆,滋养了“城市气质”。经济与文化齐飞,可以预见,浦东的未来30年依然大可期待。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3

1993年5月3号,我来浦东报到,5月4号就开始上班了。先集中培训一个星期,然后把我们这些新招的干部安排下去做征地安置工作。

那时候有句话叫“谁征地,谁安置”“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过去一直用这种办法。就是谁征人家的地,就得给人家提供工作岗位。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汤臣高尔夫球场,老板说他们不能接受这个方案,保洁、保安一百多人就够了,一两千人怎么安置?没有合适的岗位!如果这样,那还建什么高尔夫球场,干脆建农场算了。

马上要交地,劳动力又安置不了,怎么办?我们通过深入调研,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叫“铁保障+泥饭碗”,就是就业和保障相分离。举个例子,政府给被征地的农民解决保险、医疗等四金,不管在哪里工作,这份保障有了,至于工作岗位,就得到市场上去就业。一开始,老百姓是不太好接受,因为大家的梦想就是到国有企业当工人。

那时候条件很苦,我和同事顾云豪一起住在一个倒闭的乡镇企业里,每天晚上走家串户,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怎么说服他们呢?你想到国有企业去上班,可现在国有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一些企业员工下岗,跟那些下岗工人比起来,你有优势吗?很明显,农民没有优势。而我们这个办法是,政府给你保障,无论你在上海,还是去海南、云南,只要有企业用你,你都可以去。政府给你交保障,企业就少了一份负担,当然愿意用你,你在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今天干完工作,明天工厂倒闭了也没事,你可以再去找,反正有保障。这一探索,开了市场化安置的先河,解决了近20万征地劳动力的安置问题。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感悟4

周虹出生于中国温州,12岁时随家人移居德国。从1996年起,她先后就职于德勤、先灵、拜耳和罗氏等公司,在德国、英国、新加坡和中国工作和生活。2012年,周虹回到祖国怀抱,定居上海浦东。2015年3月,周虹接住了罗氏的“橄榄枝”,任罗氏中国总经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当面试时,她提问:罗氏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罗氏集团的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希望“创新药在中国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药”,而这也正是周虹的梦想。

2020年注定令人难忘。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下,企业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战,营商环境面临“大考”。今年春节期间,周虹和生产线上的同事在位于浦东张江的工厂加紧工作,确保供应。罗氏制药的几款药物被选为治疗新冠疫情的急需用药,其中包括一款名叫“雅美罗”(托珠单抗)的药物,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周虹将浦东比作一片热土,在这里,可以研发引进更多创新药物、探索创新方式,惠及全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罗氏扎根浦东26年,既是浦东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贡献者,也是浦东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创新奋斗者来说,浦东既是最好的“战场”,也是最佳的居所。

罗氏是第一家入驻浦东张江的外资企业。1993年,当罗氏决定将中国总部落户张江时,龙东大道附近还有大片农田;一年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奠基典礼在张江举行,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领导首次提出“中国药谷”的概念。

2019年,龙东大道进一步升级,连接城区与机场。罗氏上海创新中心也在张江园区落成,进一步升级企业创新能力。过去十几年里,罗氏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员,目前拥有超过300名研发人员,九成以上是中国本土科学家,产生发明专利200多件。

受益于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2018年周虹在浦东获得了首张自贸试验区推荐“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同年她还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

罗氏连续三届参展进博会,今年进博会期间,周虹更加繁忙。她在现场运用多语种优势,向更多国内外参会者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上海浦东“而立之年”最有力的一则“国际广告”。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观后感5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30年来,浦东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3个“第一”,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浦东的命运,让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汇聚陆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这里的崭新城市天际线。站在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明珠环”上,环顾林立的高楼,可以感受到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昼夜地为中国经济畅通血脉、激发活力。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场,强化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海港、空港打造为世界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贸易等高能级贸易,不断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浦东拓荒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敢闯敢试,他们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激励着今天的开发者更好地发挥突破攻坚与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74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