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感动中国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4602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感动中国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第一篇】

9月5日上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成功当选助人为乐类全国道德模范。

叶连平事迹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贫瘠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花光30余万元积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他重教书,更重育人。20,叶连平拿出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

他生活极尽简朴,节衣缩食,却为留守孩子教育倾其所有。叶连平至今仍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没有一件值钱东西。为了省钱他不惜骑行7公里到镇上买菜,至今还穿着60年前的补丁棉衣。

“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后一班岗……”叶连平用一生诠释了“初心”和“师德”的千斤重义。

叶连平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殊荣。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评选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以来,已经评选表彰了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七届评选表彰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历时半年,经过宣传发动、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公示投票、综合评定等程序,有58人成功当选,我市仅叶连平当选助人为乐类全国的道德模范,充分体现了我市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2023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维护民族团结,要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后,我要继续向库尔班校长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模范。”10月11日,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在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六年级学生古丽孜巴·艾合买提受到表扬时说。

在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融入课堂,还融入到师生们的行动中。定期对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只是学校促进民族团结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改革先锋称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的库尔班认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娃娃抓起。今年,他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和外延进行了拓展:班级每天利用“班班通”播放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全校学生每周集中观看一次红色电影;教师每周轮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周末到学生家中走访;学生每月学两首红色歌曲,带动家长学一首红色歌曲等。

库尔班是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1986年毕业后到阿克苏地区一所中专学校任教。辞职后他开过饭馆、超市和药店,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开始去内地学习,并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家乡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

20xx年,库尔班拿出家中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向乡亲们宣讲,鼓励大家把孩子送来读书。

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库尔班创造了“浸泡式”学习法。在校园里,所有老师和学生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时,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两名教师上课,一名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另一名辅助教师用动作阐释国家通用语言的含义;每周轮流安排三至六年级的一个班学习国学精粹、研读诗词歌赋……

经过全天候“浸泡式”的教育,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也不会说,到三年级时就能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库尔班还专门请老师编写了简易中华文化教材,给学生讲“孔子游学”“花木兰从军”等故事,教学生唱京剧、豫剧,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与中华戏曲相结合,编排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学校编演的很多节目,多次在乌什县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前进镇很多干部群众评价:库尔班真是一位好园丁,他在用真心、用真情培养孩子们成长,也在辛勤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耳濡目染之下,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孩子们对国学兴趣越来越浓,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很多家长喜欢上了扭秧歌、唱红歌,还在庭院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2023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今天上午,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宜春举行。12年与“艾”为伴、感化500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的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毛卓云获评敬业奉献好人。

在宁波市看守所里,有一个特殊的监区——艾滋病监区,毛卓云在这里坚守12年,累计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员524名,确保了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顺利完成刑事诉讼,用大爱温暖、用智慧矫正、用果敢管理,成为浙江省管教涉艾在押人员时间最长的公安民警。

艾滋病让不少在押人员的意志崩溃,或企图自残轻生,或性情愈加蛮横,管教民警面临更大职业暴露风险。毛卓云回忆说:“当时,有人用身体撞击钢化玻璃发泄情绪。我不敢进去,但又不得不去做情绪疏导工作。”

“作为一名管教民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但要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有爱心、耐心、真心。”毛卓云说,单位配备的防护服,他一次都没穿过,“我戴过一两次口罩,感觉很别扭。我要是穿的像宇航员,谁还愿意跟我聊天?”

20__年9月,宁波市看守所收押了一名神情恍惚的年轻人阿明。长得五大三粗的阿明因吸毒产生幻觉,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巡逻民警的胸口。在看守所期间,阿明多次吵闹甚至自残,老毛一遍又一遍地与他谈话,才让他稍稍安静下来。然而,接到法院的一审判决后,阿明像彻底疯了一样,试图攻击管教民警和狱医。

“我准备豁出去了,进去跟他谈一谈。”向领导报告后,毛卓云进入监室,还没向阿明开口,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面对近乎癫狂的阿明,老毛张开双臂抱住了他,用手轻拍他的背,阿明迟疑了一下便趴在老毛的肩头哭得像个孩子。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没有来,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几张老毛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友,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原来,老毛辗转联系上阿明的家人,说服他们写下了那些鼓励的话。阿明流着眼泪给毛卓云深深鞠躬,如释重负的老毛却患上了重感冒。

涉艾在押人员陈某擦床板时不小心将木屑扎进手指,哭了起来。同监室人员立即报告,毛卓云费尽周折终于帮着将木刺拔出来了。看着毛卓云用酒精棉球帮自己止住了血,陈某大声说:“谢谢,毛爸爸!”

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毛卓云坚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今年中秋节,他手写一副对联“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贴进监室,并准备了月饼、水果,在艾滋病监室为在押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聚会。“今天我陪大家过中秋,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

“我干这项工作,有些亲戚、朋友都忌讳和我一起吃饭。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岗位特殊、风险巨大,但毛卓云无怨无悔。

艾滋病在押人员是一群极度缺乏关爱、十分敏感的群体,而毛卓云就像是冲破黑暗的一束光。“他们什么都不懂,我就怕人出去后再犯事。”即便在押对象离开了看守所,老毛依然通过书信和微信群与他们保持着联络,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

赵某在监狱内写信给毛卓云,语气就和老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这里,我们所有见过你的人一提到你,都竖大拇指说你的好……我想着等我年底出去后,我一定去找您喝酒!”牟某在信中还替狱友带话:“毛领导是真的对我好!要不是他,搞不好这条小命就没了!”

12年来,毛卓云记下了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2023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第四篇】

摇曳的树枝、被高楼遮挡的楼角、玻璃折射下灰蓝色的天空……不与朋友聊天时,躺在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病床上的王娅,喜欢仰头望向窗外。主管医生吕宏程曾经俯下身子,顺着王娅目光的方向望去,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有一次,好奇的他*阿拉文库 *忍不住问道:“王姨,您在看什么?”收回目光的王娅笑着说:“我在看太阳,每天能够看到太阳的升起,我就觉得特别温暖。”

看到太阳就会觉得温暖吗?吕宏程有些疑惑。昨天,当手捧鲜花来到“奉献着生命礼赞──王娅缅怀告别仪式”的现场,听到大家讲述着一个个有关王娅和爱的故事时,年轻的他突然明白了:一切的温暖都源于爱。只要心中有爱,这世界就会温暖如春。

67岁的王娅走了……昨天,为助学倾尽所有的她,完成了人生最后的“给予”──捐出的遗体被送往天津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回忆着她的点滴,带着哀思送她最后一程。

含着泪水的回忆,怀着哀恸的温暖……

温暖是什么?

赵颖:“温暖是吃着白水煮菜的师傅,说起又有一个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时的满足。”

“你能想象得到我师傅每个月的伙食费只有200元吗?”告别仪式上,王娅的徒弟赵颖哽咽着问站在她身边的记者。

1976年,王娅成为一名电力工人。20xx年后,前来国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报到的赵颖,当上了王娅的徒弟。在赵颖的眼中,师傅是个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的人,“她常说,我们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但一件小事的发生却让赵颖看到了师傅的另一面。“那年年底,公司有位同事的家被盗了,年货都丢了。大家就商量每人拿出点年货帮帮她。”那天,晚归的赵颖路过值班室时,看见师傅王娅偷偷把整整一箱的年货放进了大家准备第二天送给同事的年货筐里。可当向师傅问起这事时,王娅却一直没有承认。“从那时开始,我就认定了我师傅,觉得她就是个做了好事还不愿说的好人。这样的人,值得相交一生。”

相差20岁的王娅和赵颖不仅是亲密的师徒,还是一对儿“忘年交”。即使是在王娅退休后,赵颖也一直与师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那天,我去师傅家看她,一开门她便满脸笑容。她拉着我的手说,‘小颖,我今天联系上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以后我要尽我所能地帮帮西部的孩子们。’”之所以对那一天印象深刻,赵颖说,不仅是因为那天的师傅说起这些时笑得像个孩子,更是因为从那天开始,师傅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她最喜欢吃的是白水煮菜,因为不用放油,几乎不太吃肉,一个鸡架便是一顿奢侈饭,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200元。她说,钱要用到有用的地方。”说这些时,赵颖哭红了眼睛。

身边的人,其实都看不惯王娅对自己如此“吝啬”。走进王娅位于西青区中北镇华亭丽园的家,70平方米的一居室单元里,只摆放了沙发、餐桌椅、电视柜、书柜和床几样简单家具。打开她的衣柜,更是简单得令人吃惊。几件薄厚不同、款式普通的衣裤,是她一年四季的服饰。“师傅都是自己买布做衣服,50块钱就能做一身,她说这样的衣服质量好还便宜。”赵颖说。

在卧室的书桌上,散落着王娅手写的每月收支情况。每一笔收入与支出都详细记录。话费支出100元、生活支出566元、捐款20xx元……除了必要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学生的钱,占据了王娅资金支出的最大比重。“买菜挑便宜的,生活上能省则省。”高桂芬和王娅相识多年,谈起自己的这位老姐妹,高桂芬红着眼睛说:“我们看不惯她这样,希望她过得好一点,可是她说自己过得很幸福。唯一让她烦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资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真的是哪个都想帮。”

温暖是什么?

陈章武:“温暖是平凡的王娅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着有需要的人。”

王娅的家,没有讲究的装饰、华丽的摆设,却有她心中千金不换的“宝贝”──那一厚沓捐款证书和受资助孩子们寄来的封封书信。摊开一张张证书,看到的是王娅30年来捐资助学的心路历程。

早在1989年,希望工程设立之初。当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毅然捐出了100元善款。自此,一份“初心”成为了一生的坚守。100元、500元、4000元、30000元……数字在叠加,爱越延越深。一生独身的王娅虽无子女,但她把自己母亲般的温暖献给了千里之外的孩子。

3年前,王娅从媒体上了解到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资助学的故事。赵教授一生节俭,攒下千万家产全部奉献给了贫困学生。王娅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虽没有千万家财,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但她知道世间有很多和她怀揣同样“初心”的人。她要找到这些人……不久后,王娅给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发去了邮件。理事长陈章武亲自回复了她。“她说自己是工薪族,但第一笔捐款就汇了6000元。”陈章武记住了王娅。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晚期,王娅加快了捐资助学的脚步。放弃了昂贵的医疗、拒绝价格高的进口药,王娅在病中又向基金会汇去3万元。她说,自己的机会不多了,要抓紧每一分钟,做想做的事。

生命有多长久?从呱呱坠地到心跳停止,生命可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也可以拥有超越数字的深度和广度。

去年8月,医生告知王娅还有半年时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停止化疗、放弃手术,接受保守治疗。她从容地背起旅行包,踏上了飞往西部山区的飞机。看到孩子们艰苦的生活,她几次潸然泪下。回机场的路上,王娅沉默良久。她对兴华基金会爱心人士杨志明说:“我想把房子捐了。等我死后,房子变卖的钱可以继续用来帮助困难孩子。”短短一句话,举重若轻。杨志明望着眼前这位身型消瘦、已被病魔缠身的老人,惊讶于她身体内蕴含的巨大力量,敬佩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旧为素不相识的寒门学子奔走。

回到天津,杨志明协助王娅办理了房产公正、过户等手续。办好了身后捐赠遗嘱公证,王娅又放心不下,最后决定将身后捐赠变为生前赠予,并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了却后顾之忧,事无巨细的王娅还想到将去世后医药费的二次报销、单位发放的丧葬抚恤等钱款,都提前做公正,全部捐出去。

温暖是什么?

王海龙:“温暖是王娅忍着病痛,还在努力地逗我们开心。”

对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海龙来说,王娅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位特殊的病人,“当了这么多年的医生,几乎天天都会遇到有病人来找我要‘单间’,王娅却是个例外。”刚住院时,由于床位紧张,王娅住进了一个4人间病房。在肿瘤科,4人间是最挤的病房。在她入院的30多天里,王海龙曾3次找到王娅,想帮忙安排“单间”,但都被谢绝了。担心王娅是因为费用的问题,王海龙特意宽慰她说“钱的事不用操心”,当时已经很是虚弱的王娅却摆摆手说:“我就想花自己的钱,我的钱有限,不用去单间了。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

肿瘤晚期患者一般要承受着来自身体与精神上的疼痛与压力。王娅的特殊,还在于每一次当医生对其进行治疗时,拖着病体的她却总是反过来安慰医生,“有一次给她做腹腔引流,看见她皮肤裹着骨头,担心她疼,我们犹豫着迟迟没有下手。没想到虚弱的她竟笑着说‘没关系医生,你们做吧,从我这个角度看过去,你们真是帅气的白衣天使’,那一刻,突然鼻子就酸了。”回忆起这一幕,王海龙的眼睛红红的。

“王姨,您今天心情真好!”这是肿瘤科的护士们,每天跟王娅打招呼的习惯用语。“从住进来的那天开始,王姨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爱笑,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看见有人走进她的病房,她会马上露出微笑。”在护士长魏静的眼中,瘦弱的王娅有着一种特殊的力量,她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正是因为这份笑容与温暖,每当路过王娅的病房,魏静和护士们总愿意向里多看几眼,并喜欢叫她王姨。“我们真的没想到王姨的背后还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王娅同屋病友的家属韩大哥,“当时就觉得她是个很乐观的大姐,也是个很会替别人着想的人。在她走了两天后,我在网上看到了她的报道,特别震惊,对她真是特别佩服。我这人没上过多少学,不会讲话,我就是觉得如果咱们的国家能多点像她一样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好!”

温暖是什么?

周玉峰:“温暖是无论您在哪里,我和孩子们都会永远爱着您。”

“王姨,我来看您了……”告别仪式上,周玉峰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位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路“站”过来的老师,刚说了这几个字,便已潸然泪下。17日凌晨接到王娅去世的消息后,周玉峰买了最早一趟来津的火车票。当时车票难买,“即使站着我也要站到天津,我一定要去送送王姨。”

周玉峰在灵台一中负责学生捐助的对接工作,而灵台一中正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对口援助学校。周玉峰与王娅的第一次见面是两年前,在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那天,坐在台下观众席上的二人聊了很多。“王姨很关心娃娃,聊到娃娃家里困难,她听着就眼圈泛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王娅问起当时她资助的学生白云的情况,当她得知坐在不远处的男孩正是白云时,她却拉住了想要介绍二人相认的周玉峰。“别告诉孩子,别让他知道我就是资助他的王奶奶,我就这么看看他就好。”

那期节目录完回老家的路上,白云曾问起周玉峰,坐在他身边的奶奶是谁,“我看她在现场总是满脸微笑地盯着我看”,当得知那就是王娅时,男孩有些失落,“周老师,您应该在现场告诉我,我想当面跟奶奶说声谢谢。”“你好好学习,争取考到天津去,以后有的是机会。”周玉峰安慰白云说。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一次的“擦肩而过”,竟成了白云和王娅永远的遗憾。“王姨在灵台一中一共捐助了7名贫困学生,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孩子们都哭了。就在那天夜里,灵台下起了大雪,所有出山的路都被雪给封住了,要不然,我一定带孩子们一起来送送王奶奶。”

在周玉峰的上衣口袋里,揣着孩子们托他带给王奶奶的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想念给王姨听。“王奶奶,我们不仅在物质上有了您的资助,更重要的是您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无限的温暖,我们将会把这根大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王奶奶,您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您把所有的温暖都给了别人,我很想对您说,来生您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

昨天,送别王娅最后一程后,周玉峰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无论您在哪里,我和孩子们都会永远爱着您!”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轻轻地你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但留下的却是满天繁星:

在国网天津电力公司,那些深受感动的同事们,正在筹划着组织一系列爱心捐助活动,“王娅是我们国网天津电力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榜样。她走了,她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来。”

在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长魏静拿起手机拨通了孩子的电话:“宝贝,妈妈想跟你商量件事,我想捐献眼角膜。”

……

万物复苏,春天来了。王娅,你看到了吗?

这世界正因为有你而变得温暖如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86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