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报告范文精编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报社实习报告范文精编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1
一、实习单位简介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主打“多媒体互动·受众媒体互动”,尽心制造,全新改版,发行量冲破10万份
全方位独家发布各大卫视院线电影等影视资讯,精选明星音信、文娱时髦和生活任职形式;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共建多媒体平台,告竣捧报阅读、上网点击、电视搜索三线合一。
周报分为三个板块:影视文娱形式包括冲击波、视听界、大盘货、大解码、风向标、数字电视、一周导视、都市院线;时势热点形式包括一周回眸、广角镜、网络评弹、时势评弹、万分档案
生活任职形式包括衣食住行时髦生活系列(专题)、多媒体销品在线、部门专版(理财、楼市)。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为武汉播送影视局主办,武汉广电数字网络公司协办的一份周报。受众面广,简直席卷了武汉播送数字电视的所有用户。在三网协调的趋向下,周报还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等多种媒体互动,富强发财前景十分广阔。
二、实习部门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社美编室(照排室)及编辑部
三、实习情况概述
关于周报的运转机制,大致如下:编辑将手中的稿子整顿成word文档发送至公共邮箱。周一至周三,从组稿到做版,雠校一直陪同其中;一校由版面编辑点窜,二校由特定教师雠校,三校由李炳钦主任、程小萍主任过目,由程主任审批;周二、周三早晨通常加班到深夜直至报纸三校完全定上去;周四报纸面向市场发行;周五上午十点半在七楼会议室召开编前会,相互相易,影视资讯。商讨选题;之后一周的事情又开展起来。
(一)编辑部
在编辑部,我们主要有劲帮教师举办校稿、找材料、编辑稿件等。面对周报社实习生人满为患的气象,我们条件反射的绷紧了身上的弦。由于周一至周三是编辑部最忙的时间,所以我们也很认真地应付手头的事情。《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习总结。从错别字、标点到逻辑等,我将所学过的《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中的相关常识以及《逻辑学》中的观念都运用到了实际事情当中,体会到了触类旁通的快乐。
当然,我们的一校还得拿给版面编辑审核定夺,有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毛病编辑能马上分离进去,有些我们以为的“毛病”不适合周报的实际情况,教师举办了指正。在校稿的进程中,我们及时发现了常识上的欠缺(例如雠校符号),于是重新进修了一番,圆满了自身常识组织。
记得以前上《音信编辑与评论》的时间,教师讲改稿的举座方法有雠校、紧缩、增补、改写、分篇、分析等,其时只是机械的回忆,乃至觉得没多大用途。但当前看来,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例如由于版面的限制,周报。《时髦生活——情感》版通常就要先从紧缩字数发轫,从3000字删至1500字,从20xx 字删至1000字,有时间发现真的不能再删了的时间,想想教师曾经讲过的方法,遵照文章思绪、条理、轻重、主次来删,就容易多了。
《一周导视》通常须要寻找适当字数的剧情先容,这就是我们的功课了。找剧情是不难,但是要是想要高效率高收效的完成,那还得想点格式。我们通过精选关键字、快速增删、敏捷键老到操作,撙节了不少时间,取得了教师的必然。
通过和教师之间建造万分亲善的联系,教师们也对我们越来越信任,通常会向我们约稿。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需呈现出让他们较量满意的作品。事实证明,我们还是能够较量好的完成任务的。就拿第35期的“更生大学游”专题来说,教师让我们哄骗双休的时间写湖北经济学院及其周边好玩的好吃的东西,于是我发轫动用各方面的资源寻找材料,乃至还在山水藏龙BBS上发帖搜集,你知道《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习总结。末了终于和周媛君所有组成1篇稿件《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其后发刊的时间,发现我们的作品和华师、地大宣告在同一个版面上,立时觉得特别骄气!
对于学音信专业的我们来说,事实上影视。看报纸是选修课。从第一天过去王倩教师让我们看报纸谙习周报发轫,每期报纸我们都万分认真的阅读,越来越谙习每个版面的风致和特色,简直能够一眼分离。以前有听学姐说过看报纸没什么意思,但当前我觉得看报纸是一件万分有趣的事情。也许你刚发轫只会眷注你所感意思的形式,但当你第二次翻开报纸的时间,你会自发不自发的将注意力召集到其他形式上,壮健版指点你照拂好自身的身体,旅游版通知你哪儿好玩奈何玩,电影新闻。万分档案把明星成名史做成了小深度,都市院线第一时间宣告国际外大片……个中味道,唯有自身技能体会。
我总算知道创造出一个好标题是多么不容易了!我其时在写《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的时间,将小标题取为《衣服变身贴身空调》,《衣服不是做的,是喷的》,固然这两个小标我自身感受优越,但到了版面编辑、主任编辑那儿却无法通过。影视资讯。其后经过几番猛烈商讨,终于将标题改为《穿件空调服清冷度夏》和《喷一身皇帝的新衣》,理由是它特别吸收人,而且能让人发作联想,适合做封面导读。
(二)美编室(照排室)
实习第一天,我们就到照排室举办了相关交接。张伟教师对我们之前在学校以小组为单位排的大盘货做了点评,给出了“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排的好,但整体感不好”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相关细节(如颜色、字体等)做了阐述。美编室的郭月教师、叶宝妹教师对我们举办了第一轮专业培训,先容了美编室的事情流程分为网络来稿、通读稿件、据文配图、排版四个部门。两位教师分别根据自身的事情经验和心得与我们举办了相易,使我们获益匪浅。听听影视资讯。影视资讯。教师希望我们先从《节目表》发轫做起,谙习排版的根本操作,之后再看情况试做《万分档案》。
第二周,张伟教师对我们举办了排版体系培训(相当于是第二次专业培训),包括先容方正高潮、PS、CorelDRAW的常用文件及其根本特性;区别位图和矢量图;讲明版面基础概念;好坏灰颜色定义及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XYZ轴的概念;相关盼望等。温木子教师亲身演示了一遍《节目表》的排版进程,并和我们所有分享了《万分档案》的排版心得。面对木子教师老到而迅速的操作,我心里感到绝后的重要,缓慢的记下她的排版要点和敏捷键,回去之后认真复习。终究这是一个簇新的界限。以前在学校固然有学过方正高潮,但那只是对工具的运用,只消老到操作就可以了;而面对排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以是,我们努力地摄取教师教学的每一点养分,争取让实际武装头脑,实际指导实际。
第一次实习作业——7月22日《一周导视》和《万分档案》如期完成,张教师对我们的作品做了详尽的评析。由于节目表是个详尽活儿,有很多须要注意的住址(如图片大小、灰度收拾、字体、字距、行距等),而我们都不同水平的“疏忽”了,对于影视资讯。这是很大的失误!幸而教师全部给我们指进去了,让我们有蹊径可寻,这样就不至于和以前在学校一样自身寻求各处碰鼻了。
第三周,我通过查找材料自身琢磨了好坏灰颜色及其运用的相关案例,认识打听了运用的根本准则和秩序。同时较量了异样一个音信事项发生后,各大报纸在标题、排版上的近似和不同之处,特别明白每个报纸不同的排版风致。固然我的版还是保存很多题目,但我还是很果断的在不休的修正,让自身做到更好。
第周围,我们疾苦的在武汉各大书店寻找教师举荐的《英国立体设计基础教程05版》,末了终于在迢遥的武汉理工大阁下的二手书店觅到了这本书,感受大喜过望。闲静时间,遵照张教师说的,我们很认真的看书上的相关概念,廓清了以前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也许会有人说“排版很简单,陈列组合一下就行了!”而我一点也不这么觉得。我想说:其实它很难,个人。尤其是当你依然跨入了这个门槛。
本周我排了三个版,从来拿给教师看之前还挺得意餍足的,影视资讯。但是,当听过教师的点评之后,我再一次把头繁重地垂下。题目屡见不鲜……不过我不会泄气!在听过教师的倡导后,我回去又举办了点窜,总结了许多方法,争取下次能够用的上。
第五周,木子教师稳重地将《万分档案》形式交给我们排版。我清晰的记得那天我们两个一直折腾到拂晓,十分纠结。其后木子教师针对我们的作品举办了点窜,我在一旁重要地记下教师的主张,一边目不转睛地看教师如何操作。末了木子教师将我们的作品举办了分析。张教师和木子教师为我们翻开了排版的门,可是这条路,到底有多长,我们也不清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下而求索。
第六周,听说影视资讯。为防止我们排版走火入魔,张教师摆设我们看《电影海报馆》。其实报纸排版和海报设计有着相通的道理。做版得无形式,还得找一个合适的形式表达进去。这里的形式即指一个合适的发挥阐发方式。从版面改革的大趋向看,清晰、易读、节俭、悦目越来越遭到业内人士和巨大读者的认可。好版面要用心规划。做美术也一样,都是在做好“主要元素”的前提下做加法,点窜则是做减法(去掉多余元素)。
排版就是为了阅读。这才是排版的最终方针。不要把排版看得多崇高,也不要将它看的一文不值。要是通常的受众能够看得懂,那标榜生活化的报纸就依然离告捷更近了一步。让读者能够流通地读完,是排版最最少的央求,至多对于我们这样的老手来说是这样。所有的弱化和卓绝、对比和烘托、主要和主要都是为了读者阅读。
美编不止要懂设计,还要吸取各方面的常识。你看广播。有人说,有的学建筑的人写文章很好,但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搞建筑,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央求美编完全较量殷?的分析能力,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之所以每次排版之前都要阅读稿件形式,是为了能够特别合理地摆设稿件。准确控制编辑部妄图是做好版面的根本保证。要分清重点,有全局观念,切不可为了版面的美,弱化了音信性极强的版面主打稿件。
要养成切确的考察方法,多转换一些角度,但不是肆意而为。从这么多期排版来看,我觉得自身真的天禀不够灵敏,悟性不高,付出了努力,可是结果不一定能让自身、让教师满意。但是我信托,这只是一个进程,一个阶段,我不会消极,听说总结。只消我继续僵持走上去,终有一天,我会设计出让各人现时一亮的作品的!
四、实习收效显现
1、《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文:罗曼/周媛君。
2、《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名誉卡分期购物得先打打小算盘》,事实上影视资讯。文:罗曼
3、《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7月29日)
生活任职版C29:《细菌滋生的淡季 谨防手足藓》,整顿:罗曼
4、《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2期(8月12日)
时势热点版B24——万分档案,实习美编:罗曼/周媛君
5、《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8月12日)
生活任职版C31——心灵午时茶《当爱情像天外一样洁白》,文:罗曼
6、《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5期(8月26日)
生活任职版C33——时髦生活《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文:罗曼/周媛君
五、今后打算
我很光荣有了这样一次珍奇的实习时机和难忘的实习经过。固然在有些人看来大二实习会有点早,但我永远觉得要是有实习的时机,我会尽一切能够的去控制。当前看来,我的采取是明智的。实习之后,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才知道,在这样一个逐鹿如此猛烈的环境下,电影新闻。我们须要武装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关于专业课程
实习的时间,我特地把《音信学概论》《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的笔记举办了重新整顿,方针是梳理自身学过的形式,并联系实际指导履行。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往后上课的心态都会发生调度。以前的我上课能够会不够同心,但当前,我依然懂得了逐鹿的猛烈和惨酷,不会再去轻易地糟塌我的时间。我会充盈哄骗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联系自身有过的履行情况,和书本中的形式举办“沟通”,真正掌握所要学的形式。希望自身往后临近期末考试不须要抱佛脚都能够应付裕如。
(二)关于排版
我不会罢休对排版的爱戴。我不论自身天禀多么迂曲,我还是会自始自终的僵持上去。我会多眷注国际外几个排的较量好的报刊,学习武汉。例如《南边都市报》《南都周刊》,吸其精彩,总结经验。多进修,多感悟,想知道电影新闻。多琢磨,我信托我的水平还是会上新台阶的。
(三)关于软件操作
有事没事的时间放一本工具书在身边,谙习一些软件的效力操作,游刃不足,尽量在12月份以前把高潮、PS、CorelDRAW玩熟。好忘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做做笔记,简单联想回忆。
(四)关于小我富强发财
10月份我会买单反相机,你看影视资讯。所以在接上去的时间里,我得花很大一部门时间在摄影下面。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双手拍出有思想有价值的照片。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音信,尽能够多的宣告自身的作品。
在音信业务这一方面,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履行的平台。所以暑假实习推断会研讨向时效性较强的日报社去实习
把根本功练结壮,教育脚力,为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信事情者打下优越的基础。充盈哄骗课余时间阅读书籍,让自身的羽翼变得饱满起来。末了,要自信!信托自身,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告竣自身的音信抱负!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2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实习报告《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 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实习报告3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广西工人报社实习了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习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的时候,还领到了二十块的稿费,心情特别的激动。上个学期,我在社团出了XX份的报纸,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但由于从拉赞助到编辑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闹着玩,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报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前大大的愿望才真正实现了,不过到现在它已经变成小小的愿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都还是会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传媒这个行业,可谓是死心塌地,当初也是奔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的,对我来说,尽早实习尽好。在大一时,觉得专业的课程还学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开始去报社或电视台实习的,我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了。
没到报社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在媒体实习的文章,看了又看,里边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为是不是在媒体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么友善呢?一进报社后,我才发现我那想法真荒谬了。社长、总编、我们专刊的主任、其他专刊的主任、还有记者、编辑们等等非常友善,对我也很关照,让我感觉很温暖,并不觉得陌生。
在不了解工人报时,听名号,我以为大概都是写工人工厂的东西。在仔细研究了一番报纸,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内容很贴近生活,类似都市报纸的模样,但又跟都市报纸的表面报道不同,工人报大多是深入报道。广西工人报分为4个专刊,有工会新闻、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读者周末。本来社长让我挑,看我想进哪个专刊。我看了看几份报纸,觉得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理论性强了些,读者周末比较贴近生活又生动有趣些,我就想选读者周末专刊,可后来听说读者周末已经不招了,我又觉得金融的知识自己不怎么掌握,于是留在了创造者专刊,后来我才发现若是在财富专刊的话,很多身边的经济现象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我们创造者专刊也是很不错的,可写的也不少。
我们创造者专刊的肖主任是个认真而又严谨的人,财富专刊的韦主任开朗又健谈,带我的小邝姐三四个月前还是实习记者,现在已经是见习记者了,她是研二的学生,半工半读来着,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虽然小邝姐个子不高,但非常能干,开朗又友善。小邝姐的办公桌在财富专刊办公室,小邝姐经常出去采访,我到了报社就坐在小邝姐的办公桌那里,后面是韦主任的办公桌,还有财富专刊其他记者的办公桌。在办公室里面,我经常听他们在讨论报纸的事宜,比如说该去采访谁啊,该上哪篇稿啊,图片该大还是该小啊等等,我经常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新奇地在听着。有空时,我就向主任记者们请教下如何写报道。也经常闲聊,有一次,我和韦主任提到了我最爱玩的qq空间,主任不会玩空间,不过在我的"指使"下,还帮我留言板留了个笑脸,真好玩了。
开始时,我在报社拿了十几份报纸回去"研究",看看别人怎么写,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头绪。在年前,小邝姐和我去了客运站,采写农民工回家的图片新闻,农民工们也蛮乐意接受采访的,拍了一些相片后,我就给那其中的四五张相片分别配上一百多字的说明,难度不大,不过当时一个问题让我寻思良久,知道了他们的姓,倒是不晓得怎么分别称呼,后来小邝姐一修改,我才晓得可以叫老杨阿田大叔阿杨大哥阿黄阿姨啊等等,看来每一个细节的知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呀。有一次,和小邝姐去了区医院采访一个心理咨询师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一些问题,小邝姐说,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及时问清楚。之前我问小邝姐,那些专业的医学词汇怎么可以写得出来呢,我们又不是学医学的。小邝姐说,医师会告诉你专业词汇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专业词汇解释得通俗给读者去了解。春节时,小邝姐安排我写了两个人物过年的故事,还特别嘱咐了要多写一些细节。
初6为了赶这两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仅要和每个人物聊上一两个钟,而且为了更好地选择人物,我多聊了一两个人物,然后在晚上前终于把两篇分别一千多的稿子给赶出来了。采访也不那么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是不大乐意给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劝咯。交给小邝姐后,小邝姐说我写得不错,听了真开心,另外小邝姐帮我改动了一些地方,还让我琢磨下改动的地方,我从改动的字句上发现,不要小看每一丁点的用词,要把字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拥有一手好文笔,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梦想的东西。写多了一些后,我也越来越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了。
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人脉的重要性了,比如说你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要是熟识的话,就好办多了,要是采访比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当然人脉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么去认识别人呢?所以在以后这段时间,在保证专业的学习后,我得好好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了。
报社实习报告4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3篇文章,每1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1篇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记者,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当然,还有许多涉及办公室文化的经验我留在心底。社会媒体真的不同于学生组织,专业化的办公和管理让我对效率和管理方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对记者这个职业和媒体这个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个中收获,苦乐自知。
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这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还是老周的那句话:趁着年轻,给自己多捞点资本。是的,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活色生香而心生落差感,因为我知道,在沉寂中酝酿,才能有惊艳亮相。我在要等待着。
报社实习报告5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习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习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习,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习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习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习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习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习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习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近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习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习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近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习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习,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1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习,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习,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习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习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