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彩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实习范文“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植物学实习报告【第一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笔者特别注重对室外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从灌输式实习转向互动式实习,由教师全程指导式实习向教师辅导与学生独力能力培养相结合式实习过渡,将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直观法、综合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专题式、多媒体课件、自制录像片放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在此仅例举4种教学效果比较显着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
此方法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小组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研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教师会把很多有关植物实习的内容纳入到单独开设的植物学实验中,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更是为室外实习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样在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上,凡涉及室外实习的理论,都在实习前讲授完。教师可在植物分类实验课中讲解有关实习的基础知识,如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检索表等工具书的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检索和论文的撰写方式与格式要求等,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检索表能力和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其次,针对室外实习,教师尽可能提前一个月布置预实习内容,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积累与室外实习相关的论文图片等资料。学生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本组人员所认植物档案。要求学生每人要积累200~250种植物的原始材料,实习基地一般在哈尔滨帽儿山或大庆校园附近。由组长负责组织充分讨论,之后由小组整理出一份植物目录,并制作一份电子文档或图文并茂的PPT提交给老师。再次,预实习过程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馆植物图谱、图鉴、植物名录、植物志等工具书及植物图片信息数据库等网址文献资源,通过学生实习前的预习、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对实习地点植物的知识与资料储备,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植物学”室外实习教学方式开放性、教学内容复杂性及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笔者采用了以指导老师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为特征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将其贯穿于植物实习始终。此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先对所观察的植物做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特征的认识过程,通过观其叶花果的形态、表皮附属物、用手揉嗅气味、撕裂是否有乳汁、甚至口尝微量等方法进行自主观察,启发学生将自身体验到的结果与所学过的理论联系起来,把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科的识别要点联系起来,由学生自己确定被观察植物的科、属,再通过查阅《黑龙江植物检索表》,正确鉴定出植物的种名。如:观察白花碎米荠、垂果南芥时,提示学生先观察其外部特征,从而发现它们叶片互生、花白色、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长角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确定他们属于十字花科;再如:观察白屈菜、荷青花时,先提示学生观察撕裂的茎叶是否有有色乳汁,再观察其叶是否互生、羽状全裂、聚伞花序、花瓣四枚、鲜黄色、蒴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罂粟科,再通过检索表的查询,全株含血红色汁液的是荷青花,全株含黄色汁液的是白屈菜。通过这种教学,教授学生观察、用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
三、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专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首先是设计“问题”,然后是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工作由学生自主自觉完成。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教师提供的源于实际的问题入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和调整工作计划,组织讨论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在植物实习中减少验证性实习内容的做法,充分体现研究性实习的特点。研究性实习是充分重视科学问题的答案的不明确性、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在不提倡具体的科学的答案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植物学的思维过程来探索寻求出科学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实习,从而使学生在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每小组都有研究题目的前提下由小组同学根据研究计划和预实习期所查阅的文献资料,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实习后期实习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室外调查的能力,又取得了可信的科研成果。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植物学实习报告【第二篇】
1、实习目的与任务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 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 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 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 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 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 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植物学实习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8—0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能促进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植物界的积极性,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视野,并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在现有实习方式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探索,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1 目前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地域范围较小。实习地点只能局限在校园和校园附近的公园,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自然环境类型单一。
2)实习方式相对简单。实习方式只包含简单的植物种类识别、腊叶标本制作,缺少真正的野外实习项目。
3)实习内容包含学科范围狭窄。目前植物学实习只是单纯的植物学课程实习,并没有与其他学科交叉学习,也没有加入相关的科研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为平台,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
2 改革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
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实习地点的选择是成功开展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前提。以前期建立的海南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以下特点:
1)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
2)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3)相关的自然和社会资料充实;
4)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备,已与海南大学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野外实习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应用植物学知识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过去对植物野外实习目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实习前缺乏系统的活动计划,加之时间短、任务重,工具书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野外实习内容简单,整个实习过程都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但仍是通过教师得到的间接知识。
要改变野外实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实习仪器和工具书的使用。在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制作实习点所有的植物标本,充分利用海拔测高仪、温湿度表、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和检索表、图鉴、植物志等工具书,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植物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利用工具书对植物准确地作出科、属、种的鉴定,列出实习点的植物名录及拉丁文学名,让学生写出当地植物资源特点调研与分析的初步报告。
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基本方法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并学会了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012年7月至8月,通过学生的野外实习和教师的补充调研,基本查清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区更好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探索科研内容,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学生辨认植物物种方面,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野外实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辨识物种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组成科研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强,在野外实习中结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带队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组成科研小组,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分析实习基地的生态环境、物种分布、植被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例如,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里存在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和孑遗植物,激发学生研究其生态分布及系统发育的科学价值。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
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铜鼓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较复杂。实习中将植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植物界的了解,增加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采集标本时选取有特色的植物进行采集,确保其代表性和完整性,突出该物种的鉴别特征,尽量减少标本制作的数量,注意对采集植物的保护。此外,还应教育学生保护实习地生态环境,将个人产生的垃圾收集整理,不随意丢弃;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前提下,不要破坏实习地动物的栖息。
建立多元考核方式,做好实结报告
实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情况,写出综合性的实习报告。报告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既是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总结,也是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态度。
为了全面考核实习效果,避免往年局限在标本制作和物种辨识这两方面的考核,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参与意识、实习纪律情况、团队合作态度、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习报告水平等,以全方位考察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打好基础。
3 总结
通过野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方法、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知识面的目的。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调查研究任务,他们的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忠,常缨,等。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0—32.
[2]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学课程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9—31.
[3]程霞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36—37.
[4]孙伟华,包雪英,邢陆军,等。植物分类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9—20.
植物学实习报告【第四篇】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应用型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4-02
植物生物学课程是综合性大学生物类专业及农、林院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教研组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采取措施,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探索植物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努力提高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一、使用多媒体手段,使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更加生动而形象
植物世界姹紫嫣红,它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将我们生活中作为食物、药物、观赏等用途的,学生们熟悉的植物,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讲解具体的理论知识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生涩的植物学名词和概念,激发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融汇贯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实验“叶的形态与结构”时,展示出罂粟和同属植物虞美人的图片,通过提示,让学生自己比较“茎生叶不抱茎、羽状分裂”的虞美人和“叶基抱茎、叶缘浅波状齿”的罂粟,从而引出“抱茎”和“羽状分裂”的概念。此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们教学楼前面也有2~3株开白花的植物是抱茎叶。”后经教师指导,学生鉴定出这种植物是抱茎独行菜。通过这种引导与训练,增强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了科研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价值都得到了升华。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授课,对理解概念、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有较大帮助。
二、整合实验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在牢固掌握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前后联系地学习新知识,全面理解植物固有的各项生物学特点。在每次的实验课上,结合当堂的讲授内容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结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授实验“茎的形态与结构时”,提出问题“根与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是什么?”要求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将学生自己萌发的绿豆芽和大蒜自根尖向上、1cm、、2cm处分别做横切,制成临时装片;(2)将蒜苔、豌豆苗分别横切,制成临时装片;(3)取剩余的一小段绿豆根竖直插入红墨水中,染色1小时后取出,在断面以上处做横切,制成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比较这5张装片,学生得出结论:大蒜和绿豆芽观察的是单、双子叶植物的根,蒜苔、豌豆苗观察的是单、双子叶植物的茎;通过比较这4张装片得知,根与茎初生结构的最典型区别是:①韧皮部与木质部的位置不同,根中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而茎中是相对排列的;②在根中可观察到凯氏带点,但茎中无此结构。同时,有学生提出:“老师,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木质部和表皮吧?”得到赞许后,学生非常兴奋,再经教师引导:“大家想一想,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红墨水经根的断面吸收后,会怎样呢?你们能否计算出根中物质传输的速度?”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商讨,最后确定出实验方案:10个小组分别从断面以上、……分别做横切,以确定未染成红色的木质部距离断面的长度,综合分析各小组的观察结果,下课时学生们得出了结论。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改革实验报告批阅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实验教学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理解理论课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我院在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改革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报告的批改与讲评,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做法如下:将全班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每次实验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批改一个小组的实验报告,该小组与教师探讨批改原则与量分标准,继而批改其他小组本次的实验报告,并于下一次实验前,由批改实验报告的小组负责讲评本次实验的易错问题及其正确解答,所有小组轮流参与实验报告批改和讲评工作,所有学生均可重新作图、重新书写实验报告,由教师打分后记载其最高分。通过该项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76%的学生对实验报告中的错误及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改,重新绘制了结构图(图1)。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7%的学生非常赞同这种教学形式(图2)。(2)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明确答案及其评分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及其分工合作,并通过上台讲评实验报告,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记忆时间较长。(3)95%的学生反映基本掌握了生物学作图和植物学研究的方法,87%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较理想。
四、结合创新项目,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人才服务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体现。为了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素养,植物教研组的教师们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承担起指导本科生实践训练项目的任务。从项目选题查阅文献确定试验(调查)方案试验操作(开展调查)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学生们认真探讨,以启发、点拨的方式训练学生自主地进行项目操作,对于试验(调查)数据严格把关,确保项目达到较高的质量,确保每一位参与项目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2007年新疆大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新疆大学(校本部)校园植物导游图”(图3)是学生在修读完“植物生物学”课程后,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拍照,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鉴定,并用计算机处理图像,最终绘制出导游图。通过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使学生植物分类鉴定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是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是教学管理者潜心研究的课题之一。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心得,力争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实验报告的批阅方式,同时融入多媒体形式等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自主地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并将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强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价值得以体现,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三创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30-32.
[2]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周叶中,陈学敏。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5):75-82.
[4]李智选,耿俐,王玛丽,等。加强植物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提高教学质量途径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2):11-13.
[5]马英姿,张慧。探索式教学法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28-130.
基金项目:2008年新疆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植物生物学精品课程”(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