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申请书 >

贫困生申请表【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27780

【导言】此例“贫困生申请表【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贫困生申请表【第一篇】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13-02

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学子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高职院校中的贫困生数量和所占比例也随之不断加大,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众多生源大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较之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突出。自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在高等职业学校也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多元资助体系”。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越来越大、广度越来越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通过贫困生认定,大都能得到助学金或其他各类资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少数困难学生没有获得资助而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争相申请加入贫困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贫困生认定中普遍存在,因此如何鉴定学生的贫困程度,合理使用有限的资助资金,直接影响到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大不相同,这就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高职院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教育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以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但由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家庭贫困的概念也不同,这就造成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我校地处东南沿海省份,经济整体较发达,本省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这两个区域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也有差异。近几年我校扩大了在外省招生规模,来自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生源和本省生源的家庭经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再者,随着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和网络已普遍成为人们之间联系的通信工具,许多学生拥有了手机、笔记本。我校属于交通类院校,校内拥有驾校,许多学生为了就业便利纷纷报考。因此学生是否拥有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报考驾校不应成为界定贫困生的唯一标准。

2.贫困证明可信度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大都把生源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作为了解学生贫困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辅导员、班主任也把其作为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但由于一些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对贫困生认定工作不够重视、问责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也因为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关系不大,加上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影响,某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未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是讲关系、讲利益或是做个顺水人情,盖章了事。虚假的贫困证明直接影响到贫困生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某些地方,有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反而开不到贫困证明,也就没办法被认定为贫困生。

3.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比如在名额分配上可能存在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从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高职院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这对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是非常大的举措。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新问题。为了操作方便,许多高职院校简单按照学生人数分配贫困生指标的办法,并未按照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资助。这就造成有的班级贫困生人数多,但分配到的名额少;而有的班级贫困生人数少,但班主任为了不浪费名额,而将不贫困的学生认定为贫困生的现象;再如,有些班级采取班级投票的办法,这种办法初衷是好的,同学之间接触较多,相互之间更为了解,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些问题,投票的结果往往是谁人缘好谁得票高。再者,对于这种公开投票的方式,一些自尊心较强的贫困生,思想和心理上难以接受。

4.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它包括前期资料收集、中期民主认定和后期监督问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一般重视资料收集和民主认定,而后期的监督问责环节则显得尤为薄弱。这就让一小部分道德下滑、诚信缺失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

二、高职院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新思考

1.建立合理的认定标准体系。贫困生的认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用某一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为了准确把握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程度,必须制定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化标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定体系。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在两个院系试点,采用对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对学生在校生活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即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学院综合评价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赋予不同分值和比重,累加后得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测评分。当然,影响贫困生认定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程度,因此我们将该项测评分赋予60%的高比重。具体来看:①家庭经济测评。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量化的测评指标进行测评,测评指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差异、家庭成员组成和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来源和能力、多子女在学、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同时根据影响家庭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给每一项测评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以此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量化测评,得出家庭经济测评分(X),最高分100分,所占比重为60%。②民主评议测评。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申请人所提供的申请材料、证明材料以及在校生活、学习等综合表现,对申请人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的重点包括申请人在校日常消费、生活状况、学习态度、个人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民主评议采取无记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民主评议表”上打分方式,加权平均后得出民主评议测评分(Y),最高分100分,所占比重为30%。③学院综合评价。班主任、辅导员根据申请人的量化测评分数、民主评议结果,结合申请人的各方面表现,对每名申请人的综合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汇总表”中填写综合评价分(Z),最高分100分,所占比重为10%。

2.建立生源地贫困生认定制度。一般来说,生源地政府最了解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但在实践中,由于一些生源地政府的不负责任以及学校对其没有约束的权利,从而产生了一些虚假的贫困证明。笔者认为,国家应尽快制定、颁布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细则,将生源地认定部门赋予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贫困生的认定是一个社会问题,属于公共事务、管理范畴,这一职责应由具有公共权力的政府来承担。国家应明确地方职能部门和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上的职责,建立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监督与责任追究制,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参与,在信息核实、担保与责任追究等方面对生源地贫困证明制度进行重构,从根本上解决虚假贫困证明的现象。

3.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数据库。为了便于掌握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各高职院校一般都会建立贫困生资料库。包括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类型、困难档次、受资助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数据库,并针对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变化和消费情况等进行信息调整。我校在每学年开学初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无论上一学年是否被认定为贫困生,均需重新提出申请。对于上一学年已经被认定为贫困生,且家庭经济情况无变化的,本学年再次申请认定的,无需再出具贫困证明;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出现变化的同学,如家庭经济好转的,要考虑减少或取消其资助,如家庭突发变故的要及时调整困难档次;对于本学年新申请认定同学,经相关程序被认定后要及时加入贫困生库。总之,贫困生信息库要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平台。

4.完善监督机制。贫困生资格和等级确定后,学校应将结果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公示,接受学生的监督。我校实行了班级、院系、学校三级监督制度。班主任组织认定评议小组确定本班困难学生名单和档次后,首先在班级公示三日,无异议后报院系学工办,院系学工办审核后将全院系结果在全院系范围内公示三日,无异议后上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校资助管理中心将全校贫困生认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此外,笔者认为学校应对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同学进行重点抽查核实,了解学生已获取的助学金的实际流向,主要针对其消费情况、消费行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提高助学金的使用能效。对于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贫困生资格的,或者随意挥霍助学金的应及时取消其资格并追回助学金。

5.加强大学生感恩及诚信教育。在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部分学生情感冷漠、感恩之心严重缺失。他们把家长的供给、学校的扶持、社会的资助当作理所当然、无动于衷。虚假贫困证明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侵害,更是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知要把感恩和诚信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生认定,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国家、政府和高校一系列的帮困助学政策,不是同情与施舍,而是希望他们刻苦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所需人才。

贫困生申请表【第二篇】

xx村xx组村民,其本人及家庭情况如下表:

是否残疾 所在年级 家庭住址

出生年月

人口情况 总 家庭情况 数 劳动力 上学 人数 适龄未上学 或辍学人数 耕地亩数

家庭年人均纯 收入(元)

家长(监护人)情况 姓 名 与该生 关系

贫困原因

没有(少)经济来源

缺乏劳动力

因病贫困

自然灾害

单亲家庭

孤儿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委会 或街道居委会意见:

(盖章)

经办人: (签字)

XX 年 月 日

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 或民政部门意见:

贫困生申请表【第三篇】

申请困难补助申请需要相应的证明材料,最主要的就是贫困证明,申请困难补助材料要真实。

一、学生困难补助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领导、老师(或相关部门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x,来自xxx县(市)xx村,现就读于咱们XX中学(xx年级xx班),综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向组织提出“xx贫困生”的申请,肯请学校可以核对并给予批准。

(家庭情况)我家有x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爸爸、妈妈还要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父母靠务农、打工为生,并且父亲常年慢性疾病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家庭重活全靠母亲一打工维持。每天辛辛苦苦,可收入微薄。爷爷奶奶身体一直不怎么好,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患有脑血疾病,一直靠药物维持健康,支出费用大。弟弟现上初中,学费开支不低,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高中学生,使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更加困难。

父母辛辛苦苦劳作,支撑着家庭,收入少、支出大,家庭生活很困难。看着父母辛苦劳累,为了整个家日夜操劳,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好,只有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每看着

父母为家疲惫,只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帮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一直以来我就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自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才能为父母分担,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下定决心本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成绩优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踏实是我们的动力。

同时,我非常感谢我们学校和各位领导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服务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同时,尽自己所能来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回报社会。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

申请人:XXX

年月日

二、困难补助申请书写注意事项

1、说明自身学习成绩、情况。比如考试成绩,考试名次,进步幅度等,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把自己的成绩单复制到自己的材料后面。

2、说明自身家庭情况,家庭收入、开支等情况。

3、叙述一下自己学习的刻苦程度和自己打算用好的成绩回报社会的决心,表明自己是一个有志青年。

三、申请困难补助手续

1、个人申请书;

2、个人户口页;

3、填写申请表;

4、村级证明信:

贫困生申请表【第四篇】

第二条省中职助学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上级财政补助,社会捐赠等。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000元。

第三条资助对象和条件。资助对象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学生。资助对象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勤奋学习、成绩良好,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四川省政府令156号)中规定的低保家庭子女;

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川委发[2001]36号)规定的农村贫困户子女;

3、父母双亡,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家庭子女;

4、因疾病、意外灾难等导致一时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

第四条资助办法。省依据各地中职贫困学生人数、资助工作力度下达资助名额和经费预算到市州,对中职招生任务和东西部联合招生任务完成得好的市州要体现奖励。市州将名额下达到县校。县校按规定程序向市州申报资助对象,由市州教育、财政部门审定后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第五条评审和发放程序。

1、各市州教育局、财政局将省下达的资助名额分配到县和中职学校。

2、需申请资助的贫困学生应向所在学校领取并填报《四川省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见附表1),一式三份,由学生家庭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或居委会集体讨论签署意见并公示受助名单,无异议后加盖公章,再由学生持有关证明材料正式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每学年申请一次,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连续申请)。

3、学校进行调查、审核和评定,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和《申请表》报县教育局、财政局,由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核后报送市教育局、财政局。

4、各市州教育局、财政局汇总名单并统一审核后,下达经费预算,并将资助对象名单(见附表2)报送省教育厅。

5、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根据市州批准的资助名单,及时将职教助学金下达到学校。学费标准超过资助标准的,超出部分由学校免除;资助标准超过学费标准的,差额部分应交给学生作为生活补助。

第六条有关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加强管理,认真做好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职教助学金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同时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第七条对违反评定程序、弄虚作假的,将通报批评,追究责任;资助对象不如实申报,骗取助学金的,将取消其资助资格,收回助学金由学校统筹安排其他贫困学生,并将情况上报市州教育局和省教育厅。

第八条国家下达我省的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亦按此管理办法执行。同一资助对象在同一年度不得重复享受助学金。各市州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备案。

市州县也应建立本级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4 1527780